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俗風情

苗族民俗風情

《苗族民俗風情》由廣西區內長期從事民俗文化教學、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過竹編寫,內容包含歡樂的勞動場景、瑰麗的生活畫面、繽紛的歲時節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飾、多樣的民族美食、莊重的民族禮儀、愉悅的遊藝民俗、動人的民族觀念、璀璨的民族藝術、豐富的民間文學等等,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苗族民俗風情》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圖文並茂,使讀者在愉悅的閱讀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的民間民俗文化和廣西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民俗風情
  • 書名:苗族民俗風情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364172, 9787536364172
  • 作者:過竹 於瑮
  • 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 頁數:149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苗族民俗風情》由廣西區內長期從事民俗文化教學、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過竹編寫,內容包含歡樂的勞動場景、瑰麗的生活畫面、繽紛的歲時節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飾、多樣的民族美食、莊重的民族禮儀、愉悅的遊藝民俗、動人的民族觀念、璀璨的民族藝術、豐富的民間文學等等,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苗族民俗風情》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圖文並茂,使讀者在愉悅的閱讀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的民間民俗文化和廣西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著的良間民俗文化,凝聚著廣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過竹編著的《苗族民俗風情》採集有關廣西苗族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加以整理編寫,內容包含歡樂的勞動場景、瑰麗的生活畫面、繽紛的歲時節日、莊重的民族禮儀、愉悅的遊藝民俗、璀璨的民族藝術等,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讀者從中感受到廣西經典獨特的民俗風情。

圖書目錄

開頭的話
第一章 歡樂的勞動場景
1.開田種禾忙
2.種杉植竹,拉山伐木
3.牧漁多盼家業旺
第二章 瑰麗的生活畫面
1.糯米酸食和茶酒,招待客人多美食
2.苗家醫藥有奇方
第三章 獨特的社會組織
1.家庭、宗族禮俗多
2.寨佬主持公斷
3.定約成俗靠依直
第四章 繽紛的歲時節慶
1.歡歌樂舞過年節
2.坡會上貸蘆笙、對歌忙
3.四季節慶:趣味多
第五章 莊重的民族禮儀
1.獨特的苗家育兒習俗
2.豐富多彩的壽誕禮俗
第六章 深情的婚曲戀歌
1.苗家兒女宅情,生動惑人
2.隆重多彩的苗家婚嫁禮俗
第七章 五彩的民族服飾
苗衣苗飾美名揚
第八章 獨特的居住民俗
吊腳樓里的苗寨風情
第九章 久遠的民族信仰
1.善良好客的苗家人
2.虔誠的泛神信仰
第十章 愉悅的民間遊藝
1.動人的苗音
2.節慶時節跳起歡暢的舞
3.苗戲苗曲也爭妍
4.苗家男兒競技勇
編後記

