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

范滂

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區青年鎮磚橋村)人東漢時期黨人名士,與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尹勛蔡衍羊陟並稱為"八顧"。 又與劉表陳翔孔昱范康檀敷張儉岑晊並稱為“江夏八俊”。

范滂因被舉薦為孝廉、光祿四行出任冀州請詔使,後調任光祿勛主事。後又被太尉黃瓊徵召任職。太守宗資先前聽說過范滂的名聲,聘請他到郡府中擔任功曹,把政事交給他處理。延熹九年(166年),牢修誣陷指控“黨人”結黨,范滂獲罪被關進黃門北寺獄,後來審判結束釋放回鄉。建寧二年(169年)漢靈帝劉宏又大批誅殺黨人,范滂隨即去監獄投案,英勇就義,享年三十三歲。

基本介紹

  • 本名:范滂
  • 別稱:“八顧”之一、“江夏八俊”之一
  • 字號:字孟博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汝南征羌
  • 出生時間:137年
  • 去世時間:169年
  • 主要成就:不畏奸佞、反貪治腐
  • 官職:郡功曹、光祿勛主事等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彈劾權貴,清廉正直,黨錮之禍,英勇就義,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古代,近現代,軼事典故,攬轡澄清,不祭皋陶,不謝霍諝,人物墓葬,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范滂年輕時正直清高有氣節,受到州中鄉親的欽佩,被舉薦為孝廉、光祿四行(敦厚、質樸、遜讓、節儉)。
出任冀州請詔使期間,范滂每次舉報上奏,沒有一次不壓住駁倒眾人的議論,後調任光祿勛主事。
當時陳蕃任光祿勛,范滂拿著笏板前往陳蕃門下,陳蕃沒有留他,范滂心懷怨恨,扔下笏板棄官而去。郭林宗聽到後責備陳蕃說:“像范孟博這樣的人,難道應該用一般的禮儀要求對待他嗎?現在造成了他為人清高辭官不做的名聲,難道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來不好的評論嗎?”陳蕃這才認錯。范滂又被太尉黃瓊徵召任職。

彈劾權貴

後來皇帝下詔三府官員舉報民情傳言,范滂因此檢舉刺史、二千石等權貴豪門人物共二十多人。尚書責備范滂彈劾的人太多,懷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說:“臣子舉報的假如不是污穢奸邪殘暴,深深禍害人民的人,難道會讓他們的姓名塗寫到簡札上嗎!最近趕上時間倉促,所以先舉報急需懲辦的,那些沒有調查清楚的,還要進一步考察核實。臣子聽說農夫除掉雜草,莊家一定茂盛;忠臣剷除奸人,仁義正道才能清平。要是臣子說的有不合事實的,甘願接受嚴刑處死。”官員不能再質問他。
范滂看到當時世道艱險,知道自己的理想不能實行,於是遞上奏章就離去了。

清廉正直

太守宗資先前聽說過范滂的名聲,聘請他到郡府中擔任功曹,把政事交給他處理。范滂在職期間,嚴厲整治邪惡,對那些行為違背孝悌道義,不依仁義辦事的人,全都清掃出去撤職驅逐,不跟他們一起共事。特別舉薦有突出節操的人,把他們從社會底層選拔出來。范滂的外甥西平人李頌,是公侯家族後代,但是被鄉里百姓唾棄,中常侍唐衡把李頌推薦給宗資,宗資任命他做官。范滂認為李頌不是做官的材料,壓下任命不徵召他。宗資遷怒,鞭打書佐朱零。朱零昂首說:“范滂清明裁決,還要用快刀除去腐朽,今天我寧肯受到鞭打死去,范滂的裁決不能違背。”宗資這才罷休。
郡中中層官員以下,沒有一個人不怨恨他。於是把范滂任用的人稱為“范黨”。於是有歌謠說:“汝南郡的太守是范滂,南陽郡宗資只不過負責在文書上籤字。南陽郡的太守是岑晊,弘農郡人成瑨只是閒坐著吟詠。”

