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化學

基本介紹

  • 書名:膠原化學
  • 作者:李國英 劉文濤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輕工業出版社
  • 外文名:Collagen Chemistry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膠原化學》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國英,四川樂山人。1983年人讀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製革專業,1990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99年獲四川大學皮革化學與工程博士學位,2001~2003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任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及四川大學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和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現兼任中國皮革協會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皮革學會副理事長,擔任《中國皮革》雜誌編審,《皮革科學與工程》《皮革與化工》雜誌編委,多種國外食品化工、生物化工(Journal of Food Science、Food Hydrocolloids、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rzce: Polymer Edition、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rz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英文期刊審稿員。主要從事動物皮膠原化學性質及膠原相關產品開發的研究,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及省部級科技計畫、教育部及省優秀青年基金等課題近20項,培養博士12人、碩士20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授權和申請發明專利12項,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8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膠原概述
1.1 膠原的定義和分類
1.2 膠原的三股螺旋結構特徵
1.3 膠原的胺基酸組成
1.4 膠原在生物體組織中的分布
1.5 膠原、明膠和水解膠原蛋白的區別
1.5.1 相對黏度及特性黏數
1.5.2 相對分子質量
1.5.3 圓二色譜
1.5.4 成纖維性能
1.5.5 成膜性能
1.5.6 促進細胞生長的性能
第二章 成纖維膠原
2.1 引言
2.2 Ⅰ、Ⅱ、Ⅲ型膠原
2.2.1 Ⅰ型膠原
2.2.2 Ⅱ型膠原
2.2.3 Ⅲ型膠原
2.3 Ⅴ、Ⅺ型膠原
2.3.1 Ⅴ型膠原
2.3.2 Ⅺ型膠原
2.4 ⅩⅩⅣ、ⅩⅩⅦ型膠原
2.4.1 ⅩⅩⅥ型膠原
2.4.2 ⅩⅩⅦ型膠原
2.5 成纖維膠原的生物合成
2.5.1 前膠原口鏈的合成
2.5.2 前膠原α鏈的羥基化修飾
2.5.3 前膠原α鏈的糖基化修飾
2.5.4 前膠原分子的生成
2.5.5 原膠原分子及膠原纖維的形成
2.6 成纖維膠原的生物降解
2.7 成纖維膠原的超分子聚集
2.7.1 天然膠原纖維的超分子結構
2.7.2 端肽對膠原成纖維的影響
2.7.3 溶液環境對膠原成纖維的影響
2.7.4 化學交聯對膠原成纖維的影響
2.7.5 膠原聚集形成長間距片段
2.7.6 膠原聚集形成長間距纖維
2.7.7 膠原聚集形成微帶
第三章 非成纖維膠原
3.1 引言
3.2 纖維相關膠原
3.2.1 Ⅸ型膠原
3.2.2 Ⅻ型膠原
3.2.3 ⅩⅣ型膠原
3.2.4 ⅩⅥ型膠原
3.2.5 ⅩⅨ型膠原
3.2.6 ⅩⅩ、ⅩⅪ、ⅩⅫ型膠原
3.3 網狀結構膠原
3.3.1 Ⅳ型膠原
3.3.2 Ⅷ型膠原
3.3.3 Ⅹ型膠原
3.4 珠狀細絲膠原
3.5 錨定膠原
3.6 跨膜膠原
