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縣(臨朐)

臨朐縣

臨朐一般指本詞條

臨朐縣別稱駢邑隸屬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濰坊市西南部,沂山北麓,彌河上游。東與昌樂縣安丘市毗連,南與沂水沂源縣接壤,北臨淄博市青州市。總面積1831平方公里。

2010年,臨朐轄8個鎮、2個街道,1個高新技術產業園、1個風景區管委會、1個生態旅遊區,345個中心村,總人口83.43萬人。

臨朐自西漢置縣迄今2000餘年,素有“小戲之鄉”、“書畫之鄉”和“中國觀賞石之鄉”等美譽,是首批“全國文化模範縣”、“全國社會文化先進縣”,有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址210餘處,有沂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旺國家地質公園老龍灣石門坊等旅遊景點,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朐
  • 外文名稱:Linqu
  • 別名:駢邑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濰坊
  • 下轄地區:城關街道、東城街道等
  • 政府駐地:城關街道
  • 電話區號:0536
  • 郵政區碼:262600
  • 地理位置:山東半島西部
  • 面積:1831平方公里
  • 人口:85.67 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沂山石門坊老龍灣 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 火車站:濰坊站 
  • 車牌代碼:魯G、魯V
  • 國內生產總值:205.5億元(2013年)
  • 行政代碼:370724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交通運輸,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特產小吃,風景名勝,名人,

歷史沿革

據《竹書紀年》和《齊乘》載,今臨朐境少昊世為爽鳩氏、帝堯時代為帝子丹朱、虞夏時期為季萴、商朝為諸侯逄伯陵的封地。
西周,今臨朐境稱駢邑,為紀國所轄。 春秋時期,齊國滅紀,駢邑改屬齊國。戰國時臨朐地為"齊之朐邑"。
,今臨朐境大部屬臨淄郡,南部屬琅琊郡。
西漢初,始設臨朐縣,因縣城東臨朐山而名。今臨朐境內,那時有臨朐、朱 虛、臨原、按(同校)、缾5縣。臨朐屬齊郡,莽新時改為監朐;朱虛屬琅琊郡, 治所在臨朐城東南13公里的古城村; 臨原亦屬琅琊郡,治所在臨朐城東北1.5公 里(待考) ,莽新時改為填(鎮)夷亭;挍,亦名按亭,治所在朱虛城東6.5公 里,僅存5年即廢,屬郡不詳;缾,屬琅琊郡(遺址待考)。
東漢,今臨朐境內僅存臨朐和朱虛兩縣。光武初,復監朐為臨朐,並將缾縣併入,屬青州齊國;將填夷亭併入朱虛縣,屬青州北海國,治所移至今臨朐城東南25公里的城頭村。
三國魏時,境內仍設臨朐、朱虛兩縣。臨朐屬徐州東莞郡;朱虛屬青州城陽 郡。
晉朝,境內設臨朐、朱虛兩縣,初屬琅琊郡,後屬徐州東莞郡。惠帝永康元年(300),朱虛改屬平昌郡,臨朐屬高密國。
南北朝時期,境內設昌國、朱虛、般陽、西安、安平5縣。昌國,南朝宋改臨朐置,治所在臨朐城。般陽,割朱虛西南境置,治所在臨朐城東南13公里的西 盤陽村。西安,在昌國縣西,治所在臨朐城西5公里的西安村。安平,在昌國縣 北, 為今臨朐北界。以上4縣均屬齊郡。朱虛,南朝宋屬平昌郡,北朝魏改屬膠 州。北周時朱虛併入琅琊郡,般陽、西安、安平併入昌國縣。
隋朝, 開皇六年(586)改昌國為逄山縣,復設般陽縣,屬青州。大業初, 改逄山為臨朐縣,般陽併入臨朐,屬北海郡。 唐朝初,廢臨朐,置般陽縣。武德五年(622)重設臨朐縣。武德八年(625) 般陽併入臨朐縣,屬河南道青州。
五代,沿唐制。
宋朝,初沿五代制。慶曆三年(1043)改屬京東東路青州按撫使。
金代,貞祐四年(1216)析穆陵鎮置縣。臨朐、穆陵兩縣均屬山東東路益都 府。後將穆陵縣併入臨朐縣。 元朝,至元二年(1265)臨朐併入益都縣。至元十五年(1278)復置臨朐縣, 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清兩代,設臨朐縣。明時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時屬山東行省青州 府。
民國初,廢府設道,臨朐縣屬膠東道。民國十四年改屬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臨朐縣為省直轄。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屬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所轄。
1940年4月,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9月,共產黨領導的臨朐縣政 府建立,隸屬魯中行政區第四(沂山)專區。1945年10月,原第三專區撤銷,第四專區改為第三專區, 臨朐亦隨之改屬第三專區。1948年7月,屬魯中南行政公 署第三(沂山)專區。1949年7月改屬昌濰專區。1967年3月改屬昌濰地區。1981 年7月, 昌濰地區改名為濰坊地區,臨朐縣亦改屬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改稱濰坊市,臨朐縣又改屬濰坊市轄。

