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腐病

草莓白粉病是一種草莓易患的病變,主要危害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匍匐莖上很少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莓白腐病
  • 類型:疾病
  • 屬性:植物疾病
  • 危害:較大
危害症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危害症狀

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並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並葉片背面產生一層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連線成片,可布滿整張葉片;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乾枯,若後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隨著病情加重,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質量,並失去商品價值。

發病規律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亞門單囊殼屬的羽衣草單囊殼菌Sphaerotheca aphanis侵染所致。病原菌是專性寄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殘體中越冬和越夏,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過帶菌的草莓苗等繁殖體進行中遠距離傳播。環境適宜時,病菌藉助氣流或雨水擴散蔓延,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經潛育後表現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重複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80%以上,但雨水對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發;低於5℃和高於35℃均不利於發病。常年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保護地草莓的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與10下旬至12月。草莓發病敏感生育期為座果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為5~10天。
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發病早,危害時間長,受害重。栽植密度過大、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長勢弱等,易導致白粉病的加重發生。草莓生長期間高溫乾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時,發病加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大。

防治方法

田間預防:
①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
②加強栽培管理:栽前種後要清潔苗地;草莓生長期間應及時摘除病殘老葉和病果,並集中銷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雨後及時排水,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健壯植株。
③藥劑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