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氣溶膠

花粉只占大氣中生物性顆粒或孢子的很小一部分,最頻繁的生物性顆粒是微生物,特別是真菌和放線管孢子。比如每年在Cardiff探測中,花粉和孢子只占2%,其餘不全菌綱43%,擔子菌綱37%,子囊菌綱17%,藻菌目不到1%。空氣中也有藻、葉毛、種子、植物碎小微粒以及有氣味的揮發物質。如在陽光作用下樹葉釋放出的油性物質藉烯能在大氣中形成藍霧和棕黑色煙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粉氣溶膠
  • 外文名:Pollen aerosol
  • 定義:生物性顆粒或孢子的很小一部分
  • 含量:花粉和孢子只占2%
  • 成分:藻、葉毛、種子、植物碎小微粒
  • 影響:哮喘、枯草熱以及有些眼病
花粉介紹,花粉氣溶膠,氣溶膠運動及成分,產生影響,

花粉介紹

據歷史記載,公元前800年人們就已認識到高等植物(棗椰樹)雌雄同株的特性,Herodotus在旅遊時提出這個論點。但後來這一觀點被亞里士多德所否定,而他的學生Theophrastus卻提出與老師不同的看法,他指出"雌棗椰樹的果實不能結實,除非樹搖晃使雄花的花粉經過雌花"。花粉是有花植物收藏精子或雄性配子體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粒子。有關對花粉的結構、功能的科學認識與其他學科一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
花粉的形態多種多樣,大小一般不超過300μm,大多數25μm左右,近似球形,也有長球形、三角形、四方形的。花粉是雄配子體,成熟時可包括2個或3個細胞,2/3有花植物其花粉的2個(從)花葯進入下一步發育過程,1個在萌發後分成2個精子細胞,另外1個起調解花粉功能的作用。然而,傳播中的花粉顆粒總是呈現為單細胞的。此外,花粉具有各種圖案的外壁層次乃是明顯的特徵,可利用這一特徵對植物鑑定到科、族、屬或種。花粉化石對於弄清以往地質年代中植物生活史能夠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花葯以兩種方式裂開呈現花粉。最常見的是縱向開裂,花粉由頂生孔、蓋或裂片釋放。再者,花葯在封閉的花朵中開裂,花粉在花朵里沉積,由昆蟲傳播。在300多科有花植物中有30科的花粉適於風媒傳播,如禾本科、莎草科、燈心草科、藜科和蕁麻科多數花粉是靠風力傳播,還有幾個主要由動物媒介傳播的花粉中有些屬如菊科的豚草屬和木犀科的芩屬也是風媒傳粉。風媒花粉的花朵有如下適應性特點花部位縮小,花粉量增多,柱頭變大,雌雄兩性器官發達,花葯能隨風擺動便於花粉釋放。風傳粉類植物的花葯只在氣候溫暖乾燥時才開放,即日照時開。有些清晨和傍晚開兩次。另外一些傳粉機制如鳥、哺乳動物傳粉以及水下傳粉在此不作介紹。

花粉氣溶膠

花粉只占大氣中生物性顆粒或孢子的很小一部分,最頻繁的生物性顆粒是微生物,特別是真菌和放線管孢子。比如每年在Cardiff探測中,花粉和孢子只占2%,其餘不全菌綱43%,擔子菌綱37%,子囊菌綱17%,藻菌目不到1%。空氣中也有藻、葉毛、種子、植物碎小微粒以及有氣味的揮發物質。如在陽光作用下樹葉釋放出的油性物質藉烯能在大氣中形成藍霧和棕黑色煙霧。

氣溶膠運動及成分

1073年,J.M Hirst描述了花粉這類懸浮顆粒在大氣中的傳輸問題對如此小而輕的不能主動運動的顆粒來說,空氣是一種黏性媒介物,如同在糖漿中一樣,下落的速度很慢,只得聽任媒介運動的擺布。從理論上講,它們的運動遵循斯特克定律,對直徑25μm的花粉以每秒7.5cm的自由落體速度降落。如果從1m高處釋放花粉、風速每小時10海里,那么花粉在沉積地面前可轉移67m,如20m高可轉移1333m,一般情況下,花粉距來源轉近的地方就會從空氣中脫離出來。但是由於大氣是一個受複雜因素影響的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系統,所以花粉在大氣中的運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一部分向上擴散,在沉積前能傳輸到較遠的距離,可在大氣中存留數日或更長的時間。花粉長距離傳播首先由瑞典植物學家H.Hesselman在1919年證實。他把黏性板放在Bothnia灣的兩艘燈塔船上,離海岸35km的粘板在1個多月里蒐集到10萬個花粉顆粒,離海岸55km的也收集到5000多個。其花粉主要來源於樺屬、松屬和杉屬。之後,著名的瑞典孢粉學家G.Erdtman做了更引人矚目的研究。1937年,他在花粉季節做了一次橫渡大西洋的旅行,成功地在大西洋中間檢測到楷木、樺樹、松樹、櫟樹、苔草與禾本科花粉的有效數量。

產生影響

花粉一類的生物性的顆粒,對感受性強的人可能引起變態反應。花粉與哮喘、枯草熱以及有些眼病、皮膚和呼吸道系統疾病多種變應原性疾病都有關。其顯著特點是發病有季節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