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用舌象圖譜

臨床實用舌象圖譜

臨床實用舌象圖譜,作者是王彥暉,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共130頁。

基本介紹

  • 作者:王彥暉 編
  • ISBN:9787122131751
  • 頁數:130
  • 定價:59.00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出版時間:2012-5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臨床實用舌象圖譜》集著者集10多年舌診研究之大成,從數萬張舌象圖片中精選近300張,力求以舌診為主線,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初步構建中醫理法方藥的耦合體系。《臨床實用舌象圖譜》除了闡述 舌診的基礎知識外,著重研究舌象與證素、體質、治則、治法、常用中藥和方劑的關係,尤其在方藥的使用上,更匯集了著者多年獨到的臨證經驗。

作品目錄

1 舌診基礎知識 /1
1.1 舌診的歷史溯源 /1
1.2 舌的形態結構 /2
1.3 舌診原理 /5
1.4 舌體分候臟腑理論 /5
1.4.1 以臟腑分屬診舌部位 /6
1.4.2 以三焦分屬診舌部位 /6
1.4.3 以胃脘分屬診舌部位 /6
1.4.4 現代醫學解剖器官在舌面的分部 /7
1.5 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7
1.5.1 光線 /7
1.5.2 舌診姿勢 /7
1.5.3 舌診順序 /8
1.5.4 辨染苔 /8
1.5.5 刮舌與揩舌 /9
1.5.6 季節與時間 /10
1.5.7 年齡與體質 /10
1.5.8 人種與舌象 /10
1.6 舌診的內容 /11
1.6.1 正常舌象 /11
1.6.2 望舌質 /12
1.6.2.1 舌神 /12
1.6.2.2 舌色 /13
1.6.2.3 舌形 /14
1.6.2.4 舌態 /17
1.6.3 望舌苔 /18
1.6.3.1 苔質 /18
1.6.3.2 苔色 /22
1.6.4 舌下絡脈 /23
1.6.5 舌質與舌苔的綜合診察 /24
1.6.6 舌象的動態診察 /24
1.6.6.1 風寒入里化熱 /25
1.6.6.2 溫病衛氣營血傳變 /25
1.6.6.3 內傷雜病的演變 /25
2 病位證素與舌象 /27
2.1 五臟證素與舌象 /28
2.1.1 心神與舌象 /28
2.1.2 心與舌象 /29
2.1.3 肺與舌象 /29
2.1.4 脾與舌象 /30
2.1.5 肝與舌象 /30
2.1.6 腎與舌象 /31
2.2 六腑證素與舌象 /31
2.2.1 胃與舌象 /32
2.2.2 膽與舌象 /32
2.2.3 小腸與舌象 /33
2.2.4 大腸與舌象 /33
2.2.5 膀胱與舌象 /33
2.3 其他病位證素與舌象 /34
2.3.1 胞宮與舌象 /34
2.3.2 精室與舌象 /34
2.3.3 胸膈(上焦)與舌象 /35
2.3.4 少腹(下焦)與舌象 /35
2.3.5 表與舌象 /35
2.3.6 半表半里與舌象 /36
2.3.7 肌膚與舌象 /36
2.3.8 經絡與舌象 /36
2.3.9 筋骨(關節)與舌象 /37
3 病性證素與舌象 /38
3.1 六淫證素與舌象 /38
3.1.1 風與舌象 /38
3.1.2 寒與舌象 /39
3.1.3 暑與舌象 /39
3.1.4 濕與舌象 /40
3.1.5 燥與舌象 /40
3.1.6 火熱與舌象 /41
3.2 陰陽虛損證素與舌象 /41
3.2.1 陽虛與舌象 /41
3.2.2 陰虛與舌象 /42
3.2.3 亡陽與舌象 /42
