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喜長江大橋

至喜長江大橋

至喜長江大橋(Zhixi Yangtze River Bridge),原稱“廟嘴長江大橋”,是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連線點軍區西陵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宜昌第六座長江大橋,也是構建宜昌市中心城區“內中外”快速路格線局的重要部分。

至喜長江大橋於2012年11月18日動工興建;於2015年11月23日全線貫通;於2016年7月18日通車運營。

至喜長江大橋西起點軍大道,上跨長江水道,東至西陵二路;線路全長3229.681米,寬31.5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至喜長江大橋
  • 外文名:Zhixi Yangtze River Bridge
  • 始建日期:2012年11月18日
  • 投用日期:2016年7月18日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宜昌市
  • 類型懸索橋斜拉橋公路橋特大橋
  • 長度:3229.681米
  • 寬度:31.5米
  • 車道設定:雙向六車道
  •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 起止位置:江南大道、西陵二路
  • 途經線路:點軍大道、西陵二路
  • 管理機構:宜昌市交通運輸局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設備設施,運營情況,票價票制,通行事項,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榮譽表彰,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09年,至喜長江大橋項目啟動,時稱“廟嘴長江大橋”。
至喜長江大橋四座橋塔至喜長江大橋四座橋塔
2010年11月8月,宜昌市委員會等率有關部門到點軍廟嘴選址,調研至喜長江大橋前期準備工作。
2011年1月,至喜長江大橋工程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2月,宜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公式至喜長江大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並首次公布該橋設計細節;5月,至喜長江大橋進行設計方案的徵集招標活動;12月,至喜長江大橋完成施工初步規劃工作。
2012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同意建設至喜長江大橋;11月18日,至喜長江大橋動工興建;12月18日,至喜長江大橋進行大江橋首根主墩鑽孔灌注樁開鑽工作。
2013年3月9日,至喜長江大橋進行大江橋西壩車主墩的首根樁基混凝土灌注工作;5月30日,至喜長江大橋工程完成移交契約簽署工作;6月16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三江橋江北側的最後一根主墩樁基的灌注工作。
2014年5月1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大江橋主塔封頂工程;12月2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主纜架設工作。
2015年2月10日,至喜長江大橋進行首段鋼箱梁吊裝工作;5月5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大江橋的合龍工程;11月23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三江橋合龍工作,大橋全線貫通,並舉行合龍儀式。
2016年6月25日,至喜長江大橋完成了成橋荷載試驗,符合通車運行標準;7月18日,至喜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至喜長江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連線點軍區西陵區,北距上游葛洲壩水利樞紐約2.7千米,南距下游夷陵長江大橋約4.9千米;該橋西起點軍區點軍大道江南大道交匯立交樞紐,沿線跨江南大道、長江大江段,穿至西陵區後,跨長江三江段、東止於西陵二路西段;途經該橋線路為點軍大道、西陵二路。
至喜長江大橋大江橋圖至喜長江大橋大江橋圖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至喜長江大橋主要有大江橋、三江橋、南北引橋及各立交匝道組成,全橋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至喜長江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至喜長江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理念
至喜長江大橋設計以宜昌山水為背景,其中,大江橋主塔以構成的手法,圍合出山的虛型,勾勒出“巴山剪影”的意象,三江橋塔頂階梯造型構成實的山體外形,兩橋主塔虛實結合、遙相呼應。
至喜長江大橋全景至喜長江大橋全景
  • 設計特點
至喜長江大橋主要由大江橋、三江橋兩橋樑組成:
結構特點
大江橋
整體
大江橋採用單跨雙鉸鋼混結合梁懸索橋方案。
主梁
主梁在主塔處上、下游均設有縱向活動支座;主梁與主塔間上、下游均設定側向抗風支座,端部與主塔間設縱向液壓阻尼器
加勁梁採用板式結構的鋼混凝土結合梁,由鋼板與混凝土橋面板結合而成;鋼樑採用Q345qD鋼材,混凝土橋面板採用C60混凝土。。
橋塔
主塔基本形態為門形框架,主塔有塔柱和上橫樑組成,塔柱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上橫樑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
纜索
主纜採用預製平行鋼絲索股法,索股為鍍鋅鋁合金高強鋼絲組成;吊索採用銷接式平行鋼絲束吊索,鋼絲採用鋅鋁合金鍍層鋼絲,外擠包雙層PE進行防護,PE內層為黑色,外層為彩色。
錨碇
西側錨碇為重力式嵌岩錨,東側錨碇採用重力式;基礎採用圓形地下連續牆加環形鋼筋混凝土內襯支護結構。
三江橋
整體
三江橋採用中亞索麵高低塔混凝土梁斜拉橋。
主梁
主梁為變寬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中跨主梁標準斷面為單箱五室斜腹板截面;主梁採用縱、橫、豎三向預應力體系。
橋塔
主塔均為獨柱塔,高塔由塔冠、上塔柱一級下塔柱組成,下塔柱為八邊形截面;低塔由塔冠、上塔柱以及下塔墩組成,下塔墩為八邊形截面。高塔及低塔上塔柱斜拉索錨固區按預應力混凝土A類構件設計。
斜拉索
斜拉索採用中央雙索麵扇形布置,採用鍍鋅鋁合金鍍層平行鋼絲索。
參考資料:

