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時代

世界矚目印度進入“莫迪時代 ”。

印度大選中獲勝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納倫德拉·莫迪承諾,將實現“印度的世紀”。

莫迪的勝選意味著印度的政治軌跡發生徹底改變,尼赫魯創建的甘地王朝被推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迪時代
  • 地區:印度
  • 領導人:納倫德拉·莫迪承諾
  • 實現目標:印度的世紀
介紹
爭議總理欲創“印度世紀”
法新社新德里2014年5月16日電:在印度大選中獲勝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納倫德拉·莫迪承諾,將實現“印度的世紀”。
為期6周的選舉的最終結果顯示,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贏得議會過半席位的政黨。
莫迪承諾為全體印度人,特別是年輕人服務,這讓人們對他增加就業和發展經濟充滿期待。莫迪將於下周宣誓就任總理。他說:“我希望把21世紀變成印度的世紀。這需要10年,不會很長。”
莫迪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在古吉拉特大學完成政治學學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他加入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2001年,莫迪當選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
2002年2月27日,一列載有印度教朝聖者的列車在古吉拉特邦突然起火,造成58名印度教徒死亡。該事件發生後有報導稱,縱火犯是一群穆斯林。隨後該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暴力衝突。該事件造成254名印度教徒和790名穆斯林死亡、上千人受傷。這場針對穆斯林的大屠殺對時任該邦首席部長莫迪的形象產生了長久的負面影響,他被多次指責對暴力行為袖手旁觀。
此後,政治對手給莫迪貼上了“反穆斯林”和“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標籤,莫迪也由此成為印度最受爭議的政治家之一。包括德國、英國和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當時中止了與莫迪的往來,並拒絕其入境。莫迪本人一直否認有關指控。
莫迪的執政風格也受到爭議。政治對手稱其為“獨裁”,支持者卻認為他“做事果斷”,並稱讚他取得的經濟成果。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吸引外資在印度一枝獨秀,經濟成長率不時達到兩位數。批評人士卻指出,這種經濟成長對古吉拉特邦的社會發展不利,因為莫迪僅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對教育和醫療則不聞不問。
在印度人民黨獲得大選勝利後,中國外交部網站稱,發言人華春瑩對獲勝的印度人民黨表示祝賀。
華春瑩指出,中方一貫高度重視對印關係。中印關係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中方願與印新政府共同努力,保持高層互訪,深化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印度當選總理莫迪訪問華盛頓,儘管2005年美國曾拒絕給他發籤證。
白宮說,歐巴馬今天打電話給莫迪,祝賀他和他的政黨在選舉中獲勝。歐巴馬對莫迪說,他期待美印密切合作,擴大關係。
白宮說,歐巴馬已經邀請莫迪在雙方都合適的時候訪美。
歐盟2014年5月16日祝賀印度人民黨領袖莫迪贏得大選,並表示將與印度新政府共同努力,加強各領域內的雙邊戰略合作。
徹底改寫印度政治版圖
印度政治出現歷史性洗牌,民眾選擇了印度教民族主義者、重商政治家莫迪任下一屆總理,而拋棄了過去67年裡的大多數時間領導該國的黨派國大黨。
選舉委員會稱,國大黨似乎僅能保留44席左右,這將是其歷史最低席位。國大黨曾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獨立的鬥爭,該黨由尼赫魯-甘地家族控制。
投票結果顯示,國大黨以福利為重點的決策方法意外受到普遍否定,而莫迪通過提高施政水平、推出更多便利商業的措施以創造就業並推動增長的主張得到選民支持。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4年5月16日文章:30年來最具權威性的選舉結果最終證明,印度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都已向右轉。
