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

1851年5月1日英國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的開幕標誌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誕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
  • 時間:1851年5月1日
  • 地點:英國倫敦
倫敦世界博覽會是由古代集市、英國的工業藝術陳列、藝術展覽會、機械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國家工業展覽會等綜合因素孕育而成的。即使如此,其誕生過程仍然經歷了一番曲折。
倫敦博覽會的誕生與兩位人物密切相關。一位是阿爾伯特親王(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1843年任英國藝術學會主席,1847年學會被授名為皇家藝術學會。另一位是亨利·科爾先生,1846年加盟藝術學會的骨幹。他們決定從1851年開始,每五年舉辦一次大型展覽會,阿爾伯特親王還堅定地提出,展覽會必須包括外國產品,並特地書寫了“國際”兩字。由此,倫敦展覽會決定面向世界各國,展覽會的名稱特彆強調了萬國。這頗具歷史遠見的決定,把展覽會從國內推向了國際,開創了世界博覽會的先例。
當時不少美國人已習慣藝術學會的小型展覽會,難以接受國際性的大型展覽會,對各種外國人進入英國並帶來各種產品顧慮重重。泰晤士報率先掀起了對萬國博覽會的反對浪潮,來勢兇猛。認為外國人來到英國,會掀起革命,會刺殺女王,建設新共和國;怕外國低劣產品衝擊英國市場;還怕國內品質不良者集聚倫敦,害及民眾。但是親王依然頂著巨大的壓力,繼續推行這一計畫。為了使博覽會具有強烈的號召力,皇家委員會親自掛帥,吸收了五千名名界知名人士為宣傳員,為博覽會搖旗吶喊,大造聲勢,還開始徵集博看會展館的設計方案。最終選中英國皇家園藝師和中部鐵路的負責人,約瑟夫·帕克斯特設計的“水晶宮”。通體透明的水晶宮建築,它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展品,成了這屆博覽會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風雨消失,冬去春來,水晶宮依然屹立在海德公園。人們越來越喜歡水晶宮了,並以它的宏偉絢麗,光彩奪目而自豪。新聞媒體也紛紛撰文誇獎,全國上下都對之充滿了讚美之聲,強烈要求永久保留。但水晶宮還是按原計畫於1852年拆除,後移置辛頓漢姆,重建的水晶宮比原先要簡易些。她作為舉辦展覽、音樂會、足球比賽和其他娛樂項目的活動中心達八十五年之久,於1936年12月1日毀於大火,只留下兩座水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認為這這兩座水塔可能會成為入侵德國戰機的目標,而於1941年拆除。今天,人們只能從早期圖片上目睹水晶宮那雄偉而又獨特的丰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