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薇酒

荼薇酒

荼薇酒是以荼薇花作為主要原料,同糧食、酒麴一起發酵,經蒸餾、陳醇、配製等多種工序釀製而成。上世紀50-90年代由坐落在小欖鎮的中山酒廠大量釀製生產並大量出口海外,所以又稱為“小欖荼薇酒”。

小欖荼薇酒具“香、蜜、清、淨、綿、滑、甘、醇”八大特徵,尤其是它散發的荼薇花特有的清新飄逸的芬芳,是其他仿造者不可比擬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荼薇酒
  • 主要原料:荼薇花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產品特色:芳香清爽
  • 製作廠商:中山酒廠
  • 酒色特徵:澄清而不沉澱
基本介紹,海上絲路遺珠,名字由來,荼薇真品,即薔薇露,珍稀貢品,荼薇的引種,伍公花醞,原因,歷史淵源,發展過程,小欖荼薇酒,收藏,新品荼薇酒,文化作品,

基本介紹

荼薇,常綠叢生灌木,株高一般80厘米,冠幅50-60厘米;新發單小枝綠色,有淺綠色針狀毛刺,易斷;葉綠色,小葉5-7片,葉片薄,長圓形,先瑞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通常有單鋸齒,長約2-4厘米,寬1—2厘米,兩面毛;小葉柄和葉軸有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腺;花粉紅色,狀如牡丹,重瓣,直徑約5-6厘米,著生在彎曲的長花梗上,花梗細長彎曲、密被腺毛;萼片長卵形,先端不明顯葉狀,被毛,花開後萼片反折。花期3-4月份,花香清新高雅。
據載,小欖鎮在明代嘉靖年前已盛產荼薇,永寧鄉落霞峰南麓的低箕花田終年有雩溪之水滋潤、土質肥沃,所出之荼薇花的品質、畝產為小欖之冠。
荼薇對地域、氣溫等自然環境要求甚高,孕蕾待花期如遇雷電驟雨則所有花蕾會凋謝殆盡,為少數能保留下來的遠古玫瑰品種之一,是中山市小欖鎮珍稀特產。
荼薇酒

海上絲路遺珠

名字由來

荼薇之名由來,源自外香品“酴醿露”。明.黃衷《海語》“酴醿露”條云:“酴醿,海國所產為盛。出大西洋國者,花如中州之牡丹。”小欖先民為應對明朝廷嚴酷的“海禁”政策及區分“酴醿露”之原料的“中”與“外”,而巧妙地利用方言中“荼”與“酴”、“薇”與“醿”發音的恰同,將西來的酴醿取名為“荼薇”。
明.嘉靖《香山縣誌》“花品”條明.嘉靖《香山縣誌》“花品”條
荼薇的原產於西域波斯(今高加索一帶),是製作薔薇水的原料。宋.趙汝適在《諸蕃志》已云:“薔薇水,大食國花露也。......其花與中國薔薇不同。”大約在明中期,香山縣的濠鏡澳(即今澳門)成為當時的國際貿易集散地之一後,才被引種入我國。小欖鎮開始種植荼薇的時間亦在明代中香山縣轄區內設立廣東市舶司分支機構的前後。
中土文獻提及荼薇,明.嘉靖《香山縣誌》或許最早。《縣誌》載:“花品十九,曰蘭、曰菊……曰荼薇……”

西來的酴醿被巧名為“荼薇”西來的酴醿被巧名為“荼薇”

荼薇真品

薔薇水是古代皇室的奢侈品。西域每每進貢給中國帝王的數量極為有限,它以芬芳與稀有而聞名。自進中土以來常帶有幾分神秘:薔薇水是西域夷女所收集的凝結於薔薇花上之冰露。如宋《百寶總珍集》“薔薇水”條:“此水出南番國,如采於早辰薔薇花上。”及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舊說薔薇水,乃外國采薔薇花上露水。”又明代嘉靖《海語》卷二“酴醿露”條描繪得更惟妙惟肖:“蠻中遇天氣淒寒,零靈凝結,著地草木乃冰,澌木稼殊無香韻,惟花上瓊瑤晶瑩,芳芬襲人,若甘露焉......”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
彼時,薔薇水亦被用於級別最高的佛事,佛家稱之為閼伽水,是供佛之物。《大日經疏》曰:“如是本尊等現前加被時。即應當稽首作禮奉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一卷:“如取二淨器盛滿香水。安置壇中以用供養。”近代,不時有薔薇水瓶從佛寺地宮出土,如1966年瑞安縣慧光塔內出土的藍色磨花高頸玻璃瓶(圖見《荼薇香錄》94頁),1971年無為城關寶塔底部出土的高頸圓腹瓶(圖見《荼薇香錄》80頁)。它們均透露明顯的伊斯蘭風格。奉佛功能可見一斑。

