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景區

荔波景區

荔波景區--實為荔波境內的樟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的簡稱,由八大自然景區與五大紅色景點組成。

荔波景區--實為荔波境內的樟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的簡稱,由八大自然景區與五大紅色景點組成。

八大自然景區:荔波小七孔風景區、荔波大七孔風景區、荔波水春河風景區、樟江風光帶、荔波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觀音峰休閒度假區,聯山灣休閒度假區、萬畝梅園

五大紅色景點: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及其紀念館、紅七八軍板寨會師紀念館、黎明關抗日戰爭遺址、坤地紅軍休整地、穿洞抗戰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荔波景區
  • 景點級別:AAAAA級
  • 全名:樟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小七孔風景區:位於荔波縣西南部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著名景點:荔波小七孔風景區等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
主要景點
八大自然景區:荔波小七孔風景區、荔波大七孔風景區、荔波水春河風景區、樟江風光帶、荔波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觀音峰休閒度假區。
小七孔風景區
小七孔風景區位於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至麻尾火車站36公里。景區北首有一座建於道光十五年的小七孔石橋,景區之名由是得之。小七孔風景區在寬僅一公里、長不足十公里的狹長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令遊客耳目常新,人稱“超級盆景”。已經向遊客開放的景點有拉雅瀑布、涵碧潭、小七孔橋、68級瀑布、知音谷、龜背山、飛雲洞、野豬林、水上森林、翠谷、鴛鴦湖、蝙蝠洞、臥龍河、臥龍潭、天鐘洞、月亮洞、湯粑石林、一龍戲九珠等。
荔波景區
1.1小七孔橋——位於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長40米,橋面寬4米,拱高4米,建於清道光15年,昔為溝通荔波至廣西的重要橋樑。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兩岸古木參天,巨大的虬枝沿著橋伸臂,宛如巨傘撐在橋上。
這座漂亮的古石橋有四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遠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了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幹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此橋看似單簿,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衝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築工藝的精妙。
1.2拉雅瀑布——過小七孔橋,曲行百米許,即見拉牙瀑布。瀑寬十米,落差三十米,逼近仰視,但見瀑首懸藍天,旁綴白雲,幾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勢如山倒,吼聲狀雷,頗為壯觀。瀑布騰空噴瀉,橫向墜落,同響水河縱向錯落的68級瀑布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布群景觀。瀑在路側,人在瀑下,倍覺暢酣和親切。瀑布濺噴的水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給遊客以撲面涼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塵的暑熱和勞乏,頓覺輕鬆和振奮。
1.368級瀑布群——涵碧潭上游僅長1.6公里的狹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瀑布和跌水。專家們考證,如此眾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實屬全國罕見。層層疊疊的瀑布,淙淙嘩嘩瀉而下,或傾珠撒玉,推雪擁雲,或如匹練飄逸,似銀河瀉地,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千姿百態的瀑布跌水競領風騷,爭奇鬥妍,構成風情萬種的動態水景,令遊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級瀑布而上,一路但見高山流水、綠樹紅花,但聞泉鳴瀑響、鳥啾蟲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覺眼前詩意盎然,美不勝收。遂為文人墨客們冠以“知音谷”的雅號。
