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桂新區

臨桂新區

臨桂新區是桂林市的一個市轄區,政府所在地,全區面積2202平方公里,新區離桂林市中心僅10公里,臨桂有“桂都首邑”之稱。

隨著臨桂新區的設立,臨桂新區成為桂林市第一大的行政區。

桂林城市發展要堅持“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部署,建設臨桂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桂新區
  • 外文名稱:Lingui New District
  • 別名:臨桂、二塘(舊稱)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桂林市
  • 下轄地區:轄8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桂林市政府
  • 電話區號:0773
  • 郵政區碼:541100
  • 地理位置:桂林市西面
  • 面積:2202平方公里
  • 人口:47.2萬人
  • 著名景點:義江緣、羅山湖等眾多景區
  • 機場: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五通站、二塘站、橫山站
  • 車牌代碼:桂C、桂H
  • 高校:桂林醫學院、桂林師專
新區由來,地理交通,旅遊資源,臨桂歷史,發展情況,行政區劃,

新區由來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桂林城市建設主要是向西發展。2006年,中共桂林市委三屆二次全會,確立“多中心,多組團式、重點西移、兼顧東延、適度發展南北向”發展規劃。2007年,市委三屆三次全會確立“開發西部、最佳化中部、提升東部,適度發展南北部”的思路,把以臨桂為重點的桂林西部,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和主要平台。8月20日,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桂林城市發展要堅持“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部署,建設臨桂新區。