3.2.4 亡陰與舌象 /43
3.3 氣血證素與舌象 /43
3.3.1 氣虛類證素與舌象 /43
3.3.1.1 氣虛與舌象 /44
3.3.1.2 氣陷與舌象 /44
3.3.1.3 氣不固與舌象 /44
3.3.1.4 氣脫與舌象 /44
3.3.2 血虛類證素與舌象 /45
3.3.2.1 血虛與舌象 /45
3.3.2.2 血脫與舌象 /45
3.3.3 氣滯類證素與舌象 /45
3.3.3.1 氣滯與舌象 /46
3.3.3.2 氣逆與舌象 /46
3.3.3.3 氣閉與舌象 /46
3.3.4 血瘀與舌象 /47
3.3.5 血熱與舌象 /48
3.3.6 血寒與舌象 /48
3.4 津液證素與舌象 /48
3.4.1 痰與舌象 /48
3.4.2 水飲與舌象 /49
3.4.3 津液虧虛與舌象 /50
3.5 其他證素與舌象 /50
3.5.1 食積與舌象 /50
3.5.2 內風與舌象 /51
3.5.3 精虧與舌象 /51
4 六經病證與舌象 /52
4.1 太陽病證與舌象 /52
4.1.1 太陽經證與舌象 /52
4.1.1.1 太陽中風證與舌象 /52
4.1.1.2 太陽傷寒證與舌象 /52
4.1.2 太陽腑證與舌象 /52
4.1.2.1 太陽蓄水證與舌象 /52
4.1.2.2 太陽蓄血證與舌象 /52
4.2 陽明病證與舌象 /53
4.2.1 陽明經證與舌象 /53
4.2.2 陽明腑證與舌象 /53
4.3 少陽病證與舌象 /54
4.4 太陰病證與舌象 /54
4.5 少陰病證與舌象 /54
4.5.1 少陰寒化證與舌象 /54
4.5.2 少陰熱化證與舌象 /54
4.6 厥陰病證與舌象 /55
5 衛氣營血證與舌象 /56
5.1 衛分證與舌象 /56
5.2 氣分證與舌象 /56
5.3 營分證與舌象 /57
5.4 血分證與舌象 /57
6 體質與舌象 /58
6.1 平和質與舌象 /58
6.2 氣虛質與舌象 /59
6.3 陽虛質與舌象 /59
6.4 陰虛質與舌象 /60
6.5 痰濕質與舌象 /60
6.6 濕熱質與舌象 /61
6.7 瘀血質與舌象 /62
6.8 氣鬱質與舌象 /62
6.9 實熱質與舌象 /63
6.10 腎虛質與舌象 /63
7 中藥與舌象 /65
7.1 解表藥與舌象 /66
7.1.1 辛溫解表藥與舌象 /66
7.1.1.1 麻黃與舌象 /66
7.1.1.2 桂枝與舌象 /66
7.1.1.3 紫蘇葉與舌象 /67
7.1.1.4 荊芥與舌象 /67
7.1.1.5 防風與舌象 /67
7.1.1.6 白芷與舌象 /67
7.1.2 辛涼解表藥與舌象 /68
7.1.2.1 薄荷與舌象 /68
7.1.2.2 桑葉與舌象 /69
7.1.2.3 菊花與舌象 /69
7.1.2.4 葛根與舌象 /69
7.1.2.5 柴胡與舌象 /70
7.1.2.6 升麻與舌象 /70
7.2 清熱藥與舌象 /71
7.2.1 清熱瀉火藥與舌象 /71
7.2.1.1 石膏與舌象 /71
7.2.1.2 知母與舌象 /71
7.2.1.3 蘆根與舌象 /71
7.2.1.4 天花粉與舌象 /72
7.2.1.5 梔子與舌象 /72
7.2.1.6 夏枯草與舌象 /72
7.2.2 清熱燥濕藥與舌象 /73
7.2.2.1 黃芩與舌象 /73
7.2.2.2 黃連與舌象 /73
7.2.2.3 黃柏與舌象 /73
7.2.2.4 苦參與舌象 /74
7.2.3 清熱涼血藥與舌象 /74
7.2.3.1 生地黃與舌象 /74
7.2.3.2 玄參與舌象 /74
7.2.3.3 牡丹皮與舌象 /74
7.2.3.4 赤芍與舌象 /75
7.2.4 清熱解毒藥與舌象 /75
7.2.4.1 金銀花與舌象 /75
7.2.4.2 連翹與舌象 /76
7.2.4.3 蒲公英與舌象 /76
7.2.5 清虛熱藥與舌象 /76
7.2.5.1 青蒿與舌象 /76
7.2.5.2 地骨皮與舌象 /77