荔波景區
1.4知音谷不僅谷秀瀑美,還是娃娃魚的極樂世界。每到夜間,娃娃魚們便從河裡爬出,欣賞月光和瀑聲。蓋因68級瀑布的源頭系地下泉,故四季恆溫,珍貴的娃娃魚就喜歡棲息生活在這種恆溫的河流里。
1.5龜背山原始森林——漫山野生著無數龜背竹,故名。岩石崢嶸,怪石嶙峋,古木參天,藤蘿纏繞。此山有三絕:一絕是林中的古藤纏繞,恰似人工搓絞的麻繩,殊為奇特;二絕乃山林上端入口處有一條樹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數十米,如遊動的巨蟒,令人咋舌;三絕為林中有一塊巨石懸空,巨石下是三根石柱支撐著。就在這塊懸空的巨石上,竟長著一棵十幾米高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櫸樹,居然也婆婆娑娑、蔥蔥鬱郁!龜背山上隨處可見不屈的樹根如蛇蟒似蚯蚓,執著地在岩山上尋找土壤和水份。它們或盤根錯節,插入深深淺淺的裂隙孔竅;或抱著巨石生長,把頑石拱離地面;或把岩山擠破,達到石破天驚的地步,令人驚奇和嘆服。
1.6水上森林——水上森林亦名瑤池。長約三百米的河谷里,叢生著茂密的喬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從河床的雜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沖刷,河床里已沒有了一粒泥沙,連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稜角而變得“圓滑”起來,但樹木卻象多情的漢子,死死紮根在河床妻子的懷抱里,紋絲不動。美麗的愛情之樹四季常青。這種“水在石上淌,樹在水中生”的奇景,人見人嘆。
水上森林中,石上盤根錯節,枝間古藤纏繞。遊人手攀曳藤、足踏盤根,沿河穿行,踩瀑踐浪,有驚無險而趣味無窮。
1.7野豬林——游野豬林,須先穿越飛雲洞。飛雲洞在半崖,洞高七十餘米。羊腸棧道依崖而鑿,地勢十分險要。飛雲洞口頂壁遍布片片銀鱗,回眸凝視,狀若亂雲飛渡。將出洞口處,鐘乳石叢生,如人如獸,逆光而立,剪影造型十分美麗生動。
野獵林是一片典型的喀斯特漏斗森林。從漏斗的底部到天邊的山沿,重重疊疊密布叢林。漏斗的下部,幾百畝翠竹雜生在樹叢中。整個漏斗象一個綠色的旋渦,飄旋在林海之上。漏斗底部的小溝兩岸,樹木全部往溝中心傾斜,令人費思。更絕的是,所有的樹木全身披滿絮狀松蘿,遠望如渾身絨毛的野人。來到這裡,幾疑回到遠古時代。昔日野獵奔突林間,以竹筍竹根為食,野獵林之名由此得之。
1.8醉林——是野豬林的一個重要景點,站在這裡,遊客滿眼都是藤蘿枝蔓,分不清哪是樹,哪是藤,也不知是藤纏樹,還是樹纏藤,層層疊疊的樹枝從樹梢一直垂落到地下,一株株披藤掛蘿的樹木就像喝醉了酒的老漢一樣,歪歪斜斜,站立不穩。
1.9蝙蝠洞——與鴛鴦湖相隔里許即是蝙蝠洞。洞裡有幾個大廳,鐘乳石如柱、如筍、如林、如花、如禽、如獸,千姿百態,各異其趣。洞內有一暗湖,幽壑深邃,神秘莫測。陰河在山腹中曲折潛流二里許,通鴛鴦湖。洞深幽長,這頭從貴州進來,那頭出去已是廣西地界。中間聳立一鐘乳石如雄雞引頸,人稱此景為“雞鳴兩省”。
1.10鴛鴦湖——這是由兩個大湖、四個小湖串聯組成的一個奇妙的水網,是一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岸嶙峋、犬牙交錯,濃蔭圍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測,湖水四季恆溫。綠島之間,港汊交錯,水面迂迴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宮。狹窄處如水上林蔭巷道,開闊處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時分,濃霧似乳,籠罩湖面,朦朦朧朧,愈覺野趣無窮。由是大凡遊人慕名來小七孔景區,無不到鴛鴦湖,到鴛鴦湖無不蕩舟,蕩舟無不掬水打水仗。人們有“下了鴛鴦湖,白髮老翁變少年”之說,遊客們不拘男女老少,嬉笑歡鬧,至周身濕透、筋疲力盡方移舟靠岸。
鴛鴦湖名來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相傳古時一個瑤族青年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傾心相愛,引起臥龍河龍公子的忌恨。龍公子多次興風作浪,要拆散這樁美滿的婚事,但都被這對情人一一識破而告敗。龍公子老羞成怒,傾臥龍河之水,泛濫臥龍壩子,淹成兩個大湖,要活活淹死這對情人。千鈞一髮之際,美麗的姑娘牽著自己的心上人轉了三轉,兩人變成一對鴛鴦鳥,在湖上交頸而游。龍公子又羞又惱,追逐拍打鴛鴦鳥,但兩隻鴛鴦鳥十分靈活,龍公子莫奈其何。最後作惡多端的龍公子氣絕而亡。如今,鴛鴦湖夏天蝴蝶成群,人們說,那就是鴛鴦被龍公子拍散的羽毛,臥龍河就是龍公子的身軀,那交錯的港汊,便是龍公子的腳爪。龍公子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身軀如今成了情人蕩舟戀愛的天然勝地。
1.11一龍戲九珠——從龜背山至飛雲洞的山槽里,嶙峋的枯河床上高高低低旋著一溜九個喀斯特黑洞。這些黑洞均呈圓形,直徑約七十公分至一米二十公分不等。洞口與洞口之間的河床十分平整光潔,仿佛人工用水泥抹平的一般。這條山槽是季節河,水無定勢,洪無定量,因此這些黑洞不可能是洪水所掏,否則洞口不可能規則地處於一水平石上。國家旅遊局派來的專家們考察後不禁設問:這會不會是外星人所為?