設計參數

至喜長江大橋線路全長3229.681米,其中——
1、大江橋:全長1303米,主跨長838米,採用(250+838+215)米跨徑布置。加勁梁全寬33.2米,中心線梁高3.08米,鋼樑標準節段長度為16.0米,混凝土橋面板厚22厘米,橫向寬25米。主塔高107.0米,塔頂高程為163.5米。全橋總計2根主纜,每個主纜共127股索股,其中總計127更鋼絲,直徑為5.2毫米,標準抗拉強度為1770兆帕;吊索共51對,吊點標準間距為16米,端部吊點至主塔中心的距離為19米,每個吊點共2根吊索,全橋共204根吊索,其內鋼絲總計151根,直徑為5.0毫米,標準抗拉強度為1770兆帕。
2、三江橋:全長378米,主跨長210米,採用(39+73+210+56)米跨徑布置。主梁梁高3.5米,寬度為26.0至47.5米,其中標準段梁寬33.5米。高塔自承台頂面以上高度為109.5米,低塔自橋面以上塔高47米。斜拉索橫橋向兩索麵中心間距為1.2米,高塔兩側各布置19對,低塔兩側各布置7對;採用鋼絲索直徑為7毫米,鋼絲強度等級為1770兆帕。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
城市主幹道
設計速度
60千米/小時
車道設定
雙向六車道
荷載標準
城—A級,人群:2.875千牛/平方米
橋面坡度
縱坡:1.5%(點軍側)、2.3%(西陵側);橫坡:2%(雙向)
設計年限
100年
通航標準
淨高:≥18米
通航淨空
≥5米
抗震等級
基本烈度6度,按7度設防
參考資料:

設備設施

  • 溫度濕度
截至2016年11月,至喜長江大橋裝設有溫度濕度監測系統裝置,時刻掌握大橋的溫度相關信息,確保大橋的健康。
  • 橋風監測
截至2016年11月,至喜長江大橋裝設有風力風向監測系統裝置,時刻掌握大橋的風力相關信息,確保大橋的健康。
  • 燈光設施
截至2017年9月,至喜長江大橋將裝設有景觀照明、路面照明等燈光設備;大江橋主塔、橋纜、吊索、箱梁等關鍵部位設定景觀照明燈,燈光採用先進的電腦投光燈設計,以避免燈光直射江面對中華鱘等珍稀魚類造成干擾和影響;同時大橋燈光系統採用日常和假期雙模式,日常模式返璞歸真,呈現大橋本色,假期模式通過彩色電腦燈實現顏色變化,營造喜慶節日氛圍。
  • 監控測速
截至2017年12月,至喜長江大橋增設測速監控等設施,對橋面來往車輛實施超速抓拍工作。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6年7月18日,至喜長江大橋通車運營,全橋免費通行。

通行事項

截至2016年7月,至喜長江大橋禁止中重型貨車、黃標車、低速載貨汽車、機車通行;且輕型貨車禁止在早晚尖峰時段(07:00至09:00、17:00至20:00)駛入該橋。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至喜長江大橋主要建設技術難題為:
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橋橋面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橋橋面
1、沿江帶狀城市,路橋於立交布置緊湊;宜昌為沿江發展的帶狀城市,沿江道路為城市主要交通要道,立交工程於跨江橋樑緊密相聯,給主橋設計增加了難度。
2、卵石地層,基礎設計施工難度大;西陵側錨碇基礎採用直徑60米的地下連續牆擋土、止水結構,錨碇範圍存在厚度超過10米的卵石夾漂地層,具有極強的透水性,地下水與江水聯通,對設計、施工均是一個大的挑戰。
3、涉中華鱘生態區、環保嚴格;橋址處於中環尋自然保護核心區,在當時設計時需採取嚴格的環保措施,確保保護區不受影響。
  • 施工技術
至喜長江大橋的關鍵技術與設計創新為:
至喜長江大橋的大江橋橋面至喜長江大橋的大江橋橋面
1、良好的耐久性設計;
2、超寬主梁中央索麵斜拉橋;
3、卵石地層地連牆技術;
4、完善的環保設計。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至喜長江大橋
2014年度第四批全國建築業綠色施工示範工程
2018年度湖北省市政示範工程金獎
2018至2019年度第二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參考資料:

文化特色

  • “至喜”橋名
至喜長江大橋的名字“至喜”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峽州至喜亭記》;以“至喜”命名大橋,不僅反映歷史事實,還能起到紀念歐陽修、樹立宜昌文化形象的作用。
  • 中華鱘自然保護區
至喜大橋位於中華鱘核心保護區範圍內,該橋採用一跨過江、定向照射護欄燈、污水收集系統等環保措施,有效保護周邊環境及長江珍稀生物多樣性。

價值意義

至喜長江大橋通車後,與夷陵長江大橋形成中心城區交通“內環”,與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翻壩、上海—重慶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50)形成宜昌城市交通“外環”。(宜昌市人民政府 評)
至喜長江大橋通車後與夷陵長江大橋形成中心城區江北、江南交通“內循環”,是保障葛洲壩和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安全運行、促進壩區和庫區和諧發展的重大戰略項目。(新華社 評)
至喜長江大橋是替代葛洲壩壩頂公路,保障三峽工程安全運行的重大戰略項目,屬於長江三峽後續配套工程,對確保三峽大壩和葛洲壩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