黨錮之禍

延熹九年(166年),牢修誣陷指控“黨人”結黨,范滂獲罪被關進黃門北寺獄。獄吏準備拷打犯人,范滂因同囚的人大多生病了,於是請求讓他先受刑,就和同郡人袁忠一起爭著去挨毒打。
漢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王甫依次審訊囚犯,范滂等人頸、手、腳戴枷鎖,布袋蒙住腦袋,排列在台階底下。其餘的人在前面受審,有的回答有的不吭聲,范滂、袁忠從後面超越次序往前面擠。王甫責問說:“你們身為君主的臣子,不想著精忠報國,而在一起結成私黨,相互褒獎推舉,評論朝廷政治,憑空捏造事端,所有陰謀勾當,都是想乾什麼,老實招來,不得有絲毫隱瞞。”范滂回答說:“我聽說孔仲尼說過:“看到好的行為立刻學習都來不及,看見壞的行為就像手伸到沸水裡似的馬上躲避。”我們是想讓好的匯到一起更清明,壞的也全到一塊去壞得更臭,認為君王朝廷希望聽到我們這樣做,沒料到卻被認為是結黨。”王甫說:“你們互相提拔推舉,像牙齒嘴唇一樣連成一體,與你們意見不合的人就排斥他們,這是想乾什麼?”范滂於是激昂慷慨仰天長嘆說:“古代的人遵循善道能為自己求得更多幸福;今天的人遵循善道卻使自身陷進死罪。我死之後,希望把我埋在首陽山邊,我上不辜負皇天,下不愧於伯夷叔齊。”王甫哀傷地被他的言辭感動變色,於是這些囚犯全都被解除枷鎖。
永康元年(167年),審判結束後范滂等人被釋放,向南回鄉。從京師出發的時候,汝南、南陽的士大夫來迎接他的車子有幾千輛。和他一起被關押的同鄉人殷陶、黃穆也被釋放一同回鄉,他倆一起在范滂身邊侍奉守衛,替他接待賓客。范滂回頭對殷陶等人說:“現在你們跟隨我是加重我的災禍。”於是就悄悄地回到鄉里。

英勇就義

建寧二年(169年)漢靈帝劉宏又大批誅殺黨人,詔令緊急逮捕范滂等人。督郵吳導來到縣中,抱著詔書,關閉驛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聽了說:“一定是為了我啊!”立即去監獄投案。縣令郭揖大驚,出來解下官印綬帶要一同逃跑,說:“天下大得很啊!先生為什麼來到這裡?”范滂說:“我死了禍患就終結了,哪敢用自己的罪來連累您,又讓老母流離失所呢?”
范滂的母親前來與范滂訣別。范滂對母親說:“仲博孝敬老人,能夠供養母親,范滂跟隨龍舒君命歸黃泉,我們生死存亡各得其所。希望母親大人忘掉不能忍受分離的深情,不再增加哀傷。”他母親說:“你現在能夠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了又有什麼遺憾!已經有了好名聲,又還想要長壽,能夠兼得嗎?”范滂跪下接受母親教誨,叩頭兩次和母親告別。范滂回過頭對他兒子說:“我想讓你作惡,但惡事不應該做;想要讓你行善,但我就是不作惡的下場。”道路上的行人聽到了,沒有人不流淚。范滂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主要成就

