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東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下轄自然村)

茶東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下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茶東村,隸屬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村域面積為1.8平方千米。

茶東村始建於北宋,陳玄保遷此建村而形成。村內文體設施有陳氏宗祠健身廣場、茶東老人活動中心、茶東公園等。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特色,鄉村振興有很好的基礎。

2019年6月6日,茶東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布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東村
  • 外文名:Chadong Village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村落屬性:自然村
  • 所屬政區: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
  • 村域面積:1.8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明代
  • 主要產業:農業、工業、物業出租
  • 主要景點:茶東陳氏宗祠群
  • 保護級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6日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村落格局,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綜述,知返居,關帝廟,茶東公園,五渡橋,歷史文化,歷史名人,文物古蹟,民俗文化,榮譽表彰,

村落歷史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陳姓先祖從福建莆田遷移至廣東南雄珠璣巷,隨後遷至廣東番禺石基茶園。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設縣,欖邊村屬香山縣永寧鄉。
元至治年間(1321—1323年),由陳姓從香山縣石岐遷至該地開村。為追念宋嘉祐七年(1062年)由福建莆田入粵後曾居住的廣東番禺石基茶園,而稱茶園村。民國時期,茶園分為東、西兩村。村址在東邊的為茶東村。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茶東村屬四字都。
清道光七年(1827年),茶東村屬四大都。
清光緒初年,茶東村屬東鎮。
清宣統二年(1910年),茶東村屬第四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茶東村屬中山縣東鄉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茶東村屬第四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茶東村屬濱海區。
1949年,茶東村屬第四區豐阜鄉。
1953年,茶東村屬第四區欖邊鄉。
1957年,茶東村屬南朗鄉欖邊村。
1958年,茶東村屬張家邊公社南朗耕作區欖邊生產營。
1961年8月,茶東村屬張家邊區欖邊公社。
1963年,茶東村屬南朗公社欖邊大隊。
20世紀70年代初,茶東村通電。
1984年,茶東村屬中山市南朗區欖七鄉。
1985年,茶東村實現村道水泥硬底。
1986年12月至今,茶東村屬南朗鎮稱欖邊行政村(1990—1998年稱欖邊管理區)。
1990年,茶東村通電話。
1996年,茶東村通自來水。
2003年,茶東村通網路。
2006年9月,茶東村成立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社。
2008年,茶東村全村村民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
2009年8月21日,政府徵用茶東村土名“鹹田”土田27.28畝,用於水利改善工程。
2011年12月22日,政府徵用茶東村土名“潮田”“過港屯”“田港”“鴨母潭”土田共49.31畝,用於中山市東部快線建設。
2012年底,政府徵用茶東村土名“南蛇坑”“儀禮埔”“大新塘山”“小新塘山”“黃平雀”“黃泥壟”“荔枝園”“柴園頭”“上圍”“雅要前”土田共1900畝,用於華南中醫藥城建設。
2019年,欖邊村按照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在歷史古建築的基礎上賦予了公園新的活力。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茶東村,位於南朗鎮東北部,距離鎮政府約2.3千米。東鄰南塘村,南鄰大堂頭村,西鄰茶西村,北鄰小隱村。
茶東
  • 水文山脈
茶東村位於中山市東部的平原上,村落呈塊狀分布。北面有煙管山(海拔227米)、大泉水庫。南面有中心二河、中心一河。

村落格局

茶東村坐落於平原上,村落北山面水,村落成塊狀分布,北面有風水林和煙管山,南面有豐阜湖。村落主要分為上街、下街貫穿整個村落,其中碉樓、民居、祠堂、廟宇、書院等均貫穿於上下街之中。以陳氏宗祠為中心,民居兩側布局,街道縱橫交替,除陳氏宗祠外還有嶺南特色的“關帝廟”、清中建築“五渡橋”。茶東村有樹齡100多年的古樹(木棉樹、榕樹)5棵。翠亨快線、欖橫路經過該村。

經濟社會

人口

茶東村世居村民主要為陳姓,其他姓氏有黃、譚、劉等。2015年末,該村戶籍人口675人。其中,男性319人,女性356人;80歲以上21人,最年長者97歲(女)。世居村民為漢族,使用閩方言南朗話。非戶籍外來人口3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223人。祖籍該村的華僑華人約22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厄瓜多、加拿大、澳大利亞。

經濟

茶東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養殖“三鳥”“四大家魚”。現時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隨著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村中勞動力主要在城鎮工作。農田及廠房出租收入為村集體的主要經濟來源。村民收入現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另有房屋出租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主要景點

綜述

村內有陳氏宗祠健身廣場、茶東老人活動中心、茶東公園等文體設施。

知返居

“知返居”位於東來街,在茶東村舊民居中比較有特色,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200平方米,為中西合璧風格的僑房,兩層磚木結構騎樓建築,屋內裝修簡單,庭院綠樹成蔭,石台、青磚地板。另有碉樓1座,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50平方米,平面呈四邊形,磚混結構,坐西向東,青磚牆,花崗岩牆腳,外牆覆蓋灰砂。

