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張魯回族秧歌

莘縣張魯回族秧歌是莘縣張魯鎮一帶回族民眾獨具特色的民間秧歌張魯回族秧歌源遠流長,已有近百年的歷史,20世紀初,這一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形式已在回族聚集地張魯鎮初具規模。抗日戰爭年代隨父輩闖關東的抗聯老戰士楊其富,在吸取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回到山東老家張魯,結合本地傳統秧歌表演形式,創研出了極富民族特色的回族秧歌,延續到現在,已成為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莘縣張魯回族秧歌
  • 所在名族回族
  • 榮譽:非物質文化遺產
  • 發起人:滿恩慶
傳承人,種類,

傳承人

莘縣張魯回族秧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莘縣張魯東街村村民滿恩慶。

種類

莘縣回族秧歌主要在莘縣冠縣一帶,並在魯西一帶進行活動,張魯鎮四街隊均有大型的不同風格的回族秧歌隊,常年堅持活動。主要用於節慶期間廣大回民慶祝豐收而舉辦的娛樂活動。
主要有扇子秧歌、豐收秧歌、舞龍燈化妝秧歌等。老藝人們巧妙地運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長綢、彩帶、花棍等進行演出,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人物多種多樣,多以戲劇人物及神話人物為典型,內容豐富多彩,尤以現實人物為表演對象,動作滑稽,風趣幽默,舞態灑脫,姿態優美,極富民族特色,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