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杜鵑花山茶科植物)

苦茶(杜鵑花山茶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苦茶(學名: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是山茶科山茶屬普洱茶的變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茶
  • 拉丁學名: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
  • :山茶目
  • :山茶科
  • 亞科:山茶亞科
  • :山茶族
  • :山茶屬
  • 亞屬:茶亞屬
  • :普洱茶
  • 分布區域:雲南省,貴州省
形態特徵,茶樹,葉,花,果實,含量成分,生活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茶樹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微柔毛,頂芽有白柔毛。

葉薄革質,橢圓形,長8~14 (~27) cm,寬3.5~6 (~9) cm,先端銳尖,尖頭鈍,基部闊楔形,上面乾後深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有疏毛,中肋上有柔毛,老葉變禿;側脈8~12 對,兩面皆明顯突起,網脈上下兩面均不明顯,邊緣有鋸齒,齒距1~2.5 mm,葉柄5~7 mm,被疏毛,老時禿淨。

花白色,1~3朵腋生,徑2.5~3 cm,花柄長8~12 mm,無毛;小苞片2 ~3,有時4,早落;萼片5,半圓形或寬卵形,長4~6 mm,外面無毛,有睫毛,內面被白色短柔毛;花瓣7~8枚,外面2枚中部革質,邊緣膜質,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8~11 mm,外面無毛,內面有向頂柔毛,其餘花瓣膜質,寬倒卵形或長圓形,長2~2.6cm,兩面無毛;雄蕊長10~15 mm,外輪花絲基部連生約2 mm,其餘分離,無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12 mm,先端3裂,無毛。

果實

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徑2~4 cm,3~4室,果皮厚1~1.5mm,每室種子1~3個,近球形或平凸。

含量成分

傳統茶嘌呤生物鹼的分布模式為咖啡鹼的含量占優勢地位,可可鹼和茶鹼作為伴生生物鹼而存在;苦茶中的嘌呤生物鹼以其特有的苦茶鹼為主,含量高達1.3%~3.4%,其次是咖啡鹼和可可鹼。
苦茶鹼屬於嘌呤類生物鹼,主要存在於苦茶的嫩葉中。近年研究發現苦茶鹼具有抗抑鬱、鎮靜催眠和抗炎鎮痛的藥理作用,目前是嘌呤類生物鹼的研究熱點之一。
苦茶鹼具有良好的抗抑鬱、鎮靜催眠以及抗炎鎮痛等生理活性,還可以減輕肝細胞的應激性損傷和激發生物體有運動。傳統精神疾病治療藥物均一定程度上存在明顯的精神依賴性和成癮性,而有關苦茶鹼精神依賴性的研究未見報導,所以苦茶鹼是潛在的新型臨床精神疾病治療藥物。同時儘管苦茶鹼具有抗抑鬱、鎮靜催眠以及抗炎鎮痛等藥理活性,但是苦茶鹼具體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其作用機制的探明對於其作為功能食品或藥物等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生活環境

生長於海拔1,37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地疏林,目前有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與緬甸、越南交界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