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安徽·荊山鎮)

荊山位於蕪湖市東郊(現已劃歸為蕪湖市鏡湖區,為荊山街道),積澱著悠久的文化底蘊,“荊山寒壁”曾是蕪湖古八景之一,“寒壁”為明御史駱駸曾所書。荊山的豐富水系,孕育著蕪湖古老文化,古有“先荊山街,後蕪湖城”的說法,自古以來,荊山是蕪湖文化、藝術、教育、佛教的發祥地,乾隆年間的“荊山書院”為近代蕪湖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荊壁禪寺”香火旺盛,香客不斷,系荊山佛教聖景,而歐陽湖水面開闊,清澈見底,蓮荷接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山鎮
  • 外文名:Street Of Jingshan
“三年楚客江東寓,每見荊山憶故鄉。”這是元朝著名史學家歐陽玄,任蕪湖縣尹時的名句。荊山位於蕪湖市東郊,青弋江畔的南岸。古代的荊山,碧水縈迴,水光山色,引人入勝。每當盛水季節,白茫茫的江水順著山腳滔滔東去,山北小河穿山而過,將荊山劈為大小兩峰。站在主峰上,遠處的天成湖、易太湖和近處的歐陽湖,三湖相連,碧波萬頃,是歷代文人墨客常泛舟遊覽的勝地。
荊山,不但風景秀麗,而且還有“文星閣”、“朱孝廉讀書處”等名勝,尤其是“荊山寒壁”以它精湛的雕刻藝術而聞名於世,是昔日蕪湖八大景之一。據蕪湖縣誌記載:大荊山刻佛石壁,色相莊嚴……。明人盧宗哲在他的“荊山文筆峰記”中說:“擅荊山之勝昔曰石壁,峭刻竦特,如半壁倚空……。”用優美的文筆描繪了石壁的險峻。
一九五八年,全省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石斧,就在這裡出土。荊山曾以風景、名勝、古蹟而吸引了古往今來的多少遊人。
然而,解放前的荊山,遍地野草,荒冢累累,山兔成群結隊到處為家,狐狸豺狼經常出沒其間。從各地逃荒來的農民,成年累月揮錘開山,卻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肚的悲慘生活。
轉眼,三十五年過去,荊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幾十戶石工居住的村落,已發展成為以建材、化工為中心的擁有近萬人的新興工業基地。一條寬闊的環山公路,象條巨蟒緊緊裹住荊山諸峰,機關、學校、商店、影劇院分布於路的兩旁。一排排嶄新的廠房在昔日的荒山坡上拔地而起,一幢幢工人宿舍樓掩映在樹木叢中。看,化工廠的煙囪傲然屹立,正噴吐著煙雲。聽,水泥廠的風鑽轟轟隆隆發出巨大的吼聲。河邊那新建的炭素廠,有誰相信解放前竟是蘆葦叢生的荒灘。烏龜嶺上的變電所,蜘蛛網似的電線向四周伸去……。荊山不但建有多座縣辦工廠,還有星羅棋布的社隊企業,不但能生產品種繁多的片石、石子、石灰、水泥等建築材料,還生產炭素、電石、漂白粉等化工原料。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荊山港口建設也在突飛猛進。解放前,只能停泊小型木船的碼頭,如今船隻往來,絡繹不絕,幾百艘駁船都能同時停靠。每年貨運吞吐量達二十餘萬噸,成了皖南內河最大的港口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