菖蒲河

菖蒲河

菖蒲河,又名御河,位於天安門金水河的下游。天安門前的金水河源於西山玉泉山,流經高梁河,積水潭,西苑,過金水橋,便是菖蒲河。清清的玉泉水,在這裡已經變成了一條潺潺的小河,長約一華里,就像是一條蜿蜒的玉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菖蒲河
  • 御河:御河
  • 地理位置天安門金水河的下游
  • 總長:約600米
簡介,歷史淵源,相關文章,乘車路線,

簡介

菖蒲河位於天安門以東,南皇城牆北側,總長約600米。是明清皇城中外金水河的一段。河由西苑太液池南端流出,折向東南,經過天安門前,往東匯入玉河。既是西苑三海的出水道,也是紫禁城筒子河向南穿過太廟的出水道。清代稱長安左門以東的一段外金水河為菖蒲河。河南岸為南皇城牆,西端為長安左門北牆下的半邊橋,東端為進入玉河的水閘,清代名天妃閘。明代在河上有橋一座,北通東苑長街,清代名為牛郎橋,是一座石台木板橋,1913年打通南池子大街,在皇城牆上拆出券門,同時將此橋改造為石拱橋。河北岸在明代為皇宮東苑,跨河建有涌福閣,清代已無存。民國以後,菖蒲河兩岸陸續建滿房屋,並在河南岸形成了東、西銀絲套兩條胡同,菖蒲河成了垃圾堆放場和污水溝。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填平河溝,改為街道。但破舊民房倚皇城和太廟、皇史宬紅牆而建,嚴重影響文物安全;河道填平,丟失了重要的史跡;位在天安門敏感地區,消防、治安、衛生和環境質量直接影響到首都的中心。有鑒於此,2002年東城區斥資全部搬遷河道兩側居民,拆平後挖出菖蒲河故道,恢復了水面,標誌出天妃閘,亮出了南皇城和太廟、皇史宬紅牆,將這裡建設成一處依託歷史遺址,富有古典風格的城市園林。
菖蒲河

歷史淵源

早年在菖蒲河上有一座橋,稱牛郎橋,同西苑的織女橋遙相呼應,這座橋的遺址,就在南池子南口內,皇史宬南側。 明永樂建都北京時,此處稱東苑。《宸垣識略》稱:明永樂十一年五月癸未端午節,車駕幸東苑觀擊毬射柳,命群臣賦詩,賜宴及鈔帛有差。十四年端午節亦幸焉。明王直端午憶去年從幸東苑詩:“千門晴日散祥煙,東苑宸游憶去年。玉輦乍移雙厥外,彩毬低度百花前。雲聞山色浮仙杖,風送鶯聲繞御筵。今日獨醒還北望,何時重詠柏梁篇?”《宸垣識略》的作者吳長元說:永樂時射柳之戲,藏鴿於葫蘆或盒內,懸於柳上,射中盒面,鴿飛而出,以此為樂。宣德中,東苑有草舍一區,乃上致齋之所。一小殿,梁棟椽桶,皆以杉木為之,不加斲削,覆之以草。四面闌楯亦然。少西有路,纖回入荊扉,則有河石甃之。河南有小橋,覆次草亭,左右復有草亭,東西相望,枕橋而渡。中為小殿,有東西齋,有軒以為彈琴讀書之所。四圍編竹籬,籬下皆種蔬茹匏瓜之類。賞命尚書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觀之。
《燕京歲時記》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傍,以裉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菖蒲河古時曾稱為御溝,因此這條河兩岸菖蒲叢生,遂因以得名為菖蒲河。當時,人們從這裡採得菖蒲的葉子插在門上,傳能避邪。這是因為菖蒲的葉子長得像利劍一樣,插在門上猶如鐘馗持劍在此把門,大鬼小鬼進不來。
六十年代初期因存放節日活動所用的器材而在菖蒲河上加上蓋板,搭建倉庫、民房,以至後來成為街巷狹窄、環境髒亂的居住區。2002年復改為明河,並在其址建公園。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河道全長510米,水面寬12米,水深1.5--2米,與天安門前的金水河連通。河道中放入錦鯉和紅魚,河邊保留有60餘株古樹,並新種植了大量花草和樹木。修建菖蒲河公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保護古都風貌、展現歷史文脈的重大工程。