3.6.1 ⅩⅢ型膠原
3.6.2 ⅩⅥ型膠原
3.6.3 ⅩⅩⅢ型膠原
3.6.4 ⅩⅩⅤ型膠原
3.7 內皮抑素相關膠原
3.7.1 ⅩⅤ型膠原
3.7.2 ⅩⅧ型膠原
3.8 ⅩⅩⅥ、ⅩⅫ型膠原
3.8.1 XXⅥ型膠原
3.8.2 XXⅧ型膠原
第四章 膠原的性質和檢測
4.1 引言
4.2 膠原的物理化學性質
4.2.1 兩性電解質性質
4.2.2 膠原的光譜性質
4.2.3 膠原側鏈基團的反應活性
4.2.4 膠原與酸、鹼、鹽的作用
4.2.5 膠原與金屬離子的作用
4.3 膠原的生物學性質
4.3.1 低抗原性
4.3.2 凝血作用
4.3.3 易被人體吸收的特性
4.3.4 促進細胞存活和生長的性能
4.4 膠原的定量檢測
4.4.1 凱式定氮法
4.4.2 考馬斯亮藍染色法
4.4.3 雙縮脲法
4.4.4 羥脯氨酸測定法
4.5 膠原的組織化學染色分析
4.6 膠原的電泳法分析
4.6.1 電泳法原理
4.6.2 電泳法分類
4.6.3 SDS—PAGE
4.7 膠原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
4.7.1 免疫酶技術
4.7.2 免疫螢光組化技術
4.7.3 免疫金(銀)組化技術
4.7.4 免疫鐵蛋白組化技術
4.8 膠原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檢測
4.8.1 生物相容性檢測
4.8.2 安全性檢測
第五章 膠原的流變學和熱穩定性
5.1 引言
5.2 膠原的穩態流變行為
5.2.1 溫度對膠原溶液表觀黏度的影響
5.2.2 濃度對膠原溶液表觀黏度的影響
5.2.3 膠原溶液穩態流變行為的數學模擬
5.3 哺乳動物膠原的動態流變性能
5.3.1 濃度對哺乳動物膠原溶液動態黏彈性的影響
5.3.2 溫度對哺乳動物膠原溶液動態黏彈性的影響
5.3.3 交聯對哺乳動物膠原溶液動態黏彈性的影響
5.4 水產動物膠原的動態流變性能
5.4.1 溫度對水產動物膠原溶液動態黏彈性的影響
5.4.2 濃度對水產動物膠原溶液動態黏彈性的影響
5.5 基於膠原的共混材料的流變性能
5.5.1 膠原∕聚乙烯醇共混溶液
5.5.2 膠原∕殼聚糖共混溶液
5.5.3 膠原∕醇共混溶液
5.6 膠原的熱變性機理
5.6.1 不可逆速率過程模型
5.6.2 協同平衡轉變模型
5.6.3 Lumry—Eyring模型
5.7 膠原的靜態與動態熱穩定性
5.8 交聯對膠原熱穩定性能的影響
5.9 醇對膠原熱穩定性能的影響
第六章 不同原料來源膠原的製備及性能
6.1 引言
6.1.1 膠原的製備原材料
6.1.2 膠原的提取介質
6.1.3 膠原的分離純化方法
6.2 肌腱膠原的製備
6.3 哺乳動物皮膠原的製備
6.3.1 牛皮膠原
6.3.2 豬皮膠原
6.3.3 羊皮膠原
6.3.4 兔皮膠原
6.3.5 鹿皮膠原
6.4 水產動物皮膠原的製備
6.4.1 魚皮膠原的製備
6.4.2 牛蛙皮膠原的製備
6.5 軟骨膠原的製備
6.5.1 牛軟骨膠原
6.5.2 豬軟骨膠原
6.5.3 羊軟骨膠原
6.5.4 雞軟骨膠原
6.6 肌肉膠原的製備
6.7 硬組織中膠原的製備
6.7.1 哺乳動物骨膠原
6.7.2 魚鱗膠原
6.7.3 魚骨膠原
6.7.4 魚鰭膠原
6.8 從製革廢皮邊角料中製備膠原
6.8.1 廢灰鹼牛皮膠原
6.8.2 豬硝皮膠原
6.9 其他動物組織中膠原的製備
6.9.1 鳥足膠原
6.9.2 蟑螂膠原
6.9.3 水母傘膜膠原
6.9.4 海參體壁膠原
6.9.5 魷魚皮膠原
第七章 膠原的改性、套用及其原理
7.1 引言
7.2 膠原的物理改性
7.3 膠原的側鏈修飾改性
7.3.1 水溶性膠原的製備
7.3.2 基於膠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
7.4 膠原的化學交聯改性
7.4.1 醛類
7.4.2 碳化二亞胺
7.4.3 多元羧酸—N—羥基琥珀醯亞胺(NHS)酯
7.4.4 二亞氨酸酯
7.4.5 環氧化合物
7.4.6 二異氰酸酯
7.4.7 京尼平
7.5 膠原的共混改性
7.5.1 膠原與天然高分子共混
7.5.2 膠原與合成高分子共混
7.6 膠原在食品中的套用
7.7 膠原在美容護膚中的套用
7.7.1 醫學美容
7.7.2 護膚化妝品
7.8 膠原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
7.8.1 人工皮膚
7.8.2 人工骨
7.8.3 可吸收手術縫合線
7.8.4 其他醫用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