文摘

2.苗家兒女定情,生動感人
走妹
苗族男青年一般上了十七八歲就開始串寨走妹,不受社會譴責。走妹,即夜晚進寨串戶找姑娘談情。如某小伙子鍾情於某個姑娘,往往利用夜幕降臨或月光皎潔的夜晚,不論路途多遠,邀請村上要好的小伙子,跋山涉水趕到姑娘家的木樓門前,輕輕地吹起苗笛或彈起果哈,低聲地吟唱。姑娘聽到了歌聲,知道有來客,便自覺起床,燒起火,準備好茶水,然後才輕輕去開門,把小伙子引到火塘邊圍坐。這時,姑娘的父母、兄妹聽到有客人來,也紛紛起床到火塘邊陪坐。在老人家的催促下,小伙子開始唱歌說明來意,姑娘吹著苗笛伴奏,接著小伙子又唱古歌、酒歌、坡會歌供老人欣賞。歌完幾首後,咪佬(苗語,老大媽)便打油茶招待客人,第一碗油茶先遞給客人。大家一起熱鬧一番後,家裡人和陪去的小伙子,就自覺避開去睡覺,留下這對情人悄悄地用對歌或彈果哈方式,傾吐相互之間的愛情,直到公雞啼鳴或東方發白方散。
第二天小伙子臨別時,如果有愛慕之意,便故意將一件東西遺忘在姑娘家裡。姑娘若是無意,第三天就馬上托人把東西送還男方;要是雙方情投意合,姑娘便把東西收藏起來。小伙子見姑娘不把東西送來,胸有成竹,過了幾天就再去走妹。雙方經過多次來往相互了解,深深地埋下了愛情種子,並互贈定情信物,訂下終身。
踩腳
苗族男女青年通過參加坡會、趕集、串寨走妹、對歌等社交活動,相互認識,各自選擇意中人。但有的後生不便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某一姑娘的愛意,只好採取踩腳方式去求愛。踩腳,即當某後生對某姑娘產生愛慕之情時,為了試探對方的心意,就尋找時機,趁旁人不注意時,用腳尖輕輕地踩女方的腳背,表示向她求愛。若姑娘有意,就會反過來用腳尖踩男方的腳背,兩人相互踏踩反覆多次,說明你有情來我有意,從此產生愛情。反之,姑娘也不會責怪對方,只是不予理睬而已。
合耕
坐妹日久情深,後生便向姑娘吐露真情,姑娘卻不輕易表態。幾天后,姑娘邀約幾個知心朋友,悄悄將後生家一塊向陽坡地挖墾起來。求愛的後生如有真情,聞訊趕來“合耕”。陽春之月,情人相約播棉花或花生、菸葉種子。播完,雙方合手在坡地中打個草結,表示“連心辟邪驅害”。若播下花生種,還把殼撒到山路上,讓過往行人踩踏,表示“共同食用不盡”。雙方打開糯飯包(內包酸魚、酸肉)在地頭吃第一頓“結交餐”。此後,雙方相約除草、施肥、培土,用心血和汗水澆灌情苗,直到秋收摘碩果會見父母商議婚期。
討手
坐妹日久生情,後生哥心中有數,由結伴發展為單獨行動。若碰上姑娘家有別的後生哥,他不露聲色暫時隱退,等待時機敲開姑娘的門。經過多次單獨交往,後生移凳緊挨姑娘。此時雙方都心照不宣。後生將自己的手伸到姑娘面前向姑娘“討手”,深情地唱道:
姑娘的手軟柔柔,
柔柔軟軟像鴨油。
討妹手來給哥拿,
永遠藏在哥心頭。
姑娘若中意後生,便伸出縴手,五指併攏掌心朝下,輕輕按在後手的手心上,寓意“以心交心,從此連情”。得姑娘手的後生此時心甜似蜜。若她不中意後生,也講究社交風度,不會讓後生太難堪,她還是將手伸出,用併攏的中指和食指輕按在後生的手掌上,寓意“只做朋友而不結交連情”,後生便會知趣而退。
送花帶
苗家女常以花帶傳情。在大型社交場合,後生、姑娘們分別時,姑娘們掏出花帶,由“姑娘頭”代表姑娘們一一送給後生。得了花帶的後生們回贈禮物。這種公開贈送花帶僅寓意珍惜友情而已。在交往中,一位姑娘對一位後生有意了,她瞅準機會將花帶送給他。得了花帶的後生通常不急於表態,哪怕他對姑娘早有情意。姑娘也不需要後生馬上表態。後生得了花帶後往往密藏,只請來摯友參謀參謀,取得一致意見後,便勤踩姑娘家的門檻,陪伴姑娘做針線活。在這持久的坐妹過程中,姑娘明白後生的心意,接二連三地贈送花帶給後生,有的後生由戀愛到結婚,會得到很多的花帶。
拉妹
後生在坡會期間或圩日裡新認識姑娘,想邀請她到自己家中做客,找個機會搶走她的一件東西,若姑娘追去,後生便往自己的木樓逗引,若姑娘不追,後生乾脆拉住她的手。寨上的夥伴見狀都要相幫。姑娘被拉心裡會很高興、自豪,因為有後生如此看中自己,也就半推半就隨後生上路。後生全家對姑娘的到來十分高興,熱情接待,掏出酸壇里珍藏的酸鴨款待姑娘,晚上坐妹邀來寨上的夥伴陪伴姑娘聊天、唱歌。次日姑娘要返家了,後生的母親給姑娘包一大包酸鴨糯米飯,後生送姑娘回去。一路說笑一路唱歌,往往感情就在那彎彎山道上建立起來了。
喝崩血誓
隆林苗族青年男女情意相投後,雙雙來到山泉溪邊。後生捧起水,姑娘用銀針或竹籤刺破後生的左中指,待血與水融合後姑娘含情脈脈地連喝三口;然後姑娘捧起水,後生刺破姑娘的右中指,待血滴入水中融合後也連喝三口。此俗苗語稱“喝崩”,意即喝血水盟誓。喝崩後,這對有情人是血水相依,你的體內有我的熱血,我的體內有你的熱血了,此情至死不移。父母知道子女已喝崩血誓後就不再干涉其婚配,任其自由戀愛擇偶。
比腰帶
隆林苗族男女青年在節日坡會、圩場集市、紅白喜事宴會上認識,如有意結交,便相互挨攏並解下腰帶拉直,若兩條腰帶的長短剛巧一樣,便是天合巧配,愛情之路由此起步。
討鐲訂終身
融水苗族雙方相戀到一定程度,後生將姑娘的手拉到懷裡,不停地撫摸姑娘手上的銀鐲,然後將它取下來,放入懷裡或套在自己手上。姑娘便取下後生的頭帕或脫下後生的外衣;有的姑娘為慎重起見,並不急於要後生的頭帕與外衣,留一段時間了解雙方的家庭、親族對這份姻緣的態度。一般討鐲會秘密進行,並保密一段時期。經過雙方暗暗察訪摸清家庭及家族的意見後,方將討鐲訂終身之事告知母親,再由母親告訴父親。從此,後生常到姑娘家幫乾農活、重活,姑娘常去後生家幹家務、輕活,來往而不同宿,何時結婚由雙方及其家庭商定。討鐲後亦有少部分不能終成眷屬的,雙方退還信物各奔前程,並不記恨。
都芒(苗語,意為互送定情信物)
這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的高潮,是雙方表達愛情、決定終身的一種方式。苗族男女青年自由戀愛,互相了解到一定程度後,為使對方能相信自己,往往採取“都芒”的方法,讓對方吃下定心丸。一般女方多贈刺繡、織錦、花帶、頭簪和手鐲等禮品給男方;男方則返贈衣服、苗笛、短刀、鋼筆和錢幣等禮品給女方。以此作為以心相許、訂下終身的見證。過後雙方父母相互往來,加深情感,即可擇日成婚。
總之,苗族戀愛民俗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地區不同支系有不同的方式,但異中也有同;同一地區同一支系有基本相同的民俗,但也存在小的差異;有多種多彩的生動感人的民俗事象細節,交織出風格高尚的戀愛民俗世界。
P86-92

