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痛經

膜性痛經

膜性痛經多由於子宮內膜炎或黃體功能活躍而導致子宮內膜模型的形成,主要表現以痛經劇烈、經血中夾有膜片狀瘀塊為特徵。

痛經-病理病症,原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診斷檢查,治療,症狀體徵,

痛經-病理病症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 見於內膜管型脫落(膜性痛經)子宮發育不全、子宮屈曲、頸管狹窄不良姿態及體質因素、變態反應狀態及精神因素等。

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常見的原因 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先天性子宮畸形、陰道橫隔、盆腔炎症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徵及宮內節育器等。

診斷檢查

痛經診斷:
一病史
詳細詢問月經史包括周期、經期、經量有無組織物排出等。了解有無產生疼痛的誘因,如過度緊張焦慮、悲傷、過勞或受冷等以及疼痛的全過程包括痛經發生的時間、性質、程度和有無漸進性加劇。
二體格檢查
注意全身健康情況產經類型發育和營養狀態。婦科檢查時注意子宮大小、位置質地和活動度、有無突起或結節感,子宮骰骨韌帶及子宮兩側有無粘連增厚、結節或腫塊、觸痛等多數患者通過病史及婦科檢查即可作出診斷。
三器械檢查
(一)B超掃描
一般採用B型超聲檢查以了解盆腔內有無器質性病變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症等
(二)腹腔鏡檢查
能確定病變的部位與程度如盆腔炎症;還能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取活檢;能夠鑑別子宮畸形如單角子宮、殘角子宮、雙角子宮等;鑑別盆腔腫塊如炎性包塊、子宮肌瘤及卵巢腫瘤等。(三)宮腔鏡檢查
痛經痛經
可診斷部膜下肌瘤宮腔粘連、宮內節育器嵌頓及內膜息肉、潰瘍及炎症等
(四)盆腔靜脈造影
有助於診斷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徵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
可以幫助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單角中隔子宮等、宮頸管狹窄及子宮粘連等。
痛經鑑別診斷:
一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常發生於有排卵月經因此在初潮後l~2年尚無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於初潮1~2年後的青年婦女。如一開始即出現規律性痛經或遲到25歲後發生痙攣性痛經均應考慮有其他異常情況存在。
痛經大多開始於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常為痙攣性絞痛,歷時 l/2-2 h。在劇烈腹痛發作後轉為中等度陣發性疼痛,約持續12-24 h。經血外流通暢後逐漸消失亦偶有需臥床2-3d者。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能部或股內前側約有50%以上的人伴有胃腸道及心血管症狀。如噁心、腹瀉頭暈、頭痛及疲乏感。偶有暈厥虛脫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二繼發性痛經
根據病史婦科檢查及必要的輔助診斷方法明確痛經是由何種婦科疾病引起。
(一)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狀卵巢、子宮骰骨韌帶、子宮直腸窩盆腔腹膜等處異位的內膜組織在月經周期中同樣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有周期性變化。隨著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異位的內膜發生退變和出血,積血刺激周圍組織的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反覆局部出血導致病灶發展和周圍組織纖維化最後形成結節或包塊,痛經亦隨之加重。此症多見於30-40歲的婦女痛經呈進行性加重。痛經從經前l-2d開始,月經第一天最嚴重以後逐漸減輕,持續至月經乾淨為止。疼痛多位於下腹部可放射到臀部、腰能部、大腿內側及直腸肛門附近。盆腔病變嚴重時,還可因盆腔出血出現經常性的下腹及腰能部脹痛位於子宮直腸窩、子宮骰骨韌帶或陰道直腸隔的病灶除可引起劇烈痛經外,還可引起性交痛約有20%-66%的患者有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
在宮頸後上方或子宮骰骨韌帶處價及一個或數個質硬有觸痛的結節是典型的體徵。經期結節增大,觸痛更明顯子宮多後傾、固定。病變累及卵巢者可形成朱古力囊腫,在子宮的一側或雙側可觸及與子宮粘連而固定的囊性包塊,囊壁厚有壓痛必要時做腹腔鏡檢查可確定診斷。
(二)子宮腺肌病
因為子宮內膜侵人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痛經為本病的典型症狀之一。亦可有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婦科檢查子宮呈均勻性增大呈球形,質地較硬,一般約為2個月妊娠大小可有輕壓痛。亦有少數患者子宮局部突起,可能為局限性腺肌病或伴有子宮肌瘤凡婦女出現繼發性、進行性加劇的痛經,有子宮增大質地較硬,應考慮子宮腺肌症的可能。
(三)子宮肌瘤
痛經不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經期可因刺激子宮收縮而發生痙攣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結節狀突起。子宮效膜下肌瘤可通過診斷性刮宮探查到宮腔內有高低不平的突起也可做B超宮腔鏡或子宮碘油造影檢查協助診斷。如為帶蒂部膜下肌瘤當瘤體排出至宮頸或陰道內時,則窺陰器檢查可見到紫紅色、表面光滑的腫塊易出血。
(四)慢性盆腔炎
下腹部疼痛和不育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狀在月經期由於盆腔充血或因月經誘發炎症急性發作,可引起腹痛加劇。患者多有不育及急性盆腔炎史盆腔檢查子宮多為後位,活動度差,甚至完全固定在子宮一側或雙側後方可觸及增粗的輸卵管或輸卵管卵巢炎性包塊,有壓痛,或雙側宮旁組織片狀增厚子宮骰骨韌帶增厚有觸痛。慢性盆腔炎患者同時伴有月經量少或閉經時應考慮為結核性盆腔炎。未婚婦女有下腹痛痛經及慢性盆腔炎的體徵時應高度懷疑有生殖道結核存在。生殖道結核的確診可依據經前診斷性刮官做內膜活檢、盆腔X線攝片注意有無鈣化點或子宮輸卵管造影,觀察X線片上有無結核病變的徵象。
慢性盆腔炎須與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鑒 別兩者均有不育、月經失調及痛經。必要時可做腹腔鏡檢查確定診斷。
(五)生殖道畸形
胚胎發育中一側副中腎管可以發育良好,形成發育較好的單角子宮。而另一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好形成殘角或始基子宮,與對側不貫通,也不通向體外始基子宮一般無宮腔,或有宮腔也缺乏子宮內膜;如果始基子宮有功能反應,表現為周期性出血則可因宮腔積血而引起痛經。患者多為少女,主訴月經初潮始即出現痛經其他生殖道畸形如處女膜閉鎖及完全性陰道橫隔,都是青春期無月經來潮,因宮腔積血而出現逐漸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多數陰道橫隔在中央或兩側有小孔與外界相通,能容探針通過,青春期後可有月經因經血外流不暢,可致痛經。極少數先天性無陰道的患者仍有發育正常的子宮因子宮積血也可出現周期性下腹痛。因此,對有痛經或周期性下腹痛史不孕史,反覆流產、早產及胎位異常史者應進行細緻的婦科檢查注意有無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必要時做子宮輸卵管造影,或做腹腔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六)宮內節育器
痛經亦可見於宮內安置節育器的婦女此類痛經可能是由於子宮內膜產生的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節育器刺激子宮肌肉的排異性收縮,導致下腹部痙攣性疼痛患者常有下腹部或腰骰部不適,經期症狀加重,表現為痛經節育器的放置位置不當或過大也易引起子宮收縮,導致下腹疼痛及痛經。
(七)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徵
本病是由慢性盆腔靜脈淤血引起的女性內生殖器官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盆腔墜脹、下腹部及腰能部疼痛,並常伴有月經過多白帶增多及痛經。勞累、性交久坐、久立後或便秘時,症狀往往加重有的患者還有乳房脹痛及膀胱、直腸刺激症狀等。婦科檢查發現恥骨聯合上方或下腹部兩側有深壓痛無腹肌緊張及反跳痛;陰道充血,宮頸肥大、軟略呈紫藍色,觸動宮頸及後穹窿或將後位子宮復位時即產生盆腔及腰能部劇痛。宮旁附屬檔案區有類似海綿狀的增厚感有壓痛,但無慢性附屬檔案炎的條索狀增厚或包塊。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後可做盆腔靜脈造影如見子宮、卵巢靜脈增粗、彎曲靜脈顯影消失的時間延遲,在注人造影劑後20-40秒的攝片上仍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劑滯留(正常人在20秒內靜脈造影劑全部排除,靜脈顯影完全消失)則有助於診斷。

