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人遺弓

楚國有人丟了一張弓,(但)不肯去尋找,他說道:“楚國人丟了的,肯定被楚國人撿到了,何必去找?”孔子聽到了這事,說道:“去掉‘楚國’(這兩個字)更好。”老子聽到了這事,說道:“倘然去掉‘人’(字)就更好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荊人遺弓
  • 創作年代:漢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主人公:楚人
荊人遺弓原文,分析,

荊人遺弓原文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
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呂氏春秋》

分析

這個荊人實際上潛意識裡是把整個荊當作一個大家庭來看待的,但荊人“小”因其還有“國”(族)的概念。
而到了孔子這裡:有人丟了東西,有人撿到了它,這沒有損失啊!這話這樣子理解沒錯吧,孔子認為他的心裡裝著全人類,可謂偉大之極,實際上,這件事的意義卻不是如此的,而是,孔子潛意識裡還對丟去的弓念念不忘,有人丟了東西,有人撿到了它--那要是沒人撿到呢?又當如何呢?孔子要比荊人大,可還是“小”,因其還有“人”的概念。
再來看看老子的:“遺之,得之,又何索焉?”到了老子這裡,才是真正的拋諸腦後--丟了也好,得到也好,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又何必尋找呢?老子的意思是,這把弓丟了也好,沒丟也好;撿了也好,沒撿到也好,它們又有什麼值得勞神呢?可見,老子才完全做到了心無所掛。他最偉大,因其已達到無“人”的境界,只有“天”(自然)的概念,天遺之,天得之,總量未增未減,“又何索焉”!
因此,我們可以論斷,那個荊人也是有境界的,他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其修為也不簡單。而孔子之所以被老子給安在境界的最底層,是因為孔子在這裡有作秀之嫌,而且是畫蛇添足,蛇被添了足之後,已經不是當初的蛇了,是以老子特別加以糾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