相關文章

菖蒲河的甦醒
文/王軍
沉寂了三十餘載之後,在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古河道——菖蒲河甦醒了。
這是值得慶賀的工程。上世紀60年代,為了解決節日慶祝活動所用器材的存放問題,菖蒲河被蓋了板,上面搭建起倉庫、民房,從此菖蒲蔥蘢、魚躍清波的這條“明河”,成為了“暗渠”。2002年4至9月,北京市政府投入五億元人民幣,又讓它重見天日了。
因菖蒲叢生而得名的這條河,讓人遙想起老北京的美。那個時候,北京是綠色的啊!我曾貪婪地尋找著老北京的照片,企圖觸摸已經消逝了的故都景象。深深打動我的是上世紀30年代一位外國攝影師的一幅作品,從北海瓊島朝東北望去,這個城市似乎消失了,消失成一片由綠樹匯成的海,而從碧濤中巍然矗立著的,是威武的鼓樓與秀麗的鐘樓!現代的規劃師們痴求著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因為他們已被“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森林壓得透不過氣來。我的一位同事被遣往香港工作了兩年,回來後發現自己血壓高了。探查病因時,他慨嘆在港奔走於高樓大廈之間的“井蛙”生活:“那個城市環境真是太壓抑了,而北京城是多么舒朗啊!”盛夏之際,當你不願被烈日曝曬的時候,四合院裡的綠樹為你撐起了一把巨大的遮陽傘;而在數九寒冬,當你需要溫暖的時候,樹葉沒了,直射而來的陽光讓你滿屋生輝!這般愜意的圖卷,讓人們感到,古人活得是那樣的精緻,而今人卻走得離自己越來越遠了。這大概是人類的悖論。所以,在這個時候,菖蒲河顯示出了它的價值,因為它開了“時代的倒車”,把水泥蓋板還原成了綠草碧波,把逼仄擁擠還原成了北京城裡以往處處都有的那個空兒。
菖蒲河公園冬景菖蒲河公園冬景
設計師們在菖蒲河公園里安排了“凌虛飛虹”、“東苑小築”、“天妃閘影”等景致,這些當然是今人造的“古董”了,一些仿古建築的比例和尺度尚有推敲的餘地,但不管怎樣,菖蒲河又淌起來了!這汩汩而流的河,讓我想起了營建元大都的水利家郭守敬,是他為北京這個降雨不甚豐沛的北方城市引來了清流如許。
古人有言:“逐水草而居”。北京城的起源正是憑藉了自然山川的賜予。金中都是逐蓮花河而居,忽必烈棄中都之後,則是在其東北方向,逐高梁河而居,另建元大都。雖然高梁河水量充足,又有今天積水潭、什剎海等湖沼調節水量餘缺,但當時京杭大運河要直抵城內,就必須整治水利。這時,忽必烈大膽起用了郭守敬,授予他統籌規劃全國水利的大權。郭守敬以六旬高齡遍探京郊,尋找水源,終於在1293年完成了著名的白浮引水工程,從京西北昌平引水注入什剎海,這樣,江南的運糧船就可以直抵什剎海,一時“艫舳蔽水”,蔚為壯觀。
有了充沛的水源,內城中海、南海及宮城水系與大運河水系就編織成網了,而菖蒲河正是宮城水系與運河水系的連線處。遺憾的是,城內的大運河河道上世紀被填埋,今天只余北河沿、南河沿、沙灘、銀閘等地名,與這條古代運糧河道相關的地方還有內城東部的海運倉、南新倉、北新倉、祿米倉等糧倉,這些古糧倉有的還有倉房存世,有的尚余倉牆,有的則僅留下了地名。

乘車路線

乘1、2、5、9、10、17、20、22、44、52、53、54、59、110等多路公共汽車可達。乘捷運2號線前門站、一號線捷運天安門東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