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音樂

芭蕾音樂

芭蕾又稱舞劇,是舞蹈、戲劇和音樂的綜合,是在音樂的配合下,用舞蹈和啞劇來表現藝術形象的舞台藝術。啞劇即不用台詞而以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劇情。最初的芭蕾是在十六、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和法國宮廷中,以民間舞蹈為基礎,開始發展起來的。後來進入劇場,常常穿插在歌劇和各種戲劇中。到十九世紀初,才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但在十九世紀以後的歌劇中,還是經常包含著芭蕾。最初,芭蕾音樂是按照舞蹈設計寫作出來的程式化的東西。彼此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繫。後來,作曲家們對芭蕾音樂作了種種改革,使音樂服從於戲劇內容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芭蕾音樂
  • 又稱:舞劇
  • 作者法國
  • 亞當:《吉賽爾
發展簡介,初期,二十世紀初,十九世紀末葉,相關信息,

發展簡介

初期

法國作曲家亞當作曲的《吉賽爾》,就是在音樂中體現戲劇構思的早期浪漫主義芭蕾的重要作品。為了加強音樂的表現作用,他在《吉賽爾》中第一次把主導動機的原則,運用於芭蕾音樂。《吉賽爾》描述青年農民盧瓦和農村姑娘吉賽爾相愛。當吉賽爾得知盧瓦就是和巴梯爾德公主訂了婚的西里西亞公爵阿爾布累希特時,馬上昏厥死去。她死後成為女鬼,仍然不忘和伯爵的舊情;當伯爵為一群女鬼包圍時,吉賽爾救了他的性命。《吉賽爾》是一部分為二幕、由十六個分曲組成的傳統芭蕾。在簡短的開始曲以後,種植葡萄的山村農民們,隨同木管樂器上的一個鄉村曲調,愉快地穿過林中空地。然後壯麗的樂隊全奏,宣布公爵登場。他化妝為青年農民盧瓦,走向吉賽爾的農舍。他敲敲門,沒有人回答。這時吉賽爾隨著弦樂器上輕快的旋律,從樹林中跑回來。
接著,木管樂器和弦樂器奏出了一個抒情主題,描寫一對年輕人的愛情。這個愛情主題,貫穿在全劇之中,起著主導動機的作用。弦樂器輕快的旋律再現之後,林場看守人希拉蕊翁隨同弦樂器上的下行走句登場。他也鐘情於吉賽爾。他勸告吉賽爾不要受盧瓦的騙。盧瓦也威脅希拉蕊翁,要他離開,不許他和吉賽爾接近。希拉蕊翁悻悻而去。這個芭蕾場面,在舞台上是用啞劇和舞蹈來表現的。
芭蕾音樂芭蕾音樂
法國作曲家德利布作曲的《葛蓓莉婭》,是標誌著浪漫主義芭蕾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作品。《葛蓓莉婭》的音樂以旋律優美生動、配器清澈明朗而引人入勝,是傳統芭蕾音樂的代表作。劇情敘述年輕的法朗茲對漂亮的少女葛蓓莉婭著了迷,引起了他的未婚妻斯旺尼爾達的妒忌。後經斯旺尼爾達揭穿,葛蓓莉婭原來是玩具製作師葛白留斯所造的一個玩偶。一對情人重歸於好,結成了夫婦。這部芭蕾分二幕三景,由二十個分曲組成。最後一個分曲是慶祝婚禮的一組遊藝舞。
在芭蕾舞劇中,舞蹈一般分為古典舞和性格舞兩種。古典舞表現手法精緻,藝術概括力強,而性格舞則富於生活氣息,也能表現鮮明的民族色彩和人物性格。遊藝舞就是由一連串各自獨立的性格舞組成的,它與劇情的發展不相關連,目的是以一系列互相對比的、豐富多彩的舞蹈,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葛蓓利婭》第二幕第二景描寫法朗茨和斯旺尼爾達的婚禮,遊藝舞是這一景的主要組成部分,包含八首舞曲:第一首《時光圓舞曲》是一首復三段式的圓舞曲,交替著群舞和獨舞,在第一段和第三段里,響徹著嘹亮的鐘聲;第二首《曙光舞》,是由四個舞蹈女演員跳的。木管樂器、弦樂器和豎琴奏出安靜的音樂,漸漸進入高潮,通向第三首舞曲《祈禱舞》。《祈禱舞》由加弱音器的弦樂器、木管樂器和豎琴奏出莊嚴和平的曲調,伴奏著一男一女的舞蹈。第四首是《勞動舞》,充滿動力的音樂宣告工作的時間已經來到;快速旋轉的音型,描寫紡車的輪子不停地轉動。第五首《婚姻舞》描寫鄉村結婚的風俗情景,愛神丘必特也來參加婚禮,音樂生氣蓬勃,具有旋轉舞的律動。第六首《和平舞》,是由二男二女跳的大雙人舞,在木管樂器主奏的安靜的引子以後,出現了中提琴獨奏的抒情行板。隨後是短小的《節日舞》,奔放活躍的音樂,伴隨著歡快的群舞。最後是大型群舞《加洛潑》,這是一種快速的二拍子輪舞,每一樂句的句中和句未有跳躍的滑步。在十九世紀的芭蕾中,圓舞、加洛潑、馬祖卡、波洛涅茲和進行曲,都是最常用的傳統舞蹈。
舞劇中還常常有獨舞和雙人舞,它們象話劇中的獨白和對白一樣。波蘭作曲家明庫斯作曲的《堂·吉訶德》第四幕中的雙人舞,意圖表現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的主人公的一種幻想,是由鄉村姑娘羅任索和她的舞伴跳的。羅任索是堂·吉訶德想像中的情人,他稱她為“美人杜爾西內婭”。這個雙人舞所要表現的,是一個想像中的美人,但按照她的真正的性格,是一個土氣十足的鄉村姑娘。雙人舞由一男一女表演,音樂和舞蹈都有一套特定的程式,通常包含“慢舞”、“男子變化舞”、“女子變化舞”和“尾聲”四部分。跳慢舞時,女演員在男演員的支持下,做出各種造型姿勢和平衡動作。緊接著的兩個變化舞,是一種富於表情的獨舞。最後,在快速的尾聲中,以熱情洋溢的雙人舞結束。《堂·吉訶德》的雙人舞從優美的圓舞曲開始,然後是抒情的慢板音樂,伴隨著慢舞。隨後的男子變化舞是短小的圓舞。女子變化舞是活潑的雙拍子舞蹈。末尾逐漸加快,進入尾聲。男演員參加進來,成為雙人舞。明庫斯善於寫作緊密配合舞蹈動作的音樂。《堂·吉訶德》的雙人舞音樂,是他的芭蕾音樂的代表作。