後記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瀕臨北部灣,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壯族、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擁有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
出版本叢書的初衷,就是立足於廣西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直觀生動的圖片編寫一套展示廣西多姿多彩民俗風情的圖書。以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來往、互相尊重,同時為民俗學者提供鮮活的研究資料,且有利於各級領導在充分了解民族習慣的基礎上,以少數民族民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宣傳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指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使讀者在愉快的閱讀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的民間民俗文化和廣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該叢書的出版得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以及廣西區內長期從事民俗文化教學、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們的關心和支持。叢書主編,廣西新聞出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於琛教授為叢書制定了指導思路,確立了編寫大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專家對書稿的政治性、民族性進行了審定;在圖片徵集過程中,得到了廣西民俗攝影家協會唐建強會長、江曉東秘書長,隆林各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民俗攝影家協會,東蘭縣民俗攝影家協會,廣西著名攝影家李桐、余亞萬、張小寧等諸位老師、前輩以及相關少數民族網站的熱情支持,在此,謹致以我們誠摯的謝意!書中未署名的圖片,多由著者、編著者提供,圖片說明中不再贅列,少部分圖片因時間關係未能及時聯繫到拍攝者,深表歉意,敬請相關作者見書後與編輯部聯繫,以便奉寄稿費。
今雖付梓,然因出版時間緊迫、編者水平有限,紕漏之處在所難免,誠望讀者不吝賜教。以便今後再修訂時正誤補遺。
編者

