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竹鋪鎮

荊竹鋪鎮

武岡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處在邵陽市西南五縣中心,素有黔巫要地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竹鋪鎮
  • 地理位置:湖南省武岡
  • 面積:78.4平方公里
  • 人口:3.8萬人
基本信息,交通,農業生產,名勝古蹟,自然地理,歷史沿革,風土人情,歌調音樂,民間舞蹈,曲藝說唱,曲調,戲劇,經濟概況,行政區劃,轅門口街道,迎春亭街道,鄧元泰鎮,灣頭橋鎮,文坪鎮,稠樹塘鎮,鄧家鋪鎮,龍溪鎮,司馬沖鎮,龍田鄉,頭堂鄉,安樂鄉,大甸鄉,馬坪鄉,晏田鄉,秦橋鄉,水浸坪鄉,雙牌鄉,

基本信息

1950年屬三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1年分建荊竹、朱溪公社,1984年建荊竹鋪鎮。
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荊竹鋪鎮
荊竹鋪鎮位於市區東北部,距城區24公里,鎮政府駐荊竹鋪。武岡至馬坪公路縱貫鎮境,與荊竹鋪至高沙、水浸坪公路交叉。
荊竹鋪鎮轄荊竹鋪居委會和九塘、武東、西禪、鐘窯廟、陡山渡、西塘、公堂、歧嶺、回馬、六興、腳船、永光、金蓮、雙清、三元、光榮、金虎、漠溪、燕沖、曹嶺、桐木、謝必、同興、石山、紫山、荊江、七里27個村委會。
荊竹鋪鎮鄉鎮企業有五金、農機修理、糧油加工、水力發電、陶器工藝、食品加工等廠以及茶場、柑橘場。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盛產銅鵝。
荊竹鋪鎮旅遊景點:古祠堂“屈原廟”與“李氏宗祠”。位於荊竹鋪鎮九塘村,年代久遠,因屈原在此釣魚而得名,為留紀念,特興建“屈原廟”。由於無人管理,現已破敗,只剩“李氏宗祠”殘垣。
【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2007年全鎮共投入水利設施建設資金781萬餘元,比上年增加50%。興修九塘、鐘窯、燕沖、荊江、謝必等村標準渠8.8千米,維修、清淤曹嶺水庫、黃塘水庫、漠溪水庫渠道18千米,整修西塘村竹雞塘、石山螞蝗塘等山塘43口,投資7萬餘元的先鋒水庫全面維修工程已竣工驗收,安裝電排6處,完成大小人畜飲水工程17處。二是加快通村公路建設步伐。2007年,投入自籌資金190.4萬元的9條長達27.2公里的通村公路竣工通車,石山、謝必、鐘窯三村的8.1公里通達公路全面完成,全鎮通村公路發生了明顯變化,基本實現通暢公路村村通。三是集鎮建設進一步發展。投入180萬元用於6公里的荊高路荊竹段水泥硬化;投入200萬元修建鎮政府新辦公大樓;投入2萬元新建垃圾處理場1個,實行垃圾“日清日運”,集鎮衛生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農業農村工作】一是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基地示範輻射作用增強。全鎮初步形成以九塘、鐘窯、公堂等村為中心的優質稻商品糧種植基地;以同興、石山、謝必、桐木、曹嶺等嶺上五村為中心的藥材開發基地;以九塘等沿河村為中心的銅鵝養殖基地;以雙清、三元、燕沖、平原為中心的生豬養殖基地。全鎮推廣種植優質稻2.5萬多畝,雜交玉米1.6萬畝,特色紅薯5000畝左右;種植藥材2100畝,其中元胡200畝,茯苓1500畝,百合400畝;出籠銅鵝7.8萬羽,存籠種鵝1500羽,商品鵝5000羽;出欄生豬8.8萬頭,發展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15個,養豬小區3個。二是大力發展養殖業,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全年發展出欄肉牛0.32萬頭;養羊0.52萬隻,出欄0.36萬隻,養羊小區2個;飼養雞5.2萬隻,出籠2.1萬隻;養鴨4.65萬隻,扶持出籠成鴨1000隻以上的大戶3個。
【招商引資】一是強化服務,為工業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實施全方位的優惠政策,把投資者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有呼必應,有求必應;二是大力招商引資,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招商引資網路體系,全面開展“親情招商”、“民間招商”等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全年共引進投資項目5個,累計引進資金2800萬元,到位資金2700多萬元。新增個體戶、私營企業主29家,年固定資產投資達7000萬元。其中,在公堂羅偉水庫投資1000萬元的綠洲土鴨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擴大規模;投資700萬元的溪口電站正在建設中;投資300萬元的特種野豬養殖場正在申請立項;九塘銅鵝養殖場新增加投資400萬元,正在申請註冊商標;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與50戶農戶簽訂了養殖契約。
【計畫生育】計畫生育工作水平明顯提高,該鎮嚴格按照上級檔案精神,把計畫生育經常性工作和突擊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軟體和硬體一齊抓。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13‰,符合政策生育率93.24%,2007年該鎮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升類為一類鄉鎮。
武岡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處在邵陽市西南五縣中心,素有黔巫要地之稱。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共74萬人口。武岡歷史悠久。東周時系楚地,秦屬長沙郡。公元前179年,始設武岡縣於今市效七里橋,後置都梁侯國。明代兩代為府、州。1913年9月廢州為縣,1994年2月18日撤縣設市。武岡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有山林面積99.24萬畝,主要有松、杉、柳等材林和油桐、油茶、板栗、柑桔等經濟林,活立蓄積量156萬立方米。探明極富開採價值的礦藏主要有煤、鐵、錳、鋁等21種。