二十世紀初

當浪漫主義芭蕾趨於僵化的時候,俄國編導佛金、尼金斯基、馬辛等人對芭蕾進行了革新。佛金編導的《仙女們》,採用俄國作曲家格拉祖諾夫根據蕭邦七首鋼琴曲改編的管弦樂組曲《蕭邦尼亞那》作為芭蕾音樂,用舞蹈來表現音樂的意境。《仙女們》取消了一切庸俗的裝飾和程式化的舞蹈設計。演員一律穿上白色的舞服,輕盈妙曼的舞姿充滿詩情畫意,舞蹈動作和音樂的韻律配合得絲絲入扣。1909年在巴黎初次演出後。被評為“恢復了浪漫主義的真正精神”,至今還是傳統芭蕾的保留節目。《仙女們》沒有故事,沒有戲劇情節,編舞者根據管弦樂組曲《蕭邦尼亞那》編成了一級音樂化的舞蹈。蕭邦的七首鋼琴曲,包括前奏曲和夜曲各一首、馬祖卡二首和圓舞曲三首。其中三首圓舞曲,按照音樂的性格和意境,分別編成獨舞、雙人舞和群舞。復三段式的降G大調圓舞曲兩頭輕快活潑,中間婉轉如歌,配合輕盈妙曼的女子獨舞。舞者把優美生動的旋律,化成纖巧靈活的舞蹈,包括凌空越步、旋轉越步和兩腿相擊的跳躍動作。音樂和舞蹈相得益彰,融為一體。迴旋曲式的升c小調圓舞曲,配合富於詩意的雙人舞。音樂分三大段,每六段又分兩小段。都是前慢後快。舞者交替著抒情的慢舞和輕快的圓舞。在慢舞中。展示出托舉和“迎風展翅”等優美的舞姿。所謂“迎風展翅”,就是上身向前傾倒,一條腿向後平舉的造型姿勢。
生活中的芭蕾舞者生活中的芭蕾舞者
大型復三段式的降E大調圓舞曲,是一首華麗的舞曲。兩頭是歡快的群舞,中間獨舞者單獨出場,表演著簡短的變化舞。這是整個芭蕾的最後一個舞蹈,它以絢麗的色彩和開頭的《夜曲》相呼應。《仙女們》的編舞者佛金,是浪漫主義芭蕾的革新者,也是現代芭蕾的先行者。二十世紀的現代芭蕾,力圖擺脫傳統芭蕾的程式,用自然的動作和自由的形式,來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體驗,常同形形色色的現代派音樂相結合。現代芭蕾音樂有各種各樣的流派。

