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城遺址

臨安城遺址

臨安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南部鳳凰山東麓宋城路一帶,建於南宋高宗趙構於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元代毀於大火。

臨安古城城址平面呈方形,總面積約100000餘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圍牆、門址等組成。有三座城門,城內有殿、堂、樓。閣約130餘座,主要宮殿區現均被深埋在距離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當完好。

南宋皇城在布局上開創了“南宮北市”的先河。宋以前,中國古代國都布局主要有兩種:一是皇宮在北、民居在南,如唐代長安;二是皇宮置於城市中間,周圍散布民居,如北宋汴梁。而南宋的杭州,皇宮在南、民居、市集在北可供城市發展的主要用地在吳山以北,把皇宮放在南部,為城市北部發展留出了足夠空間。

2002年為保護皇城北牆這一遺蹟,杭州市園文局在殘存的夯土城牆周圍圍置了鐵柵欄。皇城東牆城牆現為民居覆蓋。皇城南牆大部分與宋城路平行,目前地表已不見城牆遺蹟。

臨安城遺址對於研究南宋政治、經濟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討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過考古發掘弄清格局後,對主要基址施行保護措施後進行展示,並在地面通過景觀設計表現宮殿格局。遺址展示區包括以宮殿為中心的展示區、以西門為核心的展示區、以和寧門為代表的廣場區、東宮與後苑的綠化休閒區等。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安城遺址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南部鳳凰山
  • 建於:公元1129年
  • 總面積:約100000餘平方米
  • 皇城北牆:現存約710米 
  • 皇城東牆:現存約390米 
  • 遺址時代:南宋
  • 保護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01〕25號
  • 編號:42
範圍,皇城南牆,布局,道路,河湖水系,商業區,文物開發,

範圍

南宋皇城,在鳳凰山東麓。原是北宋杭州的州治,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闢為行宮,紹興元年(1131年)草創皇城,紹興八年南宋定都杭州。其範圍南至苕帚灣,北到萬松嶺,西至山腰,東達中河南段,東西長約1400米,南北約700米,方圓9里。南宋大內分南、北兩部分。南內即皇城,依自然地形布置其宮殿、亭閣、園林等。布局嚴謹,建築輝煌。德佑二年(1276年)元軍攻入杭州,部分焚毀,一些宮殿改作寺廟。明代以後逐漸荒蕪。 2001年,國務院確定臨安城遺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核心就是鳳凰山上的南宋皇城,在《臨安城遺址——皇城遺址保護規劃》中,建議把南宋皇城的四面城牆都標示出來——這四面城牆,經考古發掘,位置已基本明確。皇城北牆
臨安城遺址宋高宗題記臨安城遺址宋高宗題記
臨安城遺址臨安城遺址
現存約710米,在萬松嶺路南、杭州市中藥材倉庫西牆外西側。2002年為保護這一遺蹟,杭州市園文局在殘存的夯土城牆周圍圍置了鐵柵欄。
皇城東牆:現存約390米,寬8.8—12米,位於饅頭山東麓,東側為中河高架,南段地處饅頭山路西側的斷崖上;城牆現為民居覆蓋。

皇城南牆

位於今宋城路北側,大部分與宋城路平行,地表已不見城牆遺蹟。
皇城西牆:西牆南端與南牆銜接,向北經過宋城路105號住宅東側,北端抵達鳳凰山南麓的一處陡坡,地表無遺存。

布局

臨安南倚鳳凰山,西臨西湖,北部、東部為平原,城市呈南北狹長的不規則長方形。宮殿獨占南部鳳凰山,整座城市街區在北,形成了“南宮北市”的格局,而自宮殿北門向北延伸的御街貫穿全城,成為全城繁華區域。御街南段為衙署區,中段為中心綜合商業區,同時還有若干行業市街及文娛活動集中的“瓦子”,官府商業區則在御街南段東側。遍布全城的商業、手工業在城中占有較大比重。居住區在城市中部,許多達官貴戚的府邸就設在御街旁商業街市的背後,官營手工業區及倉庫區在城市北部。

道路

臨安以御街為主幹道,御街從宮殿北門和寧門起至城北景靈宮止,全長約4500米。除此之外,還有四條與御街走向相似的南北向道路。東西向幹道也有四條,都是東西城門之間的通道。還有次一級的街道若干條,均通向中部御街。全城因地制宜,形成大小不一的格線,道路方向多斜向,並以“坊”命名,這些正是里坊制崩潰的佐證。

河湖水系

城內河道有四條,其中鹽橋河為主要運輸河道,沿河兩岸多鬧市。城外有多條河流,與大運河相連。這些縱橫相交的河和湖構成了一幅水運網,對臨安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業區

臨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寧門杈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夢粱錄》),這正是御街的景象。這裡屬於中心綜合商業區,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金、銀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場。此外還有“瓦子”多處,其中包括了茶樓、酒店、演雜技的場所。臨安官營手工業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賢坊一帶。瓷器的官窯在城南鳳凰山下,稱內窯。私營手工業則遍布全城,絲紡業多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官巷一帶。御街中段的棚橋是臨安最大的書市,刻版作坊就在棚橋附近。

文物開發

中國古代都城中的宮殿由辦公區、生活區、服務區、苑囿等多組建築組成的大型建築群,通常選擇建造在寬闊平坦的基地上,如北京故宮,而南宋臨安皇城選址在山水之間,與自然景觀和地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獨具特色。
皇宮依山勢而建,殿閣疊進,曾建有殿、堂、樓閣約130餘座。南宋皇宮在元代毀於大火,地表建築已基本無存,主要宮殿遺址都被埋在地下二三米左右。
遺址展示區包括以宮殿為中心的展示區、以西門為核心的展示區、以和寧門為代表的廣場區、東宮與後苑的綠化休閒區等。
臨安城遺址位置臨安城遺址位置
以宮殿為中心的展示區
經過考古發掘弄清格局後,對主要基址施行保護措施後進行展示,並在地面通過景觀設計表現宮殿格局。
和寧門遺址
發掘後回填,地面以鋪地標誌門的位置,或在原址部分復原展示,作為遺址公園北入口。因為和寧門與西湖風景區以及老城區聯繫緊密,因此它也是參觀者進入遺址公園的主要入口。
麗正門遺址挖掘後回填,地面以鋪地標誌門的位置;或在原址部分復原,作為遺址公園南入口。
以西門為核心的展示區
與南城牆共同發掘後,基址與南城牆西段部分遺址施行保護措施後進行展示,南城牆遺址沿線以綠化標誌城牆位置,南城牆外護城河結合景觀設計復原展示。
官署部分,規劃將建成市民廣場公園。建成前進行考古勘探,城牆基址以地面綠化加以表示;若有重要遺址,先發掘,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展示。
東宮與後苑部分規劃將形成綠化休閒區。經過考古發掘弄清格局後,揭示主要基址,施行保護措施後進行展示。利用饅頭山,以山林綠化景觀與東宮遺址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展示,輔以景觀小品,各景點以林間散步道相聯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