關帝廟

關帝廟始建於清鹹豐九年(1859年),重建(重修)於2011年。原有文昌宮,因廟宇破舊拆除後沒有重建,神像放置於關帝廟中。
茶東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下轄自然村)
關帝廟

茶東公園

茶東公園始建於清初。初建時,在湖中的土堆上建有一座“武帝廟”,後被拆毀。清鹹豐九年重修時,在原“武帝廟”前,增建了一座拜亭。該拜亭為四柱單檐歇山式攢尖寶剎塔頂,四柱及梁為花崗岩石構築,祥雲石雕雀替,屋脊為“龍船脊”。
茶東村(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欖邊村下轄自然村)
茶東公園

五渡橋

五渡橋,位於茶東公園內,建於清代,呈南北走向。該橋為五孔梁架橋,由五段三列花崗岩條石連線組成,兩段之間有橋墩承托,條石寬0.3—0.35米,長約3.7米,現該橋加建了竹棚頂,橋兩側用木板加寬,橋兩旁有竹護欄。此橋曾被用作碼頭,為中山市地域內少數尚存的清代石橋之一,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20世紀末,茶東在橋之東另修建一條水泥路,並讓小河改流。

歷史文化

歷史名人

陳淑英(1893—1990),出生於美國檀香山,1912年與孫科結婚,曾任“國民大會”代表、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是中山縣育幼院首任董事長。
陳公哲(1890—1961),霍元甲追隨者,傾注家財光大精武,創立精武門。
陳志強,清同治年間(1862—1874)曾任清政府駐朝鮮外交人員。
陳茂枝,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任梅花翎五品官,生平樂善好施。
陳志昆(1928—),孫科妻陳淑英之弟,為中美兩國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曾任美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文物古蹟

茶東陳氏宗祠群始建於明中期,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多次重修。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為三進三間布局,置有雨廊、偏廂、天井等構築,門樓為四柱三間戲台式單檐建築。前座花崗岩石台基的護欄上,砌有博古紋陽刻花崗石雕欄板、隱八仙等石刻浮雕礎板等構件,做工精細。門樓的花崗岩石鏤雕抬梁為獅子托花卉祥雲,門樓台花崗岩石柱的柱礎為海浪紋飾雕。整座宗祠均為穿斗木雕迭澀式混合架構,穿斗抬梁木雕精妙絕倫,多為歷史典故和龍頭鏤雕。二進的樓台護欄有陽刻雙龍戲珠花崗岩石雕和花崗岩石獅子望柱。二進正樑上懸掛有“星聚堂”木匾一塊。
在該宗祠旁的貢三陳公祠和淨溪陳公祠,均為二進二間,建築面積各為350平方米左右。另有里仁祖家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為紀念攻打台灣捐軀的陳氏族人陳里仁而建。相連於陳氏宗祠東側,為二進二間布局,置有雨廊、偏廂、天井等。
2013年,茶東陳氏宗祠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俗文化

●打火把節
早在20世紀30年代前,南朗鎮茶東村有個打火把節,這是該村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茶東村的青壯年世代務農喜歡習武防身,在清朝前就有武館設立,以應科舉。館裡備有戈予劍戟、木樁、沙包、醒獅等,由老一輩的武功師傳武藝於後一輩。每天晚上,喜愛習武的青壯年均集中在武館裡學藝或表演。除了節日舞獅遊行之外。還有一個驚險的玩意叫做“打火把”,形成了一個節日。“打火把”意思是把災難打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每年6月前,由鄉人出錢,青壯年分工合作,一部分人上山斬茅草,一部分人將茅草曬乾,一部分人向各家各戶募捐。準備了一段時間,等茅草全部曬乾後,就集中在廣場上扎火把,用繩將茅草綑紮成4米高、直徑0.5米的圓柱,一共60多條,以備套用。此刻農民已插完秧,耘完草,比較空閒。儘管天氣酷熱,但青壯年們熱情洋溢,不怕疲勞,都來參加“打火把”的玩意。這一天黃昏時候,大家吃過晚飯,就集中在陳氏大宗祠廣場前,豎起60多條高大的火把,排成一字長龍,十分壯觀。一幫有武功的青壯年手拿木棍,輪流從火把前面走過,持火把者則不留情地將火把向打火把者倒過去,而打火把者眼明手快地用木棍將火把抵擋住,由頭至尾走過60多條火把,逐一抗擊,不出事故,才告勝利。
夜幕降臨後不久,天上的繁星點點,籠罩夜空,嘈雜聲響徹四周,擺檔的小攤販有香菸、糖果、粥粉等供應,非常熱鬧。
該村保留有“開燈”民俗,該民俗形成於清代。村民“添丁”次年,按傳統民俗正月初六在祠堂家族祭祀祖先的場所掛上一盞紙紮的彩燈,在祠堂拜祭後即為開燈,所掛之燈每天早上要點燈,直到正月十五結燈。拜祭後取下彩燈焚燒,當天宴請親朋好友飲菜丁酒。所有儀式過後標誌男丁獲家族認可。每年清明期間,茶東村村民前往村中山地拜祭祖墓。

榮譽表彰

2019年6月6日,茶東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布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茶東村所在的欖邊村被列為中山市領導掛點的特色精品示範村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