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區

鐘山區

鐘山區隸屬於貴州省六盤水市,1988年3月建立的市轄縣級行政區,距省會貴陽市254公里,坐落於六盤水市中心城區。境內常住人口為60.68萬(2014年),居住著漢族、彝族、苗族等31個民族。至2016年1月,轄3鎮6街道。

鐘山區屬於六盤水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2011年,煤炭工業儲量134億噸。屬北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氣候較為特殊。

2012年,鐘山區生產總值完成256.76億元,增長15.9%;財政總收入完成21.6億元,增長30.85%,初步測算小康實現程度達82.2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山區
  • 外文名稱:Zhongshan District
  • 別名:中國涼都.魅力鐘山、水城(老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貴州省六盤水市
  • 下轄地區:3個鎮、6個街道 
  • 政府駐地鳳凰街道
  • 電話區號:0858
  • 郵政區碼:553000
  • 地理位置:貴州西部
  • 面積:478.99平方公里(2014年)
  • 人口:常住人口60.68萬(2014年)
  • 方言:西南官話-貴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韭菜坪,文昌閣,鳳池園,明湖濕地公園,烏蒙國家地質公園等
  • 機場六盤水月照機場
  • 火車站六盤水站水城站,大灣站
  • 車牌代碼:貴B
  • 行政代碼:520201
  • 原名:水城特區(老城)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政治,地理環境,位置,氣候,地勢,山脈,地貌,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文化事業,交通運輸,教育事業,醫療情況,名勝古蹟,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清代雍正年間,境內改土歸流大體結束,北為水城廳,東為郎岱廳,南為普安州。民國時期,置水城縣盤縣郎岱縣
鐘山區鐘山區
1967年,在六枝、盤縣、水城三個縣級礦區(後改特區)的基礎上,組建六盤水市,後改為省直轄市。1970年,郎岱、盤縣、水城三縣於三個特區合併,仍稱特區,隸屬六盤水地區。
1987年12月,根據國務院批覆,水城特區撤銷,分設水城縣和鐘山區,鐘山區的建制正式形成。

行政區劃

1987年12月,撤銷水城特區,設立六盤水市鐘山區和水城縣;以原水城特區的水城、大河、汪家寨大灣老鷹山、觀音山6個鎮和城關、教場、其林、德塢、鳳凰、白膩、月照、煤廠、以德、藝奇、納福、三合、二塘13個鄉為鐘山區的行政區。
2006年,鐘山區轄4個街道(黃土坡、荷城、鳳凰、德塢)、1個鄉(月照彝族回族苗族)、4個鎮(大灣、汪家寨、大河、老鷹山),63個行政村、65個居委會、49個社區。
2013年5月21日,鐘山區老鷹山鎮整建制劃歸水城縣管轄,原老鷹山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3年5月21日,水城縣雙戛彝族鄉整建制劃歸鐘山區管轄,原雙戛彝族鄉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鐘山區、水城縣行政區域界線作相應變更。
2014年3月15日,撤銷鐘山區月照彝族回族苗族鄉建制,設月照街道。
2015年12月8日,撤銷雙戛彝族鄉建制,設定雙戛街道。
截至2015年12月8日,鐘山區轄大灣鎮汪家寨鎮大河鎮3鎮,黃土坡街道荷城街道鳳凰街道德塢街道月照街道雙戛街道6個街道。
2017年11月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鐘山區鳳凰街道石龍村、石橋社區、雙龍社區劃歸水城縣雙水街道管轄的批覆》(黔府函〔2017〕222號),批覆:同意將鐘山區鳳凰街道石龍村、石橋社區、雙龍社區劃歸水城縣雙水街道管轄。

政治

區長:李仕強(代理)

地理環境

位置

鐘山區位於川、滇、黔、
桂結合部,貴陽-昆明兩大城市中心點,與貴陽、昆明、成都、重慶、南寧五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僅300-500公里,北連三秦、東達百越、南可下海、西能入滇,為“西部旱碼頭”、“四省立交橋”,是西南通江達海的咽喉要塞。鐘山區處於“泛珠三角區域”中心地帶,是南方最大的煤炭——鋼鐵原材料生產基地,國家“攀西-六盤水資源綜合開發區”和“南-貴-昆”經濟區、“畢-水-興”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坐標為東經104.84216°,北緯26.59195°,至2014年,鐘山區總面積為478.99平方公里。

