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崗(南陽臥龍崗)

臥龍崗(南陽臥龍崗)

南陽臥龍崗景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4公里處。臥龍崗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時。這裡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如臥龍,其源發端於嵩山之南,綿延數百里,連線南陽古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迴旋如巢,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此建武侯祠,供後人敬仰。

南陽武侯祠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當時官方為了紀念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 而建,歷代官方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蹟。

劉禹錫有《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早在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明世宗皇帝朱厚熜曾欽定南陽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南陽武侯祠作為南陽的代表符號被列舉。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1963年被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2014年南陽臥龍崗景區榮獲“河南十佳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陽臥龍崗
  • 外文名稱:Nanyang Longgang
  • 地理位置南陽市城西4公里處八里崗
  • 氣候類型:河南省南陽市
  • 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17: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60元
  • 著名景點南陽醫聖祠張衡博物館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簡介,歷史沿革,武侯祠,臥龍崗十景,名人遊覽臥龍崗,歷代名人詠臥龍崗,諸葛亮簡介,生平,景區熱度指數,

簡介

南陽臥龍崗(原名八里崗)武侯祠初建於魏晉,投魏蜀國故將黃權及其族人在此首次建庵祭祀,就我國歷史最早建庵祭祀和紀念諸葛亮的地方,盛於唐宋。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元朝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築為武侯祠。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武侯祠,並且按照前人的“龍崗全圖”重新興建了臥龍崗十景臥龍書院
南陽臥龍崗保存著元、明及清時代的建築物,以及漢代碑刻匾額楹聯等,其數量在全國各武侯祠中是最多的,其中收錄有岳飛親筆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
南陽臥龍崗中的武侯祠是全國諸葛亮祠廟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武侯祠,現存的元代、明代石碑有四十多塊,樹齡超過400年的有幾十棵,樹齡1200年以上的柏樹、楸樹有六、七棵,臥龍崗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向西排列。

歷史沿革

南陽臥龍崗景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4公里處八里崗,臥龍崗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時。這裡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如臥龍,其源發端於嵩山之南,綿延數百里,連線南陽古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迴旋如巢,南陽諸葛廬在其內,時人以孔明臥龍,因號其崗。
南陽武侯祠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這裡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躬耕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蹟,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劉禹錫有《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最晚在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明世宗皇帝朱厚熜曾欽定南陽臥龍崗為諸葛亮躬耕地,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先後有眾多國家領導人考察南陽臥龍崗。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1963年被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4年南陽臥龍崗景區榮獲“河南十佳旅遊景區”。

行政簡介

南陽市臥龍崗鄉(現為街道辦事處)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城區西約4公里處,因臥龍崗橫亘全鄉而得名。諸葛亮紀念祠堂--南陽武候祠就坐落臥龍崗上,崗下是全國最大的漢代畫像石展覽館--南陽漢畫館。該鄉總面積29平方公里,轄九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70740人,該鄉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市鄉鎮中居第34位,在全區位居第一位。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焦枝、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十三條支線交叉分布;公路運輸四通八達,312國道、南鄧公路、南新公路、南鎮公路均在其轄區內入市;市區大學和工業園區也規劃在該鄉轄區內。

歷史沿革

魏晉時期,後人已在南陽臥龍崗上建庵祭祀。唐宋時期,南陽臥龍崗諸葛庵已聞名天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讚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名勝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臥龍崗十景”(草廬、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和臥龍書院。乾隆年間,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盛況。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現存古建築群為元、明、清時期。祠內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其字型蒼勁峭拔,備受推崇。
  • 諸葛草廬,始建於魏晉,是投魏之蜀國故將黃權在南陽臥龍崗上修建而成的。
  • 唐代時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並多次出現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
  • 宋金時期,曾屢因戰爭焚壞。
  • 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馬哈馬主持修葺武侯祠。
  • 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擴建武侯祠。
  • 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將南陽臥龍崗古建築名勝命名為“武侯祠”。
  • 諸葛亮逝世於234年陰曆八月,卒日不詳,明世宗朱厚熜欽定他的祭日為陰曆八月二十八。因為皇帝規定了祭祀諸葛亮的規格和日期,自明嘉靖年間,各地的武侯祠都以此為參照來舉行紀念諸葛亮的活動。
  •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修了臥龍崗十景。
  • 文革時期,“諸葛草廬”內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內明代成化年間塑造的18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 1963年南陽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12日公布)

