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毓銘(臥雲居士)

愛新覺羅·毓銘

臥雲居士一般指本詞條

愛新覺羅·毓銘(1891-1944),即臥雲居士, 滿族正黃旗人,原姓愛新覺羅,按滿籍皇族輩份排姓“毓”,改用“玉”字為姓,名玉銘,字靜塵,號臥雲居士。民國後以趙為姓,名趙靜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新覺羅·毓銘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891年
  • 逝世日期:1944年
  • 職業京劇
  • 畢業院校:滿族貴胄法政學堂
  • 代表作品:《徐母罵曹》、《母女會》等
人物概述,藝術經歷,藝術特色,代表劇目,活動年表,首次演出,演出劇目,

人物概述

愛新覺羅·毓銘,即臥雲居士(1891-1944) 滿族正黃旗人,原姓愛新覺羅,按滿籍皇族輩份排姓“毓”,改用“玉”字為姓,名玉銘,字靜塵,號臥雲居士。民國後以趙為姓,名趙靜臣。

藝術經歷

臥雲居士青年時期就讀於滿族貴胄法政學堂,與金仲仁同學。當時,北京八旗子弟喜歡學唱八角鼓皮簧戲臥雲居士最初喜愛八角鼓,後崇尚龔雲甫演唱藝術,常到北京票房演唱,同台演唱者有黃桂秋、碧蘿館主、松介眉、王華甫、董俊峰、季文屏、呂正一、全燕平(即關醉蟬)、張稔年等。曾到言樂會與言菊朋同台演出,並切磋演唱技藝。他的嗓音極好,清脆甜亮而富於韻味,難得的是他的嗓音帶有龔雲甫特有的老且“雌音”(一種近似老年婦女的嗓音)。因其演唱頗似龔雲甫,故亦為劇界推重。一次在同一天晚上,龔雲甫演於華樂戲園,臥雲居士演於廣和樓,而且都是演大軸。結果這場“對台戲”均是座無虛席。龔雲甫是一位非常愛惜人材的藝術家,他為了了解臥雲居士的演劇水平。曾委託識者前往廣和樓觀劇。當他聽說臥雲居士演出很受歡迎後,十分高興。在梨園同行的建議下,臥雲居士龔雲甫為師,並改為專業演唱。此後,他曾與梅蘭芳言菊朋時慧寶金仲仁雷喜福奚嘯伯楊寶森趙嘯瀾李盛藻孫毓言慧珠雍竹君女士(德國人)等人合作演出。二十年代前後,曾多次與梅蘭芳等著名演員合作演出《四郎探母》,是紅極一時的劇目。龔雲甫臥雲居士看做是自己的傳人,他臨終時,曾將自己演出時使用的龍頭拐杖傳給了臥雲居士。這根龍頭拐杖曾在臥雲居士手中十餘年,病故後,這根龍頭拐杖又傳給了龔雲甫後人龔連泉。
他在1944年春節,與言慧珠合演於天津中國戲院,因突然患病歸京,遂一病不起。同年秋,病故於北京謝家胡同。