1.12天鐘洞——位於湯粑石林的半坡上,洞長二千公尺,出洞後步行十分鐘許即可至蝙蝠洞。
洞廳高大,廓道迂迴。鈣華堆積物不算很發育,但形態逼真生動,且洞內道路平坦,可觀性強。洞內鐘乳石酷似動物,有鱷魚廳、金雞廳、百獸廳和犀牛廳等。洞中有一鐘乳如銅鐘倒扣於地,鐘身遍布細石乳,宛似蝌蚪文。人們說,這是獸界的“法律條文”,故鐘名“天鐘”,洞名亦由此而得。
百獸廳高大寬闊,可容上十萬人。廳內還有審判台,氣象森嚴,百獸噤聲,皆隱身洞壁內,只露出半身。獅王雄踞台中,其背後是一面攝人魂魄的照妖鏡。一隻觸犯了天條的小獸,正戰戰兢兢地跪在獅王面前,聽候發落。洞前一支洞內,有一萬丈深淵,那是處以極刑的地方。洞尾乃犀牛廳,一隻魯莽的犀牛不知觸犯了哪條戒律,被囚禁在這裡,已經九千九百九十年了。
洞內還有許多維紗維肖的動物和它們動人的故事,如天鐘廳內,一隻癩蛤蟆垂涎美麗的天鵝,已經走出一百多米,猶回首頻頻眷顧,而高傲的天鵝扭臉一邊,不屑一顧。
大七孔風景區
得名於景區大七孔石橋。距小七孔景區僅三公里,去縣城二十五公里,離瑤山民俗寨五公里,與小七孔、瑤山形成三角區,又在王蒙場壩西側,旅遊經濟開發價值極高。
大七孔風景區是以原始森林、峽谷、伏流、地下湖為特色的景區。主要景點有大七孔橋、夢潭、恐怖峽、天生橋、妖風洞、地莪峽、大樹岩、地莪宮、水神河、二層河、笑天河、龍頭山、清水塘等。景觀神奇、氣勢磅礴,是大七孔風景區的顯著個性。尤其是妖風洞、恐怖峽、地莪宮等景點,極富驚險性、神秘性、奇特性。
2.1恐怖峽——峽谷深邃,嵐氣繚繞,危崖層疊,峭壁聳立。河中亂石滾滾,清澈的河水默默流淌。濃郁覆頂的峭壁上有三個深邃黝黑的洞穴,似藏著無數秘密。峽谷幽靜、深沉、肅穆,人不能打破這份幽靜與肅穆,若在崖下大聲呼喊,便會招來飛沙走石。曾有遊客不信邪,偏在崖下高聲納喊,峽谷蕩氣回應,幾個拳頭大的石頭立時應聲飛落,砸在吊橋一側,距吶喊者不足一米,令其色變。
2.2天生橋——這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橋。橋高約60米,橋厚10米,橋孔寬約20米。石橋雄奇偉壯,人在橋下如蟻卑小。剛剛由妖風洞出來的陰河水,帶著地下河的恆溫和清澈,轟鳴著在橋下淌過。橋下有一道2米高的瀑布,橋上鐘乳石斑斑點點,橋面樹木叢生,黛色濃蔭給銀白石橋鑲嵌了一條翡翠玉邊。單孔石橋同兩岸山渾然一體,天衣無縫。這是執著的山洪衝擊古老的歲月,穿崖而過留下的勝跡。世界園林學會中國代表孫筱祥先生慨嘆它堪與法國的凱旋門齊名並重,稱讚它是“大自然的凱旋門”。
荔波景區
2.3龍頭山——龍頭山屬俯視觀景點,居高遠眺,但見連綿起伏的山巒排山倒海般湧向天際,莽莽蒼蒼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在浩翰無垠的溝溝壑壑里,舒展著波瀾翻卷的綠海林濤。層巒疊翠、煙雲蒼茫的浩渺氣象,引遊客生髮出無限感慨和遐想。
2.4妖風洞——當地布依人又稱為黑洞。因為洞內黝黑,伸手不見五指。傳說洞內藏著妖怪,它常年興風作浪,遊人離洞口還有二百米遠,就能感到撲面而來的嗖嗖涼風和森森寒意。洞首是一條數十米長的窄巷,划船進去可見一道寬10米、高20米的瀑布。洞長十五華里,洞高五十米,洞內巨石滾滾,將至洞尾處有一巨大湖泊,往前行乃一窄巷,洞壁如削,一道十餘米高的瀑布擋住去路。若在洞壁鑿岩設棧道,則再行里許便出洞口,天地豁然開朗,二層河在這裡匯成一個面積約一平方公里的喀斯特湖泊。密密實實綠蔭圍匝的高原湖一塵不染,山林靜謐,空氣鮮活,出洞來到這裡,頓覺進入仙境,清新得連自己都仿佛變得超凡脫俗了許多。
洞內陰河裡有魚無數,尤以鮎魚居多,動輒尺許長。許是從未見過人,也許是魚多食少的緣故,深洞內的魚不畏人,特別好釣。有探險隊在洞尾湖內垂釣,以泥團作餌,竟然接二連三得手,甚至像姜子牙一樣用直釣也釣上來2條,不到半小時便釣到十幾條斤把重的鮎魚。洞內還有一種球魚,身體滾圓,肉嫩而鮮美。這種魚的嘴似吸盤,專門啄食洞壁和石頭上的苔蘚,故釣翁莫奈其何,要捕獲它,惟賴撒網。這個洞是漁民的漁場,每天晚上洞內都有點點漁火。漁民們趁夜布下掛網,第二天早上便各有收穫,竹簍內盛有一至數斤不等的魚,便高興地唱著山歌,扁舟載著晨曦而歸。
2.5地莪宮——是地莪河沒入地下後形成的一個地下湖。洞頂有一大一小兩個天窗,大的叫“太陽”,小的叫“月亮”。還有無數小洞,仰視宛如滿天星斗。此景故名“日月星辰潭”。光柱朦朧,湖水無邊,愈覺神秘莫測。湖內魚多且肥,不知畏人。人站在水裡,常有魚兒來吻腳。洞壁石隙內藏著無數石蛙。當地百娃說,湖中還有兩種怪物,叫的聲音酷似豬和馬,行走時掀起的水浪有一米高,其廬山真面目卻誰也沒見過,當地布依人遂分稱其“河豬”、“河馬”。
湖邊是一漫沙灘,乘竹筏出湖順陰河前行,可見一道瀑布,在漆黑的洞內發出雷鳴般的轟響,閃爍銀光,愈顯得神秘和恐怖。
