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挖補門箋

門箋,亦稱“掛錢”、“過門錢”。其形狀如小幡,紋飾類如人勝,是一種裝飾性的中國傳統刻紙藝術。用彩紙刻成,春節期間裝飾於門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沂挖補門箋
  • 別名:“掛錢”、“過門錢”
  • 屬性:形狀如小幡
  • 對應:人勝
簡介,紋樣色彩,

簡介

臨沂挖補門箋
門箋,亦稱“掛錢”、“過門錢”。其形狀如小幡,紋飾類如人勝,是一種裝飾性的傳統民間刻紙藝術。專家認為它是由古時彩勝演變而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幡,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戲之。”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可見在唐宋時期,就有這種裝飾品,只是各有各的用途。
山東的過門箋,以蘭山、蒼山、臨沭、郯城的挖補門箋最為精彩。這種挖補門箋,即套色門箋,民間叫做“換堂子”。它的工藝製作過程是,把紅、綠、黃、桃紅、紫等五色紙疊在一起,刻成鳥、獸、蟲、魚、花卉、瓜果等紋樣,拆開後重新搭配組合,在紋樣的背面,用窄紙條貼上。在統一的外框內,堂子裡面的紋樣,可以出現綠的花或紅的葉子,紫的花或黃的葉子……這種套色門箋較之五色單色門箋,更為華麗,富有裝飾性。1983年,山東民間美術晉京展覽,剪紙藝術家申沛農先生稱讚臨沂挖補門箋:“富麗而不失樸實,鮮艷而不媚俗,統一而富於變化,它為彩色剪紙藝術的創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紋樣色彩

門箋的紋樣和色彩,表達著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紋樣多以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如“蝴蝶戲牡丹”、“雙喜臨門”、“連年有餘”、“四季平安”等。近幾年來,剪紙藝術工作者和民間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創作出許多具有時代精神的新門箋,熱情地歌頌了黨的領導、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