  • 不畏奸佞
范滂作為清流官員,理所當然地加入“黨人”,而且,以他鬼神不懼、超然脫俗的個性,自然而然地充當核心和中堅,因此,在黨錮之禍之中入獄也就在所難免。范滂在獄中仍然表現得十分男人。當獄吏對他說“凡是獲罪入獄的犯人,都要祭拜皋陶”時,他凜然回答:“皋陶是古代正直的大臣,如果我沒有罪,他一定代我向天帝申訴;如果我真的犯了罪,理當伏法,祭祀他又有什麼裨益?”其他囚徒聽了,覺得范滂說的句句在理,也都不去祭祀了。
不僅如此,面對中常侍王甫責問他們結成私黨一事,范滂回答說:“我聽說孔仲尼說過:“看到好的行為立刻學習都來不及,看見壞的行為就像手伸到沸水裡似的馬上躲避。”我們是想讓好的匯到一起更清明,壞的也全到一塊去壞得更臭,認為君王朝廷希望聽到我們這樣做,沒料到卻被認為是結黨。古代的人遵循善道能為自己求得更多幸福;今天的人遵循善道卻使自身陷進死罪。我死之後,希望把我埋在首陽山邊,我上不辜負皇天,下不愧於伯夷叔齊。”
  • 反貪治腐
范滂生命短暫,且職位不高,然而,名望很大,影響久遠。箇中原因,除了後面要說的奮不顧身、勇斗權貴的大義之外,就是他反貪治腐、嫉惡如仇的力度和成果。
范滂受命到災區冀州巡行時,他昂然出門,登上馬車,手執韁繩,昂首挺胸,極目四方,好一派天降大任於己、必欲澄清天下的氣魄。從此,那“登車攬轡”“慨然澄清”的雄姿高高聳立於華夏萬千英雄才俊的群雕之中,熠熠生輝。巡行效果立現:當地的太守、縣令聽說范滂要來,自知貪污受賄、魚肉百姓的罪惡即將暴露,拘押受審、入獄伏法的命運必將臨頭,紛紛解下官印、脫下官袍,落荒而逃。“大老虎”尚且如此,“小蒼蠅”更是無處藏身。從此以後,想必冀州情況會大大改變。
冀州巡辦有力,反貪治腐有功,范滂很快升任光祿主事,後又被太尉黃瓊徵召。不久,皇上下令朝中三府屬官檢舉問題官員,范滂毫無顧忌,一連彈劾了20多個刺史和享有兩千石俸祿的高官。尚書見范滂彈劾太多,疑其存有私心,便派人質詢。范滂回答:“我檢舉的,都是貪污腐敗、奸邪不端、禍國殃民的人。農夫除去雜草,莊稼才能茂盛;忠臣除掉奸賊,國家才能繁榮。如果我的檢舉與事實不符,甘願受死。”話說得理直氣壯,質詢者無言以對。儘管如此,范滂還是難抑抱負難施的義憤,毅然辭官走人。
太守宗資久慕范滂美名,為范滂求得功曹的要職,讓其幫助自己處理政務。范滂上任後,其“清厲”的秉性再次凸顯:對自己厭惡的不守規矩、不忠不孝、胡作非為的人,盡皆痛斥驅逐,不與交往和共事,就是自己的外甥也毫不留情。范滂的外甥是西平官宦人家的子弟,名叫李頌。他經常為奸作惡,為鄉人所不齒。不曾想這傢伙攀上了中常侍唐衡,唐衡通過宗資為他謀得了一個職位。誰知范滂毫不通融,將此事壓下不辦。宗資覺得沒面子,十分惱火,但知道範滂的脾氣,不敢惹他,便把怨氣撒到范滂的書童朱零身上,鞭撻朱零。近朱者赤,朱零許是受了范滂的影響,也是一身硬氣,說:“范大人清廉公正,今天我寧願被打死,也不願違抗范大人的決定!”宗資無計可施,為李頌謀官一事不了了之。

