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知識與技術(第2版)

航空航天知識與技術(第2版)

《航空航天知識與技術》一書的作者是周露等編著,出版時間是2013年9月。

本書以航空和航天活動和技術為主線,結合高校各個專業普及航空航天知識的需要,系統地介紹航空航天領域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的知識,包括大氣和宇宙環境、空氣動力學、軌道動力學、火箭、飛彈、衛星、太空梭、新概念太空飛行器及人類太空探索活動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識。

本書兼顧文理科讀者,突出科普特色,配有大量的圖片資料,通過一些歷史事件,幫助讀者了解航空航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神秘的航空航天活動和深奧的飛行理論。

基本介紹

  • 書名:《航空航天知識與技術》(第2版)
  • 作者:聞新
  • ISBN:978-7-118-10427-1
  • 頁數:367頁
  • 定價:49.90
  •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航空航天知識與技術(第2版)
書號978-7-118-10427-1
作者聞新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譯者
版次1版1次
開本16
裝幀
出版基金
頁數367
字數556
中圖分類V2
叢書名
定價49.90

內容簡介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航空航天技術開始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並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觀念。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更加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部分普通高校也將“航空與航天”(也稱為“航空航天技術概論”或“航空航天技術博覽”)作為通識教育課程。本書是結合作者近年來在多所高校講授“航空與航天”課程的授課材料基礎上整理出版的。
本書以人類航空航天探索活動及其發展為主線,結合高校科學與文化素質教育的需要,介紹了航空航天領域的基礎知識和重要里程碑事件,其中包括飛機飛行原理、飛機性能、太空飛行器飛行原理、太空飛行器軌道知識、人類飛天夢想、衛星與地面測控知識、探月與登月、太空望遠鏡、太空梭以及新概念太空飛行器等。
本書兼顧文理科愛好者,突出科普特色,配有大量的圖片資料,通過一些歷史事件,幫助讀者了解航空航天領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神秘的人類航空航天活動和深奧的飛行理論。
本書可作為高中生報考航空航天專業的入門參考讀物,也可作為當代大學生的通識課程教材,還可供廣大航空航天科技愛好者、相關領域的幹部和技術人員閱讀,尤其是對於希望未來從事航空航天事業工作的青年學生具有指導作用;
本書還適合作為大學畢業生報考航空航天院校的研究生複試資料。"

