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韋格,S.

奧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生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 印度、 美洲等地遊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翻譯工作。戰爭爆發後,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1917),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19年後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1928年應邀赴蘇聯,與高爾基結識。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1942年 2月23日與妻子一起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特羅波利斯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茨韋格,S.
  • 出生日期:1881年12月28日
  • 逝世日期:1942年 2月23日
  • 職業:奧地利作家
人物經歷,人物作品,

人物經歷

茨韋格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早期詩集《銀弦》(1901)和(1906)深受法國印象主義和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等人的影響。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1921);(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作傳;(1928),為托爾斯泰、斯丹達爾和卡薩諾瓦作傳;(1929);(1931),為催眠術發明者梅斯默爾、“基督科學”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傳;(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敗》(1935)。他的傳記作品不拘泥於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人物作品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說集有《最初的經歷》(1911)、(1922)、(1925)、(1927)、(1927)、(1941)。唯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描寫一個癱瘓的少女的戀愛和自殺悲劇。茨韋格的中短篇小說大多描寫孤獨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筆下的人物常被某種神秘的命運和不可名狀的力量所捉弄,最終毀於某種熱情。和,運用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刻劃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茨韋格的戲劇作品有詩劇(1917)、悲劇(1927)和歌劇《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韋格去世以後,他的遺作(1942)和《巴爾扎克》(1946)先後出版。前者為長篇回憶錄,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奧地利和歐洲的生活風貌,後者是歷時十餘年而未完成的傳記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