即薔薇露

酴醿露僅出現於明代嘉靖期的文籍中,是古代珠三角地區對薔薇露(水)的俗稱。
明.《華夷續考》“酴醿露”條:“……出大西洋國者,花如中州之牡丹……夷女以澤體發,膩香經月不滅,國人貯以鉛瓶,行販他國。暹羅尤特愛,重競買略不論值。隨舶至廣,價亦騰貴。大抵用資香,奩之飾耳。五代時與猛火油俱充貢,謂薔薇水雲。”(……大西洋國家所出之酴醿,花的形狀像中原的牡丹一樣……當地女子將它收集起來用於澤養身體及頭髮,襲人的芳香經歷數月也不散失,本國人用鉛制的瓶子儲藏起來,販運到國外。暹羅人(今泰國)特別喜歡,爭相重金購買從不考慮價錢,其中販運到廣州的酴醿價格昂貴,大多用於梳妝修飾之物,五代時同猛火油一起充當貢品,稱為薔薇水。)
酴醿露即薔薇露酴醿露即薔薇露
自漢唐至清,位於珠三角的番禺(即今廣州)為歷代中土最大的香貨集散地。由於真品酴醿露極為稀少,故當地鄉民以本土薔薇仿製酴醿露牟利。致宋後,大量仿製的酴醿露與真品同售於市。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云:“至五羊效外國造香,則不能得薔薇,第取素馨、茉莉花為之,亦足襲人鼻觀,但視大食國真薔薇水,猶奴爾。”

珍稀貢品

中土最初對荼薇真品的認識源自公元958年占城國(今越南)的貢品,南唐.張泌《妝樓記》“薔薇水”條:“周顯德五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雲得自西域,以灑衣,衣敝而香不滅。”
舶來的薔薇露自古是稀罕品,屢見於歷代諸番的朝貢中。以宋代為例,據《宋史》所載,建隆七年、熙寧十年、雍熙元年、大中祥符四年均有所貢,但數目不詳。而記錄具體數目的有鹹平二年貢薔薇水四十瓶和道元年貢薔薇水二十琉璃瓶。相對其他香貨,數量上的偏少更彌見其珍貴。
珍稀的貢品珍稀的貢品
例《宋史》:“建隆元年九月,(占城國)其王悉利胡大霞里檀遣使李遮帝來朝貢。......七年,又貢象牙、乳香、薔薇水、萬歲棗、褊桃、白沙糖、水晶指環、琉璃瓶、珊瑚樹。八年,又遣使蒲陀漢等貢方物,賜以冠帶、器幣。”
例《宋史》:“至道元年,其國舶主蒲押陀黎齎蒲希密表來獻白龍腦一百兩,膃肭臍五十對,龍鹽一銀合,眼藥二十小琉璃瓶,白沙糖三琉璃瓮,千年棗、舶上五味子各六琉璃瓶,舶上褊桃一琉璃瓶,薔薇水二十琉璃瓶,乳香山子一坐,蕃錦二段,駝毛褥面三段,白越諾三段。引對於崇政殿......”
後元、明、清亦有記載,同樣數量稀少。
如《明史》云:“須文達那,洪武十六年,國王殊旦麻勒兀達朌遣使俺八兒來朝,貢馬二匹,幼苾布十五匹,隔著布、入的力布各二匹,花滿直地二,番綿直地二,兜羅綿二斤,撒剌八二個,幼賴革著一個,撒哈剌一個,及薔薇水、沉香、降褊桃香、速香諸物......”