行政區劃

2004年,撤銷臨朐鎮,以臨朐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關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將東城區的20個村和營子鎮11個村,共31個村,劃歸東城街道辦事處管轄。3月16日,臨朐縣召開城區撤鎮設街辦工作動員會。
2006年,臨朐縣轄2個街道、15個鎮、1個鄉:城關街道東城街道五井鎮楊善鎮冶源鎮寺頭鎮九山鎮七賢鎮辛寨鎮臥龍鎮蔣峪鎮大關鎮營子鎮龍崗鎮柳山鎮上林鎮紙坊鎮石家河鄉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2007年,臨朐縣將16個鄉鎮、2個街道調整為8個鎮、2個街道:紙坊鎮併入城關街道,楊善鎮併入冶源鎮,石家河鄉併入寺頭鎮,臥龍鎮併入辛寨鎮,營子鎮、七賢鎮併入東城,龍崗鎮併入上林鎮為龍崗鎮,蔣峪鎮併入大關鎮並更名為沂山鎮
2012年2月,成立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
截至2011年,臨朐縣轄2個街道、8個鎮:城關街道東城街道五井鎮冶源鎮寺頭鎮九山鎮、辛寨鎮、龍崗鎮柳山鎮、沂山鎮。縣政府駐城關街道。
2013年,沂山鎮政府駐地由大關村遷址蔣峪村,沂山鎮更名為蔣峪鎮。龍崗鎮改名為山旺鎮。

地理環境

位置

臨朐地處北緯36°04′~36°37′,東經118°14′~118°49′之間,位於山東省中部,沂山北麓,彌河上游,濰坊市西南隅。
臨朐縣地圖

地形

臨朐縣地處魯中山區邊緣, 為低山、 丘陵、平原交錯地帶。境內大小山頭 2000餘座,500米以上山峰84座,以南端沂山為高點,呈扇形向西北和東北展開, 形成山地居南,平川亘北,南部崛起山脈連綿,北部低平視野開闊的地勢特徵。

氣候

日照臨朐縣年總日照時數在2261.1~2779.3小時之間,平均2578.6 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8%。全年日照時數,最多的月份為5月,達270小時;6月份次之,257 小時;2月份最少,僅181.5小時。年輻射量為122.47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縣城附近年平均氣溫12.4℃,年際變化不大。僅據新中國建立後38年的 統計, 1961年最高, 13.4℃;1969年最低,11.5℃。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3℃;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6℃。氣溫年較差29.3℃。以四季區分,夏、 冬兩季多趨穩定, 春、秋兩季升降較大。4月較3月,平均氣溫回升7.5℃;11月 較10月,平均氣溫下降7.7℃。年極端最高氣溫40.5℃(1968年6月11日);年極端最低氣溫-23.8℃(1985年12月9日)。
降水臨朐縣降水量具有強烈的季節性。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2~63%; 冬季僅占4~5%; 春季占13~14%;秋季占19~20%。日降水量強度,冬季3毫 米左右;夏季一般15~30毫米, 最大290毫米;春秋兩季一般為6~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年降水61~120天,一般80~85天。
縣內降雪平均始於11月25日, 最早11月7日,終於3月26日,最晚4月28日,平均降雪期122天。年度降雪量平均32.8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米(1864年)。年度降雪日數平均11天, 最多25天(1968~1969年度);最少6天(1967~1968年 度);最長連續降雪日數8天(1895年2月)。積雪平均始於12月10日,終於3月9 日。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87年已利用的土地面積(下稱土壤面積)中,耕地785427畝,園林占地605117畝,河庫渠塘占地187149畝,居住、工礦、交通、國防占地204294畝,荒山荒地640945畝,未利用的疏草山地、裸岩礫石329568畝。
2000年底,臨朐縣共有土地274.95萬畝。