人物評價

古代

李膺:行為剛正清白無瑕,死心塌地忠於國家。因為忠貞而違背了聖旨,橫遭拷問審判,有的被禁錮隔離,有的被殺或被流放到不能去的地方。堵塞天下人的嘴巴,讓世上的人都成為聾子瞎子,這跟秦朝焚書坑儒又有什麼區別?
竇武:建忠抗節,志經王室,此誠陛下稷、禼、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天下寒心,海內失望。
范曄:夫上好則下必甚,橋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若范滂、張儉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
嚴維:使者應須訪廉吏,府中惟有范功曹。
司馬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滂、許邵等,建立民間輿論,用以拯救矯正政府的錯誤措施。所以,政治雖然腐敗,而風俗並不糜爛,甚至甘願被殺被誅。有人在前面受刑而死,後面的人仍忠義奮發,緊追不捨,隨著前人的腳跟接受屠戮,視死如歸。難道只有他們特變賢能?不過是劉秀劉莊劉炟遺留下的教化使他們如此。
傅伯壽:澄清方效於范滂,跋扈遽逢於梁冀
孫覿:萬里龍沙握鼠餘,古來忠孝兩全無。范滂死去親猶在,蘇武生還老益孤。
林同:寧將身塞禍,不忍母流離。我自不為惡,黃泉今有辭。
徐鈞:慨然攬轡志澄清,一激誰知黨禍成。母子可憐終死別,庶幾廣孝在揚名。
陳普:鳳麟自古待明時,蟣虱何堪論是非。可是首陽可埋骨,爭知人怨首陽希。

近現代

蔡東藩:觀范滂對簿之詞,原足上質鬼神,下對衾影;即其不謝霍諝,非特自白無私,且免致中官藉口,謗及諝身,滂之苦衷,固可為知者道,難為俗人言也;然時當亂世,正不勝邪,徒為危言高論,終非保身之道,此范滂之所以終於不免耳。
李玉潔:范滂是疾惡如仇、胸懷坦蕩、剛正不阿、任人唯賢、能言善辯、視死如歸的古代廉吏。然而范滂雖胸懷‘澄清天下之志’,但是,他生活的時代卻是宦官專權、朝政腐敗的東漢中後期,這就注定其必不被當時的社會所容,最終遭奸佞所謀害。

軼事典故

攬轡澄清

當時冀州發生饑荒,盜賊蜂起,於是便任用范滂為清詔使,巡視考察民情。范滂登上座車挽起韁繩,慷慨激昂,顯示出要澄清天下的志向。等他到達州界,郡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枉法,聽到訊息就拋下官印綬帶逃走了。

不祭皋陶

范滂獲罪關進黃門北寺獄時,獄吏對范滂說:“凡是獲罪被關押的人都祭祀皋陶。”范滂說:“皋陶是聖賢,是古代的正直大臣,他知道範滂沒有罪過,會向天帝訴說申辯。如果我真的有罪,祭祀他又有什麼用處!”囚犯們從此也都不再祭祀。

不謝霍諝

當初,范滂等人入獄,尚書霍諝曾替他們申辯。到他們被釋放後來到京城,去拜訪霍諝卻不感謝他。有人責備范滂,他回答說:“從前舒向獲罪,祁奚救了他,沒有聽說羊舌有謝恩的話,也沒聽說祁老有什麼自誇的表現。”最後也沒說什麼。

人物墓葬

范滂墓遺址在今河南駐馬店確山縣劉店鎮東南約8公里的古莊村。1983年,范滂墓被列為確山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村莊中間路西側的范滂墓已成為平地,村民稱是1964年“四清”時上級指示村民平掉的,之前的墓呈正方形,占地約7500平方米,其中墳墓為400平方米,高出地面4米左右,地下墓穴深約1米左右,掘出有石猴、石馬等陪葬品和兩塊石方門,墓磚當時蓋成了倉庫,有的用它拉院牆,現在都找不到了。還有一塊石碑被村民當洗衣板用了,因為斷了兩截被沉入墓址東南約30米處的塘底。墓坑裡有兩棵頭骨,分別在南北兩邊;一把長約1米的鐵劍只剩下鐵鏽粉,已拿不起來。兩塊墓門分別雕刻有朱雀、玄武形狀。墓地外邊的石碑是清代時期修建的,後經查石碑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所立,落款是大清同治七年戊辰冬上浣穀旦,知確山縣古閩戴文海書。僅留下了一扇石墓門,如今這扇石門被當地村民搬到樹下,做成了納涼的石凳。
范滂

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六十七·范滂本傳》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