荼薇的引種

“荼蘼花,小欖鄉多植之,以畝計。洋荼蘼及玟瑰花,人皆用以蒸露。”洋荼蘼即番薔薇,欖鄉俗稱荼薇。自五代沿至明清,西域諸番朝貢東方帝皇的薔薇露就是用番薔薇的花朵經蒸餾加工而得的香水。明代,珠三角地區稱之為酴醿露或酴醿香露。
荼薇荼薇
宋人崇香,自調、品評、互贈香方和香品更為聯袂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之雅趣,頗具風尚。而撰寫、整理《香譜》之類書籍則眾多,如《沈立之香譜》、《事林廣記》、《陳氏香譜》等,其中以收集香方為箇中重要。依方調香需要各種各樣的香料,廣州則是中土最大的中外香料集散地,其中進口的香料占全國的5分之4還多。
廣州形成於秦漢。至西晉初年,廣州已是海外貿易中心。南北朝時,廣州曾“舟舶繼路,商使交屬”、“四方珍怪,莫此為先。藏出隱海,瓖寶溢目”。唐宋間,其更雄踞全國的第一大港。元代,雖被福建的泉州所超,但作為一個國際港口,它仍在發展。
明代洪武初,朝廷所設定的廣州、寧波、泉州三個市舶司中,廣州口岸最被倚重。其中不乏“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令番商止集(廣州)舶所”等特殊政策。嘉靖元年(1522年),更從給事中夏言之請,撤銷浙、閩兩市舶司,僅允存廣州市舶司—“廣州幾壟斷西南海之航線.西洋海舶常舶廣州”,於是廣州成為彼時唯一的海外貿易最大口岸,使廣州的海外貿易獲得空前的發展。至清代,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特別在1757年-1840年,廣州還是我國唯一的通商口岸。廣州不僅同南洋、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通商,而且與西歐、拉丁美洲各國發生了直接的和間接的貿易關係。
出於政治和經濟的考慮,明廷在開過之初即開始執行“海禁”政策即禁止海外貿易,主要是禁止民間海外貿易,官方貿易也受到嚴格限制。明永樂年間海禁政策有所鬆弛,並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私人海外貿易在暗中漸有發展。何喬遠《閩書》:“粵民多挾峨舸入海與夷市。”
隸屬廣州的香山縣是珠江口盛行的“貿易之私”的萌發地。香山,扼珠江入海之咽喉。西洋商船可分走石岐縣城側的左右兩支水道進出廣州。如周玄暐《涇林續集》所云:“(香山)為海舶出入噤喉,每一舶至,常持萬金,並海外珍異諸物,多有至數萬者。”嘉靖版《香山縣誌》亦記載番關於番舶補給情況的,如“山九峰分峙,多石巗、石屋、靈草,石上溜水,井美為番舶往來所汲,曰天塘水。”等。
明代嘉靖年間香山縣管轄圖明代嘉靖年間香山縣管轄圖
早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香山縣三灶島人吳添進就已通番。而香山的濠鏡澳依靠北接大陸,三面環海地緣優勢逐漸中外海商的匯集地。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市舶司又在澳門設立分支機構,此時珠江口的海上私人貿易格外活躍。霍與瑕在《霍勉齋集》曾曰:“則通同濠畔街外省富商,搬瓷器、絲綿、私錢,火藥違禁等物,滿載而去,滿載而還,追星趁月,習以為常,官兵誰何。”
明正德年間始行抽分制,使明廷在海外貿易中有了真正的稅收。且自正德後歐洲海客陸續自西而來,私人海外貿易得到較快發展。最早到廣州通商的西歐人是葡萄牙人。據《明史.佛朗機傳》載: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葡萄牙人依仗先進的炮艦強駛入東莞和廣州。“久留不去”,“築室立寨”,遭擊退後,以相同的手法租占香山的濠鏡澳(澳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進入和賃居澳門後大興土木,按西方建築形式建“夷城”,雄踞海濱的城牆高聳,炮台林立,城內洋樓夷館成片。明.王士性《廣志繹》記道:“香山岙乃諸番旅泊之處。海岸去邑二百里,陸行而至。爪哇、渤泥、暹羅、真臘、三佛諸國俱有之。其初止舟居,以貨久不脫,稍有一二登入而拓架者,諸番逐漸效之。今則高層大夏,不減城市,聚落萬矣。”,“雕楹飛檐,▉比相望”正是葡萄牙人所控制的國際商埠的寫照。由此,澳門迅速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的中轉港和廣州海外貿易的外港。廣州海外貿易的航線由廣州起航經澳門外港出海,即所謂“廣由香山澳”,其把廣州與國際貿易緊緊聯結起來。
各種香方中,薔薇露是重要一味。舶來的薔薇露自古是稀罕品,屢見於諸番的朝貢中。事實上,在宋日常所使用的薔薇露多為贗品,如《百寶總珍集》言:“福州王承務亦有薔薇花蒸造假者。”濱海的香山向北沿至廣州的水道旁的偏僻鄉村已有仿製香露的作坊,宋代郭祥正、蔡絛、王僑卿等均有文字留下。仿製之事順延至明代。
十五至十六世紀(約明永樂至萬曆間),西域諸國深陷戰亂、災荒、瘟疫里,人口減少,農產量下降;加上“價格革命”的衝擊,經濟日益蕭條,物價上漲,各類商品與原料極為匱乏。歐洲香貨海商謀求在國外生產、銷售而獲利已成時代所趨,薔薇露“貼牌銷售”或許成為當時最佳選擇。其先例亦見於《總珍集》“多用葫蘆盛貯到此,用琉璃瓶兒盛賣”。所以香山縣在引種洋薔薇和蒸製薔薇露方面自然具備“天時、地利、技術”的必然優勢。