水利資源

臨朐縣水資源總量為55665萬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7200萬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2765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採量為15000萬立方米。臨朐縣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42.3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4,是典型的貧水區。縣境內山川相間,河谷深切,水能蘊藏量較豐富。特別是南部山區,山高河床陡,比降均大於1/40,且又多屬暴雨中心,多數河流具有水利發電的有利條件。
到2000年底,臨朐縣有9座水電站運行,共裝機16台,功率1999千瓦,其中6座為壩後式電站,5座建在大中型水庫壩後,1座建在小(一)型水庫壩後。由於來水量不穩定,臨朐縣水電站發電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份(1995年)為224.5萬千瓦時,最小年份(2000年)只有7.5萬千瓦時。

生物資源

植物 截至2000年,木本植物有51科、230餘種,主要有楊、松、柳、榆、楸、刺槐、桐、黃櫨、銀杏、國槐、棉槐及蘋果、山楂、桃、杏、梨、李、板栗、核桃、柿子、軟棗、大棗、花椒、櫻桃、香椿、桑樹、荊、棘等。
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葛藤、刺葉南蛇藤、葡萄、山葡萄、爬山虎等。
草本植物約有800餘種, 除具有植被價值外,從資源角度分,大致可分為柴薪類、牧草類、食用類、藥材類。柴薪類草本植物以山草、茅草、蒿類為多。牧草類以骨節草、莠草、羊鬍子草、翻白草、蒼耳、蒺藜等為廣。食用類草本植物,如灰菜、薺菜、苦菜、馬齒莧、龍鬚菜、拳頭菜、苜蓿、黃花菜、蓬子菜、蒲公英、車前等,多達數十種。藥材類有柴胡、丹參、黃芪、黃芩、遠志、半夏、地錦草、透骨草、徐長卿、劉寄奴、防風、益母草等五百餘種。
水生植物主要是蘆葦、蒲、藕、蓮、浮萍等。
動物 截至2000年,境內常見的獸類有狼、狐狸、獾、黃鼠狼、刺蝟、野兔、蝙蝠、家鼠、田鼠等。
爬行類主要有蛇、蜥蜴、壁虎、鱉等。
兩棲類有蛙、蟾蜍等。
鳥類有153種,其中留鳥31種,候鳥、旅鳥122種。常見的有鷹、貓頭鷹、麻雀、喜鵲、燕子、灰喜鵲、啄木鳥、斑鳩、山雞、黃鸝、布穀鳥、杜鵑、水鴨、烏鴉、鵓鴿、鵪鶉等。
魚類水生動物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黑魚、鮎魚、麥穗魚、浮稍魚、青魚、鱔魚、泥鰍及人工放養的虹鱒魚、銀魚等。非魚類水生動物主要有蝦、河蚌、螃蟹、螞蟥等。
縣內常見昆蟲計有8目400餘種。其中昆蟲類害蟲及寄生性天敵赤眼蜂,捕食性天敵如蜘蛛、螳螂、草蛉、蜻蜓、七星瓢蟲等均有分布。另多見的主要有蠍子、蟋蟀、土元、蟬、蝴蝶、蜜蜂等。

礦產資源

臨朐縣已開發利用的優勢礦產資源有四種:石灰岩、花崗岩板材、觀賞石、黃金。
優質化工石灰岩已探明儲量1.02億噸,是玻璃、造紙、橡膠、塑膠、食品、醫藥等工業的優質填料。
花崗岩已探明儲量2億立方米。 其中,以東鎮沂山命名的沂山紅花崗石在國內花崗石飾材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品已發展到板材,台階石、路沿石、蘑菇石等十幾個品種, 銷往全國各地。
觀賞石的開發利用數紅絲石為最早。
臨朐是濰坊市黃金的重要產地,有臨朐縣金礦、縣寺頭金礦、縣楊桃金礦等。

交通運輸

國際機場和海港碼頭均可在2小時內通達,40分鐘內可到達濰坊機場。長深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青臨鐵路與膠濟鐵路、膠新鐵路相連線,羊臨、泰薛、濰九、仲臨等6條省級幹線公路穿行境內,擁有等級公路1167公里,是連線華東與華北、東北及沿海內地的重要通道。