交通

武岡交通便利,通迅發達。境內有公路800多公里,1865、1846兩條省道貫通全市,且緊鄰婁邵、京廣、湘桂、湘黔和320國道,形成以公路為主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萬門數字程控電話縮短了武岡與世界各地的距離。

農業生產

武岡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名優特產品久負盛名。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市、茶葉生產基地市、“豐收計畫”重點市和省瘦肉型豬、辣椒基地及“銅鵝之鄉”。武岡工業生產持續發展,民營經濟穩中快進。工業已形成食品、輕紡、機械、化工等支柱產業,有蜂窩煤機、微型電機、汽車萬向節等拳頭產品。武岡商貿、金融事業繁榮。歷史上是湘西南的通商要道,現已成為湘西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武岡文化教育蓬勃發展,科技力量雄厚。全市有各類學校433所,其中二中、職中、成人中專都是省屬重點。師範和衛校在向西南五縣招生。宣傳陣地有武岡報社、廣播電台、衛星接收站、電視轉播台等。武岡體育衛生有較高的水平,社會保險體系完備。

名勝古蹟

武岡名勝古蹟眾多。城東一公里有可與桂林七星岩、蘆笛岩媲美的法相岩;城北3公里處的同保岩內,北宋名家王安石題刻的“水崖”二字仍十分清晰。距城5公里,海拔1372.5米的雲山,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這座文化歷史悠久的名山,道書載為全國七十二福地之一。雲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繁多,早在明代就被禮部儀制司主事潘應星題為“一瀑飛濤,仙橋橫漢”等10景,雲山經過不斷開發,已更加多姿多彩,成為武岡城市旅遊的秀色景觀。
按照中等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城市建設的要求,武岡人民正努力把武岡建成邵陽市西南經濟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武岡位於雪峰山東南麓與南嶺山脈北緣,屬湘南丘陵區向雲貴高原隆起的過渡地帶。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國家森林公園雲山。地形地貌多樣,有獨特小氣候的山丘崗地平原齊全。全市有耕地36.6千公頃,水田占耕地的80%,有林地面積61.3千公頃,宜牧草山坡59.4千頃,草埂14.7千公頃,水域面積5.68千公頃。其中山塘水庫面積2.92千公頃。森林面積大,水源充足,有大小溪流150多條,山塘水庫星羅棋布,資水自西向東斜貫武岡全境,流程64.5千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資源十分豐富,供銅鵝採食的野生雜草達30多種,且生長十分繁茂。但環境尚需保護。資水自西向東斜貫武岡全境,流程64.5千米。資江在邵陽縣霞塘雲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海》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其中河源至武岡縣城關鎮,長49.1公里,山高谷峽,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為6.85‰。武岡縣城至洞口縣黃橋鎮河段長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黃橋鎮至邵陽縣雙江口河段長86.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岡至雙江口間的河面由50米漸增至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緩,或淺灘急流。南源為夫夷水(夫彝水),又稱羅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金紫山,於新寧縣窯市鎮六坪村塔子寨進入市境,經崀山、金石、白沙、回龍寺,邵陽縣塘田市、塘渡口,於雙江口與赧水匯合。境內流長155公里,流域面積3150平方公里,境內河段平均坡降為0.46‰。新寧縣城至雙江口河面寬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後始稱資江,‘向北流經九公橋、邵陽市區、新邵縣,於岱水橋鄉筱溪村流出市境。