伍公花醞

小欖荼薇酒起源於何時?據老一輩釀酒師講述,荼薇酒始釀於明代,距今已有300多年。
在中山酒廠收集的荼薇酒釀製工藝中,有“伍公花醞”一法。其法為:“清晨摘半開花朵。剪去蒂,勿用手抄壞。先置糖少許於瓷瓶內。每一兩花用糖三兩灑入,一層花一層糖,如是者近頂,以糖覆之,厚紙密封三月。出漿去掉渣,儲入別瓷密封。酬時,取漿少許,注入酒,甚有韻致”。
伍瑞隆畫像伍瑞隆畫像
伍公乃明代嶺南書畫名家伍瑞隆,善畫牡丹。其闢建的“玉溪園”緊挨大欖都落霞峰南麓的荼薇花田。相傳,每逢三月荼薇花盛放時,畫家會摘取花瓣浸泡於糖漿中。等荼薇花香全附糖漿後,用新絹隔去花渣,就得到細膩香滑的荼薇糖漿。當與名流文酒唱酬時,將荼薇糖漿注入燒酒內,可令酒芳香無比,使賓客意趣倍增。
製作伍公花醞的關鍵是荼薇糖漿的口感和兌入酒中的多寡,一般來說荼薇花瓣浸泡在糖漿中時間越久香氣越濃但苦澀味也隨之加重,故畫家就選擇只泡3個月左右,這樣糖漿既有淡淡荼薇香味也不太苦澀。此外,用糖也有考究,雖說花瓣和白砂糖是一層加一層,但卻有比例,即在糖醃花瓣前要稱好兩者的重量即花瓣和白砂糖的重量是按1比3來搭配。既要花瓣和砂糖疊加均勻又要剛好填滿瓷瓶,這就憑經驗了。
以荼薇糖漿勾兌米酒時可根據各人喜好以決定添多減少,通常嗜酒者少糖,女子或酒量淺的則多加些也無妨。按方中記載,分量為4.8。這樣配製出來的花酒酒體晶瑩清透,在甘醇的酒液中散發著荼薇特有的清新香氣。清新淡雅的風格恰好和伍公的牡丹畫交相輝映。
過去,一些家族酒坊奉伍公為釀造荼薇酒的鼻祖。每逢蒸餾荼薇酒前,會進行“拜酒尊”的儀式,以求先賢保佑釀出上等的荼薇酒。

