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曆法

苗族曆法

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遠古時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發達,從近期發掘的苗族古歷足見一般。苗族古歷,豐富了中國與世界曆法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曆法
  • 人物:陳久金
  • 屬於:屬陰陽曆,以太陽曆為主
  • 歲首:冬至
  • 職位:天文學專家
  • 意義:中國與世界曆法體系
苗族曆法,概要,分類一,分類二,二十七宿與苗族九卦有關,三光,七曜曆日,古歷的使用時限,由來傳說,曆法運用,記時,推斷時日凶吉,確定各種節日、趕場日等,

苗族曆法

概要

據中國著名天文學專家陳久金教授考證:苗族有古歷體系。迄今為止,還沒有他人能夠推算、編寫出苗族古歷,筆者欲予嘗試。
苗族曆法
據筆者考證:中國苗族古歷體系屬陰陽曆,以太陽曆為主。
苗族古歷以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一歲365.25日,陽曆平歲365日,閏歲366日。
每歲分為動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個月為月長日,每月31日;動月、偏月、2、4、6、8、10月等7個月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為歲首、年首、節首、氣首,屬中國曆法“子正人統”。

分類一

一歲分“冬至”(陽旦)、“夏至”(陰旦)兩個年節,“冬至”前一日為苗歷大年。

分類二

一歲分冷季、溫季、熱季三季,分上半歲和下半歲,每半歲中冷季、溫季、熱季各占兩個月,一歲中冷季、溫季、熱季各占4個月。
上半歲由“冷漸熱”,下半歲由“熱漸冷”,歲歲循環往復。4歲1閏,附加值為1日,閏在動月,亦即歲首,閏月31日。
苗歷10月的最後一日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動月的第一個子日、丑日、寅日分別為天歲節、地歲節、人歲節。因此,有“歲首初日不出門”的苗習。
苗歷除使用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外,還用1、2、3、4、5、6、7、8、9、10、自然數相輔助記時、日、月、歲,為老人祝壽:“祝120歲高壽”。
十二生肖來源,與中國遠古十二個氏族有關。用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一歲分12個月,一日分12個時辰,歲、月、日、時固定不變,日按十二生肖相記,循環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環使用。

二十七宿與苗族九卦有關

苗族先民還用所住房屋的相應方位與十二生肖輔助記時、日、月、歲,將一日分為夜、晨、晝、昏4個時段,與十二生肖相配記為“大門口、堂屋、左屋、屋後、右屋、屋頂”,觀測日出日落。陰曆從月圓到下一輪月圓為1 個月,每月分27宿。陰曆平歲358日,閏歲387日。動月、偏月為月短日;1—10月為月長日。月長日30日,月短日29日,閏月29日。苗族古歷不論陽曆或陰曆均在歲鼠、歲辰、歲申置閏,每4歲一閏,閏動月。苗族古歷體現了“一分為三、三位一體”的苗族生成哲學觀和“九卦”立體思維觀(即前後、左右、上下、表里、中或東、南、西、北、中、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三光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視三光為純潔之至。

七曜曆日

苗族先民認為組成宇宙萬物的原生物質為雷、龍、夔三種(意譯為水、火、氣),記為“三專”;“五行”分別依次為光、氣、水、土、石。大堯(亦稱鬼谷先生)歸順黃帝(自稱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給黃帝為妻後,大堯為討黃帝之好改九卦為八卦(漢書稱伏羲制八卦,有誤),改一分為三(陽、陰、不陽不陰)為一分為二(陽、陰),改立體思維為平面思維。將十乾支與十二生肖結合創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漢書有此記載)。改27宿為28宿。將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產之物改為金、水、木、火、土(西、北、東、南、中),同時與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創七曜歷。《七曜曆日》乃我國現存最早的曆書。
中國苗族古歷與古埃及曆同屬太陽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曆還要早3800多年,每歲365日,4年一閏;不同的是古埃及曆閏年的附加日為6天,苗族古歷閏歲的附加值為1日。苗族古歷與太陽回歸年長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為1460歲,準確率高。
中國苗族古歷對遠古苗民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水稻生產)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民間亦曾套用於擇吉。(詳見石啟貴的《湘西苗族實地考察報告》)。

古歷的使用時限

中國苗族古歷的使用時限,上溯至少可達一萬年,下限是光緒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據《永綏直隸志》記載:“父子遞傳,以鼠牛虎馬記年月,暗與曆書合。”(清·楊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鴻勛撰,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古丈坪廳志》也有同樣的記載。根據珍藏於北京博物館《乾隆六十年苗匪檔》內的原始奏摺和被捕苗族首領的“供單”以及當年參予鎮壓起義的人士編著的史書或地方志記載:商定鳳凰、乾州、永綏、松桃四廳起義日期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農曆)。據吳添半在“供單”中解釋說,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歷陰曆年),把起義日子定為這一日,取去舊還新之意。後因泄密,提前於正月十八日(農曆)起義。這是史書記載與苗族古歷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苗族古歷與聯合國公布的“未來日曆方案”(詳見於《資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來的日曆》,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主辦)有異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歷比現行公曆、陰曆每月的日數單一,且閏法簡單,易於掌握和運用。
中國苗族古歷體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歷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產生於中國,後傳入巴比侖、印度等國。由此可見:中國苗族古歷是中國曆法之母,也是世界曆法之母。