雙江口至筱溪河段長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內流域面積4754.6平方公里。市區至新邵縣小廟頭間因匯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寬200-300米。小廟頭至筱溪間兩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急,河面一般寬100米左右,最窄處僅30米。資江流貫于山地與丘陵之間,幹流東、西段狹窄,山脈逼近,受局部地形影響,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積不大。河長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6.3%;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0.1%。
武岡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全年日照時數在1134.6~1601.5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6.1℃,年平均降水量1218.5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數9.8天,相對濕度年平均在75~83%之間,年平均有霜日數為17.1天,全年冰凍平均天數為8.7天,境內除盛夏與初秋盛行偏南風,主要風向為偏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八至九級。武岡系湘西南邊陲河源區域,地表切割強烈,河川水系發育,且呈樹枝狀分布。資水、巫水、渠水與潯江皆發源於境內。

歷史沿革

相傳,宋朝宣和年間,呂洞賓路過此地,見山城武岡物產豐富,風景秀美,在沿途的石壁上寫下“止戈”兩個大字,“止戈”兩宇相合,就是一個“武”字,聯想起周圍起伏的山崗,就是“武岡”的歷史內涵。武岡建置歷史悠久,5000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秦漢建縣制。漢文、景帝年間(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岡縣,縣治今市城區,屬長沙郡。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封長沙定王之子劉遂為都梁候國敬候,候址今市城郊七里橋,世襲歷時13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都梁縣,屬零陵郡。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復為武岡縣,屬昭陵郡。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升為武岡軍,軍治今市城區,屬荊州湖南路,轄武岡、綏寧、新寧縣。元置武岡路總管府。明洪武九年(1368年)改武岡路為武岡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岡府為武岡州,轄新寧縣,屬寶慶府。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鞭(朱元璋第18子)從雲南遷武岡州城,翌年建王邸,世襲14代,歷時272年。清順治四年(1671年即南明永曆元年)四月,桂王朱由榔遷武岡,以岷王府為皇宮,改武岡州為奉天府;八月,永曆帝敗走黔滇,武岡復為州。清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新寧縣直屬寶慶府。民國2年(1913年),9月廢州改為武岡縣,屬湘江道(民國11年,廢道直屬省);民國26年,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武岡縣屬湖南省邵陽專區(邵陽地區)。1986年1月,武岡縣屬邵陽市。1994年2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武岡縣設立武岡市,屬邵陽市代管。

風土人情

散布在武岡地區的音樂、舞蹈、曲藝、戲劇等民間藝術之花,形式多樣,風采各別,在民眾中流傳已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民眾喜聞樂見。

