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周將軍廟碑銘

舒州周將軍廟碑銘

《舒州周將軍廟碑銘》,為南唐徐鉉所作,收錄於《宋文鑒》中。徐鉉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文學家、書法家,官至吏部尚書。文章承晚唐駢儷之風,而體格孤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舒州周將軍廟碑銘
  • 創作年代:南唐
  • 作品出處:《宋文鑒》
  • 作者:徐鉉
作品原文,作品翻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舒州周將軍廟碑銘
將軍諱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吳史·列傳》,功炳乎丹青。皖城遺祠,頌闕乎金石。嗚呼!皇天有造物之柄,有愛民之仁,必待聖人而後行。王者有承天之德,有濟世之量,必待聖人而後發。故天人合應,聖賢相須。民之司命,闕一不可。雖復凌?之構,非一木之材。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然其建大號,運長策,總攬英傑,宏濟艱難,亦一二人而已。故革夏者九有之師,而伊尹為阿衡。翦商者三千同德,而呂尚尚父。秦為無道,高祖誅之,則ガ侯蓋於群後。莽據閏位,光武正之,則仲華冠於四七。漢宗失御,孫氏奮發,破虜討逆,繼志勤王,而將軍傾蓋於千載之期,濡足於百六之會。策名江左,宣力中朝,殊勛盛烈,曠代齊契何其偉哉!於時王業始基,群凶方熾,國難薦及,人心屢搖。將軍情發於中,義形於色。履艱危之際,貞節彌堅。率振盪之眾,伸威方厲。推誠以明大義,故逆折遊說之鋒。屈身以表至公,故首定君臣之敬。摧赤壁之陣,勢動九州。建漢中之謀,量包四海。於是強敵懾跡,群生延頸。奸雄之智,無所施焉。漢室之隆,未可量也。嗚呼!天未悔禍,國之不幸。修塗止於偏師,大命殞於巴邱流慟於當時,遺恨於終古。豈四百之祚,歷數難移。三分之基,疆宇有限。不然,何雄才大略,神授之如彼,短命促齡,天奪之若此。?勿乎茫昧,不可得而詳也。
夫英聲由於茂實,元功出於全德。威稜所及,非勉強之攸能。績用斯存,豈毀譽之可奪。有吳為新造之國,柴桑乃觀望之師。大帝非爭衡之才,子布有私室之顧。將軍投袂而起,橫戈以出。魏蜀二主,天下英雄。或垂翅而宵奔,或俯首而求救。降茲以往,烏足道哉。至於分財推宅之仁,觀樂審音之妙,知人先覺之哲,存交服物之懷,實天縱其能,亦行有餘力矣。嗟夫!民墜塗炭,真主所以?瞿瘠。天造草昧,良佐所以驅馳。非君臣同體,不足以濟大業。非帷幄共斷,不足以制橫流。將軍能沮幼生之譚,而吳主亦能拒敵國之間。將軍能畫不世之策,而吳主亦能破群疑之心。故得丕顯霸功,若斯之盛。當此時也,如趙士之碌碌,漢相之齪齪,徒使有若林之會,安能施一繩之維。又況於市道之交,署門之客哉?此義夫節士所以感激於風?,惆悵於時運者也。
嗚呼!微管之績,既耀於中區,盛德之祀,遂崇於東夏。歷世逾遠,善慶彌彰。翼子謀孫,徙封移社。而支庶繁衍,故在舒庸。召樹猶存,魯堂無壞。光靈不泯,實生太尉中書令西平恭烈王焉。半千之運,懸府祖德。萬夫之望,允濟時屯。始為定亂之雄,終為佐命之老。而仁風所被,多在故鄉。王與嗣子鄴皆節制廬江,今仲子祚復刺舉?部,過里門而載軾,瞻廟貌而長懷。命梓人以新其堂奧,督里宰以除其徑術,教祝史以?其籩豆,率宗屬以薦其孝思。肇建豐碑,以永前烈。懿哉!象賢之美,共理之勤,民用接和,歲則大有。戾夫不佞,敢作頌云:
皇天上帝,敷?下民。既命賢主,亦生賢臣。有若將軍,救時之屯。仗義秉信,資忠輔仁。堂堂定策,謇謇忘身。雄飛夏口,橫厲江陵。將軍猶主,漢室不傾。將軍既沒,天下三分。盛德之享,嚴祠未堙。壯夫擊節,義士沾巾。猗歟舊國,赫矣雲孫。嗣勛纂服長戟高門。壽宮有煥,靈貌如存。我紆蘭佩,來挹犧樽。懷賢慷慨,用獻斯文。
周瑜石碑周瑜石碑

