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俗

茶俗

茶俗是我國民間風俗的一種,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也是人們心態的折射。有較明顯的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它以茶事活動為中心貫穿於人們的生活中,並且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內容豐富,各呈風采。

在婚禮中用茶為禮的風俗 ,也普遍流行於各民族。蒙古族訂婚,說親都要帶茶葉表示愛情珍貴。回族、滿哈薩克族訂婚時,男方給女方的禮品都是茶葉。回族稱定婚為“定茶”,“吃喜茶”,滿族稱“下大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茶俗
  • 外文名:Tea culture
  • 歷史: 五千年
  • 發源地:中國
  • 主要習俗:婚禮、祭醃
  • 起源:唐朝
茶與婚禮,茶與祭醃,飲茶習俗,敬茶,擂茶,三道茶,迎客茶,留客茶,祝福茶,外國的茶俗,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荷蘭,

茶與婚禮

茶與婚禮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婚禮中套用茶作為禮儀的一部分。
茶俗
它起於何時?從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按本民族的禮節帶去茶開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時,飲茶之風甚盛,社會上風俗貴茶,茶葉成為婚姻不可少的禮品。
時,由原來女子結婚的嫁妝禮品演變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禮。至元明時,“茶禮”幾乎為婚姻的代名詞。女子受聘茶禮稱“吃茶”。
姑娘受人家茶禮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禮的觀念。有“好女不吃兩家茶”之說。
由於茶性不二移,開花時籽尚在,稱為母子見面,表示忠貞不移。如《紅樓夢》書中,王熙鳳送給林黛玉茶後,詼諧地說:“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還不做我家的媳婦。”如今,我國許多農村仍把訂婚、結婚稱為“受茶”、“吃茶”,把訂婚的定金稱為“茶金”,把彩禮稱為“茶禮”等。
至於迎親或結婚儀式中用茶,有作禮物時,主要用於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長敬獻的“謝恩茶”、“認親茶”等儀式。
總之,從古到今,我國的許多地方,在締婚的每一個過程中,往往都離不開茶來作禮儀。

茶與祭醃

我國以茶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時逐漸興起的。南北朝齊武帝蕭頤永明十一年(493年)遺詔說:“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 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上貴賤,鹹同此制。”
茶俗
齊武帝蕭頤是南朝比較節儉的少數統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為祭,把民間的禮俗,吸收到統治階級的喪禮中,並鼓勵和推廣了這種制度。
把茶用作喪事祭品,只是祭禮的一種。我國的祭祀活動,還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盡言。
古代用作祭,一般有這樣三種形式:在茶碗、茶盞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乾茶; 不放茶,久置茶壺、茶盅作象徵。
我國許多兄弟民族,也有以茶為祭品的習慣。如布儂人的祭土地活動,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輪流到廟中點燈敬茶,祈求土地 神保護全寨人畜平安。
祭品很簡單,主要是用茶。再如雲南麗江的納西族,無論男女老少,在死前快斷氣時,都要往死者嘴裡放些銀末、茶葉和米粒,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死者才能到“神地”。
祭祀活動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說是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帶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現象。

飲茶習俗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其飲茶習俗千姿百態,各呈風采。就武夷山飲茶習俗而言,自古以來就有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等形式。由古代沿襲下來的飲茶習俗至今在有的農村或茶藝館還依然可見。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

敬茶

在武夷山的農村較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來敬茶”,“ 一杯香茗暫留客”,表達了武夷山人對客人的問候和敬意。客來敬茶,以茶會友體現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傳統禮節。
宋代以來,武夷山民間流傳著“客至莫嫌茶當酒”的風俗,大抵客至,寒暄問候,邀請入座,主人的家屬,立即洗滌壺盞,升火烹茶 ,沖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
主人講究“端、斟、請”;客人則留意“接、飲、端”的舉動,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 住杯身,躬著茶,微笑地說:“請用茶”。
飲茶人宜雙手接杯,道聲謝謝,端杯細啜,贊主人茶葉佳、好,一道茶後,寒暄敘話,主人復斟茶,飲畢不能將餘澤傾倒,主人要待客人午後方可清理、洗滌茶具

擂茶

武夷山有的村流行著一種“喝擂茶”的習俗。擂茶是農家招待客人必備的飲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葉、大米、桔皮擺制。
講究的還放入適量的中藥菌陳、甘草川芎、肉桂等。喝起來特別香甜 ,是一種可口的飲料,特別是在炎夏,具有清涼解暑的功效。在喝擂茶的同時,還備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黃豆、爆米花、筍 乾、南瓜乾、感菜等,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敬茶時擂茶碗內溢出的陣陣酥香、甘香、茶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實在令人心馳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三道茶

“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園根據武夷山民間飲茶習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為指導,整理出來的。也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的飲茶方式(一般適用於茶館)。“三道茶”包括“迎賓茶 ”、“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

“迎客茶”是為遠道而來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盞茶,並配有茶點。茶點是具有武夷山區特色的米焦、芝麻果、鹹筍乾、芋果等。香醇的 茶和甜美的茶點,表示歡迎客人的到來。