7.3 瀉下藥與舌象 /77
7.3.1 攻下藥與舌象 /77
7.3.1.1 大黃與舌象 /77
7.3.2 潤下藥與舌象 /77
7.3.2.1 火麻仁與舌象 /77
7.4 祛風濕藥與舌象 /78
7.4.1 獨活與舌象 /78
7.4.2 威靈仙與舌象 /78
7.4.3 防己與舌象 /78
7.5 芳香化濕藥與舌象 /78
7.5.1 蒼朮與舌象 /79
7.5.2 厚朴與舌象 /79
7.5.3 藿香與舌象 /79
7.5.4 砂仁與舌象 /79
7.5.5 白豆蔻與舌象 /80
7.6 利水滲濕藥與舌象 /80
7.6.1 茯苓與舌象 /80
7.6.2 澤瀉與舌象 /80
7.6.3 薏苡仁與舌象 /81
7.6.4 車前子與舌象 /81
7.6.5 滑石與舌象 /81
7.6.6 木通與舌象 /82
7.6.7 金錢草與舌象 /82
7.6.8 萆薢與舌象 /82
7.6.9 茵陳蒿與舌象 /83
7.7 溫里藥與舌象 /83
7.7.1 附子與舌象 /83
7.7.2 乾薑與舌象 /83
7.7.3 肉桂與舌象 /83
7.7.4 吳茱萸與舌象 /84
7.7.5 細辛與舌象 /84
7.8 理氣藥與舌象 /85
7.8.1 陳皮與舌象 /85
7.8.2 枳實與舌象 /85
7.8.3 木香與舌象 /85
7.8.4 香附與舌象 /86
7.8.5 烏藥與舌象 /86
7.8.6 沉香與舌象 /86
7.9 消食藥與舌象 /87
7.9.1 山楂與舌象 /87
7.9.2 神曲與舌象 /87
7.9.3 麥芽與舌象 /88
7.9.4 萊菔子與舌象 /88
7.10 止血藥與舌象 /88
7.10.1 小薊與舌象 /88
7.10.2 地榆與舌象 /88
7.10.3 仙鶴草與舌象 /88
7.10.4 三七與舌象 /89
7.10.5 蒲黃與舌象 /89
7.10.6 艾葉與舌象 /89
7.11 活血化瘀藥與舌象 /90
7.11.1 川芎與舌象 /90
7.11.2 延胡索與舌象 /90
7.11.3 鬱金與舌象 /91
7.11.4 丹參與舌象 /91
7.11.5 虎杖與舌象 /91
7.11.6 益母草與舌象 /92
7.11.7 牛膝與舌象 /92
7.12 化痰止咳平喘藥與舌象 /93
7.12.1 化痰藥與舌象 /93
7.12.1.1 半夏與舌象 /93
7.12.1.2 天南星與舌象 /93
7.12.1.3 桔梗與舌象 /93
7.12.1.4 旋覆花與舌象 /93
7.12.1.5 瓜蔞與舌象 /94
7.12.1.6 貝母與舌象 /94
7.12.1.7 竹茹與舌象 /95
7.12.2 止咳平喘藥與舌象 /95
7.12.2.1 杏仁與舌象 /95
7.12.2.2 紫菀與舌象 /95
7.12.2.3 桑白皮與舌象 /95
7.12.2.4 葶藶子與舌象 /96
7.12.2.5 枇杷葉與舌象 /96
7.13 安神藥與舌象 /96
7.13.1 硃砂與舌象 /96
7.13.2 磁石與舌象 /97
7.13.3 酸棗仁與舌象 /97
7.13.4 遠志與舌象 /97
7.13.5 合歡皮與舌象 /98
7.13.6 首烏藤與舌象 /98
7.14 平肝息風藥與舌象 /98
7.14.1 羚羊角與舌象 /98
7.14.2 石決明與舌象 /98
7.14.3 牡蠣與舌象 /99
7.14.4 鉤藤與舌象 /99
7.14.5 天麻與舌象 /99
7.14.6 刺蒺藜與舌象 /99
7.14.7 全蠍與舌象 /100
7.14.8 僵蠶與舌象 /100
7.15 開竅藥與舌象 /100
7.15.1 石菖蒲與舌象 /100
7.16 補虛藥與舌象 /101
7.16.1 補氣藥與舌象 /101
7.16.1.1 人參與舌象 /101
7.16.1.2 西洋參與舌象 /101
7.16.1.3 黨參與舌象 /101
7.16.1.4 黃芪與舌象 /102