作品翻譯

舒州周將軍廟碑銘【白話文翻譯版】
南唐 徐鉉
看了這篇文章,你會從心裡敬佩一個曠世英雄。翻譯的時候,我流淚了,不僅僅是為周瑜,還為這樣一篇令人血脈賁張的文字。希望更多的人讀到它,讀懂它。翻譯中不夠信,達,雅的地方,請包涵不要計較。
將軍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吳史·列傳》中,功勳彪炳。在皖城他的祠中,歌頌的楹聯刻在金石之上。嗚呼!皇天掌握造物的大權,有愛民的仁心,必須等待聖人的出現而後能實行。帝王秉承皇天的仁德,具有濟世的度量,(也)一定得等待聖人(的出現)而後施行。所以(要)天人合應,有聖賢的相助。治理人民,缺一不可。【由此可見聖人的重要性,暗喻周瑜是聖賢】雖然說繁複高大的建築,不是一根木料所能構造,價值千金的裘皮,(也)不是一小塊狐毛做成,但是帝王建立基業,實施戰略決策,招攬人材,渡過艱難時刻,(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也不過一兩個人而已。【暗指孫權稱帝,首功實際是周瑜】(看看前朝的例子就知道),革滅夏朝的(雖然)九有之師,而實際主要是伊尹的力量【伊尹就是阿衡】。翦滅商庭的(雖然)三千同德,而實際主要是呂尚的力量【呂尚又稱尚父】。秦朝無道,漢高祖誅滅了它,酇侯蕭何的功勞蓋過其他群雄。王莽竊位,光武帝光復了它,鄧禹鄧仲華的功勳位於“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四七就是二十八將的意思)。【把周瑜比作商朝功臣伊尹,周朝元勛姜子牙漢初三傑的第一名蕭何,中興雲台二十八將的首將鄧禹】(漢末)漢室失勢,孫氏(父子)奮發圖強,破虜將軍孫堅討逆將軍孫策,相繼志在勤王,而周瑜將軍和孫策孫權風雲際會(傾蓋指一見如故)。
名揚江左,努力勤王,功勳顯赫,蓋世少有,何其偉大!此時帝王基業開始奠基,但賊寇橫行,國難當頭,人心不穩。將軍情發於中,義形於色。在艱危之際,忠貞的品德更堅定。率領雄獅之旅,揚威四方。推誠以明大義,所以駁斥了說客的巧辯,委屈自己來表達至公的情懷(這裡指周瑜總是打仗在前,赴任在外,而沒有機會享受勝利成果,封賞也不計較,後面會講到為什麼),所以首先定了君臣之分(指策薨後擁戴孫權)。在赤壁打敗強敵,聲望轟動了九州。建漢中之謀,量包四海(指周瑜獻天下二分之策,西進圖川)。於是強敵懾跡(逃跑),群生延頸(受死)。奸雄(曹操),也無能為力。漢室的中興,有可能實現的呀。【描寫了周瑜的赫赫戰功】嗚呼!天有不測風雲,國家的不幸降臨。修塗止於偏師,大命殞於巴邱(周瑜在此時在遠征的途中於巴邱突然去世了)。當時君民都悲痛,成了千古遺恨。否則漢朝四百年的歷數還遠遠不止,怎么會只有三分的有限疆宇呢?【指如果周瑜在世,可以統一全國,漢朝不會滅亡,也就是說孫權和他以後的將領沒有能達到這樣標準的】。不然,為什麼象周瑜這樣的雄才大略,其文韜武略猶如神授,而壽命卻這樣短促,老天就這樣奪走了他。天道冥冥,真是不知老天在想些什麼了。
夫英聲由於茂實,元功出於全德。威稜所及,非勉強之攸能。【周瑜的成就來源於有實力,有品德,聲望不是僥倖得來】績用斯存,豈毀譽之可奪【功績名聲怎么詆毀得了????】。有吳為新造之國,柴桑乃觀望之師。大帝非爭衡之才,子布有私室之顧。【吳剛開基業,柴桑兵力不夠,孫權猶豫不決,張昭想迎曹】將軍投袂而起,橫戈以出(周瑜力挽狂瀾於即倒)。魏蜀二主,天下英雄(劉備曹操是英雄)。(孫權)如果聽了別人的話,或垂翅而宵奔(或者逃跑),或俯首而求救(或者俯首稱臣)。降茲以往,烏足道哉(這樣一來,還有什麼好說呢,當然成就不了和劉備曹操這樣的業績了)。