水春河風景區
這是樟江上游一軸長達二十餘公里的丹青畫卷。沿岸險峰夾峙,濃蔭蔽日,峭石突兀,江流如練。有水平如鏡的峽谷,寧靜、清幽、富有詩情畫意,泛舟綠水白雲間,宛如在畫中游,有湍浪翻卷的急流險灘,十三道浪咆哮而下,喧鬧、驚險、刺激,充滿激情。景色秀麗,野趣無窮,人稱“小桂林”。
主要景點有梅灘、苦竹灘、白石灘、天然畫圖、馬尿灘、急流灘、姊妹灘、長灘、白岩、龍王洞、夕照歸途、三岔河、吊橋、萬鳥洞等。
3.1馬尿灘——這是巨石河床形成的灣水灘。灘勢平緩,清水如練。灘邊絕壁如削,綠樹如傘,探身遮蔭河上。離河面約一米七高的絕壁處,有泉柱似馬尿噴射而出,故名。泉名雖欠雅,水質卻甘洌甜涼,沁人心脾。布依人又傳說這是一股“神泉”,喝了這泉水能獲得好運氣,因而漁人過此,都愛移舟壁下,掬一捧“馬尿”喝喝。
3.2龍王洞——白崖危聳,壁立千仞;江水豐盈,柔水似荑。崖麓江邊有一溶洞,相傳是龍王居所,故名。洞幽曲折,洞口瀕江,桃花汛發時,水幾漫入洞,別有情趣。洞旁河中一暗礁有九個深凹坑,恰似九個巨碗。布依人說,那是龍王爺招待蟹兵蝦將的宴席。今日荔波人待客酒席的“九大碗”習俗,據說就是跟龍王爺學的哩。
3.3萬鳥洞——在水春寨上游15里處名叫“弋給”的河段里,江流湍急,兩岸絕壁夾峙,樹木蔥籠。在一面叫虎刀壁的陡岩上洞口密布,岩腹中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洞內居住著成千上萬隻山燕子。每天晨曦初露時,山燕子成群結隊從溶洞裡蜂湧飛出,“哩哩”鳴叫,在峽谷里追逐盤旋。燕子群要足足飛一個多小時才能全部出洞。一時間鳥翅蔽天,翔聲震耳,蔚為壯觀。
3.4姊妹峰——這是兩座前後對應的獨秀峰,亭亭玉立,宛如村野少女,親如姊妹。兩峰之間,是一道長流和一灣沙灘,因姊妹峰而得名姊妹灘。黛峰不老,靜靜佇立灘邊;急浪長涌,捲起堆堆雪浪花。峰的靜和灘的動構成一個協調的美的空間。乘一葉舢板扁舟漂流,但覺船在山上行,魚在雲間游,浪在胸頭涌,歌在篙上流,其韻其趣妙不可言。
姊妹峰上有珍貴的飛虎和麝。每到夜間峰巔上繁星閃爍,其實那不是星星,而是麝和飛虎的眼睛。姊妹峰上更多的是獼猴,經常成群結隊吼叫著到河邊飲水。峽谷里常年有驚鴻掠影,翠鳥、野鴨子和白鶴給峽谷帶來升華的詩、流動的美。
3.5白岩——乃水春河十三道浪峽谷山水的最後一堵石壁。陡峭的石崖如削,怒拔直衝雲霄,巍然屹立,如大江閘門一般。彎過這道銀色的峽谷大門,水春河豁然開朗,往下河段改稱為樟江,前行四里便是荔波縣城了。這裡江面開闊,江水平緩。岸邊古樹婆娑,吊竹婀娜,布依族吊腳樓掩映在綠樹叢中。布依族婦女嘻嘻哈哈在河邊洗濯衣物。男人們荷鋤肩柴,乘渡船夕歸,好一派醉人的田園風光。
樟江風光帶
全長30公里,一水貫穿水春河峽谷和大、小七孔景區。河面水流平穩,水清如玉,兩岸由近及遠,農田村落,低丘遠山交相組成秀麗的田園風光。
此刻遊人乘舟向縣城歸去,但見如血殘陽浸入江中,把江水染紅。暮色蒼茫,逐漸變得朦朧,山水天際一色,扁舟無聲,悄然在混沌中前行,滿載著詩情畫意陶醉而歸。
觀音峰休閒度假區
觀音峰是新開發的一個景區,目前正在開發建設之中。這裡巍巍聳立著一座天然形成的巨大觀音菩薩像。觀音菩薩古時稱她為“觀自在”、“救世菩薩”,《法華經》稱“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聲音,皆得解脫”。所以,世間稱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是中國信眾最崇拜、最歡迎的一尊佛。她有32種變像,在中國她是女人身,在印度她是男人身,在西藏是青面獠牙像。站在這個位置從側面看,這是一尊活靈活現的觀音女菩薩,如果我們往下走從正面看,它又是一尊觀音男菩薩。
“天賜觀音,福臨大地”。這尊“天下第一大”的自然觀音有一個奇妙的地方。每年農曆6月的初一和十五,如果天氣晴朗,在凌晨的6點鐘左右,可以看到七彩佛光罩在觀音的頭上,能看到“佛光”的人,那一年必定萬事如意,財運亨通。出現佛光證明那一年風調雨順,萬事吉祥。所以每到這個時候,當地的民眾前一個晚上就成群結隊的來到這裡朝拜,在這裡露營,希望能看到那昭示吉祥如意的佛光。
整個觀音峰景區6平方公里,有神龜峰、望月峰、觀日峰、董用湖等許多景點,觀景台、步道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在今年的冬天整個景區將正式對外開放。
喀斯特森林生態旅遊區
6.1森林景觀類型
6.1.1漏斗森林——狀若漏斗,四周為森林覆蓋的錐峰、峰叢所圍繞,底部至峰頂一般在150—300米,由於其深陷封閉的漏斗形態決定其中萬物都保持著原始本色,林內人跡罕至,濃蔭蔽日,古木參天,旺牌山漏斗森林是喀斯特生態旅遊中最為典型著名的一個好去處。