歌調音樂

1、“平腔山歌”:全縣流行,通俗易懂,易學易唱,聲調清晰開朗,婉轉幽雅,有獨唱、對唱。也有不少反映追求男女正當愛情或譴責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2、“開荒鑼鼓歌”:又叫生產歌,約在清光緒年間來自新化,流行在武岡部分地區,音調高亢,也可說是高腔山歌,由一人身掛鑼鼓敲擊,邊打邊唱,眾人幫腔,時候不同,唱詞各異。
3、“民歌”:較流行,音調較低沉壓仰、悲憤,大都出自婦女,有“童養媳歌”、“媽媽磨媳”、“嫂嫂磨姑浪”、“娘送女”、“出嫁歌”。也有男唱的“長工歌”、“挖煤歌”等。
4、“風俗音樂”、“朝香歌”,又叫拜香歌,流行市部分地區,每當七八月之間,集隊化妝赴“南嶽”朝香,九月間,大都上“雲山”朝拜,且行且唱的叫“行香歌”,邊唱邊拜的叫“拜香歌”。有的還在途中踩“八卦圖”,音調有高有低,拖腔,似婉轉黃鸝。
5、“民間樂器”:喜慶婚喪,有嗩吶狂奏的,一支叫單鳴響,二支的喊雙鳴響。有伴打擊樂器合奏的,極熱鬧。
6、“勞動號子”:是勞動者在勞動中集中齊心合力的號歌。一唱眾和,音強有力,既鼓舞勞動熱情,又歌頌吉祥,分別有“打樁號子”、“上樑號子”。

民間舞蹈

“耍馬燈”。是一種熱鬧雄壯的民舞,化妝穆桂英掛帥、楊宗保為先行,率焦贊、孟良、五郎、六郎、八姐、九妹等楊家將、刀槍劍戟、戰鼓齊鳴、馬隨旗舞、馬嘶人號,顯現楊家將英雄豪邁、殺敵愛國的氣概。1985年收集在《湖南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內。
“舞獅”:城鄉都有,獅勇人健、機智靈活,有一人縱跳逗獅的,也有化妝旁獅戲舞的,耍高空,耍平地,舞姿多樣。加之舞耙弄棍,揮拳耍刀,極健康。
其它還有“蚌殼舞”、“灑扇舞”、“紙船舞”、“高腳舞”、“宗教歌舞”、“板凳龍”等。

曲藝說唱

1、“呤呤鑼”:原是城鎮內養濟院所唱的一種簡便易唱的歌曲,一人領唱眾和唱,最便於反映現實,頗熱鬧。
2、“漁鼓”:一人抱筒搭鈔子,伴胡琴,又說又唱又打,有“衡陽漁鼓”、“長沙漁鼓”、“本地漁鼓”。打的有“八仙圖”、“三打府”、“瓦車蓬”、“三打玉林班”、“雙釵記”、“三門街”、“雙珠鳳”、“鳳凰記”、“鸚歌記”、“絲帶記”、“賣花”、“賣水記”等。
3、“蓮花鬧”:又叫蓮花落。執竹板邊打邊唱,也有一唱眾和的,唱詞多屬順口溜。
4、“彈詞”:唱本有“西遊記”、“封神榜”、“粉裝樓’’、“征東’’、“征西’’、“五虎平西、平南’’等,小段子有“陶澍訪江南”、“劉宗舉訪蘇州”、“彭玉麟訪廣東”、“趙光朝訪長雨花亭、華容”、“嘉慶訪山西桂花城”、“一、二、三……十梅圖”、“珍珠塔”、“寶川記”、“賣油郎”、“周元抬親”、“蔡公三犁田”等,一人唱伴“月琴”,三人唱加“漁鼓”、“板”、“半邊義”。唱腔有慢板、快板、悲腔、神腔。其它還有“送春牛”、“唱土地”、“勸世文”、“講聖諭”。