至於分財推宅之仁,觀樂審音之妙,知人先覺之哲,存交服物之懷,實天縱其能,亦行有餘力矣。【周瑜除了功勳顯赫之外,還廉潔講義氣,儒雅精通音樂,天資聰明,待人仁義寬厚,老天給了他特殊的才能,他用起來還有的多】嗟夫!民墜塗炭,真主所以?瞿瘠。天造草昧,良佐所以驅馳。非君臣同體,不足以濟大業。非帷幄共斷,不足以制橫流。將軍能沮幼生之譚,而吳主亦能拒敵國之間。將軍能畫不世之策,而吳主亦能破群疑之心。故得丕顯霸功,若斯之盛。當此時也,如趙士之碌碌,漢相之齪齪,徒使有若林之會,安能施一繩之維。又況於市道之交,署門之客哉?此義夫節士所以感激於風?,惆悵於時運者也。【這裡補充了一下,是說雖然周瑜大才,但也有孫權知人善任的作用,如果不是君臣同心,孫權是個碌碌無為的君主,那周瑜也很難施展,只能惆悵了,歷代對於君臣同心,才能被賞識和運用都是關注的】
嗚呼!微管之績,既耀於中區,盛德之祀,遂崇於東夏。歷世逾遠,善慶彌彰。翼子謀孫,徙封移社。而支庶繁衍,故在舒庸。召樹猶存,魯堂無壞。光靈不泯,實生太尉中書令西平恭烈王焉。半千之運,懸府祖德。萬夫之望,允濟時屯。始為定亂之雄,終為佐命之老。而仁風所被,多在故鄉。王與嗣子鄴皆節制廬江,今仲子祚復刺舉?部,過里門而載軾,瞻廟貌而長懷。命梓人以新其堂奧,督里宰以除其徑術,教祝史以?其籩豆,率宗屬以薦其孝思。肇建豐碑,以永前烈。懿哉!象賢之美,共理之勤,民用接和,歲則大有。【這裡說到了立祠堂的起源,是從夏開始興起,越到後來,越繁盛,周瑜的一支在舒(現安徽境內),是魯國開國君主周公旦(召樹甘棠,魯堂借指周公)的後人,在當地非常有名望,家族也非常顯赫,出過太尉中書令西平王,鄉里也非常重視周家的祠堂】
戾夫不佞,敢作頌云:
皇天上帝,敷?下民。既命賢主,亦生賢臣。有若將軍,救時之屯。仗義秉信,資忠輔仁。堂堂定策,謇謇忘身。雄飛夏口,橫厲江陵。將軍猶主,漢室不傾。將軍既沒,天下三分。盛德之享,嚴祠未堙。壯夫擊節,義士沾巾。猗歟舊國,赫矣雲孫。嗣勛纂服,長戟高門。壽宮有煥,靈貌如存。我紆蘭佩,來挹犧樽。懷賢慷慨,用獻斯文。【歌頌的詩詞表達敬意】

作者簡介

徐鉉(916年—991年),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初文學家、書法家。先世會稽人,後遷居廣陵。十歲能屬文,宅居棲霞寺側。初事南唐,歷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騎常侍,官至吏部尚書。工於書,好李斯小篆。與弟徐鍇有文名,精於文字學,號稱“二徐”。又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徐鉉好談神怪,有門客蒯亮乃江東布衣,九十餘歲,好大言誇誕,所言皆載入《稽神錄》。徐鉉的文章承晚唐駢儷之風,而體格孤秀。他為李煜所作墓志銘,立言得體,《宋文鑒》曾錄此銘。  徐鉉詩文集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吳淑編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時寫的,後10卷為入宋後所作。有《四部叢刊》影印黃丕烈校舊抄本30卷,附錄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補遺》1卷、《校勘記》1卷。又著有《稽神錄》6卷,記神怪之事,有《學津討原》、《津逮秘書》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