目錄

第1章緒論
1.1航空與航天的基本概念
1.1.1航空
1.1.2航天
1.1.3航空與航天的聯繫
1.2航空飛行器的過去與現在
1.2.1人類早期的飛行夢
1.2.2人類早期的飛行活動
1.2.3早期的飛機
1.2.4從飛機雛形到現代飛機
1.2.5噴氣式飛機的出現
1.3飛行器的分類
1.3.1航空器
1.3.2太空飛行器
1.4航天系統
1.5空間資源
思考題
第2章飛機飛行原理
2.1氣體流動規律
2.1.1相對運動原理
2.1.2連續性方程
2.1.3伯努利定理
2.1.4氣流的高、低速流動特性
2.2飛機飛行中的空氣動力
2.2.1平板上的升力和阻力
2.2.2機翼升力及增升措施
2.2.3飛機所受阻力及減阻方法
2.3飛機高速飛行特性
2.3.1激波及其阻力
2.3.2局部激波
2.3.3超聲速飛機外形及其特點
2.3.4超聲速飛行的“音爆”與“熱障”現象
思考題
第3章飛機的飛行性能
3.1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3.1.1飛行速度
3.1.2飛行距離
3.1.3飛行高度
3.1.4起飛著陸
3.2飛機的機動性
3.2.1盤旋
3.2.2筋斗
3.2.3俯衝
3.2.4躍升
3.2.5戰鬥轉彎
3.3飛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
3.3.1飛機操縱特性
3.3.2飛機的穩定性
思考題
第4章直升機
4.1概述
4.1.1直升機的起源
4.1.2直升機的發展
4.2直升機旋翼工作原理
4.3直升機的布局形式和分類
4.3.1單旋翼直升機
4.3.2雙旋翼直升機
4.4直升機操縱機構及操穩特性
4.4.1直升機的操縱機構
4.4.2直升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
4.5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和特點
4.5.1直升機的飛行性能
4.5.2直升機飛行特點
4.6直升機的套用和現狀
4.6.1軍用直升機的套用和現狀
4.6.2民用直升機的套用和現狀
4.6.3新型直升機
思考題
第5章航天之路
5.1文化藝術與人類航天
5.1.1文化藝術對早期航天的影響
5.1.2藝術和科學的聯合
5.2進入航天時代
5.3航天早期試圖探索的問題
5.4第一批航天員
5.4.1美國的第一批太空人
5.4.2蘇聯的第一批太空人
5.4.3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5.4.4美國的第一個太空人
5.5中國的航天之路
5.5.1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5.5.2前所未有的科技攻關
5.5.3衛星上天
思考題
第6章航天之父
6.1世界航天之父
6.1.1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
6.1.2羅伯特·戈達德(1882—1945)
6.1.3埃斯諾·貝爾特利(1881—1957)
6.1.4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
6.1.5西奧多·馮·卡門(1881—1963)
6.1.6謝爾蓋·科羅廖夫(1907—1966)
6.1.7韋納·馮·布勞恩(1912—1977)
6.2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思考題
第7章登月三部曲
7.1“水星”計畫
7.1.1航天員謝潑德、格里森和格倫
7.1.2航天員卡彭特、施艾拉和庫勃
7.1.3“水星”計畫結束
7.2“雙子星”計畫
7.2.1“雙子星”第一次載人飛行
7.2.2美國第一次太空行走
7.2.3長時間太空飛行試驗
7.2.4“軌道雙子”
7.2.5在軌遇到的問題
7.2.6最後的任務
7.3“阿波羅”計畫
7.3.1著陸演習
7.3.2“雄鷹”著陸
7.3.3“休斯頓,我們出問題了”
7.3.4後續四次登月任務
思考題
第8章火箭與飛彈
8.1火箭與飛彈的區別
8.2火箭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8.2.1有效載荷
8.2.2箭體結構
8.2.3推進系統
8.2.4控制系統
8.2.5初始對準系統
8.2.6安全系統
8.2.7遙測系統
8.2.8外彈道測量系統
8.3飛彈的分類
8.4飛彈的組成及功用
8.4.1推進系統
8.4.2制導系統
8.4.3戰鬥部
8.4.4彈體
8.4.5彈上電源
思考題
第9章太空飛行器飛行原理
9.1太空飛行與大氣層內飛行的區別
9.2克卜勒定律和宇宙速度
9.2.1克卜勒三大定律
9.2.2三大宇宙速度
9.3軌道基礎
9.3.1太空飛行器圓周軌道
9.3.2衛星軌道周期
9.3.3軌道平面傾角
9.4橢圓軌道
9.5衛星軌道的數學模型
9.5.1衛星圓軌道的數學模型
9.5.2橢圓軌道
思考題
第10章太空飛行器軌道和太空機動
10.1空間幾何學的限制
10.1.1衛星相對地球表面的運動
10.1.2衛星的仰角
10.1.3地面覆蓋區域(可見區域)
10.1.4通信衛星信號傳輸時間
10.2一般軌道
10.2.1低軌道
10.2.2中高度圓形地球軌道
10.2.3Molniya軌道
10.2.4Tundra軌道/凍土帶軌道
10.2.5地球同步軌道
10.2.6太陽同步軌道
10.2.7拉格朗日點
10.3衛星仰角與地面覆蓋範圍的關係
10.3.1衛星仰角
10.3.2衛星的覆蓋區
10.4衛星的機動
10.4.1在同一軌道面內的機動
10.4.2改變軌道形狀
10.4.3改變圓形軌道的高度
10.4.4改變軌道周期
10.4.5在同一軌道面內改變衛星的相對位置