序言

苗族的歷史可追溯到曾逐鹿海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蚩尤九黎。作為苗族先民的九黎與山頂洞人、北京猿人有淵源關係。今天的苗族分布於中國的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雲南、廣西、海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寮國、泰國、緬甸、越南、澳大利亞、美國、法國、法屬蓋亞那、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全世界約有苗族超過1000萬人,中國有894.01萬人。
廣西苗族多居山區,這些苗族聚居區中有越城嶺、九萬大山、元寶山、金鐘山等大山,有潯江、融江、貝江、南盤江等河流。這裡溫暖濕潤、降雨量大、四季分明,呈現氣溫垂直變化大、區域氣候差別也大的亞熱帶季風山區氣候特點。廣西苗族最大的聚居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6.2%,“九山半水半分田”形象地描述了融水大苗山的地貌。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元寶山主峰海拔2081米,是廣西第三高峰。此外,摩天嶺主峰海拔1938米,阿扣山海拔1892米。融江流經融水,在其境內長68千米,灌溉面積3843.9平方千米,上達貴州,下連柳州、廣州。九萬大山是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元寶山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豐富。苗族重要聚居區隆林各族自治縣地處雲貴高原邊緣,地勢高聳,重巒疊嶂,素有“廣西屋脊”之稱。隆林地貌有非熔岩(土山區)和熔岩(石山區)兩類。土山區山體高大,山坡陡峭,其中斗烘坡海拔1950米,螞蟻高坡海拔1826米,金鐘山主峰海拔1819米。石山區峰林密布,層巒疊嶂,石山較高大,山峰海拔常在1000米以上,有的超過1500米。山區多、河流少、陡坡多、平地少,真可謂“地無三里平”。
苗族重要聚居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山高澗深,水流湍急,萬山環峙,五水分流,素有“地無三里平,水有虎皮臉”之稱。境內水系發達,溪河密布,大小溪流480餘條,總長1535千米,集雨面積2 867.65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1座,大南山海拔1940米,蔚青嶺海拔1895米,大南山主峰海拔1810米。龍勝是一個梯田的世界,梯田廣布,景致獨特。龍脊梯田、金坑梯田享譽世界,潘內盤山梯田400餘層,綿延十幾公里,平等河、偉江河兩岸梯田綿延50多公里。
廣西苗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湖南、貴州、雲南等地遷入。最近的一次遷入在清代川、湘、黔邊區苗民大起義失敗後,一支苗族由黔東銅仁地區長途跋涉進入廣西南丹縣安家落戶。
早在公元前3世紀,苗族祖先就已勞動生息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區,後因種種原因,他們溯源沅江而上,向西遷徙,來到了湘西和黔東的“五溪”地區,漢文史籍稱他們為“五溪蠻”或“武溪蠻”。此後,苗族先民又不斷向西南、嶺南地區遷徙。大約在宋代,部分苗族先民陸續遷到今天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的元寶山周圍和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先民從黔南遷到今天的南丹縣境,部分苗族先民從黔西南遷到今天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境,部分苗族先民從今湖南城步等地遷到今廣西資源、龍勝,從而形成了今天苗族在廣西的分布局面。
廣西苗族主要分布在與貴州、湖南毗鄰的桂北融水苗族自治縣,隆林各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富祿苗族鄉、同樂苗族鄉,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馴樂苗族鄉,南丹縣的中堡苗族鄉,西林縣的普合苗族鄉、那佐苗族鄉、足別瑤族苗族鄉,資源縣的車田苗族鄉、兩水苗族鄉。苗族在廣西的分布呈現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廣西苗族操三種方言。南丹縣的苗族一部分操苗語黔東方言,一部分操苗語黔東南方言:融水及桂東北地區的苗族多操苗語黔東南方言;隆林及桂西北地區的苗族多操苗語川滇黔方言;三江有一支稱為草苗的苗族操侗語南部方言。整個苗區通行漢語西南官話桂柳方言。
1.寓教於口
由於沒有民族文字,苗族民間蘊藏的豐富的文化藝術、生產技藝,主要靠言傳身教流傳於後世。