6.1.2窪地森林——為森林密集覆蓋的喀斯特錐峰窪地,它與漏斗森林的主要區別在於底部較為開闊平坦,土質肥沃,常被村民闢為農田,甲乙田園風光就屬典型的喀斯特窪地,田園緊鎖在連綿挺拔的綠色錐峰中,窪地邊緣常有的喀斯特泉和地下水露頭波光灩瀲,山清水秀。四周為森林環抱,令人賞心悅目,居於其間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
6.1.3槽谷森林——為森林濃覆蓋的喀斯特槽谷,谷中林木蒼鬱兩岸綠色喀斯特峰叢高聳,其間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滿藤蘿樹木。谷地忽寬忽窄,兩岸錐峰時高時低森林覆蓋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現,時而流水清澈,時而亂石崢嶸,構成了幽深靜謐神秘肅穆的喀斯特槽谷森林景觀。
6.1.4水文景觀——在喀斯特生態游中最常見的水文景觀多為喀斯特潭和地下河天窗。喀斯特潭為地下水徑流排泄區的潭式水點,多形成於地下水埋藏較淺的喀斯特谷地及窪地中,代表著當地地下水面。地下河天窗規模比喀斯特潭小,是因為地下河頂板塌陷而形成的縫隙狀漏斗或井狀視窗,是表現出地下河位置及埋藏深度最直觀的地表表現。
5.洞穴景觀——喀斯特洞穴則是茂蘭喀斯特生態旅遊中極具一格的景觀,這些洞穴極為發育和豐富極具旅遊和探險價值,有金獅洞、九洞天、董哥洞、燕子洞、沙漠洞,其中金獅洞、九天洞、燕子洞最具代表性。
6.2景區景點
6.2.1青龍潭至五眼橋景區——該景區主要是觀賞茂蘭喀斯特地貌林水交融的絕妙景觀,青龍潭碧綠幽靜,是泛舟和垂釣的好去處。青龍瀑布來勢洶湧,氣勢滂薄,蔚為壯觀。青龍澗山清水秀,林、水、石天然組合,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五眼橋天然石砌自有一番原始風味。
6.2.1.1青龍潭——為一典型喀斯特潭景觀,位於景區入口,呈S狀,長約1公里。潭邊綠樹掩映,翠竹搖波,潭中潭水湛藍,清如明鏡,群山、樹映、竹映、鳥鳴、花香、山水相輝,景致一格。
6.2.1.2青龍澗——由青龍潭上溯約1公里即是青龍澗,為一典型的喀斯特河谷溶蝕切割形成的喀斯特窪地,兩岸峭壁千仞,錐鋒聳立,谷底響水奔流、亂石穿空,四周樹林參天,藤蘿懸垂,在這裡山泉、流水、暗河、樹木藤蘿交織、匯集在山水之中,置身其間,更覺大自然內蘊之豐富。
6.2.1.3洞山水碧——洞山為一方園近百畝的典型喀斯特窪地,四周是森林密集覆蓋的喀斯特錐鋒,中有喀斯特地表溪流從中穿過,山腳下有布依山寨,在底部平坦肥沃的農田裡有用古老耕作方式勞作的農夫。山水籠罩著山寨,農人襯映著山水,恬靜安然,悠閒自得的農家田園風景畫卷呈現於眼前,投身其中,可體會到陶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6.2.1.4梅林——在金獅洞口山腳下,五眼橋四周有近百畝人工栽培,集中成片的酸梅林,梅林連片鬱鬱蔥蔥。每到冬季艷陽高照時,梅林開花,銀裝素裹,蔚為壯觀,春季結果,青枝綠葉,果實纍纍。夏初收穫,果實金黃,遠望一片燦爛,極為誘人,清香撲鼻,令人垂液,一口咂下,兩頰生津。
6.2.1.5甲乙田園風光——群山環抱,綠樹掩映,房角屋檐翹然而出,梟梟炊煙與露氣交融,在田園之間雞犬相鳴,卻不見其影。稻穀金黃,麥浪涌金,玉米旗穗飛揚,這就是甲乙田園風光。
6.2.2九洞天至金獅洞景區——該景區主要觀賞喀斯特溶洞景觀,神仙洞(又稱菩薩洞),洞內有菩薩,傳說靈驗無比,引來多少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遊人絡繹不絕,香火非常旺盛,方園百里無人不知。九洞天,一洞九孔,孔孔向天,洞長近華里,無須燈火,便能暢遊全洞。金獅洞。洞內鐘乳石十分發育,千姿百態,景色非常迷人。由石花、石樹、石盤、石幔、石筍、鐘乳組成的一幅幅溶洞景觀,有如宮殿樓閣,有如盤龍臥虎,有如田園沃野,有如深山飛瀑,有如莽莽雪原,景觀特別集中,特別是洞內有一尊鐘乳石似睡醒雄獅,極為神似,金獅洞因此得名。
6.2.2.1金獅洞——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完全發育成熟的、具有其獨特的景觀的喀斯特洞穴,與其他溶洞不同之處在於該洞為一水洞,水深及膝,石筍生長中成林狀,簇簇叢叢。似島嶼,星羅棋布;象珊瑚,稜稜角角。洞長僅270餘米,最寬處27米,分為兩個洞廳,卻分布極為發育和集中連片的石柱、石旗、石幔、石鐘乳、石筍等景觀。洞中涵涵凼凼、錯落有致。一池清水托著簿若鍋沿的水蝕壩,相互疊列,猶為壯觀,水中蓮花欲出又掩。形成喀斯特洞穴獨具一格的美景。最為奇特的是洞內一尊極為神似獅形的石筍,高約2米,其上鈣華金光閃閃,恰如步起而舞的雄獅,“金獅洞”因此而得名。