原因

明代初即實施嚴酷的海禁政策。自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防範逃亡海上的張士誠、方國珍餘部勢力和懾於日本幫助胡惟庸奪取帝位的心態,以保持和鞏固其封建統治,“延長專制政權的壽命”,一反唐、宋、元各朝代對外開放貿易的政策,實行一條僅準許與明朝有朝貢關係的國家以“朝貢”形式對中國進行貿易的“時禁時開,以禁為主”的朝貢貿易政策,嚴禁沿海人民出海貿易。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宣布:“禁濱海民不得私出海,時方國珍餘黨多人海剽掠故也。”律令有以下:
第一、禁官民二桅以上遠洋船出海。
明令:奸豪勢要軍民人等,擅造二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謀叛已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第二,禁私運貨物出海及私販洋貨。
明令:凡將馬牛、軍需、鐵綱、銅錢、鍛匹、綢絹、絲綿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擔馱載之人,減一等。物貨船車併入官。
於內以十分為率,三分付告人充賞。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因而走泄事情者,斬。其拘該官司,及守把之人,通同夾帶,或知而故縱者,與犯人同罪。失覺察者,減三等,罪止杖一百。軍兵又減一等。
糾通下海之人,接置番貨,與探聽下海之人,番貨到來,私買蘇木、胡椒至一千斤以上者,具發邊衛充軍,番貨併入官。
不問官員軍民之家,但系番貨番香等物,不許存留販賣,其見有者,限三個月銷盡,三個月外仍前存留販賣者,處以重罪。
為了貫徹執行海禁政策和法律,明政府制定和實行了一種“朝貢貿易”和“市舶司”管理的制度,對海外貿易進行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壟斷。明代前期(1368年-1566年),就是按照“凡外夷貢者,我朝皆設市舶司以領之,......許帶方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是有貢舶即有互市,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的原則進行朝貢貿易。嘉靖三年(1524年)“私代番夷收買禁物者”或“攬造違式海舡,私鬻番夷者”都處以重刑;嘉靖四年(1525年),凡是雙桅海船,天堂統統扣留,即便不是販賣番物也“以番物論,俱發戍邊衛”。嘉靖八年(1529年),嚴禁沿海居民“居積番貨,以為窩主”所有航海大船統統“報官拆毀,以杜後患,違者一體重治。”嘉靖十二年(1533年)“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並實行連坐法“自後沿海居民,私與賊市,其鄰舍不舉者連坐。”
為應對“海禁”,西來之酴醿被小欖先民稱作荼薇亦是因之。
“海禁”政策崩松於清道光時的鴉片戰爭前,即1840年前,而“洋荼蘼”始見於官方文獻的是道光版《香山縣誌》,其成書時間為道光八年即1828年,兩者時間相若,也可佐證之。按此,更可以解釋為何1828年前荼薇鮮見於文獻。

歷史淵源

小欖人釀酒始於南宋末,元末明初始釀菊酒,明代末年,嶺南畫家伍瑞隆在西頭坊文章里(里近落霞峰南麓)闢建“玉溪園”,開設雩溪詩社,與名流文酒唱酬時喜好把預先配備的荼薇糖漿注入燒酒內,令酒芳香無比,使一眾名流意趣倍增,自此本地酒坊紛紛仿效試配荼薇酒,清初所釀之荼薇酒已勝於菊酒,至上世紀40年代後半期,萬多人口之小欖,竟有釀酒作坊50多間。荼薇酒釀造工藝多達十多種,大體可分為有色和無色兩大類,有色的荼薇酒的釀造方法是將精米蒸成飯,和上酒麴裝進陶壇發酵三天,把經處理荼薇花加入拌均,封閉一個月之後取出,過濾成晶瑩琥珀色的酒液,根據不同喜好勾兌成風格各異的荼薇酒。無色的荼薇酒的基本流程是將荼薇花瓣放於大陶壇用高度白酒浸泡一個月,之後取出蒸餾、勾兌、陳醇而成。