人口民族

人口

建國前,縣內人口生育呈曲線發展。建國後,人口生產逐步納入計畫軌道,但隨著育齡婦女的基數不斷增大,新生人口與日俱增。
1987年臨朐縣人口總數為790086人,占濰坊市人口總數的9.78%。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0.6人,在全市12個縣(市、區)中列第9位。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臨朐縣人口為 83.43萬人

民族

臨朐縣歷代居民以漢族為主。清朝中期,益都回民因經商先後來臨朐城關、冶源等地安家落戶;由沂水也遷入九山、蔣峪等地少數回民。其它少數民族多因工作或婚姻關係來縣內定居。
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結果,臨朐縣有6個民族。漢族742739人,蒙古族4人,回族244人,藏族1人,滿族27人,朝鮮族3人。另有日本國大和族加入中國國籍的2人。
截至2007年,臨朐縣有少數民族9個,450人。

經濟

綜述

清末至民國時期,臨朐經濟是封建所有制束縛下的封閉、落後的小農經濟,臨朐縣90%以上的人口務農。 據1946年統計,地主、富農占臨朐縣總人口的4.1%,卻占有臨朐縣土地的15.8%,以此剝削貧苦農民。因土地占有不均,加之生產方式落後,劣種、稀植、粗管,諸多災害襲擾,致使農業發展緩慢。手工業只有繅絲比較發達,余為榨油、造紙、紅爐等業,均為私家經營,生產規模較小。由於交通閉塞,商業僅以蠶絲和黃煙等土特產品交易為大宗。至1949年,臨朐縣社會總產值僅6400萬元,農業總產值5052萬元,工業總產值501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1175萬元。
1987年臨朐縣社會總產值124495萬元,國民生產總值57642萬元,國民收入49493萬元,同1949年相比,分別增長19倍、17倍和16.9倍。
2013年臨朐縣地區生產總值205.55億元,同2012相比增長10.7%。財政總收入17.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億元,同2012相比分別增長24.2%和28.5%。

第一產業

臨朐是農業縣,盛產糧油作物和菸草、桑蠶。但在清末民國年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裡,生產力受到嚴重束縛,生產工具陳舊,耕作方式原始,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正常年景糧食畝產僅80公斤左右。勤勞的臨朐人民雖經年勞動,卻仍過著缺衣少食、糠菜半年糧的貧困生活。1938年日軍入侵後,戰事頻繁,兵匪為患, 農事難顧,致大量土地荒蕪。1942年前後,臨朐變成了駭人聽聞的"無人區"。
1946~1951年,人民政府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社會秩序安定,農業生產開始恢復。50年代初開始的農業合作化,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本特徵的新的經濟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0年,縣內推行生產責任制,適合縣情、順乎民心的農業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林、牧、副、漁五業俱興。
1987年,臨朐縣糧食總產量和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949年的3.73倍和5.5倍。 農業商品率為63.7%,比1986年增長12.9%。
2009年,臨朐縣糧食播種面積95.3萬畝,糧食總產量34.7萬噸,增產7758噸,同2008年相比增長2.3%。其中:小麥45.9萬畝,單產341.2公斤,總產15.7萬噸,同2008年相比增長1.3%;玉米42.9萬畝,單產394.5公斤,總產16.9萬噸,同2008年相比增長5%。全縣果園面積19.2萬畝,果品產量21.3萬噸,同2008年相比減少3.1萬噸。