十九世紀末葉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把芭蕾音樂提高到交響音樂的水平。在他的舞劇中,音樂是和作品內容與舞台動作緊密聯繫的重要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劇音樂的表現力,通過交響性的展開和對人物性格的刻劃,加深了作品的戲劇性。他在《天鵝湖》中,以富於浪漫色彩的抒情筆觸,表現了詩一般的意境,刻劃了主人公優美純潔的性格和忠貞不渝的愛情;並以磅礴的戲劇力量描繪了敵對勢力的矛盾衝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至今還是芭蕾音樂的典範作品。
天鵝湖》取材於神話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爾特用魔法變為天鵝的公主奧傑塔和王子齊格弗里德相愛。最後,愛情的力量戰勝了魔法,奧傑塔得以恢復為人身。全劇分四幕,包含二十九個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寫齊格弗里德和奧傑塔在天鵝湖濱的相遇和相愛,由五個分曲組成。
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題是天鵝主題,它在全劇中貫穿發展,起著主導動機的作用。悽惻動人的旋律,由雙簧管在豎琴伴奏下吹出,然後移轉到圓號上;最後,由木管樂器和弦樂器隔開兩個八度強烈地齊奏,並漸漸消失。樂隊演奏這個分曲時,舞台上是一片蒼茫的夜色,一群天鵝浮游在湖上,領頭的一隻戴著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個舞蹈場面。開頭一段音樂由弦樂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諾穿著獵裝登場。當強烈的樂隊全奏和尖銳的木管樂器旋律交替出現時,王子看見天鵝,想舉弓射擊,天鵝急忙躲藏起來。天鵝公主用一個貓跳,從舞台後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謂貓跳就是蜷腿側跳的動作。接著是一段情節舞。所謂情節舞,是用舞蹈和啞劇來表現感情和戲劇情節的芭蕾場面。雙簧管吹出一個抒情曲調,天鵝公主責問王子為什麼要射擊她。然後,音樂變為快板,天鵝公主向王子傾訴:她是一個公主,名叫奧傑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惡的魔法師洛特巴爾特的妖術,白天變成天鵝,到了夜裡才恢復為人身。洛特巴爾特化裝成一隻貓頭鷹。時刻監視著她們。這段音樂,是奧傑塔的獨白。當天鵝公主向王子敘述她的身世時,洛特巴爾特隨著強烈的樂隊全奏和管樂器的和強,出現在他們面前,威脅著王子。王子舉起弓來準備射擊,但為天鵝公主所阻,她安慰著驚惶失措的王子,並向他吐露了愛情。第二分曲沒有結束,就緊接著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個舞蹈場面。舞台上出現天鵝的行列,奧傑塔的同伴們登場。她們發現王子,圍攏來保護奧傑塔。奧傑塔告訴她們:“他是善良的,你們走吧。”伴隨著奧傑塔這個舞蹈動作的,是雙簧管的獨奏。王子扔掉弓,向奧傑塔表白愛情,並告訴她說,他想殺死洛特巴爾特,使她獲得自由。公主悽然告訴他說,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個準備為她而死的人,發誓始終不渝地愛她。才能破除妖術,使洛特巴爾將毀滅。王子欣然起誓,並要求奧傑塔參加第二天晚上的舞會,屆時他將選她為新娘。但她說,她要到午夜才能擺脫妖術去參加舞會,而那時舞會已經結束了。她還警告王子,洛特巴爾特會用奸計破壞他的誓言。奧傑塔請她的同伴們跳舞娛樂王子。這時,剛才聽到的雙簧管主題,改由長笛獨奏。這段慢舞,是奧傑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們的拱衛下表演的。
下面一個分曲是天鵝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迴旋曲的原則構成的,第一首天鵝舞曲再現了兩次,整個分曲形成A-B-A-C-D-A的結構,最後是奔放活躍的尾聲。天鵝舞曲是由全體舞蹈演員表演的圓舞曲,音樂清新歡暢,婉轉流利,用單主題的三段式寫成。天鵝之舞的第二曲是奧傑塔的獨舞。小提琴和長笛先後奏出脈脈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轉快,很快進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寫成。天鵝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縮短了的天鵝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現。第四曲是四隻小天鵝跳的舞曲,音樂輕鬆活潑,四隻小天鵝整齊一致的舞姿,包含“擊腳跳”和“輕步行進”的動作。所謂“擊腳跳”,就是跳起後雙腳互擊數次。所謂“輕步行進”,就是前腳跟碰著後腳尖的行過動作。這些動作以及頭部的轉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小天鵝的形象。天鵝之舞的第五曲是奧傑塔和王子的情節舞。這是個三段式的抒情場面,開頭的引子是豎琴的華彩段;第一段是豎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獨奏;中段交替著木管樂器的快速走句,和獨奏小提琴在弦樂器撥弦伴奏下展開主題的旋律;再現部由獨奏大提琴和獨奏小提琴互相呼應,並同時結合成為二重奏。這段雙人舞的音樂,用了二重唱的寫法,它原來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劇《女水神》中的一首愛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鵝湖》中來了。天鵝之舞的第六曲是總體舞。音樂是圓舞曲的第二次再現,然後是歡快活躍的尾聲,奧傑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單足趾尖旋轉和迎風展翅等優美的舞姿,結束了豐富多彩的天鵝之舞。
天鵝的舞蹈停了下來,因為現在已經迫近奧傑塔和她的同伴們要變為天鵝的時刻,邪惡的洛特巴爾特又出現了。第二幕的終場音樂,再現了第二幕開頭由雙簧管獨奏的天鵝主題。王子向親愛的奧傑塔告辭。奧傑塔在洛特巴爾特的威脅下慢慢離開了王子的懷抱。當曙光初現時,一群天鵝靜靜地飛過湖上。
天鵝主題不僅是開始和結束第二幕的主題,也是整個芭蕾的基本主題;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終場音樂,都以這個主題為基礎。柴可夫斯基通過主題變形的手法。用音樂來揭示戲劇情節的發展和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鵝主題是一個悲愴的小調式主題,描寫奧傑塔和她同伴們的悲慘命運;而在第四幕的終場音樂中,這個悲劇性的主題,先改變速度,變得激動不安;然後從四拍子變為寬廣的二拍子,由樂隊全奏,變成莊嚴的頌歌;最後又從小調變為大調。並放慢速度。成為一曲壯麗宏偉的凱歌,表現忠貞不渝的愛情,戰勝邪惡的力量,獲得了勝利。這種基本主題貫穿發展的手法,和他的交響音樂與歌劇音樂,是一脈相通的。

