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紺青

花紺青

紺藍同群青一樣,都是以藍銅礦石為原料製成的礦物顏料,因此也稱為“石紺青”;而用人工合成的則稱之為“花紺青”,多用於中國畫顏料。在中國傳統建築中也常有紺藍色的琉璃瓦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紺青
  • 外文名:Smalt blue
  • 定義:人工合成的石紺青
  • 用途:中國畫顏料、琉璃瓦
花紺青由來,群青,

花紺青由來

人造礦物色的歷史非常古老,在古埃及就已有出現。在古埃及殘留的眾多壁畫、與建築物中都有著使用。使用的顏色一共的有15種左右,從這些著色物的周邊遺留的礦物粉末與土料中,有一種叫“埃及青”(濃青色)的人造礦物色,這是由銅和青銅的粉末、矽秒充盛束、石灰、碳酸鈉等物質混合,用800C-900℃C高溫熔融製成暗青色樂迎旬的玻璃體,粉醉,研磨細後做為顏料使用,是出現最早的人造礦物色。說是料,不如說是當時盛嬸犁行的玻璃工藝,屬器具的副產物更確切些。
“埃及玻璃”於公元前15~公元前10世紀與公元前6~公元前1世紀兩次盛行,更多是呈不透明的玻璃素材製成的碳酸鈉玻璃。這種不透明感正好適合作為顏料而使用。但是之後很快便消聲匿跡。再後來,這種技術混入酸化鑽後,制出了更深的藍色,中國稱為“蘇麻璃青”,日本稱“花紺青”、“硝石青”。
據記載,日本的江戶時代舉凝店辣從歐洲傳入一種藍色釉,這是歐洲16、17世紀於當地制陶業中被廣泛流行使用的釉材。當時人們在這種帶金屬元素鈷(cobalt),其含玻璃質成分的青色人工顏料中,提煉出一種名為“花紺青”的顏色,這就是日本最早期的人工石色。隨著色相的增加,後來人們就把這種通過人工燒制提煉的畫材,統稱人造岩彩(日本畫材店中所見的標記為新岩繪具)。
西洋玻璃工匠到中國傳授技術,引起了玻璃工藝的改革,玻璃製造得以推廣,這些影響遠遠超過古代的兩次外來技辯汗阿少術的輸入。採用新工藝吹制玻璃的地點可能有廣州、蘇州,還有山東淄川顏神鎮。淄川所燒玻璃以嬸鍵悼青簾為貴,辦法是以水晶(石英)和回青配方燒煉,可以得到極其艷麗的花紺青。此法大概一直傳到清代,康熙藍彩中的寶石藍由此應運而生,原料也離不了回青和藍寶石,而這些原料正是來自伊斯蘭國家,特別是包括索馬里、衣索比亞和蘇丹茅酷祝在內的非洲東部地區。

群青

也叫“雲青”,是一種色澤鮮艷的藍色。群青最早是用天然的玉青石磨製而成,後以藍銅礦石為原料,屬礦物顏料。此色在中國古建築彩畫中經常與青蓮色等色搭配並產生漸變過渡,是使用很普遍的裝飾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