留客茶

“留客茶”是讓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嘗到茶的色、香、味。一邊品茶,一邊交談,無拘無束,其樂無比。

祝福茶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辭時,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並送上祝福的吉言。
新娘茶俗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閣,來串門的小伙子就會特別多。因此,姑娘家要備好茶,待有客人來時招待來客中的“未來女婿”。
親家母茶女兒出嫁後的第三天,父母親都要去看望女兒,這就是所謂的“望朝”。望朝時,身為父母親要隨身攜帶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東西,這種茶稱為“親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後,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請親家的親朋好友和長輩們到新娘子家來喝茶,娘家人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請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後,家裡的親朋好友和要好的鄰里,一般都要請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遠親,可以在過年正月的時候,邀請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頭趟客時補請。
三碗茶按照中國傳統習俗,春節期間,難免親朋好友要互相拜訪,有客到來時,通常女主人須先給客人端上一碗“甜茶”,並送上祝福語,如:吃了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類的。然後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蘿蔔絲的鹹茶,再後泡上一碗細嫩的香綠茶,配上一些小茶點。
打茶會村里一些年輕的嫂嫂、年長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請喝茶3--5次。當地人稱“打茶會”。一般,事先都會約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約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淨茶碗和專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著鄰里姐妹們的到來。客人一來到,主人就拿出她們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裝的細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裡,並加入各色佐料,再沖入沸水,雙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綠綠的茶湯,邊品茶邊拉家常。她們之中,有的拖兒帶女,有手拉孫兒孫女的,有邊做針線活邊品茶的,淡笑風生,熱鬧非凡,很有意思。

外國的茶俗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氣候炎熱,居民多食牛、羊肉和乳製品,缺少蔬菜,因此,長期以來養成了以茶代酒、以茶消膩、以茶解暑的生活習慣。巴基斯坦人飲茶的習俗帶英國色彩。飲紅茶時,普遍愛好的是牛奶紅茶,而且喝得多、喝得濃。除了工廠、商店等採用沖泡法,大多採用茶炊烹煮法。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也有飲綠茶的,多數配以白糖,並加幾粒小豆蔻,以增加清涼味。倘有親朋進門,多數習慣用烹煮的牛奶紅茶招待,而且還伴以糕點。

阿富汗

阿富汗的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提倡禁酒飲茶。阿富汗的飲食以牛、羊肉為主,少吃蔬菜,而飲茶有助於消化,又能補充維生素的不足。阿富汗人紅茶與綠茶兼飲。通常夏季以喝綠茶為主,冬季以喝紅茶為多。街上也有類似於中國的茶館。用當地人稱之為“薩瑪瓦勒”的茶炊煮茶。茶炊多用黃銅製成,圓形,頂寬有蓋,底窄,裝有茶水龍頭;其下還可用來燒炭,中間有煙囪,有點像中國的傳統火鍋。

土耳其

在土耳其,早晨起床,未曾刷牙用餐,先得喝杯茶,土耳其人喜歡喝紅茶,煮茶時,使用一大一小兩把銅茶壺,待大茶壺中的水煮沸後,沖入放有茶葉的小茶壺中,浸泡3~5分鐘,將小茶壺中的濃茶按各人的需求倒入杯中。最後再將大茶壺中的沸水沖入杯中,加上一些白糖。土耳其人煮茶講究調製功夫,認為只有色澤紅艷透明、香氣撲鼻、滋味甘醇的茶才恰到好處。

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在歐洲,荷蘭是飲茶的先驅。遠在17世紀初期,荷 蘭商人憑藉在航海方面的優勢,遠涉重洋,從中國裝運綠茶至爪哇,再輾轉運 至歐洲。最初,茶僅僅是作為宮廷和豪富社交禮儀和養生健身的奢侈品.以 後,逐漸風行於上層社會,人們以茶為貴,以茶為榮,以茶為闊,以茶為雅。 一些富有的家庭主婦,以家有別致的茶室、珍貴的茶葉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 隨著人們對茶的追求和享受欲望的不斷增長,荷蘭對飲茶几乎達到狂熱的程 度,尤其是一些貴婦人,嗜茶如命,躬親烹茶,棄家聚會,終日陶醉於飲茶活 動.以致受到社會的抨擊。18世紀初.荷蘭上演的喜劇《茶迷貴婦人》,就是 當時飲茶風波的寫照。但是,對推動歐洲各國人民飲茶,起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
荷蘭人的飲茶熱已不如過去.但尚茶之風猶在。他們不但自己飲 茶.也喜歡以茶會友。所以,凡上等家庭,都專門辟有一間茶室,招待客人喝 下午茶(他們飲茶多在午後進行)。若是待客,茶會開始時,主人還會打開精 致的茶葉盒,供客人自己挑選心儀的茶葉,放在茶壺中沖泡,通常一人一壺。 當茶沖泡好以後,客人再將茶水倒人杯子裡飲用。飲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 婦泡茶技藝的常識。大多會發出嘖嘖之聲,以示敬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