藝術特色

京劇二百年之歷史》一書,記其演唱“嗓音絕佳,為票友老旦之第一人。其嗓音之結實,遠過於龔,而無龔之嗓音動聽。”臥雲居士嗓音高亮堅實,確較龔雲甫為佳,他在台上演唱向為“乙字調”,三十歲左右時,一個晚上演雙出,嗓音也不覺吃力。與龔雲甫不同的是,臥雲居士的嗓音以高亮為上,而少龔雲甫之寬厚,故其演唱缺少龔雲甫蒼老周正之特色。至於有說他在演唱上常有聲音枯竭之弊,那是在其晚年演出時出現的,青壯年時期並非如此。
臥雲居士龔雲甫演唱藝術基礎上,根據本身嗓音條件,有所變化。比如根據嗓音極高的特點,他在演唱腔調上,吸收了一些小生行當的娃娃調唱腔特點。他對嗓音控制得很好,腔調周轉,靈活自然,尤擅唱一種接近“嗖”的“疙瘩腔’(即在長腔的轉折或銜接處的一種轉折極速的小腔)。同時他還吸收了孫派(孫菊仙)老生所謂“一口氣”的唱法,如唱《釣金龜》中“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二黃散板]唱句,“一場空”三字的長拖腔,使用的是“一口氣”的唱法,先抑後揚,在“一”字用腔上儘量控制氣息的流出,“場”字高揚,隨著一個小“疙瘩腔”,緊接著用強有力的氣口(似有一種爆破之力)唱出“空”字。不僅唱得氣足聲酣,而且把康氏聽到兒子不贍養自己時的悲憤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真實動人。
臥雲居士不僅注重演唱技巧,在念白上也很講究。傳統的老旦念白更接近白話,故在語調的平仄和用韻上,不甚考究。臥雲居士在處理念白的吐字發音和用韻上,吸收了言菊朋吐字發音的技巧,故他的念白不僅吐字真切,在語調上抑揚頓挫,高低疾徐,也處理得恰到好處。他的白口給人以朗朗上口、優美動聽的感受。特別是他的念白注重語氣的表達。在《四郎探母》中,當佘太君聽說楊延輝回宋營的訊息時,有這樣一句念白:“怎么,四朗他!他、他回來了?”按一般念法,“他、他、他”三字極迅急地連續念出。而臥雲居士在這句念白中,卻做了特殊的設計,念出第一個“他”字時,有個明顯的停頓,然後再連著念出另兩個“他”字。這種處理,不僅把這句簡單的台詞念得更富于樂感,而且這第一個“他”字後的停頓,恰當地表達了佘太君聽說四郎回來時的驚喜心情。
舊時老旦行當普遍存在著重唱輕做的傾向,臥雲居士演戲卻很注重身段動作和表情。例如《母女會》一戲中王母的進窯、出窯動作,按老演法只是做一個低身的動作,而臥雲居士的進出窯動作,卻設計了側低身、擰身、翻揚水袖的動作,這個動作是在旦角進出窯動作的基礎上加以變化而成,尤其是他的身材不高,動作敏捷、乾淨利落,在舞台表演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代表劇目

由於臥雲居士在唱念做方面的全面發展,故凡老旦戲他均擅演。常演劇目有《徐母罵曹》、《母女會》、《滑油山》、《四郎探母》、《太君辭朝》、《釣金龜》、《托兆哭靈》、《遇後》、《打龍袍》、《六月雪》、《岑母歸漢》、《沙橋餞別》(飾唐僧)等。其中一些劇目的唱段和念白還灌製成唱片。

活動年表

1914年,農曆甲寅年:春陽友會票房成立
春陽友會票房在北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29號的浙慈會館成立。創辦人樊棣生。該會之名取“春陽明媚、生機旺盛”之吉意。名譽會長李經畲,票房規模設施,猶如正式劇團。特邀錢金福姚增祿鮑吉祥、李春霖、王榮山曹二庚、律佩芳、諸茹香等來此授藝和指導排練。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姜妙香、姚玉芙、劉硯芳余叔岩等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紅豆館主、臥雲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賈福堂、松介眉、張小山、蔣君稼、趙子儀、恩禹之喬藎臣、世哲生、林鈞甫、鐵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孫慶棠、趙翰卿、樊杏初、許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錢仲明、邱伯安、沈雲階、陳遠亭等均是該會的名票。由於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文武戲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斬》、《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單刀會》、《四五花洞》、《寧武關》、《連升店》、《九蓮燈》、《石秀探莊》、《雅觀樓》、《九龍山》、《廣太莊》、《戰宛城》、《一箭仇》、《四平山》、《鐵籠山》、《挑華車》、《長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園》、《湘江會》、《游龍戲風》、《貴妃醉酒》、《穆柯寨》、《三擊掌》、《戰蒲關》、《徐母罵曹》、《釣金龜》、《青石山》、《金錢豹》等。

首次演出

1934年6月8日,農曆甲戌年四月廿七日:雍竹君首次在武漢演出
德國籍青衣花旦雍竹君受聘在漢口大舞台演出。頭一天演出《賀後罵殿》,為程硯秋親授。陪演的有花臉李春恆,老旦臥雲居士,武生吳彥衡、老生楊寶忠

演出劇目

還有《戰宛城》、《得意緣》、《四郎探母》、《三堂會審》、《金鎖記》、《烏龍院》等,青衣、花旦、唱工、做工均有。以一個剛下海的年輕外國女票友而能戲如此,很不容易。
雍竹君在武漢,報界有評論說她“愈唱愈亮,婉轉動聽,扮相秀麗,表情不瘟不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