地理交通

綜合交通條件優越。多年來,國家在該區域已投資100多億元,打造空港、路網等基礎設施。現有的湘桂鐵路桂海高速公路、機場路、萬福路、321國道交匯;在國家中長期高速公路網規劃中,還有6條從臨桂放射的高速公路。湘桂鐵路複線城市段將從這裡接入現有湘桂鐵路正線,即將啟動的湘桂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完工後,桂林到南寧只要兩個小時;正在擴建的兩江國際機場完工後,可降落世界最大的空中客車A380飛機,目前已開闢50多條國內外航線。
正在規劃中的機場路、萬福路西延長線、桂雁路、臨蘇路和臨雁路等5條路,在為西部構建好基礎的城市交通骨架的同時,也使該區域與老城區之間的聯繫更加方便快捷。根據初步設計方案,這5條路總長97公里,該市已與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簽訂開發性金融協定,近期重點支持這5條路建設。
臨桂區緊鄰桂林市,屬桂林市副城市中心。
臨桂區位優勢明顯,距桂林市中心僅有5公里,兩江國際機場距縣城10公里,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國道321線、省道306線,湘桂鐵路交匯縣城,籌建中的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貴廣鐵路貫穿縣境。
臨桂區物產豐富,是“中國羅漢果之鄉”,年種植羅漢果達3萬多畝。水稻複種面積達64.9萬畝,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年產毛竹120萬根,是國家毛竹基地這一。還盛產甘蔗、馬蹄、茶葉、香菇、木耳、靈香草等。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景點有:九灘瀑布、李宗仁故居、羅山水庫、義江風光、華岩、古村柳運河、八仙湖、水仙岩、四塘,陳宏謀宗祠、六塘清真寺、花坪林區、美國飛虎隊遺址等景點有待開發。
九灘瀑布:坐落在該縣黃沙灘水源林保護區,占地60平方公里,從桂林出發,途經臨桂區、兩江鎮、龍江鄉,全段110公里。瀑布共分九級,全長1.5公里,落差140米,氣勢磅群,風格各異,甚為壯觀。瀑布沿途路曲折統蜒,水流有急有緩,有驚無險。周圍散居的少數民族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目前,龍灘瀑布正待開發。
李宗仁故居:原國民政府代總統、著名愛國人士李宗仁先生的故居。位於臨桂區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岭宛如兩條巨龍盤旋交匯於此,並似二龍戲珠,堪稱風水寶地。該建築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總面積4430平方米,經多次擴建,現布局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地、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院內瓊台樓閣。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青磚高牆,房建全木結構,具有民國初年的大式莊園建築風格,保留著桂北樸實的民間格調,有待包裝開發。
羅山水庫:坐落在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近旁的羅山村,有水面2000畝,山林3000多畝,荒嶺5000多畝。此處環境優雅,岸上樹木、果樹鬱鬱蔥蔥,庫內可養殖、垂鉤和蕩舟。人們到此可以遠離都市生活的塵喧,充分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現正在籌建占地2萬畝的羅山水庫野外農林養殖觀賞大莊園,將是人們放鬆情緒、消除積悖的世外桃源勝地,同時又是參現大規模野外農林養殖的高科技示範基地。
義江風光:義江全長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有6萬千瓦的水電力客量。山水飛流而下,形成十二灘,灘途曲折陡峭,有驚無險,水流氣勢宏偉壯觀,此外是開發水力電站和漂流等旅遊業的好項目。中、下游寬闊平坦。水流緩緩。水質清澈無污染,是養殖的好地方。下游水島相連。野鳥翔集,近處鳥語花香,人影浮動,遠處山巒疊障,沿江兩岸民宅仍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此處正是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家鄉—一兩江。為發展臨掛曆史文化和旅遊文化,臨桂區政府正構想引資籌建一座占地3000多畝的桂林兩江民國影視城,拍攝由著名國家級作家黃繼樹與中國著名導演陳家林合作創作的反映民國時期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桂系演義》(二部共40集)和《共和風雲三部曲》(三部共 60集)。
華岩:是距桂林37公里,在保寧鄉境內,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廟宇勝地,現已屬縣級政府劃定的文物保護區。華岩有大、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廟宇。並有和尚住持,香火甚旺,小洞艱險幽深,有“十二重門”之稱。入口處僅容一人攀登而下,寬闊之處有禮堂般大小,傳說此處為呂洞賓修仙之處。仙人床、仙人腳依稀可辨。豐富的傳說及有求必應之勝地,一年之中香客到此燒香拜佛從未間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這一天,路上香客絡繹不絕,盛況空前。從旅遊角度看,開發此處可彌補桂林佛教景點的不足。
古桂柳運河:在離桂 2 5公里的會仙境內,又名水泊梁山,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兩側用料石徹就、水閘25座,運河東入灕江,西下柳江。河內水秀魚肥,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附近農戶乘舟耕農,清晨,千舟競發,傍晚,輕舟徐歸,這裡好一派南國水鄉獨特的自然風光,曾是著名電影《劉三姐》拍攝的主要景點之一,待修整開發。
八仙湖:坐落在會仙鎮境內。離桂林市區2 0 公里,距國道5公里,交通、水電、通訊十分便利。湖面1200餘畝,湖上留有乾隆橋古蹟,湖中有座山,山在幾千畝遼闊的水面中聳立,山中有個八仙岩,八仙岩前、後洞連湖,八仙岩地下河長約2000米,旱洞長約 1300米。湖面平靜,水深在1.5—一2米左右,可作天然水上運動場地,在此場地可開設的項目有:龍舟競賽、對歌划船、水樓樓台、水上腳踏車比賽、情侶小船、湖心酒樓、風帆、旅遊等,八仙岩內可開設天然大舞廳、各種民俗表演、中國神功絕技表演等,八仙湖周圍可建造一些不同格式的民俗風情和小別墅,八仙湖是一個旅遊休閒度假的仙境。
水仙岩:位於縣城東南面約2公里的大崴山,為歷代當地百姓逃避兵亂之處,故又名跑兵岩。山洞裡有洞穴8個,大小不一,互相貫通,主洞為水仙岩,洞穴從南到北全長1812米,最寬處30米,洞底面積2.05萬平方米,洞內怪石磷峋,石乳千姿百態。另有露面地下水,水清碧藍;全長1000米,寬2—一3米,地下河內可泛舟遊覽。山上有珍貴樹種黃枝油松。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距水仙岩10 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岩外峰巒雲影,山光水色,相映生輝,好一個旅遊景區,待開發。
大江水庫:位於臨桂區南邊山獅子口村,距桂林市區約4 0公里,是桂林目前較大的水利工程。該水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長形人工湖,庫區長4.5公里,正常水位面積 2865畝,水清無污染,兩岸松竹成林,綠樹成蔭,滿目清翠,空氣清新。還有層層丘陵和近千畝盆地。是旅遊者陶醉的寧靜秀麗的自然佳境,也是旅遊和水力資源開發的寶地。
飛虎隊遺址:距桂林13公里,在桂林西面的秧塘機場,方圓是7公里的空曠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中緬邊境的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噸物資和3萬餘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當時,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俗稱飛虎隊)在陳納德將軍的帶領下,不遠萬里跋涉來到中國,駐紮在廣西桂林臨桂秧塘機場,為保衛中國南方地區和殲擊日本海上運輸船隻立下了赫赫戰功。此處可開發為世界和平公園,飛行表演,航模表演,電影外景等。