第二產業

建國前,臨朐縣工業規模很小。清光緒末年經營桑皮紙、陶土、石灰等手工業者不足兩千人。民國初期,繅絲業興起,其它手工業也隨之發展起來。1929年後, 因絲價下跌,多數絲廠倒閉後轉營榨油業。1933年,臨朐縣有絲廠139家,油坊220家,釀酒業41家、造紙業520家。1938年,日軍入侵臨朐,縣內手工業遭到破壞,大部停業。
1949年,臨朐縣第一家國營工業企業——華昌油坊在孔村建立。1952年,臨朐縣第一個手工業合作企業——信紀紅爐社在城關鎮成立。同年底,縣以上集體工業企業發展到18家,國營工業企業2家,工業年產值753萬元(1980年不變價格,下同)。之後,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4月,臨朐縣有木業、修配、皮革、磚瓦、石灰、土陶業、縫紉、印刷、鞋業、造紙、繩經、席業等合作社、組67個,人員2285人。全年工業總產值86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
1987年,臨朐縣工業總產值52136萬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37個(含省轄、市轄和其它企業10個) ,總產值14240萬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27.3%;鄉鎮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211個,總產值15884萬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30.5%;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42.2%。臨朐縣擁有主要專業生產設備5089台, 鄉鎮以上工業企業職工30119人。1987年,臨朐縣工業總產值在濰坊市占第八位。
200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1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2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4%,產品銷售率達98.5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52.7億元,增長17.1%。華建鋁業、供電公司、萬豪紙業3家企業進入全市“百強企業”行列。
200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5億元,實現利稅11.6億元,利潤7.1億元,分別比2008年增長17.6%、19.7%和16.6%。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48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六和飼料、華建鋁業、供電公司、萬豪紙業等4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5億元;利稅過500萬元的企業63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其中過千萬元的15家,增加3家;實交稅金過百萬元的企業75家,其中過千萬元的6家。

第三產業

臨朐地處山區,過去交通閉塞,商業素不繁榮。至清朝末期,有部分蠶繭、菸草、山果、藥材、桑皮紙及畜產品運銷外地,多由外地商販採購。膠濟鐵路通車後,外國商品輸入,商販逐漸增多。民國前期,臨朐蠶絲因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增長而興盛起來,農業穩定,土特產品增多,促進了商業的發展。縣城為臨朐縣商品集散地,店鋪有200多家,冶源、五井、九山、蔣峪等較大集鎮市場也較繁榮,臨朐縣年交易額數百萬元。日軍侵占臨朐後,淪陷區民不聊生,流通渠道受阻,商業凋敝。
1948年,臨朐全境解放,商業開始復甦。建國初期,國家在發展國營商業、積極扶持供銷社集體商業的同時,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方針,扶助私營商業。
1987年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3474萬元。其中全民所有製成份的商品零售額8233萬元,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5.1%;集體所有製成份的商品零售額10553萬元, 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45%;個體零售額4688萬元,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9.9%。在市場繁榮的同時,曾出現過偽劣商品和物價混亂的現象,其弊端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逐步解決。
200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3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19.1%。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3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19.1%;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39.3億元,同2008年相比同2008年相比增長19.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1.1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17.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5億元,增長同2008年相比32.4%;其他行業零售額2.8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10.2%。分經濟成分看,公有經濟零售額17.3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35.9%;非公有經濟零售額45億元,同2008年相比增長13.7%。

社會

科技

2013年,臨朐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4家。臨朐縣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7.9%,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新認定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
2013年,臨朐縣共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綜合院士工作站、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示範聯盟各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2家,國家火炬計畫臨朐磁電裝備特色產業基地1處。
2013年,已完成市級以上科技成果鑑定15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12項。申報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1項,已獲批立項17項,爭取無償資金2260萬元,其中國家項目5項,省項目4項,市項目8項。全年專利申請636件,專利授權394件,同比分別增長9.1%和22%。
臨朐縣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達14家。華特公司牽頭成立的“磁電與低溫超導磁體套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被確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文化

截至2014年,小品《駱駝石》被文化部授予政府民眾最高獎“群星獎”、並被省政府授予“泰山文藝獎”,10餘部作品相繼獲得“泰山文藝獎”、“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第二屆“風箏都文化獎”特別獎。舉辦“文明之夏”廣場系列文藝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動70餘場次,組織開展第四屆社區文化節、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和“駢邑大舞台”才藝大賽等各類活動近百場。被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文化志願服務活動被文化部評為“文化志願者基層服務年”示範項目。“恆彩數碼高仿真項目”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國家改革發展重點項目庫。
西朱封遺址和魏家莊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文物點列為第四批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挖掘整理非遺項目14項,臨朐縣省級非遺名錄項目達到4項,市級7項,縣級168項。
截至2013年底,臨朐縣共設立了周姑戲、桑皮紙製作技藝、紅絲硯製作技藝、沂山祭祀禮儀、全羊宴製作技藝5個縣域非遺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3年 ,臨朐縣圖書館被評定為國家二級館,1處鎮街文化站達到國家一級站標準,1處達到國家二級站標準。新建鎮街文化廣場4處,改造提升鎮街圖書館3處,臨朐縣85處社區全部建成了文化中心,臨朐縣數位電視用戶19.4萬戶,入戶率達80%。