曲調

1、“曲調”:有原始的民間小調、陽戲、絲弦、花鼓曲調等,常唱的民間小調有“十月看花”、“十月古人”、“陽雀啼”、“拜新年”、“白牡丹”、“十雙果子”、“十雙鞋子”、“打牙牌”、“小四景”、“四季相思”、“九連環”、“孟姜女”、“倒鐵”、“觀花燈”、“小放牛”、“陰告狀”、“送官花”等。
2、“陽戲曲調”:有“打四門”、“五更留郎”、“賣雜貨”、“表妹送表哥”、“瓜子紅”、“賣餃子”、“磨豆腐”、“繡花調”、“鮮花調”等。
3、“絲弦曲調”:為城鎮少數絲弦愛好者所有,老藝人首推李國珍,彈唱俱全,人稱絕技。其徒楊瑞祥,亦善彈唱,自詡為“文人雅奏”。曲調達50餘個,樂器以揚琴、琵琶、三弦、大筒、胡琴為主,有“西官詞”、“摘葡萄”、“獨對花燈”、“四季相思”、“鴛鴦自嘆”、“漁家樂”、“雨夾雪”、“八板頭”、“越調”、“銀鈕絲”、“浪淘沙”、“打掃街”、“小冤家”等,唱腔幽雅,有武岡絲弦獨特風味。
4、“花鼓曲調”:有“雙川調”、“神缸調”、“繡麒麟”、“對口淮調”、“楊州調”、“山川、四川、哀川、岳川”、“鬧五更”、“晚對花”、“北數、南數、訴板”等,實與陽戲混同。

戲劇

1、“武岡陽戲”:起源大概在清末民初,專業藝人不多,大都臨時搭班,農閒湊合外出演戲,春來回家生產,後為巫師繼承掌握,作為人家“酬願”(又喊還願)。招客演唱的工具,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但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節目有“何氏磨媳”、“趕子牧羊”、“傅公子逃難”、“鐵板橋”、“湘子服藥”、“劉海戲蟬”、“磨豆腐”、“打草鞋”、“打妻勸夫”、“磨房生子”等70來曲。1956年,武岡文化館挖掘出63曲,記錄成冊。“降成風”:通過整理,於1956年11月參加湖南省民間藝術會演,評為優秀節目二等獎。省人民出版社將其印成單行本推廣。
2、“木偶戲”:民眾稱觀音戲。木偶形象生動,全縣原有馬坪蘇從順家一台,法新大井林紹二家一台,清溪方家一台,原武陵鎮石牌坊王松庭家一台。節目、唱腔燈祁劇,有“魁星點斗”、“三星慶壽”、“文王訪賢”、“雙拜壽”、“天門陣”、“三氣周瑜”、“長板坡”、“三請犁花”等200來曲。少數節目為祁劇所無,如“全家義”,每當為菩薩上壽,齋戒沐浴上演。
3、“祁戲”:清光緒二年(1876)有許丁明者,在“五里牌”創辦祁劇“福”字科班。民國十九年(1930)李浩春開辦“慶”字科班。民國十二年(1931),李建義又在五里牌辦“金’字科班。民國三十五年(1946),城鎮龍侯宮都梁大戲院開設“榮華台班”。歷年來,外地班台如“大舞台”等來武岡城鄉演祁戲的不少,演“平貴回窯”、“定軍山”、“黃忠帶箭”等百來個節目。
4、“板凳戲”。屬地方戲。就地演唱,不化妝,鑼鼓、胡琴伴奏,簡單方便,純屬祁戲。民間喜慶婚喪,多有請唱板凳戲的習俗。原武城老藝人劉懷來掌握的一台板凳戲,坐場的有李百花、花臉有朱福原、王松庭,生腳有王順生、游志道、游先章等。節目有“雙拜壽”、“黃鶴樓”、“鴻門宴”、“子儀上壽”等70來個。
5、“絲弦戲”:其歷史淵源,起源於圍桌彈唱。詞較文彩,雅俗共賞。起初唱些小曲,如“喜報三元”、“西官詞”、“摘葡萄”等,調有“淮調”類,“疊斷橋”類、“南北詞曲”等,後來逐步發展成為“絲弦戲”。節目有“雙下山”、“秋江趕船”、“娘送女”、“安安逗米”、“蘇文表借衣”、“烤火下山”、“琴房送燈”、“活捉三郎”、“討學錢”、“楊雄殺妻”、“王昭君”等。曲詞柔膩委婉,優美動聽。其中有武岡文人自編或修改的“黛玉葬花”、“黛玉自嘆”、“悼瀟湘”等。

