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鎮(江蘇省海門市臨江鎮)

臨江鎮(江蘇省海門市臨江鎮)

臨江,地處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江蘇省海門市(海門市經濟綜合實力列全國縣域第33位,未來發展競爭力列全國縣域第14位)東側。她東攬滔滔黃海,南依奔騰長江,西枕開放城市南通,北靠寧啟高速公路和寧啟鐵路。位於中國沿江經濟和沿海經濟帶的交匯點上,因瀕臨長江而得名。

臨近的海太汽渡、南通機場、寧啟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的沿江高等級公路、蘇通大橋和寧啟鐵路,以及橫穿全鎮的336省道,為臨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海、路、空交通條件。隨著越江通道和崇啟、崇海大橋的建成,將進一步縮短臨江至上海的行程。

臨江背負廣袤的江海平原,全鎮總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3.2萬。下轄十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境內地勢平坦,溝河成網,社會治安良好,農林牧副漁五業興旺。“普江牌”大蒜認定為江蘇省無公害產品,“臨江牌小寒王”毛豆飲譽長江兩岸。“海門山羊”、“四色寶豆”是這裡的特產。順應沿江開發和城市建設的擴容提質,依託靈甸工業集中區,將使臨江人氣更足,商氣更旺,名氣更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江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江蘇省海門市
  • 方言:啟海話
概況,沿革,基本概況,區位交通,經濟發展,

概況

海門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南瀕長江,距城區24千米。面積79.01平方千米,人口6.51萬人(2012年)。轄2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人民路118號。S336通啟公路、東臨公路過境。

沿革

1949年設興賢、同濟、靈西、靈東等鄉,後合併置臨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38.3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臨北、天南、召明、汲西、堅平、立周、陳東、北陽、元中、其祥、介雲、靈江、懷義、東圩、陽應、普明、玉豐、靈西、江校、悅興、靈東、稻香、元菊、普濟、靈海、海橋、普西、元南、希聖29個行政村和靈甸街1個居委會。?年撤鄉設鎮。2012年末,撤銷三廠鎮、臨江鎮,以八匡河為界,分別設立三廠街道、新的臨江鎮;將原三廠鎮的丁陸、湯西、鶴豐、新豐、劉洪、為民、豐順7個行政村及大新街居委會和原臨江鎮合併,設立新的臨江鎮。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海門市臨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轄1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320684414:~001 123靈甸街居委會 ~200 123堅平村 ~201 123介雲村 ~202 123江校村 ~203 123稻香村 ~204 123靈江村 ~205 123立周村 ~206 123元菊村 ~207 123希聖村 ~208 123普明村 ~209 123陽應村 ~400 123海門市青龍化工園區 ~401 123海門市臨甸港化工園區
原【湯家鄉】〖沿革〗1949年設平港、鶴豐、民友、友洪等鄉,1957年並為湯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大新公社,1983年改湯家鄉。1996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湯西、洪橋、安北、民友、閘北、新通、新勝、宏豐、雲豐、元祥、中興、友洪、丁陸、鶴豐、元明、永順、崇海、劉洪、東平、李朱、泰東、友相、泰西23個行政村。?年撤銷湯家鄉併入三廠鎮。

基本概況

改革開放給臨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機械製造、金屬製品、印染、紡織業為主體,化工、電子、建材、服裝等門類較全的工業體系。江蘇雙馬集團系中國化工裝備協會首批成員單位,生產的橡塑機械產品獲全國名優產品稱號。南通白鶴機針有限公司是海門機針的發源地。全鎮縫紉機針生產企業已發展至19家,年產量達2億包,占全國機針產量的5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機針之鄉。東海紡織有限公司系國家中型紡織企業,擁有最新型的氣流紡設備。江海印染園區,集印花、染色生產於一體,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占地800畝的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獨特的廢水處理中心,營造了理想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在該鎮境內新啟動的規劃10平方公里,首期啟動160公頃的海門市級靈甸工業集中區,為發展機械、電子、精細化工等產業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海門市臨江鎮海門市臨江鎮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臨江鎮