教育

2013年,全年新建、改擴建學校23處,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南苑國小建成投入使用,東郡國小、東城街道七賢教育園區、冶源教育園區、城關教育園區國小部等重點學校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招標採購微機2104台,投影設備228套,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
臨朐縣高中、國中、鎮街駐地以上學校及城區國小全部實現百兆校校通。新建、改擴建學校標準化食堂43所,為77處農村學校統一安裝取暖設施。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規劃建設8處城區幼稚園,改建完成2處實驗幼稚園分園,新增幼稚園學位2220個。臨朐縣新建、改擴建幼稚園29處,新增建築面積5.95萬平方米。
深入開展“護校安園”行動,累計取締非法接送幼兒車輛47輛,關停非法幼稚園36處、非法培訓機構34處。臨朐縣172輛校車安全運行。被確定為全省首家“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實驗區”、濰坊市首家“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8所學校被評為“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特色校”。2013年,臨朐縣在校學生89361人,其中普通中學3637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091人,國小45897人。

衛生

2012年,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縣海浮山醫院恢復公立醫院性質;縣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投入資金4900萬元,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縣海浮山醫院病房樓投入資金2000萬元,主體部分全部完成;辛寨中心衛生院醫療綜合樓開工建設;沂山、龍東、五井三處衛生院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至2012年年底,臨朐縣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1.74%;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查體率達到92.12%;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88%,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1.9%,嬰兒死亡率降至4.14‰,出生缺陷發生率降至4.9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達到82.38%、81.73%;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適齡兒童接種率達到98.34%,全年無重大疫病暴發流行。
新農合人均籌資額達到300元,農民參合率實現100%,新農合基金支出總額20526.71萬元,總受益1344439人次,受益率達到204.4%。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比達到75.93%,門診補償比達到57.0%。患者臨床用藥價格明顯回落。臨朐縣17處鎮(街)衛生院和369處省市統一規劃設定的村衛生室全部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配備使用藥品均通過山東省藥品集中採購平台採購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平均藥價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下降了41%,累計為民眾節省藥費7172萬元。

特產小吃

臨朐煎餅
臨朐煎餅創製年代無考,明代已成家常便飯。以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為原料,經過粉碎泡糝、磨細成糊、攤於鏊子上邊刮邊烙,烙熟即成。質地細薄,水分少,耐久儲,香酥可口。
全羊席
全羊宴為臨朐名吃,已有200多年的製作歷史,是清代名貴大宴(宮廷宴)之一,與滿漢全席齊名中華,揚名九州。臨朐名吃“全羊宴”就是在古老宮廷全羊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代廚師發掘與創新,無論從菜品特點,還是所用烹調技藝,都已使“全羊宴”漸成風格獨特的一派。。
山楂
臨朐的主要果品之一,其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山楂製品有山楂餅、山楂條、山楂糕、山楂原汁、山楂酒等,銷往全國各省市及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板栗
板栗在臨朐栽培歷史悠久,是經濟價值很高的乾果,古人有“栗木生谷,一種千收”之說。品種有朋栗、大紅袍、燕紅紅光等,總株數33萬株,年產量達17.5萬公斤,大部分出口,深受外商歡迎。
槐花蜜
槐花蜜是臨朐名產,澄清透亮,呈琥珀色,清香純正,為國家一級蜜。1980年,臨朐縣被國家定為優質蜜出口基地,年產量500多噸,暢銷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香椿
臨朐香椿分黑香椿、紅香椿、青香椿三種,並以色香味俱佳久負盛名,是臨朐的一種傳統名吃。