發展過程

小欖荼薇酒

上世紀50年代,中山酒廠通過公私合營集中了小欖各家酒坊的釀酒工藝,重釀荼薇酒,至70年代,經馬林、張帆、陳仲次等中山酒廠的老、中、青技術骨幹改良釀造工藝後,所出之荼薇酒品質上乘,比歷代的產品更香醇、風味更為獨特,就連盛過荼薇酒的酒杯兩三天后仍余香裊裊,故此荼薇酒成為小欖的首席暢銷特產,遠銷海內外、名盛一時。“小欖荼薇酒”之名由此而來,它特指中山酒廠所產及運用中山酒廠專用工藝所釀之荼薇酒,以此區別於後來其它地區、廠家之仿效產品。
小欖荼薇酒珍藏94小欖荼薇酒珍藏94
附表(一)小欖荼薇酒傳承詳情
代表
從事行業
所屬公司
所屬品牌
工藝來源
始學時間
生產經驗
花源狀況
備註
陳仲次先生
釀酒業
中山市酒廠
荼薇牌
酒廠培訓
1971年
42年
自有+合作種植
永寧人士,保存有小欖荼薇酒的配方與生產記錄,編撰有《中酒記》
菊城酒廠
廠設於中山市小欖鎮
小欖荼薇酒因芳香清爽聞名,等級中尤以老樹荼薇花釀造的最矜貴,具“香、蜜、清、淨、綿、滑、甘、醇”八大特徵。
老樹荼薇老樹荼薇
老樹荼薇是指樹齡為30年以上的荼薇。其種植沿用小欖古老方法,與現代規模化種植有不少區別,如澆水,日常以草保水為主、澆則使用經沙石過濾的清水、開花時則用香茗淋於花根;屈花時要裁掉弱枝使留下的壯枝間保持三指距離,讓所發出的花蕾受光充分;施肥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蓓蕾時禁增水添肥等等,這樣產出的荼薇花更鮮香。
以老樹荼薇花釀製極品荼薇酒,工藝上較一般的更為講究:如採花時間在早上9點30分前,只取開放程度為40%-70%之間的花朵;雨天的花不要;花開放時間過長而發白的不要;花型過小、畸形等的不要;花瓣則以剪刀剪取,花瓣下白色部分不要...,目的是選用最芬芳、最優質的原料。
荼薇在種植後第二年即可達豐花期,其豐花期一般可持續5-6年左右。花農會根據實際情況整批更換新苗,以保持高產。小欖地區仍保存的老樹荼薇近2畝,栽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原種地為永寧社區,後因土地功能變更而移到私園專門管理。其餘樹齡較老的荼薇花田共六處,大致在二零零三年前後種植,均在永寧保護區內。陳氏的釀酒筆記《荼薇香錄》有一則關於老樹荼薇的描述:
老樹荼薇老樹荼薇
西頭①有翁,擅種荼薇。年售苗獲利以數萬計。一日,突喚父:“余有老樹荼薇,壽過二十,要否?”父欣喜,急集吾與弟同往。翁種老樹荼薇九壟,狀奇。或偉岸挺拔,或虬曲多姿,或臥之將起,或雕洞鏤空,或老而彌堅。遂,去枝葉,剜花周,徑直一尺五,工整待遷。忽天氣翻手,狂風疾起,冷電蛇行,炸雷起伏,雹雨傾瀉。眾恐,奔躲。雨止,出而觀,泥碗幾盡,三兩鐵根外張,色澤如玄漆。冏糊漿阡陌,泥濘裹足,乃株裸籮內,出,移至長娣塘②,立網辟園,恭敬落霞土水,祈佑荼薇花神③。依翁言圈九犬、雞三十餘。每每餵食,雞飛狗悅,喧囂鼎沸,飽食,舒暢溺便,花草俱榮。
時過十載,網銹多洞,常有不請者自洞入,拈花狼藉。煩擾,傾囊高牆,遠觀頗豪以為富,招妒。園東南有惡鄰,性貪詐,嗜滋事篤背。六月,值區吏④剛遷,鄰糾朋戚,捏霸村地事狀告於吏。吏暴起,忿髪,叱令拆牆還地以慰安。父執契據力爭。吏偏,公私歪惑交施,欲毀約拒賠類無賴,蠱父退而遷花三十二。悲時令不合,俱萎,哀若失親朋。夜闌,寒月愁啼,傷傳統弗惜憐。
天道,正也。父幸遇伯樂⑤,倚以信任,委以重託。每會賓,聲謂:“伯樂賢善,常懷光復傳統之德,同道也。”承仙子⑥佑,蒙巡道⑦蔭,諸事雖難,美酒終成。所釀小欖荼薇酒乃香、蜜、清、淨、綿、滑、甘、醇,眾啜若甘露,視為珍。論酒,慨:“老樹荼薇,非行內藝高者不諳其妙也。” 壬辰冬十二月特記。  ① :即西頭坊,中山市小欖鎮永寧社區內。
② :盛豐社區內。
③ :種植荼薇的舊俗。
④ :區吏,相當於現在的社區書記。
⑤ :具慧眼識才的能人。
⑥ :即荼薇仙子。
⑦ :指伍瑞隆,官至河南兵巡道,相傳是小欖荼薇酒的始釀者。
老樹荼薇花是釀特級荼薇酒的指定原料老樹荼薇花是釀特級荼薇酒的指定原料
附表(二) 2013年小欖鎮荼薇種植概況:
荼薇壽命
種植年代
所在地
管理方式
種植比重
備註
30年以上
上世紀70年代末
盛豐社區
封閉管理
約 1.2%
移自永寧社區,專供釀酒
10年
2003年左右
永寧社區(有6處)
開放管理
約 11%
供釀酒及其他
10年以下
2006-2013年
永寧社區
新市社區
開放管理
約 87.8%
供釀酒及其他