臨桂歷史

臨桂區歷史悠久,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臨桂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全國有名的“狀元之鄉”、“將軍之鄉”、“冠軍之鄉”。在封建科舉時代,廣西共出過9名狀元,其中有5個出在臨桂,曾有“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的美譽,科舉時代最後一個“三元及第”者陳繼昌,就是清代名臣陳宏謀的玄孫。從民國至今,共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小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將軍。
在1996年亞特蘭大第26屆奧運會上,臨桂健兒唐靈生肖建剛分獲59公斤和64公斤級舉重金牌和銅牌,在2004年雅典第28屆奧運會上,臨桂運動員李婷與隊友奪得女子雙人10米跳台冠軍。
明--清 臨桂歷史大事記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臨桂區境屬桂林郡。
西漢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設始安縣,屬零陵郡。
三國 吳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吳帝孫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屬荊州管轄,郡治設在始安縣。
同年, 析始安縣地置尚安縣(晉併入熙平縣,今陽朔縣地)。
南朝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駐始安縣。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總管府於始安縣城。
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縣置臨源(今興安縣)、純化(後改慕化,今永福縣地)、永福、
福祿(今桂林市東部)縣。
長壽元年(692年),在縣城南面今會仙、四塘鄉及桂林市南郊開鑿一條運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運河)。今遺址尚存。
臨桂人趙觀之(855)中了狀元,為廣西第一個狀元。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年),以靈川縣義寧鎮地置義寧縣,治所設在今五通鎮。
廣南西路治所設在臨桂區。
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所設在臨桂區。臨桂區桂林成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
“西南會府”。
延佑間(1314~1320年)總管梁國棟在現成桂林創辦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蒙古字學”。明代停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設廣西行中書省,治所設在臨桂區。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軍攻占縣城桂林。
同年,設靖江府(後改稱桂林府),府治設在臨桂區。
二年(1369年)設兩江巡檢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國於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設在臨桂區。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歷時36天,游山26座,洞76個。
明代,臨桂區共有49名舉子及進士第,為廣西各縣之冠。
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圍攻桂林。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壓境。總督張同敝奮起反抗,城破,張被執,壯烈就義。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國攻桂林,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燒靖江王府,全家自殺。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災。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災饑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蟲害。
雍正九年(1731年)義寧雨雹。
十年(1732年),陳宏謀回鄉,興修水利,使鄉人獲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六塘巡檢司。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人陳繼昌鄉試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
成為自科舉以來全國第13個也是最後一個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縣人龍啟瑞及狀元第。
鹹豐元年(1851年)在縣城西華門陳公祠設團練總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國孔亞福部2000餘人攻占義寧縣城,旋北上攻打龍勝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沙與縣城桂林有線電話接通。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為桂林講學。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講學。六月返粵。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會黃興抵桂組織同盟會分會。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會廣西支部在縣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臨桂191人考取進士,再居廣西各縣之首。