6.2.2.2九洞天——和神仙洞在同一山體。與金獅洞呈鮮明的對比,喀斯特溶洞的上中下層洞發育程度,在九洞天、神仙洞中表現得非常完美。而神仙洞的燎繞香菸,靜宓肅穆,讓人有莊嚴法華的感受。九洞天一洞九孔,孔孔向陽則嘆為大自然奇觀。
6.2.3.黃楊溝至水中林景區——該景區主要觀賞茂蘭喀斯特地貌的水系及伴生植物。自堯所古橋而下約近千米水溝之中,黃楊(又稱千年矮)叢生,高不過胸,形態各異,成片生長,非常茂盛。長不下千米,數不下萬株。是製作盆景的絕佳樹蔸,黃楊溝因此而得名。空穴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流,明河與暗河交叉出現,潺潺流水來去無蹤。峽谷中岩阻林封,山重水複,只覺得處處迷津,時上時下,險象環生,時時都得提心弔膽,是探險、獵奇的最好去處。拉灘瀑布,水落時如銀河落九天,水漲時象翻江倒海,不同時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氣候,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螃蟹溝,自拉灘瀑布順流而下,溪水碧綠平緩,水中螃蟹溝悠然自得,林中鳥兒三五成群,好一派人間仙景。水中林,石、水、林有機結合,天然渾成。
6.2.3.1堯所古橋——建於道光十一年,橋為單拱石板橋,跨溪,溪清,倒影成圓形。兩旁各有一株大樹。
6.2.3.2黃楊溝——小葉黃楊樹,做根樁盆景的最佳原料。極難得一見,而此處不僅有且連片,總面積約在1000平方米上,極為難得的是其遭到多次反覆的破壞,根樁已粗壯怪異,虬枝亂舞,已成盆景狀,且分布有致,純粹的一個天然大型盆景園,置身其間,盼顧流連,游大觀園而不值。
6.2.3.3空穴谷——位於黃楊溝下段亂岩崢嶸,怪石嶙峋,谷中岩阻林封,山重水複,由於兩岸巨石崩塌,雜亂堆積,更顯得步履艱辛迷津處處,因喀斯特地質原因,在此“但聞流水聲,不見水流蹤”,倍添尋覓其蹤之童趣。
6.2.3.4拉灘瀑布——寬20餘米,高70餘米,由幾跌形成。枯水時節,涓流如絲,漲水時威猛奔騰,如九天瀉銀氣勢渾雄。雖無瀑聲震天,卻也雨霧迷濛。時節不同,氣象各異,堪稱佳瀑。
6.2.3.5螃蟹溝——蔭翳鳥鳴,碎石道。溪清蟹肥,浪花笑。一語可道出螃蟹溝自然和諧的仙景。潺潺流水,擊出輕浪,溪中蟹肥,鳥兒輕唱,親愛的客人在您腦海中是否已鉤出這幅美麗的圖畫,如有些什麼欠缺,我想就是沒有身臨其境的遺憾。
6.2.3.6水中林——流水他自由奔騰,小樹我依然緊緊盤根,一株株樹木在奔騰的流水中挺拔向上,冠上盡覆翠葉,乾下盤根錯結。任流水衝擊,洗刷,樹木卻依舊茂然。林和水的密不可分在這裡向大家最充分地展現了出來,而其中的奧秘則留待專家們的進一步詮釋。
6.2.4.旺牌山至花峒景區——旺牌山海拔868米,是周圍群山的“老大”,登峰遠望,林海浩瀚,起伏延綿,一望無際,縱觀喀斯特森林,必登旺牌山峰。花峒不是洞,是喀斯特槽谷原始森林,蜿蜒曲折莽莽蒼蒼,林中古樹、吊藤、飛禽、走獸,天然原始,陰森恐怖,林下怪石聳立,樹根、藤條分布於岩石上,千方百計插進石縫裡,唯一缺乏的是——土壤,世界絕無僅有,就在於此。
6.2.4.1燕子窟——俗稱通天籮,因喀斯特山體溶蝕導致塌陷形成。下落30餘米,底部生物與平地一致,高大喬木頂部幾與地平。平地向洞口呈檐狀,不能近觀,是探險愛好者喜愛的具有刺激感受的一個景點。
6.2.4.2花峒——花峒不是一個洞,是槽谷森林,(也就是喀斯特地形地貌上的森林景觀中的一種),極為原始,林內亂石堆集,其上布滿藤蘿,高大喬木,附生植物攀附其上,實在怪異,稍不留神就被唬住,有風吹過,除了樹葉的濤聲外,樹幹相互摩擦還產生陣陣怪異的聲響,如狼嗥,似猿啼,不免令人毛骨悚然,雞皮累累。
6.2.4.3箬竹林——在一整條窪地中都是這種叫箬竹的林子,高不過頭,竹葉青香,迤邐穿行,竹香陣陣,赴近鼻端,沁入心脾。原來這種箬竹就是用於包棕子的,是否也想採摘一些,回家包些棕子,與家人同分享。
6.2.4.4野蘭谷——在這裡您將親自體會空谷幽蘭的韻味,在高大茂密的樹林下,生長著很多很多的灌草植物,行走間一股清香幽然而至,令人神清氣爽,腦明力健,仔細找看,在極難處發現了幾株或開花或還在打苞的蘭花,香味就是由這些花或苞或葉發出的,這樣的景觀一直延續到出谷還有餘香。科學地說在保護區內發現的這種蘭科植物在這片野蘭谷都有。
6.2.4.5樹劈石——走近此處,看到一塊巨石崩塌於地,而石的另一半則依然被一株大樹攔著。樹挺立,巨石破,這是喀斯特地貌上森林的特有景觀,決定於惡劣的生存環境與頑強的生命力之間的抗爭態勢。我們不由感慨生命力之堅韌不拔。