10.4.6改變軌道面的機動
10.4.7改變軌道傾角的機動
10.4.8勻速旋轉軌道面
10.4.9衛星脫離軌道的機動
10.4.10再入加熱效應
10.4.11軌道保持
10.5太空機動技術細節
10.5.1改變軌道形狀的機動
10.5.2圓形軌道之間的機動
10.5.3改變衛星的軌道周期
10.5.4改變軌道傾角
10.5.5保持軌道傾角轉動軌道面
10.5.6基本的旋轉
10.5.7脫軌機動
10.5.8軌道保持
思考題
第11章太空飛行器系統
11.1太空飛行器基本設計方法
11.2太空飛行器的設計過程
11.3太空飛行器工程:最終設計極限
11.4太空飛行器總體實例
11.4.1通信衛星
11.4.2遙感衛星
11.4.3天文觀測
11.4.4行星探索
11.5推進系統
11.5.1軌道轉移
11.5.2軌道和姿態控制
11.5.3太空飛行器推進技術
11.6電源子系統
11.7通信子系統
11.8星上數據管理系統
11.9熱控系統
11.10結構子系統
思考題
第12章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
12.1ACS的主要任務及功能
12.2ACS的工作原理
12.3姿態控制的技術手段
12.3.1被動式
12.3.2主動式
12.3.3混合式
12.3.4三軸穩定
12.4姿態控制系統的部件
12.4.1力矩控制閉環迴路
12.4.2推進器
12.4.3磁力矩器
12.4.4反作用輪
12.5小結
思考題
第13章航天測控網
13.1概述
13.2航天測控網的組成
13.3航天測控網的分類及系統特點
13.3.1航天測控網的分類
13.3.2航天測控網的特點
13.4工作原理
13.5測控網的節點
13.5.1陸地測控
13.5.2海洋測控
13.5.3飛機測控
13.5.4天基測控
13.6中國航天測控能力已經延伸至月球
思考題
第14章太空梭
14.1美國太空梭簡介
14.1.1美國太空梭機隊
14.1.2“企業”號(Enterprise)太空梭
14.1.3“哥倫比亞”號(Columbia)太空梭
14.1.4“挑戰者”號(Challenger)太空梭
14.1.5“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
14.1.6“亞特蘭蒂斯”號(Atlantis)太空梭
14.1.7“奮進”號(Endeavour)太空梭
14.1.8〖ZK(〗美國太空梭和俄羅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的
比較
14.2航天飛行概述
14.3太空梭的組成
14.4在太空飛行的太空梭
14.5在太空中生活
14.6外掛燃料箱
14.7固體火箭推進器
14.8裝配與運輸過程
14.9倒計時起飛
14.10太空梭的用途
14.11太空梭上的機器臂
14.12太空梭的飛行過程
14.12.1太空梭上升階段
14.12.2太空梭入軌階段
14.12.3軌道運行階段
14.12.4離軌階段
14.12.5再入與著陸階段
14.13太空梭與載人飛船的區別
思考題
第15章空間碎片
15.1空間碎片的來源
15.2空間碎片的分布
15.3空間碎片的危害
15.3.1空間碎片的分類
15.3.2空間碎片對太空飛行器的危害
15.4空間碎片的觀測
15.5空間碎片的清理
15.5.1清理現有空間碎片的原則和要求
15.5.2對將來發射衛星的碎片清理原則和要求
15.5.3清理空間碎片的方法
15.6各國空間碎片清理方案實例
15.6.1瑞士:“清潔太空”一號
15.6.2日本:太空漁網
15.6.3美國:五花八門的手段
思考題
第16章空間望遠鏡
16.1望遠鏡的歷史
16.1.1折射式望遠鏡
16.1.2反射式望遠鏡
16.1.3射電望遠鏡
16.1.4空間望遠鏡
16.2“哈勃”空間望遠鏡簡介
16.3“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組成
16.3.1光學部件
16.3.2保障系統
16.3.3科學儀器
16.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成就
16.4.1黑洞的存在
16.4.2星系的演化
16.4.3暗能量的存在
16.4.4精確測定宇宙的膨脹速度
16.4.5太陽系外行星採樣
16.4.6其他各項成就
16.5“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五次太空維修
16.5.1第一次維修:矯正近視
16.5.2第二次維修:更新設備
16.5.3第三次維修:休眠復甦
16.5.4第四次維修:心臟手術
16.5.5第五次維修:最後一次
思考題
第17章新概念太空飛行器
17.1機器航天員
17.1.1簡介
17.1.2機器航天員的先進性
17.1.3機器航天員的初期試驗
17.1.4R2的套用模式與未來
17.2小衛星及其編隊飛行
17.2.1現代小衛星的分類及發展模式
17.2.2現代小衛星發展的若干問題分析
17.2.3星群飛行的技術特徵與模式
17.2.4未來展望
17.3捕獲小行星的太空飛行器
17.3.1項目背景概述
17.3.2捕獲小行星的任務規劃
17.3.3目標小行星
17.3.4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方案
17.3.5小結
17.4模組化分離衛星
17.4.1模組化分離衛星的產生和目的
17.4.2模組化分離衛星的研製計畫和技術特徵分析
17.5未來NASA的群衛星系統分析與展望
17.5.1群智慧型技術
17.5.2群衛星系統
17.5.3ANTS系統的載荷配置及體系結構
17.5.4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