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寺(江蘇省徐州市興化寺)

興化寺(江蘇省徐州市興化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興化寺,原名石佛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緣北魏大石佛而建。《新編佛家辭典》說,雲龍山興化寺“初建於北魏,唐時增修,占地數十畝,殿宇百餘間。現存明代重修大佛殿內有高約十多米的石佛半身像,兩側岩壁上有北魏至唐宋所造的眾多佛像和題字,寺西大士岩有石觀音像”。興化寺內供奉的大石佛,被國家主席毛澤東稱之為“國之瑰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來興化寺參觀,認為大石佛“全國鮮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化寺
  • 別名:石佛寺
  • 所屬地區徐州市
  • 地理位置:徐州城南雲龍山東麓
  • 面積:占地數十畝
  • 始建於:北魏年間(宋梁時代)
興化寺簡介,相關詩詞,

興化寺簡介

興化寺
興化寺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浩大、建制完善的禪宗寺院,屬古徐州八大寺之一。
興化寺:原名石佛寺,又名興化禪寺,位於江蘇徐州城南著名風景區雲龍山東麓,為佛教禪宗寺院,初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歷經數朝代,古蹟眾多:大雄寶殿、濟公殿、鐘樓、藏經樓等,其中較出名的是北魏時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為釋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約三丈二尺。這就是與雲崗和龍門石窟同時代富有盛名的雲龍山石佛
1390年明洪武年間,緣大石佛始建,香火悠久,成為蘇北佛教一大叢林。興化禪寺內供奉的阿彌陀佛大石佛,始鑿北魏政平(450年)年間,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石佛依山石而鑿,高約三丈六尺(11.52米),初為一露天佛首,清康熙年間,續刻兩臂及胸。覆蓋大石佛的殿堂始建於明代,順山崖而造,殿堂後壁檐下僅有三層磚壘疊,故有三磚殿覆三丈佛之稱,成為禪林奇觀。興化禪寺內現仍有明代建築的鐘鼓樓、祖堂、藏經樓和一口重約三噸的鐵鐘等等。
興化禪寺在1993年6月,新建大雄寶殿時,發掘出深埋地下的唐宋時期佛教摩崖造像,共七組195尊,並建造保護室,供遊人觀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為之題寫“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99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宋摩崖石刻保護室頂層,是新建的大雄寶殿,殿堂飛檐斗拱,翹角凌空,金飾彩繪,氣勢恢宏。殿內供奉橫三世佛,左藥師、右彌陀、佛祖釋迦居中,莊嚴肅穆,慈憫安詳。背塑海島觀音,環列十八羅漢,造型各異,形象生動。興化禪寺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2平方米,解放以來幾經修葺,既保持了明代建築古貌,又煥然一新,在蒼松以柏的掩映下,曲經迴廊,竹林花
木,幽雅清靜,尤入仙境。僧眾和合,以戒為師,晨鐘暮鼓,古剎生輝。現又為徐州市佛教協會辦公地址。
地址: 和平路雲龍山

相關詩詞

【七律】謁興化寺(徐書信
和諧真諦六根清,興化禪宗萬世榮。
晨起鐘鳴黃卷閱,暮收鼓振法燈明。
遠離塵坌疏功利,近靠蒼山伴紫荊。
殿聳三磚三丈佛,飛檐斗拱角崢嶸。
【七律】重陽節登高
興化寺
——雲龍山興化寺覽勝(徐書信
詩醞龍山霜日晨,黃花點點染秋鄰。
西風輕叩禪南月,東葉飄零寺北茵。
松下聽泉泉有語,谷中覽鳥鳥無嘖。
縱觀興化摩崖處,誰執茱萸第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