經濟概況

武岡市環境寬鬆,改善發展環境,經濟迸發出蓬勃活力。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自從國家出台了免徵農業稅、繼續實行糧食直補和糧種補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三農"工作來勢較好。農作物種植規模繼續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已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83萬畝,同比增長5.4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68.8萬畝,經濟作物1.32萬畝,其他農作物12.88萬畝。新擴無病毒臍橙6000畝。特色紅茹開發共下種4.3萬斤,建成了稠樹塘木塘、灣頭橋同富、安樂德江、雙牌雙嶺等17個連片百畝的示範點。灣頭橋、龍田、轅門口、鄧元泰、文坪等鄉鎮已分別啟動了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中仔豬基地、銅鵝基地、草食動物基地、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等工程,掀起了新一輪規模養殖熱潮。銅鵝出籠54.5萬羽。清潔能源建設—沼氣國債項目全面啟動。
工業企業產銷兩旺,武岡市對規模工業企業掛牌保護,所有企業按市政府規定納入規費統一收繳範疇。從而使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企業產銷兩旺。36家規模工業企業同比增長,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現價)增速達28.3%。全市的水泥、水泥壓力管、機制磚、原煤等產銷兩旺。規模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逐月攀升,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創歷史同期的新高。鄉鎮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能源、醫藥、冶煉、機械製造、建材和農產品加工6個特色支柱產業,已新辦工業企業16家。

行政區劃

武岡市地處雪峰山東麓,南嶺北緣,資水上游,地理坐標為東徑110°25′35〞-111°01′58〞,北緯26°32′42〞-27°02′09〞。市人民政府駐迎春亭街道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岡市轄4個街道、8個鎮、9個鄉。

轅門口街道

轄:鰲山、石牌坊、旱西門、水雲、玉龍、法相岩6個社區居委會;玉龍、洞庭、興隆、南塔、東山、資南、資江、資雲、翠雲、三堂院、水平、古山、落子鋪、革新、長界嶺15個村委會。

迎春亭街道

轄:水西門、王城、竹山、大炮台、迎春、普嶺、陶侃、花塔、東塔9個社區居委會;新東、慶豐、豐仁、富田、新光5個村委會。
法相岩街道
水西門街道

鄧元泰鎮

轄:鄧元泰居委會;小水江、豐坪、許家、磨石、踏嶺、鳳溪、山嵐、天心橋、蔡家塘、潘家所、赤塘、渡頭橋、周塘、清水、新華、資源、黃木井、漁塘、六坪、綠洲、合家、華塘、石盤、沙洲、木瓜橋、浪石鋪、紅石、新竹、清溪、石山頭、山口、論道、江塘、雪峰、鴨子塘、中山、板塘、圳源、黃茅、馬梓、陶家榜、龍家橋42個村委會。

灣頭橋鎮

轄:灣頭橋居委會;光遠、八合、黎明、城口、京堂、長友、大橋、管聯、朝陽、龍泉、東元、龍橋、合龍、石梘、東洲、同富、銅灣、山青、六嶺、白洋坪、八角、瀉油、雙合、傅家、四清、四郎、石覃、永豐、牮樓、大壠、南橋、龍門、大山腳、石田、栗塘沖、泉塘、斜塘、石豐、義夫、高家鋪、六家、吉龍、白路、坪山、芭蕉、庾家橋、紅葉、桂花48個村委會。

文坪鎮

轄:岩頭嶺、安心觀2個居委會;宏順、高塘、石井、橫江、雙江口、南嶽橋、鄧家沖、侯家、石沖、林峰、飛山、三水口、羅家榜、田中、擁護、黃泥坳、正坪、半嶺、火雲、中心、新聯、聯盟、川坪、花園、三聯、擁坪26個村委會。
荊竹鋪鎮
轄:荊竹鋪居委會;公堂、九塘、鐘窯廟、岐嶺、陡山渡、回馬、武東、西禪、西塘、六興、永光、腳船、金蓮、七里、雙清、三元、光榮、金虎、漠溪、燕沖、紫山、荊江、曹嶺、謝必、同興、桐木、石山27個村委會。