氣候

鐘山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氣候較為特殊。按照氣象學四季標準劃分,則為既無酷暑,又無嚴寒,常年無夏,春秋相連,人們常表述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氣候宜人”,表現出典型的貴州西部高原氣候特徵。
氣溫:年平均溫度12.3℃,極端最高溫度31.6℃,極端最低溫度-11.7℃,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0.1℃。
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182.8mm,降水量最少月(1月)為17.6mm,降水量最多月(6月)為243.7mm,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是5至10月。
日照天數:年日照時數在1253—1556小時之間。
無霜期:無霜期在230—298天之間。
濕度:年均相對濕度81%。

地勢

鐘山區處於滇東高原向黔中高原過渡,黔西北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之梯級狀大斜坡地帶,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北低。最低點在月照鄉的獨山村界河出境處,海拔高度1450米。
鐘山區鐘山區

山脈

鐘山區境內山脈為烏蒙山脈分支之3條山脈。一條自梅花山向東南延伸,經我區德塢、鳳凰出境,此山脈為長江水系水城河(響水河)與珠江水系北盤江分水嶺;一條自梅花山到水城縣的雙嘎鄉向南邊延伸,經德塢、黃土坡、荷城3個街道到月照鄉,成為水城河(響水河)與三岔河(大河段)的分水嶺;另一條由韭菜坪延伸到水城盤雄鄉分支,經汪家寨鎮的納福轉向東邊延伸到大河鎮的以德進入水城縣的連山,成為三岔河(大河段)與連山河的分水嶺。
鐘山區鐘山區

地貌

鐘山區境內地貌由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台地、山原6類構成。在碳酸鹽類分布區,岩溶盆地、叢峰槽谷、峰林窪地和孤峰、穿洞、溶洞、石筍、石芽、坡立谷、豎井、落水洞等個體形態,構成了喀斯特岩溶景觀。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生態植被
鐘山區境內喬木主要有松、杉、青岡、包石櫟、等,灌木有石楠、冬青、烏飯、南燭、旱冬瓜(化槁)等。原生植被破壞後,次生植被演替為以火棘、懸鉤子、毛葉薔薇、馬桑、野花椒等為主的藤刺灌木。灌木林多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脊和孤峰上。
猴樟猴樟
野生常見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山菜植物:茨菰、花椒、蕨苔、竹筍、萱花(萱草)、藤藤菜、木姜子、野蕎菜、香椿、刺老包、木耳、菌類、竹蓀及其它野生菜等。
野生果品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果品植物有:短楊梅、五味子、八月瓜、藤瓜、毛葉薔薇、刺梨、獼猴桃、山楂、草莓、野葡萄、茅草、榛子、枸杞、毛楊梅等;野生纖維植物:構樹、蕁麻、野桐(九層皮)等。
野生澱粉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澱粉植物有:蕨根、春岡子、火棘(救軍糧)、廣魔芋等。
野生硬木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硬木植物有:野胡桃、高山櫟、黃連木、清香木、刺葉冬青等。
野生園林花卉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園林花卉植物有:木蓮重瓣棣棠花、細圓齒火棘、小果薔薇、西南山茶、秀雅杜鵑、馬櫻杜鵑、皺皮杜鵑、岩生杜鵑、雲南杜鵑、南天竹、山梅花、刺葉冬青、野扇花、女貞、野八角、爬山虎、金銀花、華鉤藤、棕桐、麥冬、蘭花、龍膽草等。
野生藥用植物
鐘山區境內野生藥用植物有300多種。但名貴藥用植物只有:天麻、黃連、杜仲、石斛、菌靈芝等。
珙桐珙桐
珍稀植物
鐘山區境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珙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則有傘木、杜仲;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黃連、天麻、扇蕨、清香木。

動物資源

鐘山區境內常見的野生動物有蛙、蛇、鷹、野兔、鷂、燕、麻雀、烏鴉、喜鵲、畫眉、杜鵑(布穀)、八哥、黃鸝、竹雞、秧雞、鷓鴣雉雞(野雞)、白腹錦雞、斑鳩、啄木鳥、小雲雀、山雀等;尚有穿山甲、松鼠、野豬、黃鼬(黃鼠狼)、刺豬等種類。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水獺、靈貓、白腹錦雞小鯢(娃娃魚)、角蛙等。

礦產資源

鐘山區屬於六盤水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2011年,已探明礦產有煤、鐵、鉛、白雲石、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20多種資源,其中鉛鋅礦工業儲量45萬噸,鐵礦石工業儲量2000萬噸,煤炭工業儲量134億噸。