治療

西醫治療多採用孕激素,因孕激素能促進雌二醇的排泄,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平衡,補充黃體功能不全,減輕子宮痙攣性收縮所造成的痛經。用法是:黃體酮10毫克~20毫克,每日1次,肌內注射,經前第7天開始,連續用。5天;或用炔諾酮5毫克,口服,每日1次,經前第5天開始,連服22天;或甲羥孕酮(甲孕酮)4毫克~8毫克,每日1次,口服,經前第10天開始,連服7天。另外,痛經發作時,可選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藥物抑制子宮收縮,減輕疼痛。可用阿司匹林0.3克,每日3次,口服;或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口服,經前2~3天起服至月經來潮的第1~2天停止。也可用萘普生,在痛經開始服用500毫克,2小時後再服1次加強,然後每6小時服藥1次,至第2天止;亦可口服布洛芬,每次0.2克,每日2次,經前開始服用,持續至經期第2天止。 中醫對膜性痛經的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劉傳芝醫師曾以活血化瘀法治療膜性痛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組方為:當歸、制香附各12克,赤芍、延胡索、枳殼各10克,川芎、丹皮各6克,五靈脂、川牛膝、桃仁泥、紅花、制沒藥各9克。水煎服。隨症加減,月經量過多者加三七參末6克(分2~3次沖服),煅花蕊石12克(先煎);乳脹者加橘葉10克,川鬱金9‘克,柴胡6克;噁心嘔吐者少佐吳茱萸3克,黃連2克,生薑3片;瘀久化熱者加夏枯草12克,益母草15克,梔子6克;腰酸畏寒者加巴戟天10克,仙靈脾、菟絲子各12克;前後二陰墜脹者加炒川楝子10克,柴胡9克。月經淨後服用四制香附丸4.5克~6克/次;失笑散6克~10克/次,每日2次,兩藥交替服用10日左右,以調理氣血。一般以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通常用3~6個療程(其間包括鞏固階段)。輔助治療:桃仁、沒藥、五靈脂、吳茱萸各10克,制香附、延胡索各12克。研為細末,每次用10克,貼敷神闕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至痛止。劉傳芝醫師用上方治療膜性痛經32例,治癒15例,好轉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7.5%。
痛經痛經

症狀體徵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複雜,反覆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末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痛經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
痛經痛經
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其發病之高、範圍之廣、周期之近、痛苦之大,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的質量。
1.下腹疼痛。多發生在月經來潮第1~2天,以下腹部陣發性絞痛為多見,亦可為脹痛,墜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陰道或肛門。腹痛劇烈時可見面色蒼白,手足發涼,甚則暈厥。
2.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
3.精神症狀: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
4.體徵:婦科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