收藏

小欖荼薇酒是指中山酒廠所產或運用中山酒廠專用工藝所釀之荼薇酒。自1956年至今,生產小欖荼薇酒只有兩家:中山酒廠和菊城酒廠。中山酒廠在近半世紀的荼薇酒生產中共使用六種具特色的包裝,存世的有普通樽、大肚樽、豬膽樽和杯裝。
中酒的普通樽流行於60年代-70年代,由於物資缺乏,使用和其他調味料如醬油等相同的瓶型。
70年代-80年代,小欖荼薇酒因大量出口,故根據荼薇香露的史料和傳說而設計出大肚樽。其酒瓶分大小兩種瓶型,設計特徵區別不大,只是瓶蓋使用的顏色和瓶蓋上的商標有差異。即大瓶的商標使用珠江橋牌,小瓶的為珠江牌。大瓶裝又分出口裝與普通裝兩種。兩者使用的玻璃瓶材質一樣,但出口裝的酒標更精美:表面有蠟光,切口不起毛。瓶頸還系有綢帶(特意在香港印刷),後期則不配綢帶改粘“表貼”。
珍藏94除外觀設計吸引外,乍看好像沒有什麼故事根源。其實不論瓶口、瓶底以及圖案都有來歷,詳見《卷之貳荼薇香事.小欖荼薇酒珍藏94》一文。
以上幾品屬於中山酒廠釀造,今存世很少。現在可供收藏的是小欖菊城酒廠生產的小欖荼薇酒。
小欖菊城酒廠於2012年試產時使用了兩種瓶型。一種是沿襲豬膽樽的瓶型設計,在瓶口、瓶塞和部分文字說明上有所改進和補充。體型較94版的為大,容量相應地增加到400ml。另一種是容量為500ml的青花瓷。以上兩種瓷瓶均產自江西景德鎮。菊城酒廠於2012年間生產的荼薇酒都屬鑑賞版,並未在市場上銷售。故升值空間頗為可觀。
衡量小欖荼薇酒的品質是否上乘除了通常白酒具備的特徵如掛杯、清澈度外,還可從“香、蜜、清、淨、綿、滑、甘、醇”來鑑別。
1、香氣濃郁度。是非常明顯或者清淡還是很難察覺,我們描述為:高,中,低。傳統的小欖荼薇酒講求芬芳襲人——“十數步外能聞其香”。這與荼薇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傳承有關。荼薇花香味要“活”即天然、清新、生動、舒暢之香。如果嗅到渾濁、死氣沉沉的香味說明這是劣等酒或使用的原料並非荼薇。
2、嗅覺。優質的小欖荼薇酒除了荼薇花特有的微含蜜香的清香味外,絕對不含其它雜味。這與一般荼薇酒攜帶有米香味或異味不同。
3、外觀。直觀酒的清晰度,辨認酒里是否有雜質。是清晰?是渾濁?還是朦朧?質優的小欖荼薇酒酒體晶瑩清澈。如果出現渾濁或絮狀物,很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荼薇酒生產工藝有瑕疵;生產、儲藏過程中感染了細菌。
4、甘甜度。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生產的荼薇酒有濃重的甜膩感。進入二十一世紀,為迎合健康的要求,小欖荼薇酒現以清淡甘甜為主。
5、酒體。酒體說的就是酒在舌頭上的感覺和重量,如38度、33度的小欖荼薇酒就有醇、滑、厚感,最能突出荼薇特有的香味。
6、回味。荼薇酒咽下後,香味在口中持續的時間。有持續長而純淨的荼薇花香是上等的荼薇酒的特徵。
收藏小欖荼薇酒時可以留意幾點:
1、認準商標。荼薇牌是小欖荼薇酒的唯一商標。
2、酒瓶有“菊花”(小欖菊花會)標誌或“內部品鑑”、“限量”、“珍藏”等字樣的為好。
3、注意年份。小欖為沉積,土壤肥沃,氣候溫暖,常年無大的自然災害,特別適合荼薇花的生長。小欖出產的荼薇花花朵勻稱,香味清新。優質的花源是荼薇酒品質優劣的主要因素之一。荼薇酒芬芳程度視該年荼薇花的生長好壞而定。荼薇花的品質除陽光、水分、肥料三大因素外還視天氣組合情況而定。所謂好的組合就是壓枝到萌芽時段要氣溫低也就是要有足夠冷量、萌芽時到現蕾間最好不要下雨、蓓蕾時期氣溫不要忽冷忽熱、採花期不要碰到雷雨天等等。如2011年和2012年的荼薇花況較好,採花時又不怎遇到雨天,所以香氣充足。所以2014年出品的小欖荼薇酒值得收藏。
4、留意原產地。中山市小欖鎮是荼薇的原產地,荼薇在此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
5、QS標誌和生產廠家。至今為止,唯一獲得荼薇酒相關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廠家是小欖菊城酒廠。
6、檢查酒瓶是否完美,外包裝有沒有破損、配飾是否齊全等。如瓷瓶的,酒瓶有沒有沙眼、瓶口密封是否牢固等,這是收藏者不可忽視。
長期存放時要注意:
1、貯藏環境的溫度,最好維持在10度-25度左右比較好。
2、貯酒環境不要太濕,最理想的濕度為75%-80%。
3、貯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不要被陽光照射。最好能保持通風狀態,而且也不要在同一個環境中,還擺放味道太重的東西,以免破壞了酒的味道。
4、酒瓶以豎立擺置較理想,這樣才能讓瓶蓋和酒之間留有空間,利於陳醇。
5、如聞到有花香就說明有漏氣的情況,及時檢查並加密以防發生質變。
摘自《荼薇香錄》

