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虛寒證

膀胱虛寒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腎陽虧虛,膀胱氣化失司,以畏冷肢涼,小腹冷痛,小便失禁或不利,或夜尿多、尿清長,苔白滑等為常見症的證侯。

中文名稱膀胱虛寒證
英文名稱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bladder
定  義腎陽虧虛,膀胱氣化失司,以畏冷肢涼,小腹冷痛,小便失禁或不利,或夜尿多、尿清長,苔白滑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辨證(三級學科)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

病因

膀胱虛寒是由於年幼發育未全,或年老體弱,或久病失調,或臟腑傳變,致命門火衰而膀胱失去溫煦所起。

病機

膀胱虛寒的病變主要表現如下二個方面
1.膀胱氣化無權。尿液的排泄,雖屬膀胱的功能,但受腎氣的氣化作用的控制與調節。腎氣充沛.則化氣行水,尿液從膀胱正常排出。若腎陽不足,命火衰微,則膀胱虛寒,氣化無權,可致小便滴瀝不爽,排出無力,甚則癃閉等。
2.膀胱約束乏力。膀胱除有排泄尿液的作用,尚有貯藏、約束尿液的作用。若腎氣虛衰,固攝無權,則膀胱失約,開合失度,而引起小便清長,尿頻數,或滴瀝不盡,或小便不禁,甚則遺尿。無論膀胱失約或膀胱氣不利,總腎陽不足,腎氣不固使然。

辨證要點

寐中多遺,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無力。

臨床表現

寐中多遺,小便清長,神疲乏力,舌質淡,脈沉無力。

治法

溫補腎陽,固澀小便。

常用方劑

雞鳴散、縮泉丸等。

常用中藥

菟絲子 (酒浸三日,曬乾,別搗為末)、牡蠣 (燒為粉)、 肉蓯蓉。

常用腧穴

秩邊、關元、腎俞、三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