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中醫方劑名。為固澀劑,具有調補心腎,澀精止遺之功效。主治心腎兩虛證。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或遺尿,或遺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尿頻、遺尿以及糖尿病、神經衰弱等屬心腎兩虛,水火不交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螵蛸散
  • 功用:調補心腎,澀精止遺
  • 主治:心腎兩虛證
  • 分類:固澀劑-澀精止遺劑
  • 出處:《本草衍義》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附方,組成,用法,功用,主治,出處,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桑螵蛸散用龍龜,參茯菖遠及當歸,尿頻遺尿精不固,滋腎寧心法勿違。

組成

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

用量

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酥炙)各30g。

用法

上為末,夜臥人參湯調下6g。現代用法:除人參外,共研細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參湯調下;亦作湯劑,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調補心腎,澀精止遺。

主治

心腎兩虛證。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或遺尿,或遺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方義

本方證乃心腎兩腎,水火不交所致。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不攝則膀胱失約,以致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甚或遺尿;腎藏精,主封藏,腎虛精關不固,而致遺精;心藏神,腎之精氣不足,不能上通於心,心氣不足,神失所養,故心神恍惚、健忘。治宜調補心腎,澀精止遺。方中桑螵蛸甘鹹平,補腎固精止遺,為君藥。臣以龍骨收斂固澀,且鎮心安神;龜甲滋養腎陰,補心安神。桑螵蛸得龍骨則固澀止遺之力增,得龜甲則補腎益精之功著。佐以人參大補元氣,配茯神合而益心氣、寧心神;當歸補心血,與人參合用,能補益氣血;菖蒲、遠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腎,意在補腎澀精、寧心安神的同時,促進心腎相交。

配伍特點

諸藥相合,共奏調補心腎、交通上下、補養氣血、澀精止遺之功。

運用

本方為治心腎兩虛,水火不交證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尿頻或遺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等,可增強澀精縮尿止遺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棗仁、五味子以養心安神;兼有遺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腎澀精。

附註

附方

縮泉丸

組成

烏藥(細銼)、山藥、益智仁(大者,去皮,鹽炒)各300g。

用法

上為末,別用山藥炒黃研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曝乾;每服五十丸(6g),嚼茴香如十粒,鹽湯或鹽酒下。現代用法:每日1-2次,每次6g,開水送下。

功用

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主治

膀胱虛寒證。小便頻數,或遺尿,小腹怕冷,舌淡,脈沉弱。

出處

《校注婦人良方》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桑螵蛸散均能治療小便頻數或遺尿,均有固澀止遺的作用,但本方以益智仁配烏藥,重在溫腎祛寒,宜於下元虛冷而致者;桑螵蛸散則以桑螵蛸配伍龜版、龍骨、茯神、遠志等,偏於調補心腎,適用於心腎兩虛所致者。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方主治 《本草衍義)卷4-7:“治男女虛損,遺精,陰痿,夢失精,遺溺,疝瘕,小便白濁,腎衰不可厥也。”
2.方論選錄 《成方便讀》卷4:“夫便數一證,有屬火盛於下者,有屬下虛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澀而痛,自有脈證可據。其不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腎氣弱,時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小兒多有之。凡小兒睡中遺漏,亦屬腎虛而致。桑螵蛸補腎固精,同遠志入腎,能通腎氣,上達於心。菖蒲開心竅,使君主得受參、歸之補。而用茯苓之下行者,降心氣下交於腎,如是則心腎自交。龍與龜皆靈物,一則入肝以安其魂,一則入腎而寧其志,以肝司疏泄,腎主閉藏,兩髒各守其職,宜乎前證皆瘳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