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妓(日本傳統職業)

舞妓(日本傳統職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舞妓(漢譯另有“舞伎”,日語原文為“舞妓”)是日本藝妓在見習階段時名稱,和藝妓一樣屬於表演藝術的女性工作者,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為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

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舞妓(或寫為“舞子”,皆讀為まいこ,Maiko)”。

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舞妓的“妓”是指前者,因為舞妓在原則上是藝術表演者,並不從事性交易。但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舞”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漢語翻譯寫法。日語中的“伎”專指男性表演者(參見: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張“舞”才是正確的中文翻譯寫法,以示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舞伎
  • 外文名:舞妓(ma i ko)
  • 關東地區:“半玉”、“雛妓”
  • 京都、大阪:“舞妓”、“舞子”
  • 所屬國家:日本
  • 所屬民族:大和
簡介,妝容、髮型,一級生的打扮,資深舞妓的打扮,帶結,演出,稱呼,意義,行業,培養,著裝,生活,表演,名人,

簡介

古時舞妓一般從10歲開始學藝,一直訓練到20歲左右才逐漸升為藝妓。《兒童福祉法》和《勞動基準法》的限制,必須國中畢業(即14、15歲左右)才可以開始學藝。
舞妓的髮型為"割(わ)れしのぶ"及"おふく";藝妓的髮型以稱為“島田髷”的髮型。“島田髷”的起源有3說:
江戶時代東海道島田宿(“宿”指宿場)的“游女”之間開始流行。
寬永年間,歌舞伎演員島田萬吉開始梳結。
日語“締めた”的發音所轉變而來。

妝容、髮型

舞妓化妝也十分講究,濃妝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式,用料也以傳統原料為主。最
舞妓
醒目的是,舞妓會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因此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

一級生的打扮

而從業未滿一年的舞妓,擦口紅的時候,是指被準許塗下唇的,代表她還年輕。而從業未滿半年的舞妓,頭上的髮飾通常都有裝飾剝殼米粒如瀑布般垂掉下來。

舞妓的髮型又分為桃割(割れしのぶ)和おふく,較年輕的舞妓通常都會梳桃割(割れしのぶ)。

割 れしのぶ(中間的鐵片僅在出道時用)割 れしのぶ(中間的鐵片僅在出道時用)
舞妓

資深舞妓的打扮

較年長的舞妓通常會梳おふく髮型,年輕舞妓的衣襟通常都是紅底和花的,較年長的舞妓通常都是白底和花 ,再到了20歲左右時,舞妓通常會舉行一個儀式襟替,讓後晉升為一名真正的藝妓,而本來有花的衣襟,則會變成全白。
おふくおふく

帶結

舞妓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地和裝飾都十分上乘,稱為“だらりの
だらりの 帯だらりの 帯
”的華麗腰帶為其特色。這種腰帶甚至可長達7米,重量相當沈重,扎束之間需
要相當大的力氣,所以古時常常由稱為“男眾”的男性僕役來幫忙。
舞妓及年輕的藝妓所穿之和服稱為“裾引き”.

演出

藝妓的表演大致可分為“立方”和“地方”2種
顧客給予藝妓和舞妓的演出費用稱為“線香代”或“玉代”, 京都一地特稱“花代”。

稱呼

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見習階段稱“半玉”;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或寫做“芸子”,皆讀做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或寫做“舞子”,皆讀做まいこ,Maiko)”。而在明治時期以後,“芸妓(げいぎ,Geigi)”這種讀法越來越普遍,成為現代標準日語讀法。
日本浮世繪中的藝伎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藝的“妓”是指前者,因為藝伎在原則上是藝術表演者,並不從事性交易。但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漢語翻譯寫法。日語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張“藝妓”才是正確的中文翻譯寫法,以示區別。

意義

舞妓在日語中有兩種意義,一種是以從事性行為而達目的的行業,即妓女;二是指日本傳統的以歌舞、樂曲、表演的藝術行業。舞妓並非妓女。藝妓是一種在日本從事表演藝術的女性。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她們的交易是滿足男人們的夢想——享樂、浪漫和占有欲。通常與她們交易的,都是上層社會有錢有勢的男人。在昂貴的餐廳和茶舍里,談論生意的男人們喜歡請一位藝伎相伴,為他們斟酒上菜,調節氣氛,而這最少也要花費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數女性抱著浪漫的幻想以及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加入藝伎行業。但在過去,藝伎是一個終身職業,必須女承母業。二戰以前,絕大部分藝伎是為了生計,被迫從事這一職業的。
舞妓業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

行業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不過,藝伎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只是在經濟恢復後一段時間內,隨著公司公關業的升溫,旅遊業的興旺,藝伎又興盛了一時。據估計,京都的藝伎只不過200人左右,一些藝館轉作他用,藝伎業的衰退已成不爭事實。
藝伎並非日本特有。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特有。黃遵憲認為藝伎“甚類唐宋官妓、營妓”。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而且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藝伎雖衰猶存,雖也努力進行改革,但風光不再,消亡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現代青年男女看來,藝伎已過時了。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業的藝伎卻不失信心。她們甚至週遊各地,藉以提高身價。有的人更明確地說:藝伎是京都的象徵,傳統的古老文化必須加以保護。對於藝伎的衰與興、保與棄還存在針鋒相對的鬥爭。