相關信息

最後,談一談歌劇中的芭蕾音樂。歌劇從一開始就常常有舞蹈場面。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和義大利歌劇中,芭蕾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法國的大歌劇中,富麗堂皇的芭蕾舞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德國作曲家威柏的歌劇《自由射手》原來沒有芭蕾舞,但1841年在巴黎上演時,為了適應法國觀眾的欣賞習慣,特別加進了芭蕾舞。作為這部歌劇的芭蕾音樂的,是由柏遼茲配器的《邀舞》。德國作曲家華格納據說對法國歌劇中的芭蕾舞非常反感,但1861年他的歌劇《湯豪舍》在巴黎演出時,也不得不加進芭蕾舞,以迎合法國人的藝術趣味。
歌劇中的芭蕾舞大多是穿插進去的娛樂性場面,和戲劇情節的發展不發生關係。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中也有舞蹈音樂。這部歌劇描述在埃及當奴隸的衣索比亞公主阿伊達和埃及大將拉達美斯的愛情悲劇。全劇分四幕七景,場面宏大,具有大歌劇的規模。第一幕第二景、第二幕第一景和第二景都有芭蕾舞蹈。第二幕第二景是拉達美斯統率大軍,打敗衣索比亞勝利歸來的場面。在埃及古都底比斯城門前,埃及戰士抬著戰利品,由吹號手領頭,從國王的寶座前走過。吹號手們吹著雄壯嘹亮的凱旋進行曲,號聲響徹雲霄,舞女們翩翩起舞。這首輕盈妙曼、綽約多姿的舞曲包含五個段落,逐漸變化,又逐漸回到原來的樣子,造成一種前後對稱的形式。這時拉達美斯登場,由十二個武上抬著他的華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