6.2.4.6樹抱石——遠看象是一顆巨石把一棵大樹托起並同時離了地面,近看才發現是樹發達的根系已深入到堅硬的大地上,把地面上的巨石提起,這就是樹抱石,是因為樹需要營養而奮力把根伸向地下,在生命力作用下,原先依附著的石頭已顯得無力,樹在生長、根在發達,石隨之被抱緊,提離地面。在保護區核心區腹地,偶爾會看到噸余重的巨石被樹根提離地面20—30餘公分。
6.2.4.7神秘穴居——在整個行程中,在這裡我們發現了一些直徑約有4米,有石塊堆砌約50公分高的圓形的建築,詢間當地民眾,皆不知建於何年,作何用途,親愛的朋友們,請您調動您聰明的腦袋,想一想這是什麼。
6.2.4.8 旺牌山漏斗森林——顧名思義,我們知道這是狀若漏斗的森林,森林不會狀若漏斗,是生長在狀若漏斗的地形上的喀斯特森林。群峰環繞,茂林覆蓋,古木參天,人跡罕至,野獸出沒,這就是喀斯特漏斗森林的寫照。入林中,則覺得陽光盡掩,霧氣迷漫,沒有嚮導萬難尋路出林。出林外,上高處瞭望,則看到林林層疊,鬱鬱蔥蔥。百聞不如一見,喀斯特原始森森一如既往地等著你來揭開這神秘的面紗,獵取獨特的奇趣。
6.2.5白鷳湖景區——黎明關是當年紅七軍由桂入黔的第一關,黎明關下的板寨是紅七軍的會師地,當年紅軍的會師遺址,變成了板寨國小舊址,原貌依舊。白鷳湖是茂蘭喀斯特地貌上的高位湖。高山、湖泊、白鷳、山、水、動物溶為一體。
6.2.5.1白鷳山——位於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地處黔桂兩省交界處,一山橫跨兩省。因人跡罕至、森林原始,棲息著眾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俗稱寒雞)而得名。
6.2.5.2白鷳湖--由板寨向西數公里的一槽谷進入,兩側山峰森林密布,石壁千仞,谷中一條古河道蜿蜒蛇行。順山攀越,不時聽見林中“咕咕”的白鷳鳴叫,雪白的鳥影不斷從眼前掠過。至離山頂不遠的坳口,即見一數畝大的湖泊,夏季湖水碧藍,湖光山影,倒映其中;冬季湖水乾涸,露出湖底,人踩其上,無聲無息,如踏鬆軟的地毯,用竿子插向湖底,其沼澤土層竟有2米多厚。這就是著名的喀斯特高位湖——白鷳湖。
6.2.6涼水井景區――涼水井在保護區的東北角,距荔波縣城僅有23公里。驅車經永康水族鄉,40分鐘可達。涼水井是一個典型的峰叢窪地地貌,四周錐峰密集,森林茂密,直至峰頂。底部為一個100餘畝的窪地,開闊坦蕩,已被村民闢為農田。窪地的邊緣有一條樹叢掩蓋的小河溝。田園緊鎖在撥地而起的綠色峰叢之中,一片靜謐。森林保存得如此完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到達林緣,映入大家眼帘的碧綠蔥蘢林海就是涼水井原始森林。春暖花開的時節,萬木復甦,嫩綠的、墨綠的、鵝黃的葉子遍及枝頭。加上一些紅色的嫩芽和五色的花朵點綴其中,整片林海生機盎然,嫵媚動人。
沿著公路旁邊的小路拾級而上,經過900多米的攀登就到達了頂峰。遙望群峰逶迤連綿,林海浩瀚起伏,一望無際。星羅棋布的峰叢森林,如顆顆青螺,堆積大地;重重疊疊的漏斗森林,幽深陷落,如海上旋渦;縱橫交錯的槽谷森林,蜿蜒曲折,莽莽蒼蒼;開闊平緩的窪地、盆地森林,如池如湖,蟬聯展布。極目遠眺,遙想大自然演進的崢嶸歲月,真讓人心曠神怡。
聯山灣休閒度假區
聯山灣休閒度假區位於貴州省荔波縣駕歐鄉,是依山傍水式的布依族群居區,以聞名天下的小七孔景區和大七孔景區為依託,以山秀水美的鄉村田園風光和布依族農耕文化為特色,以山水景觀為靈魂,聯山灣風光秀麗,水潔風清,水面平靜,視野寬闊,兩岸青山翠綠,村莊錯落有致,仿佛是一首田園山水詩,被許多遊客稱為“世外桃源”。由於自然風光優美、民族風情濃郁,通過專家、遊客、網友的綜合評定,聯山灣先後獲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名牌景區”和“中國最佳文體休閒旅遊品牌景區”的榮譽稱號。
萬畝梅園
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生長著2萬多畝梅林,是我國最大的野生梅基地,每年元月初到2月底,當暮冬時節、萬木蕭疏的時候,這裡卻是滿山遍野、爭相萬畝梅原輝映的梅花,千樹萬樹野梅凌寒弄影,使原始森林裡暗香疏影,含春閨中,把綠色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裝點成“南國雪原”真可謂.飛雪入林枝上白,飄花沁鼻暗香風。
五大紅色景點
由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及其紀念館、紅七八軍板寨會師紀念館、黎明關抗日戰爭遺址、坤地紅軍休整地、穿洞抗戰遺址等組成。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故居及其紀念館