代表中間偏左觀念的國大黨被徹底擊垮,所獲得的席位僅為2009年時的四分之一。
莫迪的勝選具有決定意義,甚至可以被稱作一場選舉革命。自1984年以來,沒有一個政黨曾在印度下議院直選中憑一己之力贏得多數席位。
他的勝選是兩種因素的綜合結果:人們對現政府的極度反感和他重塑印度的計畫。
印度現政府的腐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雖然尼赫魯-甘地王朝在印度農村仍具一些影響力,但在快速城鎮化的條件下,王朝統治觀已變得日益站不住腳。
莫迪以廉潔聞名,茶商之子的身份是重要的競選主題。印度曾出過平民政治家,但從未有人在競選中直接挑戰尼赫魯-甘地王朝。
莫迪的競選隊伍一直在不厭其煩地強調兩個積極信息:發展和治國。莫迪所謂的古吉拉特邦發展模式為這個由他治理的西部邦帶來了中國式的經濟成長速度。而反覆宣傳的口號“治國最大化,政府最小化”概括了他的治國理念。
莫迪相信市場能為窮人帶來收入。他在競選中以簡單明了的方式闡述了自己的經濟主張。中產階級也認為莫迪具有振興印度經濟的非凡能力。
莫迪的勝選意味著印度的政治軌跡發生徹底改變,尼赫魯創建的甘地王朝被推翻。
莫迪的勝利不僅僅是政黨之間的更替,更是回響了在高速經濟成長的情況下印度社會發生的結構性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產階層壯大及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他們傳播和強化了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價值觀,迎合了印度人追求“利”與“欲”的原則。這一模式超越了1989年以來阻止各政黨成為議會多數派並使印度政治注定走向僵化的對種姓和地域的忠誠。
巨大挑戰考驗莫迪雄心
莫迪2014年5月16日下午在對興奮的人群發表演說時,號召民眾與他一同應對巨大挑戰。他提出了一系列想法,包括建造“百座新城”、將高速鐵路網路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各地以及承擔起清理恆河的艱巨任務。
他受到中國高速增長、自上而下發展模式的啟發。但他將治理的國家是印度:髒亂、分散並且民主。
莫迪計畫實施的經濟改革在他上台後必定會遇到障礙,其中包括一個將土地徵用等關鍵職能置於各邦領袖手中的聯邦制度。
地位穩固的國家官員將抵抗通過取消繁文縟節奪去他們所把持權力的努力。改革稅收政策或勞動和土地法將需要得到議會上院的支持,但上院不受印度人民黨控制。與此同時,選民對於經濟狀況立即得到改善的期待過高,因此,如果人們認為莫迪沒有履行諾言,他們會迅速失望。
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眼下篤定將組建政府。下一步的重點將轉向莫迪上任後如何滿足他競選中讓人們產生的渴望。
他的主要挑戰將是---社會與基礎設施發展、行政與經濟改革、通過解決政策瓶頸和改善國內外安全環境來提升投資環境。
印度人民黨人士說,建設基礎設施、改善就業狀況、吸引國內外投資、糾正印度外交政策路線,尤其是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政策,將成為印度下任總理莫迪工作的重中之重。
國內安全仍將是新政府的一大挑戰。應對跨境恐怖主義也將是一大挑戰,因為情治單位預感,一旦莫迪領導的政府上台,顛覆活動將顯著增加。
未來的印度總理必須兌現競選承諾,而他的承諾相當多:創造數百萬個新就業崗位;改善基礎設施;終結腐敗;提高官僚機構的效率;吸引外國投資。
“莫迪現在不能以聯盟夥伴阻撓他當藉口了,”新德里印度政策選擇研究中心的莫漢·古魯斯瓦米對本刊記者說。
更重要的是莫迪能否維持該國的社會平穩。古魯斯瓦米說:“關鍵是,他能否約束自己陣營中的印度教強硬派。”在選舉期間,印度人民黨的代表一再攻擊穆斯林少數民族。莫迪對此大都保持沉默。
很多分析家也對莫迪執政能否擺脫腐敗表示懷疑。
隨著莫迪上台執政,中國將會從與他的私人關係中獲得潛在好處。
莫迪曾4次訪華。2011年,在為期5天的高調中國之行中,莫迪受到了中方的高規格禮遇。對莫迪來說,此訪最重要的意義是中國增加了其外交政策的可信度。當時,西方因莫迪涉嫌參與2002年古吉拉特邦打擊穆斯林的計畫而拒絕給他入境簽證。
尼赫魯大學教授斯里坎特·孔達帕利說:“簽證問題肯定會對莫迪有影響。他可能會對中國採取大膽行動,但他同時也是一位靈活的政治家。如果美國給他提供了足夠多的機會,他可能倒向任何一方。”
莫迪無可指摘的保守性格和對中國的公開讚美曾使人們希望他能成為印度的尼克森。但也正如孔達帕利所說,“美國與中國可沒有邊界爭端或主權糾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