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三僚村

興國三僚村

興國三僚村是中國風水地理文化第一村,位於興國縣梅窖鎮。狀如太極圖形,兩座寺廟、七口池塘各具代表意義,大量宋休以來的古墓,是不同時代風水作品的匯集,一代風水師楊筠松曾隱居於此,傳道授業。

2018年9月,江西省對省內50家景區暗訪,其中興國三僚旅遊購物不規範,環境衛生不合格,給予嚴重警告。

基本介紹

簡介,三僚風水名流,現狀,

簡介

三僚村位於江西省興國縣東南64公里公里的梅窖鎮境內,是興國、寧都、於都三縣的交界處。
全村人口約4600餘人,分居在18個村民小組,居民主要曾、廖兩姓。北宋太平興國前,未建立興國縣時,屬寧都直棣懷德鄉之僚溪,後劃歸興國縣衣錦鄉管轄至今。
三僚村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山區自然村寨,但自從唐僖宗坤符18年(公元880年),原朝庭金紫光祿大夫、司天監正、風水大師楊筠松(名益,號救貧)先生,攜其門徒曾文訕、廖瑀、劉江東、黃妙應等人,選中這塊“寶地”僑居二十多年,他們授徒傳業,開創了中國南方風水文化之先河。楊筠松先生後被海內外堪輿界尊為祖師。三僚村的曾、廖兩姓村民,自他們的祖上曾文訕、廖瑀師事楊公之術後,家承代代相傳不絕,歷朝國師輩出,(自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約出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者有36人),享譽海內外。在明代,興國三僚村的風水先生,更成為皇家御用風水師,先後有數十人奉詔供職於欽天監衙門,專司皇家風水職事。他們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宮紫禁城、長城等建築傑作,被後人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風水名流

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三僚村自明初開始到清代中葉,出現了不少引以自豪的風水先生。如受明成祖朱棣召進京為皇帝陵墓選址的廖均卿,他選定的昌平縣黃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兒已被後人稱之為“十三陵”,此之後北京故宮大皇城的勘測也出自於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為萬里長城修建九鎮軍事要塞和北京天壇祈年殿而堪址的曾從政。曾從政因為長城擇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養在北京。老死後永樂皇帝還派遣了兩名太監護送其靈樞還鄉榮葬。
三僚村最富傳奇的還是山腰上一棵十幾里外就能看的見的形似傘蓋的大杉樹和樹底下的形似包裹的兩塊巨石。傳說楊筠松的弟子曾文辿當年也發現了三僚這塊山環水繞的寶地,在曾文辿眼中這杉樹如傘蓋巨石如印章,他說:“這是一個好地方,前有金盤玉印,後有華蓋遮蔭,代代能文武,世世好為官。”師傅楊筠松卻當即斷言為:“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裡,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三僚人說,是楊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機,所以他才沒有後代,但他的兩個徒弟卻從此在這大山深處繁衍不息,替人看風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謀生的祖傳技藝。
楊救貧當年選中三僚傳道授業,是因為三僚村地形狀如一個太極圖形。站在兩姓界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村是一個盆地,盆地中間一座條狀石山“羅經石”恰似羅盤中的指針。曾屋村和廖屋村如太極圖中的兩儀,為強化八卦圖形,後來人為在盆地中間建造了東華、西竺、南極、北斗四座寺廟,在全村營造了八個景點,吻合了《易經》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公元905年,楊筠松先生被虔州刺史盧光稠害死於都藥口後,三僚曾、廖兩姓村民各祀一座楊公祠,各供奉楊公救貧,曾公文訕、廖公泊瑀塑像。據傳廟中各存的64簽,是南宋狀元丞相文天祥的一點心血,一夜之間寫成的《楊公64簽》;還有倖存的一株千年古杉(九尾杉),為當年楊筠松先生親自種植的風水樹,歷經滄桑,幾度枯榮,已成為三僚村悠久歷史的象徵;另外三僚村裡的楊仙洞、羅經吸石,傳說是楊公為了三僚的風水三次趕山的遺蹟,洞深無底,連珠三縣(於都、興國、寧都)。相傳楊公三次趕山,結局皆不盡如人意,發誓不再趕山,把趕山鞭和趕山咒語埋在洞裡,為了不被人盜走,遺禍人間,指派弟子在洞口建一座下山虎(一廳兩廂式)形的房屋,鎮山守洞,定名“石仙宮”,楊公住在宮內修煉和著書立說。楊公在藥口壩仙逝後,其骸骨為徒弟帶回洞中兩個通道,把楊公和他的秘密一起封入了深山古窟;如有心去觀察,三僚的地形還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原來是因有兩條彎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陰陽兩極之間,溪水流至楊公祠前則二溪合而為一地形成了一條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頭的水溫左右兩岸竟相差5、6度。緣由合二為一的那兩條溪流水溫不同,村里人把左邊那條水溫更冷的叫陰溪,右邊那條水溫更熱的叫陽溪。
楊救貧楊筠松(唐朝國師)外籍風水祖師著書36部,在興國三僚開創中國風水學術,風水對聯:自然山水好風水,天地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
曾文辿三僚楊公謫傳,興國朱華塔倡建者,民間稱地仙。親擇興國朱華塔;著有《尋龍記》《泥水經》《八分歌》等書籍
廖瑀三僚楊公謫傳,三僚廖氏開基祖著有《懷玉經》、《一盞燈》、《俯察本源歌》、《正地法》等書籍
說明:風水術在民間流傳甚廣,楊救貧是中國風水文化的祖師,是興國縣特有的影響世界的特色文化,故名人園宜反映此類文化。

現狀

三僚村現在仍保留了不少古代風水建築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龜蛇會、石拱橋、虎形祠、狗形祠、蛇形貓眼祠、靠壁天井側面祠、石仙宮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臥虎形墓、猛虎跳牆形墓、寅時葬而卯時發、鳳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風格。
“七星池”原來是七口池塘,它和108口魚塘相連貫通,一脈相通的池水碧波蕩漾地環繞潤澤著整個三僚盆地。先人們把大自然的環境與人類的生活擬人化地融為了一個整體:“七星池”猶如人的七竅通風聚氣,而108口魚塘就像人體的108個穴位,這種布局使靜止的三僚似人體一樣血液通暢、氣血調和地充滿著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三僚村因楊筠松而成之為中國客家風水文化的發祥地,它的風水文化史自唐末延綿至今。楊筠鬆開創的堪輿之術(贛派風水)始,不僅在本土流傳,而且流播域外。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民間的風水文化千年不絕地流傳且盛行於海外。一千多年來,在中國人選擇生存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過不可忽視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