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系列:張思德

英雄故事系列:張思德

《英雄故事系列:張思德》是2011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人物簡介,個人履歷,

內容簡介

張思德小名叫“谷娃子”,他是在穀雨時節出生、吃穀米糊糊長大的苦孩子。苦孩子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於是他參加紅軍,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在後方機關,他服從分配,兢兢業業,無論是做警衛班長還是進山燒炭。
他因公犧牲後,毛澤東主席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講話,讚揚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圖書目錄

苦孩子
迎接紅軍
捉奸細
第一次戰鬥
大石坎搬兵
慘烈突圍戰
漢中送密件
奔襲路上打草鞋
渡江“偷”敵船
奪機槍
草地泥潭救戰友
請纓參加敢死隊
雪山取暖
入黨
護送物資
借毛驢
張思德和副班長
要關禦敵
送信路上的智慧
苦幹巧幹燒炭忙
在南泥灣的日子
學紡線
軍民魚水情
給王大娘寫信
從班長到戰士
第一次見到毛主席
永葆楷模本色
來到毛主席身邊
“萬無一失”
跟隨毛主席外出
刻苦學文化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為革命獻身
在追悼會上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人物簡介

張家本來就生活艱難,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張思德的出生給家裡帶來的不是喜,而是深深的憂愁。因為張思德的母親產後得病,臥床不起,沒錢買藥,無米下鍋,所以沒有奶水餵孩子,只好拖著重病的身子,從窮苦鄉親那裡討得一點穀米,搗碎後熬成糊糊餵養孩子。母親望著這個出生在穀雨節,用穀米糊糊餵養的瘦弱孩子,給他取名 “ 谷娃子 ” 。
張思德生下才 7 個月,母親就連病帶累,離開了人間。臨死前,她把張思德托給了他的叔叔張行忠和嬸娘劉光友收養。此後,張思德一家的生活更加艱難。大哥給地主幹活,累死在水田裡;二哥沿街乞討,餓死在豬市場的戲台旁;生父張行品外出謀生,流落他鄉。家人就這樣生離死別了。
養父張行忠的日子也十分艱苦。他給地主扛活,累壞了身子,常常吐血。養母生下女兒張桂香才 4 個月,身體還很虛弱,為了活命,就把兩個娃娃放在背簍里,背著他們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幹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思德很小就下地幹活了。娘上山坡種豆,他跟在後邊點種;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後邊撿穗。七八歲,正是上學念書的年紀,可他卻成了割草、挖菜的勞力。儘管養父母終日辛苦,家人仍然難得吃上一頓飽飯。
張思德養母劉光友家原有一幼女,但不幸夭折。所以劉光友視張思德如己出,對其疼愛有加。劉光友於1933年12親在六合場(現思德鄉)一根田埂上送別了加入工農紅軍的張思德,從此張思德再也沒能回到生他養他的六合場。
於解放後,劉光友同志才得知張思德已犧牲。“為人民服務”是毛主席為張思德一生的題詞,從此張思德精神也傳遍大江南北。六合場人們和儀隴縣委為紀念偉大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於1967把原名為六合場更為思德鄉。

