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徳志

至徳志

《至德志》是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清)吳鼎科(輯),吳因培(點校)。

基本介紹

  • 書名:至德志-(外二種)
  • 作者:(清)吳鼎科 輯,吳因培 點校
  • ISBN:9787532566488
  • 類別:圖書
  • 頁數:348
  • 定價:39.00元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4-1
  • 開本:大32開
  • 副標題:至徳志
  • 叢書:蘇州文獻叢書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為蘇州地方文獻集,收錄了《至德志》十卷、《蘇亭小志》四卷和《韓忠武王祠墓誌》正續編六卷。
《至德志》廣泛輯錄了泰伯及其後裔在吳地(今蘇州地區)的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歷代的褒崇、後裔的優恤、祠廟的興建、聖賢的論贊以及宗支的繁衍等,全面反映了三千多年來泰伯在吳地所受到的推崇及其後裔的傳承脈絡。所附《蘇亭小志》,又名《蘇祠小志》。蘇祠舊在蘇州城東定慧寺嘯軒,以奉宋蘇軾香火而傳。該書輯錄了涉及定慧寺的資料併名流歌詠。《韓忠武王祠墓誌》,主要輯錄史志等書,記錄韓世忠事跡,祠墓興修以及古今人憑弔之作。

編輯推薦

三書所輯均吳地著名歷史人物之資料,具有較高的地方文化歷史和文學價值。今集為一書出版,便於研治吳文化的學者參考。
蘇州市圖書館藏有光緒丙子(1876年)刊本《至德志》,全書五冊。《至德志》卷首錄兩位清代皇帝的題匾。這就是: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聖祖仁皇帝”(即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南巡駐蹕蘇州行宮”時,“欽賜”給蘇州泰伯廟的“匾額”“至德無名”(圖1-4)。“至德”,道德的最高境界。語出孔子《論語·泰伯》篇:“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意思說,泰伯可以說是道德最高尚的人了,幾次把王位禪讓給季歷,老百姓簡直不知道怎樣稱讚他才好。二、《至德志》卷首錄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愛新覺羅·弘曆)“皇上南巡駐蹕蘇州行宮”時,“欽賜”給蘇州泰伯廟的“匾額”“三讓高蹤”。“三讓高蹤”,化前述孔子《論語·泰伯》篇中“三以天下讓”意。清代兩位頗有作為的皇帝在相隔46年中先後兩次南巡駐蹕蘇州,並先後兩次為蘇州泰伯廟題匾,這多少反映了清康(康熙)、雍(雍正)、乾(乾隆)盛世時,蘇州的城市地位;也反映了漢代時就建成的蘇州泰伯廟的地位。
歲月匆匆,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至今也已過了百年。滿清推翻後,那兩塊曾懸於蘇州泰伯廟的匾,就像大清子民曾留著的辮子一樣,大約也被革去了。清朝廷時敕封並作為蘇州泰伯廟管理層的奉祀官及其世襲之制,至民國時,亦肯定不被承認了。無人專管之下,蘇州泰伯廟難免每況愈下。時至今日,兩匾失之已久,今人實無以一窺當日兩位皇帝“御筆”題匾的模樣了。且更由於種種原因,近代以來,蘇州泰伯廟年久失修,後竟頹為了“廟橋農貿市場”。直至本世紀初時,“廟橋農貿市場”的標示或曰廣告牌,還掛在“至德坊”的石牌坊上。然而,兩位清代皇帝駐蹕蘇州時御筆題寫並欽賜給蘇州泰伯廟的匾,畢竟已成為一種有文獻記載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作為遺產,其所有權無疑歸蘇州泰伯廟所有。即使蘇州泰伯廟成為廟橋農貿市場時,它也擁有這份歷史的遺產。而上述歷史文獻《至德志》的記載,則是這一歷史遺產產權的最有力證據。《至德志》一書,在這裡一不小心地竟成了“產權證書”了。而這一“產權證書”,就遠不是其他什麼地方的泰伯廟所能擁有的了。瘦死的駱駝,畢竟還是比馬大。
泰伯廟頹為“廟橋農貿市場”,與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極不協調。於是民眾呼籲,媒體報導,終在“桃花塢綜合整治工程”中,蘇州泰伯廟浴火重生。今年4月,蘇州泰伯廟已初具模樣。而從當時泰伯廟前的一幅橫幅亦可看出,這項整治工程在推進中又面臨著何等艱巨的拆遷任務。然而,可以期待的是,當蘇州泰伯廟的泰伯塑像重新塑起,當泰伯他老人家重新接受蘇州百姓的瞻仰時,清代兩位皇帝題寫的匾,一定會重新懸掛起來。畢竟,它已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印記。
今無錫泰伯廟已懸掛有“至德無名”、“三讓高蹤”匾(圖5、圖6)。倘若將無錫泰伯廟所懸“至德無名”、“三讓高蹤”匾與《至德志》記載的“至德無名”、“三讓高蹤”匾的文字,兩相對照,我們會發現:一、關於此二匾淵源的說明清代兩位皇帝“駐蹕蘇州行宮,欽賜匾額”的文字已統統刪卻,匾上未留下任何痕跡。二、關於此二匾書寫者的說明“康熙御筆”、“乾隆御筆”亦被刪,代之的是匾額中的各一枚方形圖章隱然標示為“康熙御筆”、“乾隆御筆”的“御璽”。三、康熙匾“至德無名”四字未有大動;而乾隆匾“三讓高蹤”的四字中,有兩處明顯改動:這兩處是:其一、“讓”字的“言”旁,改成今日簡體的邊旁“訁”,而另一半的“襄”字則未改動,但半行半草的字型與乾隆工整的楷書,大為迥異;其二、“蹤”字改為了“蹤”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