發展情況

近年來,臨桂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的原則,圍繞“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目標,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縣城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8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9.4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47.9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17.4億元,增長9.9%。組織財政收入突破7億元,達到7.04億元,同比增長21.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同比增長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2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5033元,同比增長11.5%。
——城鎮品位大幅提升。圍繞“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目標,積極主動的配合市里開展工作,完成了臨桂新區建設規劃,總體規劃已獲得自治區批覆。積極穩妥的做好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完成新區土地徵收5077畝。啟動人民路延長段、環湖路建設和大圓盤改建工程,加快推進桂林西城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和會仙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站建設。對機場路、世紀大道、榕山路、人民路、金水路等道路兩旁的建築進行立面改造,縣城面貌煥然一新。加大對“風情義江”、十二灘漂流等精品景區的投入力度,旅遊和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採取強化日常監管與集中突擊整治相結合的辦法,對縣城、城郊結合部、鐵路沿線和市場周邊的積存垃圾和衛生死角進行集中清理整治,確保縣城主次幹道全天候乾淨整潔,垃圾清收無遺漏。隨著“城鄉清潔工程”的不斷深入開展,各鄉鎮加強對集鎮的管理,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工業經濟破浪前行。多渠道籌集資金1億多元,高標準修建秧塘園區秧一路、秧六路和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全年引進審批項目83個,契約投資總額31.74 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7.88億元,同比增長40%;引進外資項目4個,契約投資額1.6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90萬美元,同比增長45%。強化骨幹帶動,提高工業運行質量。全年新上規模企業13家,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95家,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87.9億元,同比增長42.2%,帶動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19.2億元,同比增長35%。實行項目跟蹤服務責任制,切實解決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等難題,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投資9.36億元的三金產業園、投資8.3億元的福達產業園、投資2.68億元的萊茵產業園、投資2.5億元的正菱工業園、投資4億元的廣西廣匯低溫設備、投資2億元的天和中藥產業化、投資1.8億元的華力重工等項目建設正按預期計畫有序推進。狠抓節能減排工作,依法關停2家小紙廠、16家開口窯小磚廠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以被列為全國良種補貼縣為契機,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被列為“全區糧食高產創建生產示範縣”。加強對溫氏、桂柳等龍頭企業的服務,有力推動家禽、生豬養殖的規模化和產業化。2008年養殖龍頭企業實現畜牧業產值1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占全縣畜牧業產值的65%,帶動全縣生豬出欄60.42萬頭,比上年增長4.9%;家禽出籠3950萬羽,比上年增長14.2%。擴大國道321線兩側和機場路兩側以及兩江、四塘、臨桂鎮等以柑橙為主的水果基地建設,全縣水果種植面積達18萬畝,被列為“自治區創建無公害水果示範基地縣”;建立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4個,帶動全縣種植食用菌面積400萬平方米;建立馬鈴薯、葛根、淮山、大白菜等示範點35個,帶動全縣完成蔬菜種植面積34.5萬畝;種植羅漢果3萬畝,總產值2.33億元。植樹造林6萬餘畝,新建沼氣池4203座,均超額完成任務。建立朱家、金嶺等1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完成100個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及村容村貌整治、創建了1018戶新農村建設樣榜戶,完成413個村莊地形測繪和411個村莊規劃方案編制工作,46個市級文明衛生村創建任務圓滿完成。啟動飛機坪至南邊山53公里通鄉水泥路項目,黃沙至翻水、潯江至白馬等9項通達工程共99公里公路全部竣工。啟動11處國管水庫修復工程,對馬鞍、新寨、付合、古窯里4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完成34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建設,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5萬畝。修復黃沙水廠、宛田水廠、六會水廠,完成14處農村人飲項目,解決2萬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9個鄉鎮獸醫站的新(改、擴)建任務。97個“戶戶通電”工程項目全部完工,解決邊遠山區1998戶農戶用電難題。

行政區劃

全區轄8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臨桂鎮、五通鎮、六塘鎮、兩江鎮、會仙鎮、南邊山鎮、四塘鎮、中庸鎮、茶洞鄉、宛田瑤族鄉黃沙瑤族鄉。全區總面積2202平方公里, 47萬人,共有11個鄉鎮165個村(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