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岩層

花崗岩層

花崗岩層(Granite layer)是指位於地殼上部康拉德不連續面以上的一層,又稱為“位置矽鋁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崗岩層
  • 外文名:Granite layer
  • 位置:地殼上部康拉德不連續面以上
  • 成分:以O、Si、Al為主
  • 別名矽鋁層
  • 學科:岩石學
簡介,特徵,分布,相關研究,

簡介

花崗岩層是指雙層地殼模式中康拉德面以上的殼層,即矽鋁層。系地殼的上邊一層。其岩石成分富含氧化矽和氧化鋁,是花崗質岩漿的發生地帶。花崗岩層是大陸型地殼所特有的。雖然20世紀70年代以來,雙層地殼模式和康拉德面的概念逐漸被擯棄,但由於其主要化學成分以矽、鋁、鉀、鈉、鈣等為主,所以花崗岩層仍單獨稱為“矽鋁層”,而將玄武岩層稱為“矽鎂層”,現有的文獻也仍然按此沿用。

特徵

該層化學成分以O、Si、Al為主,並有較多的Na、K成分。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近,地震波在此層的傳播情況也與在花崗岩中相近,故稱為“花崗岩層”。但具體的岩石構成中並非只有花崗岩。
由於化學組成中以鋁矽酸鹽為主,故有人也稱之為矽鋁層,但矽鋁層的定義與其尚有區別(可稱為狹義的矽鋁層)。其厚度差別很大,山區常可達45km,平原地區一般為10km左右,海洋地區明顯變薄,太平洋中部缺失。

分布

花崗岩層僅分布在大陸型地殼和過渡型地殼中,平均厚度10km,最厚可達20km。該層平均密度2.7g·cm3,岩石強度較大,是大陸中淺源構造地震集中孕育和發生的場所。

相關研究

有學者研究了大洋地殼基本缺失矽鋁層的原因,具體研究認為,大洋地殼基本缺失矽鋁層的實質,是原本完整的矽鋁層破裂碎散了,造成這種情況的機制只有兩種:一種是“地球膨脹”,即原始地殼僅矽鋁層一層,後來地球膨脹,地殼破散之後,液態矽鎂層才凝成固態;另一種是“外星撞擊”,即在某地質年代,一顆外星撞擊地球,使只有矽鋁層一層的原始地殼破裂碎散,之後,矽鎂層才凝成固態。但根據一些地質現象進行分析,很可能是這兩種機制綜合作用遂使大洋地殼基本缺失矽鋁層,其中“外星撞擊”是主要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