稠樹塘鎮

轄:稠樹塘居委會;楊柳、金華、功德、乾沖、木塘、田園、辦塘、岩沖、薛家沖、丫叉、小水、涼山、煙塘、桂竹、石板、定富、蘇龍、萬福、甘田、仙神、獨石、羊岩、龍形、陸家坪、飄坪、梘頭、花塘、新鋪、田中壠、井坪、小莊、法新32個村委會。

鄧家鋪鎮

轄:鄧家鋪居委會;新橋、東風、扶峰、黃塘、楊柳院、城裡沖、鳳凰、東旗、聚寶、黃竹、臥龍、石橋、龍伏、楊柳、金盤、大田灣、楊龍、南田、柏樹橋、大龍、牡羊、井龍、其林、雙龍、名利、白水、托里、楊木、新平、新建、雙橋、岩口、潭頭、瓜界、柴山35個村委會。

龍溪鎮

轄:龍溪鋪居委會;石路、王家橋、石洪、同心、柳蔭、龍雲、龍目、塘田、龍田橋、大坪、龍江、明塘、連山、雙石、羅嵐橋、南山、白茶、鳳凰橋、大塘、塘袁、鹽井、斗山、歧塘23個村委會。

司馬沖鎮

轄:司馬沖居委會;大園、坪江、高梘、元豐、下抄、抄江、長抄、東塘、田心、古底、氽水、正沖、夏家塘、江姐、勒石、五星、新安、山背、洽義、麻藤、楊梅21個村委會。

龍田鄉

轄:得勝、西安、馬安、羅偉、龍井、桃花、新和、保元、里仁、玉屏、太平、永享、長嶺、長塘、萬全、石巷、梘道、龍田18個村委會。

頭堂鄉

轄:七里橋、金明、石頭坪、托坪、江口、雙峰、小山、地母庵、月半、青山、荷花、龍巖、永興、荷塘、栗塘、同保、欄馬、石羊、二堂、曹旗、雙樂、水樂、老屋、黃沙沖、白竹山、白溪、景福亭、玄羊、黃頭、高船、大井31個村委會。

安樂鄉

轄:春光、紅星、雙圳、長沖、塘富、紫田、安樂、獨山、鄭家坪、高橋、新澤、雙石橋、田莊、德江、東莊、五桂、清水亭17個村委會。

大甸鄉

轄:尖山、青龍、大甸、茶園、匡家橋、分界、灣里、小溫、栗山園、外古、小鋪、陶田、山底、楓木、紅聯、船田、紙槽、內古、木瓜界19個村委會。

馬坪鄉

轄:田塘、青松、石塘、長源、金星、參塘、萬山、勞背、長石、銅盆、金龍、火馬、牡羊坳、羅園、寶花、轉龍、石地、陳龍、東沖、濱江、富山、龍局、雙江、南青、大團、大水26個村委會。

晏田鄉

轄:蕉林、何家沖、三井、合心、荷花井、黃坡、大路坪、汽水岩、青山亭、歧岡、大勝、姚家沖、向東、八角廟、石雲、天堂、大坪沖、竹坪、雙宅、白田、扶塘、梅樹、天龍庵、石門24個村委會。

秦橋鄉

轄:古梘、潮水、小沖、青雲、秦橋、石竹、柳山、千秋、高原、同會、華口、杉木、鵝眉、新民、新春、創新、板橋、黃沙18個村委會。

水浸坪鄉

轄:永紅、隆興、小田、巒山、紅朱、石林、三江、桐木鋪、仁堂、雙虎、水浸坪、花橋、賀東、高霞、大山、黃菜、德勝、新鳳、金鳳、天鵝、井塘、白雲、竹山、澄山24個村委會。

雙牌鄉

轄:長托塘、眾樂、雲霧、浩山、青和、雙鳳、米山、太源、浪石、白地、白竹、四龍、田中間、馬形、龍從、羅家山、油嶺、滔溪、雙嶺、鐘橋、大壩、滿背、栗山、雙牌、三塘、天龍、八角亭、寶山、金盆、新龍30個村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