個人履歷

1933年紅軍來到他的家鄉,成立了革命政權。同年12月,張思德加入了少先隊,不久又參加了紅軍。1937年10月,張思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通訊班當班長,在數年的通訊工作中,張思德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完成任務準確無誤。1940年初夏,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採暖問題,他帶領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黃溝的深山老林中燒木炭。燒炭要打炭窯,洞口很小,裡邊卻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窯中要立起來放,還要會看火候。開窯出炭是非常辛苦的,裡邊活像一座焚化爐。那時沒有任何防護用品,連起碼的手套都沒有。人要爬進去,將木炭一根一根地傳出來,外邊的人接應。進去一次,人就悶熱得好像要脫一層皮。這種最髒最苦的活兒,張思德總是搶在最前面。苦戰三個月,經過伐樹、燒火、出、綑紮、運輸等數道繁重的工序,終於把八萬斤燒炭運到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為克服敵人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他又隨警衛營來到南泥灣開荒。張思德不僅帶領全班戰士完成了上級交給的生產任務,同時又擔負起通訊工作,白天勞動,夜裡步行,長距離送信,積極完成通訊任務。1942年張思德調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調到棗園內衛班,在毛澤東身邊當警衛戰士。1944年,組織再次派他到安塞縣燒木炭。9月5日,張思德在炭窯內工作時,炭窯突然崩塌,不幸犧牲。時年29歲!
在我們的眼中,張思德同志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他的事跡也很平凡,但是平凡中見偉大。他最令人感動的就是他聽從領導的安排,服從黨的分配,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講報酬,他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諾言。不像我們我們現在的某些黨員,做任何事情都要講條件,講報酬,甚至以權謀私。
張思德入伍後,紅軍要執行新的任務,離開了六合鄉國民黨鄉長劉紅安帶領 “ 還鄉團 ” ,搗毀蘇維埃政權,槍殺革命幹部和民眾。張思德的生父張行品也慘遭殺害,養母被打傷,妹妹桂香被逼得病餓而死。張思德得知這個訊息,頓時悲憤欲絕,一心想著回家為親人和父老鄉系報仇雪恨。連隊幹部知道了張思德的心思後,就找他談心,耐心地啟發教育他樹立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在同志們的幫助下,他明白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心胸開闊了,鬥志更旺了。他英勇頑強,視死如歸。不久,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革命的大熔爐里茁壯成長。
從 1933 年至 1934 年粉碎國民黨對川陝根據地的兩次大規模圍攻 ( 參見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 的戰鬥中,張思德英勇殺故、屢立戰功,被戰友們稱讚為 “ 小老虎 ” 。在攻打關門梁的戰鬥中,他參加尖刀班,冒著彈雨槍林,和戰友搭成人梯,攀上寨頂,炸開寨門,為部隊打開了通路。接著,他又帶領 6 個戰友,扼守一個山包,粉碎了敵軍兩個排的多次進攻。在另一次戰鬥中,他冒著槍林彈雨,跑進深谷,攀崖繞行,插入敵後,在接近敵陣時,扔出手榴彈,炸死了敵人,趁著濃煙,撲上高坡,奪來一挺機槍,然後,他端起機槍,向另外一群敵人猛烈掃射,又奪一挺機槍,接著高呼一聲: “ 沖啊! ” 戰友們一齊衝上去,殲滅了敵人。戰鬥中,張思德雖負了傷,卻滿臉笑容。在又一次戰鬥中,他迎著濃煙烈火,在水田、小丘、深溝里,持續與敵拼搏。子彈打光了,敵人撲上來,他就用手榴彈炸死敵人。後面敵人又上來了,他在田坎上同敵人白刃格鬥。一個敵人舉槍向他刺來,他猛揮大刀,將槍拔開, — 腳把敵人踢倒在水田裡,將敵人砍死。接著,又有兩個敵人向他撲過來,他用腳猛擊田水,使敵人的頭上濺滿了水,兩眼被迷住了。當敵人急著搖頭擦眼時,他用全力撲上去,舉起大刀,把他們劈死了。這時,飛來一顆子彈,打傷他的右臂,連長叫他退出火線,他倔強地說: “ 不,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戰鬥! ”
張思德不僅在生活上樂於助人,而且也很關心同志的思想進步,和大家建立了真摯的同志友誼。警衛連剛組建時,班上有個解放兵,是南方人,因為想家而鬧情緒。凡是輪到他站崗放哨,他就稱病請假。同志們在班務會上批評他裝病,誰知不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越鬧越僵,他乾脆連早操也不出了,天天睡懶覺。
張思德看到這種情況,就把自己的鋪值搬到這個戰士旁邊,頭並頭地與他睡在一起,和他談心。原來這個戰士家裡也很貧窮,他在給地主打長工時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在直羅鎮戰役中被解放,自願加入八路軍。張思德摸清了他的思想,就用憶苦的辦法,啟發和教育他樹立革命的信念。後來,這個同志真的病了,張思德就給他做病號飯;他的鞋破了,張思德就用布條和麻繩精心編了雙鞋送給他。這個戰士很受感動,握著張思德的手說: “ 張副班長,你對我象親兄弟,今後看我的行動吧 !” 從此,這位同志變了,精神振作,工作非常積極,成了班裡的骨幹。
到達陝北後,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通訊班當班長,在數年的通訊工作中,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完成任務準確無誤。
1940年初夏,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軍民施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帶領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黃溝的深山老林中燒木炭。苦戰了三個月,經過伐樹、打窯、燒火、出窯、綑紮、運輸等數道繁重的工序,終於把八萬斤燒炭運到了延安。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為克服敵人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他隨警衛營到南泥灣開荒。帶領全班戰士,克服生活上的許多困難,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生產任務。同時,還照常擔負通訊工作,白天生產勞動幹了一天活,不顧勞累,在夜裡又長距離步行送信,完成通訊任務。
1942年冬,他從南泥灣調回延安。不久,因部隊整編,領導調他這個班長去另一個班當普通戰士。對此,他毫無怨言,服從革命的需要,不計較個人的名義得失。1943年初夏,被調到棗園內衛班,在毛澤東身邊當警衛戰士。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隆重舉行追悼大會,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輓詞,並親自參加了追悼會。在會上毛澤東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對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作了高度的評價,說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