風景名勝

臨朐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是山東省千里民俗旅遊重點縣。境內有山旺古生物化石、國家級森林公園沂山、“北國江南”老龍灣、石門坊嵩山黑松林神牛谷東鎮碑林、北齊崔芬壁畫墓等。
五鎮之首沂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原始古松林覆蓋率達98.6%,景區內有“江北第一瀑”百丈崖瀑布、獅子崮、歪頭崮等天然景點80餘處;全國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老龍灣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水深盈丈,清澈見底,有“北國江南”之稱;景色誘人的石門坊是國家級AAA級旅遊區,景區石壁上刻有唐朝摩 崖造像90餘尊,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被譽為“萬卷書”的山旺古生物化石世界罕見,距今已有2000萬年,堪稱“世界之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沂山風景區
沂蒙山旅遊區沂山景區古稱“海岳”,有“東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史稱東鎮沂山。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被譽為“魯中仙山”。
沂蒙山旅遊區沂山景區屬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
石門坊風景區
石門坊古稱石門山, 海拔526米,位於縣城西南十餘公里,交通便捷。景區包括石門山、太平崮、天柱峰三大景點,面積約十餘平方公里。古以“晚照”聞名,現以紅葉著稱,與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四川末亞羅齊名,為國內五大紅葉景觀之一,齊魯紅葉之冠。石門坊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龍灣風景區
老龍灣,古名熏冶水,俗名老龍灣,位於臨朐城南1 2.5公里處的冶源村南、海浮山陰,水面面積約50畝,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積而成,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將熏冶水載入《水經注》。老龍灣水深盈丈、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 7—1 8℃)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寒冬,霧氣蒸騰;民國《臨朐續志》謂此景日“冶源煙靄三冬暖”,為臨朐八景之一。
老龍灣已載入《中國名泉錄》,並以其獨有的神韻享譽海內外。
海浮山公園
在臨朐縣城南13公里的冶源鎮東南隅,譽為“煙靄三冬暖”的八大景之一的老龍灣南側凸起一山,與碧波蕩漾的老龍灣相依相映,這便是海浮山。該山呈東南-西北長1.5公里,東北-西南寬1.1公里的橢圓狀, 海浮山屬於老龍灣風景旅遊區,它地處平原與山區交接地帶,西南為山區,東北為山前沖積平原和丘陵。
嵩山風景區
嵩山主峰海拔760餘米,是臨朐縣境內第二大山。自古即有“嵩高遺峰” 之稱。 嵩山主峰區,景點有龍泉寺、五指峰、望月石、少室頂、大峪谷、西峪溫泉、齊長城等三十餘處。
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北至靈山,東至潘家莊,南至黃山、菜園,西至東周家莊、清泉溝一帶。公園核心區是1980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山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 面積1.2平方公里。1999年10月18日,被國家國土資源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確定為國家地質遺蹟保護區。2001年12月10日被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淌水崖風景區
淌水崖風景區,位於沂山西南部的九山鎮南部群山中,東臨燈塔崮,西有齊長城銅陵關、石牛崮,南有張良墓,北靠回龍山。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間溝壑縱橫,怪石嵯峨,林深谷幽,泉清景美。
沂山北魏石佛
東鎮沂山,是古代青州佛教聖地之一。該寺座落在沂山東麓上寺院村。唐末,“會昌法難”時殿宇蕩平,石佛砸毀,扔於廢墟荒野。塔下洞室是一圓形券頂窀穸,裡面滿葬石佛殘體。通過整理,共出土大小殘破石佛700餘塊,較完整者不過幾尊,修復後共100餘尊。最高者1.9米,低者0.3米,雕刻用料,青石、沙石、滑石不等,圓雕、浮雕、透雕手法各異。從造型特徵不難看出石佛雕鐫於北魏至東魏時期,是罕見的古老石造像。
禪堂崮風景區
禪堂崮景區,處石家河鄉,南距縣城25公里。景區綿亘近十餘平方公里,主要有禪堂崮、秋花溝、安子峪、時莊石佛、雙雀山、冕崮等景點,左衝右突的彌河川流其間。此處有國內聞名的五彩石產地和衡憲王墓、寺廟、古樹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東鎮廟碑林
東鎮沂山為中國五鎮之首,素有“東泰山”之稱。西漢太初三年(前102年),漢武帝親臨設祠祭祀,由此至清末2000多年間,歷代朝廷沿襲致祭,修建廟殿,凡遇大典皇帝還親自或遣重臣赴東鎮致祭。東鎮廟碑林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學、書法、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名人

馮惟敏(1511~1580?)山東臨朐人。歷任淶水知縣、鎮江教授、保定通判等職。現存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四卷,共收套數五十套,小令四百餘首。
馬愉(1395~1447)臨朐縣朱位村人,明宣德二年(1427)中進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
張平(925~987)臨朐楊善人,世界造船界公認張平為"世界船塢之父"。
郝湘榛(1929~2004) 山東作協理事、國家一級作家,山東省益都縣鄭母公社(現青州市潭坊鎮)高墓村人。生前被譽為“文壇祖師爺”。
許其亮(1953~)山東臨朐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空軍上將軍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