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芸人

舍己芸人

舍己芸人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hě jǐ yún rén,指看重別人,輕視自己,出自《孟子·盡心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舍己芸人
  • 外文名:shě jǐ yún rén
  • 釋義:看重別人,輕視自己
  • 出處:《孟子·盡心下》
  • 時期:戰國
  • 拼音:shě jǐ yún rén
出處,典故,作者簡介,作品出處,原文,注釋,原文翻譯,本篇賞析,

出處

《孟子·盡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典故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作品出處

《舍己芸人》選自《孟子·盡心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原文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帶(1)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苦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注釋

(1)帶:束腰的帶子。朱熹註:“古人視不下於帶,則帶之上乃目前常見至近之處也。舉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不下帶指平常淺近的意思。

原文翻譯

孟子說:“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的,是善言;操守簡約而施與廣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語,講的雖然是平常的事情,卻蘊含著深刻的啟發;君子的操守,從修養自身開始,然後才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往往在於放棄自己的田地不耕種,卻跑到別人的 田裡去除草——要求別人很多很嚴格,要求自己卻很少很輕鬆。”

本篇賞析

“向外覓菩提,總是痴頑漢。”
我們可千萬不要把那种放棄自己因地不耕種,卻去別人田裡除草的人當作了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人啊!
耕雲先生的禪學講話說:“自己從來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 吃幾碗飯,不知道自己能挑多重的擔子,乃至於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天話,都不是自己所體驗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得到的,卻去要 求別人。”(《安祥集》)
所以,那種“舍其田而芸人之田”的人其實是沒有注意看看自己田裡有沒有草,而把眼睛盯在了別人的田地里。看到別人的田地里儘是草,而自己的田地里全是大豆高粱。所以才出現“所 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的情況。
實際上,是“瞞心昧己”的人,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診斷出的 病人。
沒有病的人則是先種自己的田,求實務本,然後才推己及人, 正己而後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回到儒學的基本內容上,還是《大學》的進修階梯和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