鄧恩銘烈士故居,坐落於黔南自治州荔波縣城北向陽路21號,故居為一棟四排三間土木結構的普通居民瓦房,坐西朝東,當街而立。大門對面左側10餘米處生長著一株200餘年的古榕樹,樹幹周長10餘米,高約15米,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盤根錯節,生機盎然,整體如傘狀樹冠。
為了紀念鄧恩銘烈士,1979年11月,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將鄧恩銘烈士故居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修建了鄧恩銘故居陳列室,開闢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遊景區,供廣大遊人敬仰、參觀。
1982年被列入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列入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1年以來,江澤民、胡錦濤、陳雲、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參觀或為該故居題詞。
紅七八軍板寨會師紀念館
紅七八軍板寨會師紀念館是1930年初,鄧小平領導的廣西起義部隊在隆安縣作戰受挫後,為了擺脫國民黨重兵的“圍剿”,保存革命力量,紅七八軍前委決定轉移至黔桂邊打游擊。同年4月,紅七軍軍長張雲逸率一縱隊,從廣西經黎明關進入荔波縣境的板寨。稍後,紅七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率軍部和一縱隊經佳榮等地抵荔波縣境。4月中下旬,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會師於荔波板寨。這支部隊也是第一支進入貴州的中國工農紅軍隊伍。
如今板寨一棵大楓樹下雕塑了一面巨大的黨旗,一旁寫著“中國紅軍第七軍”幾個大字,據說當年紅七八軍就是在這個大榕樹下召開民眾大會。而當年紅七八軍會師的一座布依族四合院,已經成了“貴州荔波紅七軍板寨會師舊址紀念館”。紀念館已徵集或複製紅軍官兵工作及生活用具106件,遺物遺作43件,製作各種圖片76張。紀念館設會議廳,副官處,圖片展廳,陳豪仁辦公處,張雲逸、李明瑞辦公處,文物展廳,紅軍戰士住宿處,伙房等。
黎明關抗日戰爭遺址
距離板寨紅軍會師紀念館四五公里之東南面的黎明關,是古代黔桂交通要道上的一道關卡。地形險要,居高臨下,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抗日戰爭時期一股日軍從廣西環江沿道向貴州進襲,至黎明關受到駐守的國民黨軍隊的阻擊,使日軍傷亡很大。至今戰爭遺風猶在。黎明關,在民國以前,被稱為荔波要塞,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成為旅遊勝地。
黎明關山高坡陡,從山腳至關口數百米,正面僅有一條崎嶇小道能往關上。四周是一片浩瀚的綠色森林,是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景點之一。黎明關現已成為科研人員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動物、土壤、氣象、水文、地貌以及生態環境等自然科學寶貴的場所,而且是迄今為止廣大遊客尚未涉足的十分珍貴的風景勝地。
坤地紅軍休整地
佳榮鎮坤地是重走紅軍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好地方,經常有學校師生以“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為主題到這裡來開展生動的思想教育,聽取近90歲老游擊隊員覃保成介紹紅軍當年鏟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及軍民魚水一家親等事跡。這裡還保存有紅軍當年留下的標語、紅軍總部、瞭望塔及指戰員住所。
穿洞抗戰遺址
穿洞,是一處抗戰遺址,是荔波軍民抗擊日寇、阻擊日軍進犯荔波,威脅都勻、貴陽的主戰場。1944年12月2日-3日,在永康鄉的穿洞附近,我軍民斃敵100多人。穿洞在抗戰期間是進入縣城的必經之地,還可以在洞內看到當年留下的軍事堡壘,從洞中穿越,可直達山後,山下是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