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新用”

一年“扔掉”半個大慶油田,舊衣“新用”陷。

如果中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天然纖維,相當於節約原油2400萬噸,超過大慶油田產量的一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的數據,曝出驚人的舊衣浪費。

一面是巨大的浪費,一面是資源的緊缺。“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衣物捐贈日陷尷尬,回收又“無門”,舊衣處理成為節約型社會一道重要考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舊衣“新用”
  • 外文名:舊衣“新用”
浪費驚人,衣物捐贈,舊衣利用“誘人”,

浪費驚人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節衣縮食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面臨著衣櫃爆棚。
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趙靜說,滿滿的衣櫃裡總還是缺一件合適的,也就有了不斷添置新品的衝動。尤其是到換季打折時,一般都會多買幾套。可是,買的速度趕不上流行趨勢,舊衣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誰家裡就算沒啥大物件,衣服都有不少,有的人家尚有可送的親朋,多數人是“贈送無門”。居住在呼和浩特回民區一處棚戶區的劉玲玲說,自己家的舊衣質量不咋樣,不好送給別人,賣個三五毛錢還不夠折騰的,索性直接裝袋子扔掉。
按照一件衣物平均壽命3至4年計算,如果我國平均每年每人在購置5至10件新衣物的基礎上,遺棄3至5件舊衣物,到“十二五”末,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產生量約1億噸,其中化纖類為7000萬噸,天然纖維類為3000萬噸,不進行再利用,既造成環境污染,更是一種巨大的隱形浪費。
如何處置舊衣,捐贈是最常用的渠道。我國以捐贈廢舊衣物為主的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始於1996年,已有3萬多個社會捐助站點,年均募集廢舊衣物過億件,在扶貧濟困、災害救助等工作中發揮了作用。
然而,記者調查走訪了數十家愛心救助機構,多數人卻並不看好這一行為,這樣的捐贈量無法改變舊衣浪費的困局,還可能造成新的浪費。

衣物捐贈

費力不討好
相對衣服的浪費,人們更在意衣服的安全性,10個人總有2個人會問:這些舊衣會不會有傳染病?
“這可是最費力不討好的營生。”內蒙古山區義工聯合會負責人楊靜宇做了六七年的義工,最開始送衣下鄉還有市場,這兩年沒那么受歡迎了:一般的衣物也不缺,時尚類的穿不了。以前,他和一些義工還會入戶調查,看老鄉需要哪類舊衣,再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供。但這個工作量太大,沒有堅持做下去,往往是一股腦兒堆到了村里。
呼和浩特天使公益事業聯誼會負責人羅琦對此也深有感觸:當地還沒有一家公益組織具有清洗、消毒舊衣的設備。有的單位組織職工捐贈,最多是為了完成一次獻愛心的任務,根本不考慮捐贈的質量。這需要義工們耐心地分揀、挑選,一部分會拿到家裡進行簡單清洗消毒處理,最後再統一裝箱。
記者在一家愛心衣物救助站看到,舊衣服都堆在了樓道、洗車廠的角落。站長劉水霞說,不敢放開收舊衣服,隨便在哪個廣場上,分分鐘就能收上幾萬件。“收上來存放是難題,遇到下雨天就擔心發霉,這已是更換的第三個存放點了。”
呼和浩特市社會扶貧工作促進會侯凱歷說,與其他愛心救助內容相比,衣服已經排在扶危濟困中最靠後的需要。送衣服下鄉越來越被證明“得不償失”,送的成本遠遠高於衣物的價值,有不少義工個人一年都得搭上幾千塊錢。有針對性地對特別有衣物需要的偏遠貧困地區進行捐贈,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

舊衣利用“誘人”

為何回收舉步維艱?
一面是巨大的浪費,一面是資源的緊俏。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介紹,2013年全世界纖維加工總量達9230萬噸,我國占據一半以上。作為纖維消費大國,原料趨緊必將制約紡織工業發展。
一面是利用的巨大前景,一面是回收的舉步維艱。專家分析,舊衣變廢為寶早已不存在技術問題,其作用也不斷推陳出新:可作保溫層、工業用布、窗簾布,還可替代傳統的防水基材的防水補強材料,同時也是活性炭來源廣泛的廉價原料。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相當於節約原油2400萬噸,還能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但是,我國每年回收纖維卻不足原料的10%,僅僅在上海、廣州有一些回收舊衣的嘗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淮濱說,擁有七八十年廢舊品回收歷史的美國,每年對金屬材料、塑膠、廢舊紡織品等廢舊物品再利用後,實現出口289億美元的價值,解決46萬人口的就業,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廢舊物品去處。
“我國到底有多少廢舊物資,數字一般都是估算的。”孫淮濱說,我們要對廢舊物資進行科學的統計,把廢舊品真正當作了資源才會重視。當前亟須打開政策上的口子,支持回收體系建設,鼓勵紡織企業開展回收工作,建立起二手交易市場,完善分揀,加強科技開發,增加回收利用的附加值。
雖然我國早在2006年就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但是對於舊衣的回收,並沒有相應的配套條款。義工宮德利說,對於減少資源浪費、發展循環經濟,舊衣回收的意義說起來很大,現實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無論是衛生、質檢、工商還是民政部門,都沒有專門針對舊衣服出台相應的管理政策。一些簡單的二手服裝交易基本處於地下狀態。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郭玉強表示,舊衣利用是個大課題,需要包括行業協會、企業、組織和技術研發機構精誠合作,個別品牌服裝企業的舊衣回收活動只是一個開端、切入點,還需要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