由來傳說

古歌《多往申》(《Dob Wangx Senl》)說,苗族青年香秀從天上帶曆書到人間,不慎被燒毀,人們不知道月子季節,見木姜樹和枇杷樹開花,以為春天到了,撒播的糧種爛掉,栽不成秧,於是他憑藉學得的曆法知識,重新編寫曆書,“寫出前五歲,編成後五歲,日月全清楚,季節都分明。”

曆法運用

苗族曆法一直在苗族生產、生活中廣泛套用,其範圍之廣,作用之大遠遠超過了現行陽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記時

曆法的最常用功能就是記時,這也是曆法最基本的特徵。苗族記時往往以苗歷為標準,如,到某人出生時間時往往以十二辰紀法來表示他生於某年某月某日。說到某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時,也用相同的方法如,《張秀眉歌》敘述公元1854年至1855年台江發生自然災害時說:“Hniut yenx haib hniut mol(在那寅年卯年呀),Gangb nongx nax Zangt Niongl(蟲吃稻禾丈濃寨)。”

推斷時日凶吉

苗族從吃鼓藏等大事,到平常小事都講究時日凶吉,所謂凶吉往往因事而異,同一時日,乾某事可能為吉,乾他事可能為凶,如此等等都得以傳統曆法為據。燕寶《苗族古歌·開天闢地》談到立房時說:
究竟哪天是吉日∕究竟哪天才立房∕寅日卯日是吉日∕辰日巳日才立房。……來看媽媽立倉房∕媽媽要立九柱房∕寅時寨里公雞叫∕卯時天就蒙蒙亮∕媽媽匆忙去寨里∕去喊來個老巫師。
榕江縣月亮山區苗族認為辰、巳日屬水,不宜砍柴,否則不易燃燒。婦女紡織要選申、亥、戌、辰日,若在寅、卯、午、未、酉、子等忌日紡織,牽紗易斷,織布不順。
苗族曆法一般不用天干與地支相配,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有所講究。如“甲”苗語讀作jab,與“毒”音相同,而“寅”五行屬火,生肖屬虎,故發動起義,或在戰爭中發起進攻多選在甲寅、乙卯,苗語稱為jab yenx mol,有以“毒”、“火”、“虎”齊攻,足可克敵之意。在解決個人間糾紛時則又切忌用逢“甲”之日,此日理老不願去;去了也必被趕出家門,引起更深的讎隙。“癸”苗語讀作ghait,與“錘”、“捶”音相同。在發動戰爭或發起進攻時首選甲寅乙卯,故徐家乾《苗疆聞見錄》有“自來甲寅乙卯,乃我苗亂之期”的記載。次之則以壬寅癸卯為佳,有以火燒、虎咬、捶擊,戰而必勝之意。但忌用於立房上樑,怕房屋被捶倒,房梁被擊斷。

確定各種節日、趕場日等

苗族確定節日的時間有兩種,一種是定於夏曆某月某日,如敬橋節為二月初二日;另一種是定於某月的某個地支日過節,如凱里、雷山等地的一些村寨苗年是夏曆十月的第一個卯日,有的是第一個寅日,吃新節為六月的第一個卯日。清水江沿岸台江、劍河縣交界一帶地區各地每隔5天趕一次場,以十二地支為序,各地場日如下:
台江革東 子 午? 劍河縣城 醜 未
台江平兆 寅 申 劍河岑松 卯 酉
台江縣城 辰 戌 台江覃膏 巳 亥
這些都全靠地支排列確定,否則就會引起混亂。
有的地方也有以天干計節日的,如劍河縣岑松鎮的許多村寨以夏曆六月的戊日為節,並聚集到Bok Zangx Dangx(平塘坡)、Zangx Ghangb Wil(鍋底坪)踩鼓跳笙以求豐年。名曰“zuk mus”(意為跳戊)。
苗族古歷源遠流長,它是苗族先民長期與自然鬥爭和在社會生活、農業生產等實踐中積累的智慧和經驗的科學總結。自古以來,歷因國興而立,國亡則廢。苗族古歷的挖掘發現得益於中國南方長城(湖南省鳳凰縣苗疆邊牆)的“出土”。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的苗族古歷,即將全部揭開其神秘面紗,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貢獻全人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