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實驗

反應度臨界,即在無外中子源的情況下,反應堆能夠自持裂變反應並保持堆芯中子通量穩定的狀態。此時,堆芯中子有效增殖係數Keff=1。實際上由於宇宙射線中子,自發裂變中子,和一些輕核的(a,n)以及(γ,n)反應生成中子的存在,絕對無中子源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堆內沒有人為加入中子源時,中子通量穩定時的Keff略小於1,也認為反應堆達到臨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界實驗
  • 外文名:critical test
臨界實驗的目的,臨界實驗的原理與方法,臨界實驗前提條件,反應性添加原則,臨界實驗的一般步驟,臨界實驗注意事項,

臨界實驗的目的

完成反應堆全裝載
確定反應堆臨界棒位
驗證物理計算
為反應堆安全運行提供實驗數據

臨界實驗的原理與方法

由點堆動態方程推出次臨界公式:
對次臨界公式加以推導變換得:
由此可得圖
臨界實驗
由此可得,外推公式:
現在在反應堆上使用的臨界外推主要有元件外推法與提棒外推法。

臨界實驗前提條件

反應堆具備開堆條件;
臨界實驗程式審批且實驗人員(滿足人員要求)已準備好;
至少兩套中子計數裝置工作正常;
至少兩套小功率保護裝置工作正常且投入保護;
至少兩套周期保護裝置工作正常且投入保護;
安全棒掉棒試驗正常;

反應性添加原則

添加元件時,先加反應性價值大的,後加反應性價值小的;
儘量對稱添加反應性;
反應堆從深次臨界到-0.5的反應性提升階段可以較快的添加反應性,而從-0.5到臨界狀態階段則應緩慢添加反應性;
首次添加的反應性不得超過最小估計值的1/3;
添加元件時,只有當最小外推值大於兩盒時才能添加元件,每次只能添加一盒元件;每次提棒引入的反應性不得大於最小外推值的1/3或1/2,不得同時提過根控制棒,且應以間斷方式提升;
在接近臨界時,反應添加速率不得大於0.0002(∆k/k)/s;
當Keff>=0.998,才能向超臨界過渡,且一次提棒添加的反應性不得超過0.002∆k/k。

臨界實驗的一般步驟

在完成初裝載和準備後,向堆內開始添加元件時,臨界實驗也就正式開始了。
在Keff<0.5時,由於外推不準確且儀器計數也低,一般不進行外推,僅進行臨界監督。
臨界監督就是向堆內加入元件或其他部件完成預裝載,同時關注中子計數的變化情況,發現計數變化異常時,停止一切操作,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後再進行實驗。
臨界監督後用元件法外推加入全部預留元件完成全裝載。
全裝載完成後要進行堆芯檢查,確定堆芯裝載於方案設計相符合。
最後進行提棒法外推臨界,給出冷態臨界棒位及其他參數。
除臨界監督在計數變化正常時,可以在沒有實驗外推次臨界度值的情況下向堆內添加正反應性外,元件法和提棒法外推臨界都必須在外推結果出來以後,按反應性添加原則像堆內加入正反應性。一般步驟為:
1.了解設備狀態和投入情況;
2.值班長根據主物理員的通知,命令操作員提升兩根安全棒到頂;
3.物理員記錄中子計數裝置的中子計數N1;
4.值班長根據主物理員的通知,命令大廳人員向堆內加入指定元件到指定位置;
5.物理員根據中子計數裝置的中子計數N2,並計算外推的反應性;
6.物理員按最小外推值的1/3或1/2原則來確定下一次向堆內加入的反應性當量;
7.重複3-5步直到完成全裝載;
8.進行提棒外推臨界;
9.當最大外推Keff>=0.998時,向超臨界過渡,按反應性添加原則提棒引入一約60s倍周期(倍周期一般控制在大於30s)
10.記錄功率上升周期與棒位,結束實驗。

臨界實驗注意事項

合理布置中子探測器,特別是在有外中子源時更是注意。
要求布置探測器時一定要讓源中子經過倍增後再被探測器測得;
防止反應堆意外臨界;
防止小功率保護;
防止中子計數裝置計數溢出;
防止短周期事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