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寨村(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臘寨村)

臘寨村(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臘寨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臘寨村是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大灣鎮北部,至2011年末共有總人口3464人。臘寨村東接海嘎村,南鄰幸福村,西鄰海開村,北面與赫章縣威寧縣接壤。全村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64畝,林地3000畝。該村地形以山坡為主,土地較為肥沃,適宜多種作物生長,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充沛、熱量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臘寨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
  • 下轄地區:臘寨村
  • 政府駐地:臘寨村村政府
  • 電話區號:0858
  • 郵政區碼:553012
  • 地理位置:東經104°62'至104°64'、北緯26°45'至26°82'
  • 面積:15.6平方公里
  • 人口:3464人(2011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貴B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經濟狀況,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臘寨村地處大灣鎮北部,東經104°62'——104°64'、北緯26°45'——26°82',距大灣鎮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鄉鎮道路主要部分是水泥路,部分路段是沙石路。全村所有村民小組都通公路,交通方便,距鐘山區城區50公里。臘寨村東接海嘎村,南鄰幸福村,西鄰海開村,北面與赫章縣和威寧縣接壤。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臘寨村地理位置
臘寨村國土面積15.6平方公里,約占大灣鎮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全村農戶809戶3464人,其中男性1760人,女性1704人,擁有勞動力1379人。臘寨村自然環境好,特別適合發展種養業。該村平均海拔在1900以上,貧困程度較深,被貴州省列為二類重點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依賴糧食種植。

自然資源

臘寨村地形地貌以山坡為主,主要土壤有山地黃壤、砂土、灰土等,光、熱、水、土較為協調,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該村屬於低緯度高原型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15.6℃,無霜期330天左右,平均相對濕度82%,年平均日照1541.7小時,降水多集中在5至9月,冬季降雨時往往形成凝凍,全年平均凝凍日23天。該村地勢陡峭,且溪流眾多,形成很多小瀑布。該村中部是三岔河支流關門山小流域主幹河流發源地。該村耕地面積1764畝,土地貧瘠,人均耕地面積0.36畝,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土豆四季豆等。上世紀90年代人工造林3000餘畝,已長成,森林主要樹種為青松
該村其他資源主要有膨潤土黃河礦雌黃輝銅礦等礦產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1997年實現首次通電,2010年底基本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現有村級公路約35公里,其中:鄉道29.868公里,村道5.132公里。每平方公里密度約為2.4公里。 現全村配備有變壓器8台,總容量240KVA,月用電量約48540度,全村2、3、7組通動力用電,戶戶通照明。全村電視機擁有率達81%,固定電話安裝普及率達62%。
大韭公路臘寨段大韭公路臘寨段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大韭(大灣鎮——韭菜坪)公路從村該村東部穿村而過,進村公路部分路段為沙石路面。2010年該村雄鷹寨至關門山小河公路竣工,小河公路全長2.5公里,平均寬度5.0m,總投資35.3萬元,是鐘山區交通局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建設項目之一,該段公路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該村的交通。
該村農戶住房磚石結構住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達25平方米,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相對較好,有獨立廚房、廁所及圈舍的農戶214戶,有獨立院壩的農戶達304戶。2010年該村雄英寨完成危房改造70戶,按照新農村建設風格集中聯建50戶217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醫療衛生

該村的醫療衛生主要依賴於村醫療衛生所以及村內的兩家私人診所,村醫療衛生所距離村委會4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臘寨村“紅十字健康新村”項目奠基臘寨村“紅十字健康新村”項目奠基
2009年11月,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和貴州省紅十字會投入30萬元援建的“紅十字健康新村”項目在該村舉行奠基儀式。該村作為地氟病高發區,“紅十字健康新村”項目將為改變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一所——鐘山區大灣鎮臘寨村國小,該國小成立於1964年,又名培才國小(現校舍由香港培才教育基金會捐建),位於村內第五村民小組,總面積4.7畝,能容700個學生,截止2011年底,有學生281人,教師11人。全村適齡入學兒童380人,入學率為100%。臘寨村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6人,積極分子4人,團員3人,後備幹部4人。村級班子8人,平均年齡37歲,文化程度偏低。

經濟狀況

截至2011年底,全村有個體工商戶5戶,有各類農村便民店22個。種植梨、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224畝;年出欄生豬1976頭,家禽3240隻。農村勞動力以就近轉移務工為主,非農就業3人,其中務工收入80.4萬元。2010年,全村農業總產值711.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

發展重點

為增加該村村民收入,提高該村村民生活水平,該村在鎮政府的扶持下,正在努力突破傳統的單純農業種植模式,摸索新的致富道路。2009年以來,發展重點項目如下:
2009年,該村成為中央新增沼氣項目鐘山區村級服務網點,概念完成沼氣池的建設150餘口,有力地改善了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010年,在該村實施茶葉項目797畝。2009年以來,該村生豬養殖為主攻方向,發展規模養殖業。在認真吸收傳統養殖業技術的基礎上,創新養殖方式,以生豬養殖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企業、村、農戶三環聯動的商品豬產業鏈。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工作,組織養殖大戶,農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幫助農戶掌握從防疫、飼養技術到日常管理一整套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