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葬

草葬

草葬,指用草裹屍或蓋屍而葬,來源書籍《吳越春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葬
  • 含義:用草裹屍或蓋屍而葬
  • 地位:漢族葬法之一
  • 相關:《吳越春秋》
用草裹屍或蓋屍而葬。漢族葬法之一,古稱“槁喪”。槁,指草和稻麥之類的桿子。漢族在未有棺葬之前,多用草葬。《吳越春秋》:“死則裹以茅,投於中野。”庶人多用此葬法。後來也指草草安葬。舊時南方有些農村,凡未足壽(滿三十六歲)者死後,不用棺木,用稻草裹屍而葬。白族葬法之一,流行於雲南碧江縣山區的白族地區。將死骨置於木板上,用房上草密蓋屍上,然後用土深埋,壘石土上,墳前豎立三公尺高的木坊,上掛土鍋祭物等,意為死者與家人仍同居一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