人口民族

至2014年,鐘山區常住人口為60.68萬,境內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穿青族等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鐘山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78.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83.65億元,年均增長14.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05年的47.1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06.53億元,年均增長17.73%。財政總收入從2005年的3.8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4億元,年均增長29.37%;地方財政收入從2005年的2.3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8.56億元,年均增長29.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5年的30.99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72.66億元,年均增長19.83%。三次產業比重從“十五”期末的1.92∶56.32∶41.76調整為2010年的0.98∶55.63∶43.39。
2012年,鐘山區生產總值完成256.76億元,較2011年增長15.9%;財政總收入完成21.6億元,較2011年增長30.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37億元,較2011年增長39.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32億元,較2011年增長7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1.36億元,較2011年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8764.1元、6779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14.6%、17.1%,初步測算小康實現程度達82.28%。

第一產業

2010年,鐘山區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373萬元,建成人畜飲水工程65處,安裝輸水管道717公里,解決94296人、60945頭牲畜飲水困難,建成沼氣池4500口,完成坡改梯工程21455畝。實施退耕還林35000畝,完成天然林工程公益林建設24萬餘畝。

第二產業

2010年,地方煤礦由64對整合為33對,洗煤企業由83家整合為33家;水鋼軋機二線技改、水鋼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瑞安水泥廠新乾法生產線、金河100萬噸生鐵技改項目全面投產;“十一五”期間,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達到301.55億元,比“十五”時期增加199.21億元。2006—2010年來,共取締2700個土法煉鋅爐,關閉不具備安全開採條件的小煤窯500處;投資4000餘萬元,完成14對煤炭骨幹礦井改造。
鐘山區鐘山區
2012年,投入地方煤礦、洗煤行業技改資金12.8億元,區屬原煤產量達300.92萬噸,較2011年增長56.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76.56億元,較2011年增長12.1%;水月園區在建38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54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鐘山區建立創業孵化園1個,新增民營企業1233戶,扶持微企350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3.43%,提高5.4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鐘山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53.28億元,較2011年增長166.57%。六盤水市明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申報成功,2011年共接待遊客328.7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98億元,較2011年增長131.48%和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1.36億元,較2011年增長16%。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0年,鐘山區投入1200萬元扶貧資金,共脫貧13855人,全區整體實現脫貧。促進1.3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經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46元,年均增長5.45%。

基礎建設

鳳凰新區建設從2001年起步,已完成投資4億多元。完成新區道路系統及區機關行政辦公區、怡景小區、碧峰小區等七個小區的綜合規劃設計,其中五個小區已動工修建,水西路延伸段、龍井路、碧雲路、鳳凰大道已完工,11萬伏“水中”高壓線路已經改造完成。建成大灣片區、老鷹山片區、德塢片區供水廠3個。至2011年,已建成6個水庫,年供水量為8600萬立方米,供水普及率達98%。
鐘山區明湖水庫鐘山區明湖水庫

文化事業

2006—2010年,鐘山區汪家寨鎮、鳳凰街道、老鷹山鎮、月照街道等相繼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共4個),社區已建文化活動圖書室14個。已建社區文藝隊伍10支,人員近300餘人,農村自辦文藝團體3個,人員40餘人。
鐘山區鐘山區
2006—2010年,累計到邊遠村寨放映78場次,觀看人數18540餘次,累計送戲下鄉43場次,觀眾2.5萬餘人。

交通運輸

鐵路
鐘山區境內鐵路運輸四通八達,貴昆鐵路、株六鐵路、六沾鐵路橫貫東西,內昆鐵路橫跨南北,二級三級編組站在區內建成,鐘山區地處鐵路運輸的“大十字”交匯處,特別是內(江)昆(明)與南(寧)昆(明)鐵路相接,構成了西北各省、區通達出海口之捷徑。密集、便利的鐵路大動脈為鐘山區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公路
2000年末,實現“村村通”公路,2008年底,鐘山區95%的組通了公路。完成縣道提級改造4條38公里,建成旅遊路、經濟路4條10.7公里。
鐘山區鐘山區
鐘山區境內有水黃高等級公路、水盤高速公路、都香高速(六盤水到六枝段)、杭瑞高速公路六盤水段(在建)。區內鄉以上營運公路228公里,其中省道95公里、縣道39公里、鄉道94公里。全區67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通路率達100%。
2011年,鐘山區完成道路路口硬化138個、背街小巷改造42條9.63公里。完成大丫口至白鶴公路及烏砂寨支線建設。涼都森林公園開發、市中心城區集中供暖等啟動實施,六沾鐵路複線(鐘山段)通車。
至2014年,鐘山區客運線路32條,跨省線路24條。
機場
六盤水月照機場按照4C級機場建設。貴州六盤水市月照機場2014年11月28日正式通航,近期將開通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昆明和貴陽6條航線,遠期擬開通六盤水至海口、廈門、長沙、武漢等重要城市航線。