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位於南陽市西南約4公里的臥龍崗(原八里崗)上。主要建築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後兩重,建築布局嚴謹,疏密相宜,殿堂雄嚴,亭台壯觀。祠前是宏偉雅致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樓式,通體布滿雕飾,對稱的錦紋、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聳門外,望柱沖天,在蒼松翠柏映襯下,使武侯祠顯得更加巍峨壯觀。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後面的茅廬、古柏亭、野雲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橋、梁父岩、抱膝石、老龍洞、躬耕田,是根據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即臥龍十景)。最後是寧遠樓,亦名清風樓。山門之外有“諸葛井”和“澹寧讀書台”。祠左側院有關張殿、三顧堂、謝圃亭;右側院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諸葛書院。祠西南隅有龍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體建築,殿宇高大宏偉,為歇山式建築,殿前懸掛匾聯十餘幅,兩 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諸葛亮坐像,兩側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寧遠樓是武侯祠後部的主體建築,也是祠內最高建築物,為重檐廡殿式建築,流角飛檐,氣勢軒昂;樓正中塑有武侯諸葛亮抱膝長吟像;登樓遠眺,宛城美景盡收眼底,歷歷在目。
南陽臥龍崗諸葛亮躬耕隱居地南陽臥龍崗諸葛亮躬耕隱居地
武侯祠占地約16萬平方米,叢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總體格局婉轉盤桓,結構幽雅精緻,氛圍古色古香,意境如詩如畫,既不失名士祠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融合了園林建築、祠廟建築和當地民居的風格,展現了高水平的建築藝術,其平面形成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群體布局和諧。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陽武侯祠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近三百餘通,在全國諸多武侯祠中當居首位,被譽為“臥龍碑林”。其內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其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漢《李孟初碑》、漢《趙到碑》為世所罕見的珍品,在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較高水平。
“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武侯祠大門于右任題聯)。這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祠堂內碑褐達600多塊,其中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和《還我河山》。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岳飛在“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每年的南陽諸葛亮文化節在此舉辦,中外遊客紛至沓來。

臥龍崗十景

諸葛草廬:位於祠院後部正中,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
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南陽諸葛廬南陽諸葛廬
南陽諸葛廬在唐代已經蜚聲中外,而襄陽草亭始建於明代,從體量上看,南陽諸葛廬大於襄陽草廬,文化內涵也豐富於襄陽草廬。另外從平面看,襄陽的為六角,南陽的為八角,八角與諸葛亮的八卦有一定關係。
古柏亭: 位於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古柏一株,傳為諸葛亮所植。後人因此建亭,並以“古柏”命名。亭為青瓦挑角,石砌圍牆,門窗為木欞組飾的方格。門楣橫額“古柏亭”為清鹹豐四年(1854)秋月,南陽知縣鈕雷所書。
梁父岩: 小虹橋西,寧遠樓之前,疊石成峰,謂之“梁父岩”。康熙年間用前明唐王花園的太湖石建造。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於寧遠樓前左側,依古柏置石凳,為“抱膝石”。
古柏亭古柏亭
伴月台: 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階22道,四周圍以磚牆。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老龍洞:老龍洞和伴月台為一聯體建築。伴月台下有一磚券小門,內有一道彎曲的長洞、傳說此洞常有巨龍出現而得名。
野雲庵: 諸葛亮會客之所,在草廬右側東部。正面壁飾“松鶴延年”、“六契約春”圖案,其樹木、花卉、鳥獸皆為磚雕。門額“野雲庵”及兩側楹聯亦系青磚雕成。
諸葛井:入口右側臥龍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諸葛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傳為諸葛亮“躬耕”時汲水之處。
諸葛亮躬耕地磚碑(清代)諸葛亮躬耕地磚碑(清代)
躬耕亭:入口左側,清康熙中知府羅景重修祠宇時建於寧遠樓之北。為一紀念性處所,後湮。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鳳踴又在其前立“漢武侯躬耕處”石刻一通,作為留念。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獨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

名人遊覽臥龍崗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於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由諸葛亮故將黃權建立,始於魏晉年間,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
  • 1958年9月21日,李先念參觀遊覽南陽臥龍崗。
  • 1959年春,胡耀邦造訪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 1979年5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參觀遊覽了南陽臥龍崗,並指示南陽方面:“諸葛亮是一個人們都尊敬的歷史人物,我建議把諸葛亮像塑起來”。
  • 1985年10月21日至2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再次視察南陽。
  • 1991年4月22日,李長春參訪武侯祠。
  • 1994年10月23日,李鐵映考察南陽臥龍崗並為其題寫:“千古布衣,中華一表”
  • 1995年2月11日,李嵐清參觀武侯祠。
  • 1995年6月9日,朱鎔基陪同夫人勞安到武侯祠參觀。
  • 1996年10月31日,羅乾在諸葛廬留影。
  • 2007年4月30日,胡錦濤參觀南陽武侯祠。
  • 2008年5月12日,溫家寶在南陽視察工作時參觀了武侯祠,對景區的文化內涵、自然風光、講解水平表示讚賞。
  • 2009年4月17日,賈慶林視察南陽臥龍崗。
  • 200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視察南陽臥龍崗。
  • 2010年1月12日,河南省省委書記盧展工到訪南陽武侯祠,希望南陽弘揚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
  • 2010年9月21日,中共中宣部部長劉雲山視察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 2012年5月27日,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視察南陽臥龍崗。
  • 2012年7月11日,中央民革主席周鐵農視察南陽武侯祠。
  • 2013年5月22日,河南省長謝伏瞻考察南陽武侯祠。
  • 2015年5月27日,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到南陽武侯祠調研指導工作。
  • 2015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上將視察南陽武侯祠。
2008年5月10日溫家寶總理參觀南陽臥龍崗2008年5月10日溫家寶總理參觀南陽臥龍崗
趙紫陽、朱鎔基、李嵐清、宋健、李鐵映、彭佩雲、遲浩田、王忍之、段君毅、袁寶華、王芳、李德生、王蒙、胡繩、羅乾、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到過南陽臥龍崗參觀遊覽。江澤民、李鵬重視、關心南陽臥龍崗躬耕地。