區位交通

1、航空:北距南通興東機場30公里,南距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130公里,均有高等級公路相通。
2、鐵路:距新長鐵路南通站30公里。規劃建設中的滬崇蘇鐵路穿過該鎮境內。
3、公路:南京啟東的寧啟高速公路穿過臨江鎮全境,境內設有出口;經海太汽渡,驅車二個小時即可到達上海;經寧啟高速公路,驅車三個小時到達南京。正在開工建設的沿江高等級公路,橫穿全鎮。通過此公路,經蘇通大橋,1.5小時即可進入上海。
4、航運: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港的輔助港南通國際貨櫃碼頭距該鎮40公里。
5、港口:距離該鎮20公里的海門港是長江北岸距上海最近,出海最便捷的天然港口,可建萬噸級客貨、建材、石油、船廠等碼頭。
6、越江通道工程:浦東至崇明敷設江底隧道、崇明至海門建越江大橋,大橋長1.8公里。界時臨江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

經濟發展

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9.6%;完成應稅銷售46.08億元,同比增長25%;兩項增幅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63%,成功突破億元大關。全鎮金牌企業2家,銀牌企業4家,銅牌企業6家,規模企業40家,市重點骨幹企業達16家,新增規模企業4家。規模企業應稅銷售實現42.3億元,占總銷售的92%。工業用電量2萬千瓦時,增長30.2%,增幅全市第二。財政、工業經濟工作獲得市委市政府表彰。2012年被江蘇省批准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一是招商引資凸顯實效。2012年,共接待各類客商80多批次,掌握有效項目信息20多個。上門拜訪企業40多家。共新簽約項目16個,其中嘉娜泰有機矽項目、百朗德生物化學化妝品原料項目、孚科獅基礎潤滑油項目、上海醫工院海門分院項目、廈門大學生物醫藥研發中心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另有電子化學材料、原料藥及製劑、油墨及噴碼設備、塗料助劑等10多個超億萬元項目正進行洽談。二是產業集聚凸顯效應。全年共實現結轉、技改和新上在建項目18個,在批項目16個。其中總投資12億元的現代製藥一期、總投資1.27億元的龍翔化工均已竣工,即將投產。總投資9.5億元的生物醫藥科創園一期9.6萬平方米的研發樓、GMP廠房已結構封頂,二期8.6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
二、基礎設施不斷最佳化,園區配套功能日益完善
隨著大部分基礎設施的順利推進和竣工,電力、水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得到全面最佳化和提升,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一是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全面建設。揚子江路已完成工程量的80%,通江大道即將進入施工階段,其它的次幹路基本完成設計。日供2.5萬噸供水泵站及管網工程正在抓緊施工。靈甸水務公司的2萬噸污水改造工程即將進入尾聲。B區及商務區的水系、排水、污水處理等已基本完成規劃方案。揚子江路西延至科創園的20KV供電線路和現代製藥一期供電專線全面施工。二是生活配套工程全面拉開。搬遷安置小區東升花園一期1.3萬平方米已竣工入住,二期3萬平方米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2013年底前具備入住條件。為萬頃良田工程配套的農民集聚區旭日花園一期6.12萬平方米已近尾聲,預計2013年4月具備入住條件,二期也正在等待土地掛牌。以科創園為核心的商務配套區,濱湖花園(人才公寓)一期3.8萬平方米已封頂,二期專家樓和玲瓏街正在規劃設計;道路綠化及周邊環境打造已全面鋪開。三是長江口北支海門中下段岸線整治工程全面實施。工程設計已基本完成,並已取得相關審批手續,工程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已到位,岸線整治後,可獲得3800畝可用地,為新區拓展了強大的發展空間。
三、新農村建設統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是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建設。台灣農產品種的試種成功,已成為南通、海門第一家台灣農產品實驗基地,多次為南通、海門提供現場會,並成功舉辦台商江浙滬聯誼會,為台灣產業園擴大增添了信心。二是全力申報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正在進行規劃論證、編制材料,到時將建成海門首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三是狠抓農村綜合整治工作。積極創新“四位一體”工作方法,並在全市推廣,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四是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已有3個村的村營收入超過50萬元,7個村村營收入達到2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