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航清

范航清(1964-),男,福建建甌人,廣西特聘專家,二級研究員,1991年於廈門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到廣西海洋研究所工作,1991年12月組建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現任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廣西海洋環境濱海濕地研究中心)主任和廣西紅樹林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航清
  • 出生地:福建建甌
  • 出生日期:1964
  • 職稱:二級研究員
簡介,主要成就,主要研究,專著與論文集,論文,

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廣西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學組主席。廣西師範學院省部共建教育部“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環境基金UNEP/GEF)“扭轉南中國海和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中國紅樹林專題首席專家。廣西政協委員。中央直接聯繫高級專家。長期從事紅樹林、海草鹽沼和濱海植物海陸過渡帶生態學研究。

主要成就

范航清長期從事海岸生態學,尤其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與技術管理工作。15年來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海洋局、廣西區科委和國際基金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紅樹林研究與管理》等著作;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第一完成人),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已主持完成國內外項目30多項,發表論文60多篇;
1993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光對秋茄胚軸根萌發的抑制現象。在國內首次提出“近海漁業—紅樹林—海堤”生態養護模式;首次評估我國紅樹林的生態經濟價值;首次開展紅樹林腐葉有效能量和沙灘紅樹林的研究;首次研究我國紅樹林的魚類多樣性,開創利用圍墾資料低成本評估紅樹林歷史生長情況的研究方法;首次報導我國的紅樹植物紅欖李的數量不超過360株,並存在雙花期的現象。2005年啟動了廣西北部灣海草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研究;2007年與日本和全球環境基金合作,開始毀棄蝦塘紅樹林和退化生境海草床恢復工程的示範研究。
2005年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質量經濟”會議,在會上做“濱海濕地與海岸生態安全”的大會報告。2007年9月在聯合國環境署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下,與林業部門聯合發起並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紅樹林濕地論壇”,通過了論壇的北海宣言。
長期為廣西北崙河口海洋自然保護區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提供技術支撐。參與組織和推動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晉升為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2年成為國際重要濕地、2013年被評為CCTV美麗中國濕地行“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之一。為北崙河口海洋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全面技術資料和疑難答辯。2005年4月成功推動我國防城港紅樹林加入為國際示範區。2006年中標UNDP/GEF/“中國南部沿海生物多樣性管理”的兩個子項目,使廣西的濱海濕地研究進入紅樹林—海草—珊瑚礁大系統的高度。2006年起負責908項目中紅樹林—海草—珊瑚礁海區的調研和系統評估工作。
范航清十分重視人才的可持續性。不管是在單位里對年輕人的培養,還是在學校里的研究生培養,都給予了高度重視。自2002年以來,共培養研究生17名,其中已畢業15名。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紅樹林生態學、海草生態學和濱海植物生態學。為廣西海洋科學的高等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96年入選取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7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8年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999年被評為“廣西優秀專家”;2000年被評為“ 廣西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廣西自然保護區管理(科研)先進個人”;2000年和2002年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2003年獲第七屆廣西青年科技獎;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一項。

主要研究

專著與論文集

范航清,劉文愛等.廣西紅樹林害蟲生物生態學特性與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2.
范航清, 邱廣龍等.中國亞熱帶海草生理生態學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范航清, 石雅君, 邱廣龍.中國海草植物.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范航清,陳光華,何斌源等.山口紅樹林濱海濕地與管理.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范航清.紅樹林--海岸環保衛士.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范航清,梁士楚.中國紅樹林研究與管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論文

范航清 鄭杏雯.海草光合作用研究進展[J].廣西科學,2007,14(2):180-185,192.
范航清 彭勝 石雅君 鄭杏雯.廣西北部灣沿海海草資源與研究狀況[J].廣西科學,2007,14(3):289-295.
范航清 邱廣龍.中國北部灣白骨壤紅樹林的蟲害與研究對策[J].廣西植物,2004,24(6):558-562.
范航清 何斌源.北崙河口的紅樹林及其生態恢復原則[J].廣西科學,2001,8(3):210-214.
范航清 何斌源.海岸紅樹林地沙丘移動對林內大型底棲動物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0,20(5):722-727.
范航清 覃立團.生態保護與保護生態——紅樹林應得到有效的保護[J].海洋開發與管理,1999,16(1):41-43.
范航清 黎廣釗.海堤對廣西沿海紅樹林的數量,群落特徵和恢復的影響[J].套用生態學報,1997,8(3):240-244.
范航清 何斌源.傳統漁業活動對廣西英羅港紅樹林區漁業資源的影響與管理對策[J].生物多樣性,1996,4(3):167-174.
范航清.廣西海岸沙灘紅樹林的生態研究I:海岸沙丘移動及其對白骨壤的危害[J].廣西科學,1996,3(1):44-48.
范航清 林鵬.紅樹植物秋茄落葉分解碎屑的有效能研究[J].植物學報:英文版,1996,38(2):142-149.
范航清 林鵬.淋溶在紅樹植物秋茄落葉分解失重中的潛在作用[J].海洋與湖沼,1995,26(1):28-33.
范航清 林鵬.秋茄紅樹植物落葉分解的碎屑能量研究[J].植物學報:英文版,1994,36(4):305-311.
范航清 林鵬.秋茄落葉分解中營養元素釋放的季節動態[J].套用生態學報,1993,4(3):246-249.
范航清 吳漢陽.淋溶在秋茄落葉碎屑形成中的化學和能量的效應[J].生態學報,1992,12(4):387-388.
劉亮,范航清,李春乾. 廣西西端海岸四種紅樹植物天然種群生境高程[J]. 生態學報. 2012, 32(3): 690-698.
劉文愛,范航清. 廣州小斑螟發生與環境因子的關係[J]. 生態學報. 2011(23): 335-338.
石雅君,范航清,潘良浩,等. 日本大葉藻(Zostera japonica)根狀莖和不同發育階段葉片的熱值動態[J]. 海洋科學. 2011(11): 48-51.
劉文愛,范航清. 危害廣西紅樹林的四種蓑蛾的發生和傳播規律初探[J]. 套用昆蟲學報. 2011(06): 1850-1855.
李森,范航清,邱廣龍,等. 海草生產力研究進展[J]. 海洋環境科學. 2011(1): 143-147.
Shi Y, Fan H, Cui X, et al. Overview on seagrasses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2).
梁文,黎廣釗,范航清,等. 廣西潿洲島珊瑚礁物種生物多樣性研究[J]. 海洋通報. 2010(4): 412-416.
李森,范航清,邱廣龍,等. 海草床恢復研究進展[J]. 生態學報. 2010(9): 2443-2453.
周如瓊,范航清,何斌源. 養殖排放農藥和抗生素在紅樹林區中殘留的初步研究[J]. 廣西植物. 2010(6): 776-780.
李森,范航清,邱廣龍,等. 廣西北海竹林三種海草種群生物量和生產力研究[J]. 生態科學. 2009, 28(3): 193-198.
滕紅麗,楊增艷,范航清,等. 廣西濱海生態過渡帶的藥用植物及其可持續利用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8(7): 1586-1587.
何斌源,范航清,王瑁,等. 中國紅樹林濕地物種多樣性及其形成[J]. 生態學報. 2007(11): 4859-4870.
一種地埋式水體自更新灘涂魚類生態養殖系統(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與國際專利
張秀國,范航清,劉文愛,等. 天然白骨壤林小袋蛾幼蟲空間分布型的初步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 . 2009.28(3):21-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