歷代名人詠臥龍崗

南陽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揚天下。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讚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詩人胡曾《南陽》云:“孔明方此樂耕鋤,蜀主不自垂三顧 ,爭得先生出草廬。”
唐詩聖杜甫《武侯廟》云:“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唐詩仙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汪遵《詠南陽》 “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唐 白居易 《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 ...前後出師遺表在 令人一覽淚沾襟 。”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李白《南都行》書法李白《南都行》書法
宋·汪應晦 《次韻武侯廟》—“武侯遺廟自丹青,霸業銷磨但故城。 北魏中分盟血在,南陽三顧夙心明。君臣際會宜興漢,吳蜀相資失借荊。 獨致瓣香思祀典,西山回首暮雲生。”
宋 岳少保書武侯出師二表”碑刻草書,風骨神秀,洋洋灑灑,峭拔蒼勁,龍飛蛇騰。
元·王冕 —《秋晚即事》—“ 十年湖海挾飛仙,今日憑高思窅然。關北又添三尺雪,江南別是一般天。紫髯老將懸清夢,白面兒郎減少年。 說與南陽諸葛道,草廬雖好莫貪眠。”
明·唐寅 —《三顧草廬圖》—“ 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 鼎足未安星又隕,陣圖留與浪濤春。 ”
岳飛於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書法岳飛於南陽武侯祠手書《出師表》書法
明于謙 《過南陽挽孔明》“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
清 彭而述 《臥龍懷古》“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
清左宗棠 《題臥龍崗諸葛草廬》“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出處動關天下計,草廬我也過來人。”
祠內有歌頌諸葛亮歷史功績的對聯:
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摒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 生於公元181年7月,病逝於公元234年8月。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山東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8歲始隨叔父諸葛玄投奔在襄陽的劉表,17歲(公元197年)時叔父去世,帶其弟妹去南陽(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躬耕隴畝10年,諸葛亮隱居隆中耕種期間,生平好吟誦樂府歌《梁父吟》。公元207年,劉備到“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從此正式走向歷史舞台,不再“苟全姓名於亂世”。《三國志》中描寫他身高八尺,常自比管仲、樂毅,與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為友。其人胸懷大志,雖隱居,然對於國家大事卻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後劉備與其《草廬對對》時亦言:“先生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生平

公元207年,諸葛亮承劉備“三顧茅廬”之請,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劉備與諸葛亮關係之親密,用劉備的話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諸葛亮亦開始了他萬古留名的軍事生涯。公元208年由於曹操南征,劉備兵敗逃至夏口,諸葛亮請命前往東吳求救,並說服了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當時諸葛亮年僅27歲。《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在東吳經歷了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壇祭風等精彩片段,使得赤壁的漫天飛焰更具傳奇色彩,浩浩長江也由此成名於歷史舞台。赤壁之役曹操敗北後,諸葛亮協助劉備占據了長江以南的荊州諸郡,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小說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描寫也為諸葛亮的超凡智慧做下了形象生動的描繪。
公元214年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將率兵逆江而上,分頭平定諸郡,和劉備一起包圍了成都,成都得以平定。公元221年,劉備在西川稱帝,封諸葛亮為漢丞相。公元二二三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結果大敗,蜀軍元氣大傷,劉備亦病逝於白帝城,同時,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政事不分大小,均由諸葛亮決定。期間,諸葛亮致力於平定益州南部諸郡叛亂,與東吳修好,令西蜀局勢在易主期間得到穩定的發展。
公元225年,諸葛亮“五月渡瀘”,率兵南征,同年秋“深入不毛”,平定了南部諸郡叛亂。小說中正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劇情所在。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上疏劉禪,要求北伐,那道奏疏便是有名的《出師表》。諸葛亮率各路大軍北上,駐紮漢中。然街亭一戰,馬謖違背諸葛亮安排,被魏軍大敗,這就是小說中的“失街亭”。無奈中的諸葛亮用了古琴一曲,空城一座騙走了司馬懿,接著大軍急速退回了漢中,這便是萬古留名的“空城計”,但是據正史記載,諸葛亮只是“拔千家還蜀”,並未使用過此計,而且當時魏軍的主力是張郃並非司馬懿。自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其後,諸葛亮又數次出兵北伐,然均未獲得成功。公元二三四年八月,心力交瘁的諸葛亮懷著滿腔的遺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享年五十四歲。至此,他依然不忘劉備之囑託。
諸葛亮的一生多付辛勞,然他滿腔的智慧與忠心造就了他萬古留芳的賢相之名。兩千年來,諸葛亮早已成為忠誠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他的存在是中國歷史與華夏民族共同的驕傲!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53.61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42.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