7.16.1.5 白朮與舌象 /102
7.16.1.6 山藥與舌象 /102
7.16.1.7 甘草與舌象 /103
7.16.1.8 大棗與舌象 /103
7.16.2 補陽藥與舌象 /103
7.16.2.1 鹿茸與舌象 /103
7.16.2.2 肉蓯蓉與舌象 /103
7.16.2.3 仙茅與舌象 /104
7.16.2.4 淫羊藿與舌象 /104
7.16.2.5 杜仲與舌象 /104
7.16.2.6 補骨脂與舌象 /105
7.16.2.7 益智仁與舌象 /105
7.16.2.8 菟絲子與舌象 /105
7.16.2.9 沙苑子與舌象 /106
7.16.3 補血藥與舌象 /106
7.16.3.1 當歸與舌象 /106
7.16.3.2 熟地黃與舌象 /107
7.16.3.3 白芍與舌象 /107
7.16.3.4 阿膠與舌象 /107
7.16.4 補陰藥與舌象 /108
7.16.4.1 沙參與舌象 /108
7.16.4.2 麥冬與舌象 /108
7.16.4.3 枸杞子與舌象 /108
7.16.4.4 龜甲與舌象 /109
7.16.4.5 鱉甲與舌象 /109
7.17 收澀藥與舌象 /109
7.17.1 五味子與舌象 /109
7.17.2 肉豆蔻與舌象 /110
7.17.3 蓮子與舌象 /110
7.17.4 芡實與舌象 /110
7.17.5 山茱萸與舌象 /111
7.17.6 桑螵蛸與舌象 /111
8 方劑與舌象 /112
8.1.解表劑與舌象 /113
8.1.1 麻黃湯與舌象 /113
8.1.2 桂枝湯與舌象 /114
8.1.3 銀翹散與舌象 /114
8.2 瀉下劑與舌象 /115
8.2.1 大承氣湯與舌象 /115
8.2.2 大黃附子湯與舌象 /115
8.3 和解劑與舌象 /116
8.3.1 小柴胡湯與舌象 /116
8.3.2 蒿芩清膽湯與舌象 /116
8.3.3 逍遙散與舌象 /117
8.3.4 半夏瀉心湯與舌象 /117
8.4 清熱劑與舌象 /118
8.4.1 瀉白散與舌象 /118
8.4.2 白虎湯與舌象 /118
8.4.3 清營湯與舌象 /118
8.4.4 犀角地黃湯與舌象 /119
8.4.5 黃連解毒湯與舌象 /119
8.5 溫里劑與舌象 /119
8.5.1 理中丸與舌象 /119
8.5.2 四逆湯與舌象 /120
8.6 補益劑與舌象 /120
8.6.1 四君子湯與舌象 /120
8.6.2 六君子湯與舌象 /121
8.6.3 補中益氣湯與舌象 /121
8.6.4 四物湯與舌象 /121
8.6.5 六味地黃丸與舌象 /122
8.6.6 腎氣丸與舌象 /122
8.7 安神劑與舌象 /123
8.7.1 硃砂安神丸與舌象 /123
8.7.2 酸棗仁湯與舌象 /123
8.8 理氣劑與舌象 /124
柴胡疏肝散與舌象 /124
8.9 理血劑與舌象 /124
8.9.1 血府逐瘀湯與舌象 /124
8.9.2 溫經湯與舌象 /124
8.10 治風劑與舌象 /125
8.10.1 川芎茶調散與舌象 /125
8.10.2 天麻鉤藤飲與舌象 /125
8.11 治燥劑與舌象 /126
8.11.1 杏蘇散與舌象 /126
8.11.2 沙參麥冬湯與舌象 /126
8.12 祛濕劑與舌象 /126
8.12.1 平胃散與舌象 /126
8.12.2 千金葦莖湯與舌象 /127
8.12.3 三仁湯與舌象 /127
8.12.4 甘露消毒丹與舌象 /127
8.12.5 五苓散與舌象 /128
8.12.6 真武湯與舌象 /128
8.13 祛痰劑與舌象 /129
8.13.1 二陳湯與舌象 /129
8.13.2 溫膽湯與舌象 /129
8.13.3 小青龍湯與舌象 /129
8.14 消導化積劑與舌象 /130
8.14.1 保和丸與舌象 /1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