苗族至今仍保存著大量的古代史詩。苗族古歌是一部部形象化的苗族古代發展史,內容十分豐富。從教育方面看,其中最有價值的,當是苗族古代人才思想的萌芽。苗族人民一直把古歌作為歷史來看待。古歌不僅有思想道德教育、歷史教育的功能,還有傳播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的功能。如古歌中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冶金技術、造船、營林、原始宗教、風俗習慣等。通過古歌,人們可以學到苗族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同時,苗族古歌還有審美教育功能,古歌中體現亍苗族人民崇尚雄奇壯美的美學觀和審美理想。在對大自然、對人生、對社會的審美評價中,可以幫助社會成員發展和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
苗族有著豐富的傳統樂器,如蘆笙、果哈、木葉、果零、銅鼓、琵琶等。著名的民間舞蹈有踩堂舞。著名的民族工藝有挑花刺繡、織苗族錦、蠟染、鑄銀等。這些民間技藝都是通過老藝人手把手地一代代相傳下來。
2.耕山為生
廣西苗族以山地農業與林業為主要經濟生產方式。苗族居住區多為山區,以林為主,兼種雜糧水稻。糧食以糯米、粳谷為‘主,輔以玉米、木薯、紅薯、芋頭、秈谷、小米等農作物。苗族居住境內河流密布,民眾修建梯田。由於山高水冷,無霜期短,水稻一般只能一年一熟。畝產為300—400公斤。苗族區的糯谷,粒大色亮,香軟可口,營養豐富,食之尤能耐飢:苗民喜種、喜食糯谷,並形成了有特色的糯谷文化。糯米食品是祭祀的主供品、節日的主食品、人際交往的禮品等等。
3.酸茶飲食
廣西苗族嗜酸。由於苗族地區交通不便,新鮮食品運輸與保存不易。為了便於儲存食物,採用將牛、豬、鴨、魚等肉類與糯米混在一起醃成酸肉的辦法。酸製品有酸魚、酸肉、酸鴨、酸鵝、酸蝦糟、酸菜等。其中酸魚、酸肉是祭祀祖先,招待客人,節日喜慶聚會必備食品。辣椒骨是桂西苗族特有的食品。
打油茶是桂北苗族喜愛的一種生活習俗。油茶可做早餐、正餐,也是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製作油茶時要先把花生、黃豆和佐料炒好,爆好米花。然後用油把茶葉炒香,加水煮沸,再將作料、米花放入碗裡,加入過濾好的茶水,即成香氣四溢的油茶。品嘗油茶是苗族、瑤族等民族日常生活的一大嗜好。
4.霓裳羽衣
苗族的傳統服裝大部分由自種棉花,自紡自染自織而成。男子上穿對襟短衣,下著長褲,頭戴青巾;女子的服裝上衣為無領無紐扣的對襟短衣,縫有苗族錦圖案花邊,呈交叉形,用腰帶束腰,內掛一塊上寬下尖的菱形胸圍,下穿齊膝短褲,外套百褶裙。小腿穿青布套,上綁約兩寸寬綠綢帶,頭上包青花邊頭巾,耳帶玉石或銀質耳環,手帶銀鐲。百鳥衣是融水苗族特有的服飾。
5.吊腳木樓
廣西苗族多住在山上,聚族而居,少則十幾戶,多則上百戶。苗族的房屋有平房和吊腳樓,以吊腳樓為最多,也最有特色。
平房以苗區豐富的竹木材料搭建而成,周圍鑲著木板,上蓋木皮或瓦。山區裡的苗族喜歡住上樓下廄的吊腳木樓。吊腳樓因地制宜建在山坡上。用苗區出產的杉木建造而成,分上、中、下三層,底層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中間層為臥室、廳堂、敞開式的火塘及廚房,最上一層一般用於存放農具及農產品。
6.宗教信仰
廣西苗族信仰多神,尤以穀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最盛行。
苗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穀物是苗民生活的主要來源。苗民崇拜穀物,認為穀物有魂,把穀物神化,崇拜穀神(又叫米鬼、谷魂)。生產習俗中的許多活動,如起活路、撒秧、開秧門、吃新節等,都要祭穀神,以驅邪逐鬼、祈求穀神安心農事,保護莊稼豐收。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過去因長期受壓迫而不斷遷徙,每到一處地方,便辛苦建立家園,為後代子孫謀福。子子孫孫不忘先祖恩德,感激並崇拜祖靈,從而祖先崇拜十分盛行。一年之中不時舉行安龍祭祖活動。除盛大的“鼓社節”(又稱翻鼓節、吃牯髒)專門祭祖外,每個節日都有祭祖的內容,每餐飯都要給祖先敬酒敬肉後才能吃。
7.民間節慶
廣西苗族的傳統節慶有多種,比較隆重的節慶有苗年、拉鼓節、蘆笙節、新禾節、坡會、春社等。苗年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亥日開始,也有的在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卯日或丑日。苗年前夕,苗民把屋裡屋外打掃乾淨迎接新年。苗年當天清晨,男人與小孩拿竹鞭趕雞、鴨、豬、牛、羊進欄,婦女到溪邊和水井“挑新水”,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隨後戶戶舂糍粑,夜晚守歲。苗年期間,苗民吹起蘆笙,民眾盛裝跳踩堂舞,大家走家串寨,尋親訪友。不少村寨還舉行賽蘆笙、賽馬、斗馬、斗鳥等表演。隨著苗漢文化交流的深入,春節逐漸取代傳統苗年,成為廣西苗族重要的年節。融水苗族從正月初開始舉行坡會,融水年節系列坡會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鄉土規範
融水苗族傳統社會中存在著依直制度。苗族社會中重大的問題通過民眾議事,最後以埋岩的方式解決。各項村規通過埋岩制定與頒布。依直制度已有千年歷史,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50年代以後,雖然沒有再進行依直,但是歷代依直定下的民間法規,至今仍在苗族社會中發揮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