教育事業

至2009年,鐘山區教育局所屬公辦中國小校幼稚園100餘所,在校學生10萬餘人,在職教師4000多人。其中有高級中學四所,即六盤水市第一實驗中學、六盤水市第五中學、六盤水市第九中學、六盤水市第十中學。

醫療情況

至2012年,鐘山區主要醫療機構有10所,分別為:鐘山計生婦幼保健中心、鐘山人民醫院、安居醫院、黃河醫院、協和醫院、友好婦科醫院、涼都婦產醫院、黃辦一社區醫院、民生醫院、科技醫院
2011年,鐘山區人民醫院通過二甲醫院評審。
2012年,鐘山區發放城鄉低保金4056萬元、醫療救助金209萬元,建成養老服務中心2個、養老服務站8個,建成廉租房2858套、安置房77222平方米,新農合、新農保參保人數141061人和55465人,參保率達98.88%和83.56%。
鐘山區人民醫院鐘山區人民醫院

名勝古蹟

羅氏居宅位於老城中部大街上(今和平路),坐西南向東北,建於民國31年。為羅景玉及其弟所建。此宅建在一南北長東西窄之地皮上,東西壁早有他人私宅,因地而建成長方形布局。為木結構穿斗式,三層單檐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通面闊6.5米,進深17.5米,高11.4米,占地面積250平方米。由臨街面前房、後房、西廂房及連線前後房之角樓組成。東側和西側底樓未建廂房。前房面闊二間,進深6.8米,西間靠西側有一窄過道。後房面闊二間,進深6.05米,東間靠東側有一窄過道。廂房面闊二間4.5米,進深約3米。耳房面闊進深均2.2米,呈正方形。
羅氏居宅羅氏居宅
老城楊氏居宅
老城楊氏居宅位於老城內南端,坐北朝南,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楊毓彥所建。民國時期,由其後代居住。50年代,改作水城衛生院和縣人民醫院,後期,改作縣醫院老城門診部。此宅建於一南北長東西窄台基上,布局嚴謹而對稱,為一四合院。從踏垛而上,從臨街面起,依次為前房,東西廂房,正房。由前房、廂房、正房圍成正方形四合天井,用以排水和採光,天井鋪石板。建築取懸山式,適於通風防潮。宅房為兩層,單檐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前房通面闊五間16.4米,進深二進7.8米;明間為過廳,面闊3.28米;次間、梢間面闊各3.28米.東西廂房通面闊各三間15.2米,一進3.85米.正房通面闊五間16.4米,進深二進8.5米,分明間、次間和梢間,明間東側有一過道,寬1米餘。前房、廂房、正房內合四周,有走廊相通,寬1.12米。
文昌閣俗稱觀音閣。位於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確切年代待考,至遲在清嘉慶初年。文昌閣為一處古寺廟建築群總稱,包括山門、魁星樓、文昌宮、韋馱亭、文昌閣、東西配殿等。東西寬48米,南北長60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
文昌閣文昌閣
東嶽殿位於老城東之城隍廟內,坐東北向西南。始建年代待考。從現存梁架結構看,未發現拆換情況,可見建後未作過大改修。城隍廟為水城較早寺廟之一,現已部分拆毀。東嶽殿系廟內保存較完整之古建築。為磚木結構,主要構架全以優質絲梨木做成。九架檀,通面闊三間13.83米,進深7.86米,坐落在2.8米高月台上,兩層單檐懸山頂;屋面蓋小青瓦,底層和二樓之明間均為一進,次間均為二進;明間為抬梁式,兩山為穿斗式。占地面積為108平方米。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距中心城東30公里,老鷹山鎮石板河村和本橋村。面積1.2平方公里。系貴州為數不多之著名鉛鋅冶煉遺址之一,對省市礦業史及社會發展研究具有重要價值。1989年6月3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1月9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福集廠鉛鋅冶煉遺址
硝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
硝灰洞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位於中心城西北23公里之三岔河北岸,地處水城發電廠附近,是貴州省繼黔西觀音洞、桐梓岩灰洞後,於1973年夏發現的又一古人類文化遺址,為貴州發現的第二個有人類化石之舊時器時代遺址。

地方特產

“嘗回頭”羊肉粉
製作嘗回頭羊肉粉需要幾十種開胃健脾、強身健體的上乘中草藥中有很多種只能在六盤水的地理環境中生長。以烏蒙高原野生家養的黑山羊為原料。
怪嚕飯是貴陽最為普遍的一種快餐炒飯。
夜郎熗醉肉
夜郎熗醉肉味鹹甜,微辣解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