培養

在日本做舞妓的條件非常苛刻,學藝費用高昂,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的。而且學藝歷程艱辛,不是所有藝妓都能堅持的。
舞妓(日本傳統職業)
古時舞妓一般從10歲開始學藝,因為《兒童福祉法》和《勞動基準法》的限制,必須中學畢業(即14、15歲左右)才可以開始學藝。學習的內容繁多,過程十分艱苦。其中包括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嚴格的要求,處處體現高貴和穩重。比如訓練中有一項的內容是吃熱豆腐不能發出聲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見要求之嚴格。到16歲左右便可以正式擔任藝妓,整個演藝歷程長達5年。初為藝妓者稱為“舞妓(或舞子)”,而後才可以正式轉為“藝妓”。藝妓生涯一般到30歲完結,在30歲以後仍然繼續當藝妓的話便降級,成為年輕貌美的名妓之陪襯。藝妓中把前輩藝妓稱為“姐姐(お姉さん)”。

著裝

在這個行業從藝的女性大多美艷柔情,服飾華麗,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妓業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裡面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妓。藝妓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藝妓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妓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妓“純潔”的形象。
舞妓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地和裝飾都十分上成,因此也異常昂貴,一般在50萬日元以上,有的甚至達100萬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裝更是著名,懸落飄逸,稱為“だらりの帶,長六七米,且重量相當沉重,扎束之間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所以常常由稱為“男眾”的男性僕役來幫忙。
舞妓的特殊穿著與化妝舞妓及年輕的藝妓所穿之和服稱為“裾引き”,從腰帶到裙擺間的一段稱為“褄”。在外行走時,舞妓及年輕的藝妓一定會將左手壓在這一段上面,有“賣藝不賣身”的含意。
儘管藝妓的服裝被歸類為和服,但事實上卻與傳統的和服有一定的區別。傳統的和服後領很高,通常能把婦女的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所穿著的和服的衣領卻開得很大,並且特意向後傾斜,讓藝妓的脖頸全部外露,且脖子處會畫上襟足,平日畫兩條,重大節日等多畫三條襟足。
舞妓脖子上的襟足(圖中畫了三條“襟足”)舞妓脖子上的襟足(圖中畫了三條“襟足”)

生活

舞妓一般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通常人們在公開場所只能見到行色匆匆的從住地趕往茶社,或從茶社趕回住地的藝妓。她們之間形成一個小圈子,一般人很難窺探她們的生活,從而造成了人們對他們生活的好奇和興趣。藝妓的收入不菲,氣質超凡脫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很差。有顧及此,藝妓的僱主會為藝妓提供貼身保姆照顧她們的起居飲食。
出色的藝妓常常會成為達官貴人所追逐的對象,其中不乏兩情相悅者。古代的日本,結婚後的女性必須放棄藝妓的工作,直到現代這個行規才被逐漸取消,讓藝妓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傳統,在婚後離開藝妓的行列,而離婚後重返藝妓行業的人卻不在少數,其中當代最著名的莫過於中村喜春
藝妓出勤赴宴時,會有提著三味線琴箱的男眾隨侍在側,除了為因盛裝而行動不便的藝妓打點瑣事之外,也負責保護藝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騷擾。

表演

舞妓表演時所使用的道具從狹義上專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類樂器、飾物;廣義上應當包括妓館、歌舞伴奏者,甚至藝妓所學習的所有知識。因為藝妓接待客人並不限於歌舞表演,她們提供的是能為客人宴席助興的眾多活動。
藝妓表演的場所最初只限於藝館之中,後來由於要出席達官貴人的筵席,藝妓便開始在茶館酒樓及料亭出沒。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代西方文化的衝擊,藝妓衰落壓力增加,使藝妓藝術不得不一改傳統,藝妓從業者也被允許到茶館中特設的酒吧間裡待客演出。
藝妓的表演大致可分為“立方”和“地方”2種。
“立方”是指舞蹈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長唄”、“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線等的表演者。因為“地方”類的表演難度較高,需要長時間訓練後才能勝任,因此多由資深的藝妓擔任。而“立方”表演較為容易,所以一般由資淺的藝妓及舞妓擔任。藝妓除了上述兩大項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傳統藝術表演。另外,藝妓都有受過說話訓練,因此健談者不少,表演之餘亦會陪客人談天說地,增加氣氛。顧客給予藝妓的演出費用稱為“線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稱“花代”。

名人

日本一代名舞妓中村喜春日前在紐約與世長辭,告別璀璨艷麗的一生。曾招待過著名影星查理·卓別林、棒球巨人巴布·魯思等貴客的中村喜春,兒時家境富裕,卻甘於拋頭露面唱歌獻技,為的只是弘揚日本傳統國粹,向世人證明藝伎絕非藝伎,而是聲色藝俱全的藝術表演者。
中村喜春中村喜春
中村喜春於6日在紐約寓所辭世,享年90歲。曾經替中村喜春出版自傳的Soshisha出版社編輯本田,聞訊後感慨地說:“早就聽說她近年來身體比較虛弱,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人老了。”中村喜春的死訊,對日本年輕一代而言可能並無多大意義,部分日本青年甚至不知道她是什麼人,但對老一輩的美國人和日本人來說,中村喜春不僅是日本光輝時代的見證人,更是宣揚日本文化的大使。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東京銀座,父親是醫生,家教一向十分嚴格。中村喜春在東京生活時,經常流連於歌劇院和舞館等地,被那些濃妝艷抹的表演者所深深吸引,並由此對藝伎產生了濃厚興趣。她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夠站在舞台上,引來觀眾艷羨的目光。16歲那年,她不理父母反對毅然投身藝伎行列,在餐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唱歌跳舞,與台下客人打成一片,從此聲名鵲起。
中村喜春中村喜春
欣賞中村喜春表演的客人大都非富則貴,除了本地的明星和巨富外,當年曾出訪日本的著名影星卓別林、棒球巨人巴布·魯思和法國畫家吉恩·科克托等也是她的捧場客,其中科克托更深為中村喜春的表演著迷,曾經為她寫下一首題名為藝伎的感人詩歌,轟動一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