新品荼薇酒

2006年,在政府的鼓勵下,小欖的荼薇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各大種植戶與愛好者根據對荼薇酒的理解釀造出自己心目中的荼薇酒,短短5年,六種各具風格的荼薇酒出現在小欖酒類消費市場。
附表(三) 2011年 荼薇酒生產廠家詳情
姓名
原從事行業
所屬公司
所屬品牌
工藝來源
始學時間
生產經驗
花源狀況
備註
周玉界先生
釀酒業
艾欣酒業
艾欣
研發
2006年
5年
收購
廠設於東升鎮
溫東明先生
釀酒業
穗成酒廠
荼薇莊園
研發
2006年
5年
收購
廠設於東鳳鎮
鄧彩英女士
種植業
荼寧酒業
荼寧
自學
2007年
4年
自有基地
由他廠代加工
古林開先生
釀酒業
古氏釀酒
古盛泉
研發
2008年
3年
收購
廠設於三角鎮
林建威先生
釀酒業
葵鄉酒廠
葵鄉
研發
2008年
3年
收購
廠設於新會
何常標先生
通信業
荼薇酒業
荼薇仙子
小荼仙
龍鳳金貂
御菊
研發
2008年
3年
自有基地
廠設於小欖鎮

文化作品

《荼薇香錄》是至今為止唯一詳細介紹小欖特有花卉荼薇的作品,作者陳健浚,中山市小欖人。之前曾被誤傳為《小欖.荼薇花香錄》。
《荼薇香錄》原為關於小欖荼薇酒的釀造筆記,後經發掘整理成書。《香錄》共有六卷:卷之壹 荼薇香事、卷之貳 荼薇香露、卷之叄 荼薇酒韻、卷之肆 荼薇農藝、卷之伍 容美香食和卷之陸 灌園余錄。其前三卷引用大量古獻籍講述荼薇的“前世今生”,多被傳閱於坊間;後三卷記錄荼薇的種植方法以及利用荼薇花釀酒、食用和美容的工藝與配方,當中以小欖荼薇酒的釀造工藝尤為詳盡,屬陳氏家傳。
《荼薇香錄》目錄《荼薇香錄》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