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切

自切

自切 autotomy 動物被敵方捉住副肢或尾部時,或者這些部分受到破壞時,可自行將該部分斷離而放棄,此現象稱為自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切
  • 外文名:autotomy 
  • 別稱自割
  • 作用:逃生
現象,別稱,

現象

多見於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蚯蚓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海星類)、甲殼類(特別是十足類)、盲蛛類、昆蟲類(大蚊類、直翅類)等,脊椎動物中,蜥蠍也進行尾部的自切。與假死反射同樣,大都可認為是對侵害刺激的逃避反射的一種特殊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稱為防禦性自切(德Schutzauto-tomie)。將蟹的一種Carcinus maenas的步足用木製鑷子夾住,雖不能引起自切反射(autotomy refl- ex),但若使蟹的大敵真蛸的腕吸在其步足上,則立刻發生自切,可見對引發刺激也具有特異性的情況。一般來說,通過遠位部的剪斷、稍強的電流和加熱等人為刺激,可以誘發自切反射。多數情況下,自切僅出現在預定脫離節這種特定的部位(蟹的步足為基節、底節的連線部;蜥蠍尾有幾個地方,但都是椎骨中間部位)。脫離節多具有防止出血的隔膜裝置以及迅速愈傷能力和再生能力。蚯蚓的身體沒有脫離節。切斷是由於脫離節或附著於離斷部的特殊肌肉(蟹是基節內的伸肌,蚯蚓是體壁的環狀肌)的主動性收縮,故麻醉後,機械地進行強力牽拉也不能引起自切而離斷。反射中樞,蟹位於胸部神經節內,實驗中如果刺激該部時,則所有步足都能發生自切。蜥蠍的自切是靠脊髓反射。蟲類的節片和頭足類交接腕那樣承擔生殖產物的體部離斷以及渦蟲類、蚯蚓等引起個體增殖的體分裂,則常稱為生殖自切(reproductiveautotomy)。

別稱

又叫自殘,自割.動物受驚擾或受襲擊時把身體的一部分折斷捨棄,藉以迷惑敵害,乘機逃走,這種現象叫做自切.例如壁虎斷尾,海星斷腕,螃蟹斷足.折斷部分以後能再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