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四口

荊江四口

荊江四口即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調弦口,荊江地區分蓄洪區及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和調弦河等河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江四口
  • 包括: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
  • 歷史:北宋以後湮塞
  • 地區:中國
產生背景,歷史沿革,

產生背景

在歷史時期荊江地區的經濟開發與江湖關係的演變歷程中,分流諸口是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歷史沿革

以宋至清的志書為主要資料,立足於歷史學的實證方法,以考察今荊江南岸存在的4個分流穴口(即虎渡口、調弦口、藕池口和松滋口)在宋元明清時期的分塞情況,並對今人存在的一些認識進行了辨析。
其中,虎渡河的形成時間說法不一,南宋以後,虎渡口逐漸形成穩定分流。調弦口自元代大德年間開浚後時開時塞,直至清朝才基本保持分流,1958年調關設定後此口漸廢。
藕池口早在五代時即已存在,北宋以後湮塞,直至1852年藕池堤潰不築,藕池河再次形成。
松滋河則在1869年以前由於黃家埠堤潰決而形成。研究表明,宋代以降,四口的分塞情況較為複雜,因此,考察荊江穴口分流與湮塞的歷史變遷,釐清以往的相關歧見,將有助於更正確、客觀地理解今天的人地關係、江湖關係的格局及其走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